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教育

XLS隆尧一中学校志高考高中教育教育专区

更新日期:2020-04-16 13:32:51 | 文件大小:11 KB | Tags标签: 高考  | 点击数:74

文档简介:课题第一节疆域?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国三级行政区的划分,记住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分布。?2、了解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设立。?【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区域记忆能力。对区域管理层极的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视祖国每一寸土地,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教学重点?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及分布。?教学难点?掌握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在地图上的位置?课前热身?1、我国疆域辽阔,为了方便管理、有利于和,?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三级:、、。?2、在

隆尧一中学校志高考高中教育教育专区

隆尧一中学校志高考高中教育教育专区

课题第一节疆域?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国三级行政区的划分,记住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分布。?2、了解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设立。?【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区域记忆能力。对区域管理层极的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视祖国每一寸土地,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教学重点?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及分布。?教学难点?掌握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在地图上的位置?课前热身?1、我国疆域辽阔,为了方便管理、有利于和,?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三级:、、。?2、在三级行政区划中最重要的是省级行政区,目前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个省、?个自治区、个直辖市和个特别行政区。?3、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是。?4、说说自已的户口所在地。?导入新课?学生引入?图中畅游??一、小组同学读中国政区图,找出我国的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的名称并在图中掌握它们的

河北隆尧第一中学志

(1948――2005)

撰稿人何利华

核稿人王光辉

审稿人齐荣景颉现晨

撰稿人联系电话 0319-6694963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德育

第一节组织机构

第二节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第三节成立家长委员会——构建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教育网络

第四节搭建德育管理平台

一、德育学分制

二、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指导与管理

三、文明礼仪课

四、社会实践活动

第五节法制安全教育

第二章教学

第一节学制、课程、教材

一、学制

二、课程

三、教材

第二节教学管理

一、教学管理制度

二、教学模式

三、信息技术教育及电化教学

四、考试

五、八县联考

第三节教研教改

  一、校本教研

二、课题研究

第四节招生

第五节教学成果

第三章体育卫生

第一节体育

一、体育课及群众体育活动

二、体育竞赛及取得的成绩

第二节卫生

一、卫生室

二、健康教育

三、环境卫生

第四章美育和劳动教育

第一节美育

第二节  校园文化艺术节

第三节劳动教育

第五章教师

第一节概况

第二节教师队伍建设

一、培训进修

二、教师考核

三、四个转变 四个基本条件 四个基本目标

第六章学校行政

第一节机构设置

第二节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

第三节教职工的聘任

第四节校训阐释

附录1:学校获得的部分荣誉

附录2:历任校长

第七章党群组织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

第二节中国共青团

第三节妇女联合会——巾帼建功活动

第四节教育工会

第五节学生会

第八章校舍图书设备

第一节、校舍

第二节图书馆

第三节实验室

第九章人物

第一节名录

第二节传略简介

概述

河北隆尧第一中学前身为“滏西联师”,1947年筹建于县城西12里的尧城镇,由邵星、高爽秋等人负责。1948年夏,滏西联师开始招生,当年12月改为中学,府廷镇(江苏淮安人)任校长。1949年,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后,定名“河北省立隆尧中学”。1954年,改称“河北省隆尧初级中学”,1956年1月改称“河北隆尧第一初级中学”。1956年,开始招收高中班。1957年1月,改为“河北隆尧第一中学”,简称“隆尧一中”。1962年被评为河北省重点中学。2003年通过了河北省示范性高中验收。学校创建后,制定了“诚、朴、敏、健”的校训。

河北隆尧第一中学座落在古泜河畔、隆尧县城北环路北侧,在校生3800多人,教职工287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46人,中级教师78人,教学一线教师全部达到本科学历。学校拥有省级达标实验室,图书馆、学生公寓、学生餐饮中心、语音室、计算机室和艺术专用教室等基础设施属全省一流。

在全国经济最困难的60年代初期,虽然生活非常艰苦,但在党的“整顿、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指引下,学校在师资力量的配备上,逐步走向正规,相继增加班次、增添设备、购买教学仪器扩大建筑面积等,逐渐发展成教学设施完善、师资力量雄厚的一所省立重点中学。全体师生在教学上情绪饱满,精神乐观。高考升学率一直保持在80%左右,其中1960年高考升学率达100%,位列全区第一,全省第五。

1966年8月,学校被诬蔑成培养修正主义苗子的大本营,广大优秀教师和学校领导被扣上“牛鬼蛇神、叛徒、特务、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等帽子。“文革”分裂了师生队伍,毒害了青少年纯洁的心灵,给前进中的隆尧一中造成巨大损失。1968年冬,学校接受“紧急任务”,接纳从北京疏散来的800名“三类人”。当时,图书、仪器损失严重,教师被分期分批调到其他学校任教,学生一律回原籍或插队落户参加劳动,一中被解散停办。

1972年,隆尧县委、县政府利用隆尧一中的部分校舍,办起一所高中,初名为“尧山高中”,后又排号为“隆尧二中”。直到1977年秋,一中才正式恢复,校名改为“隆尧县第一中学”。

1978年,学校被省列为159所重点中学之一。

1992年,在邢台地区教育工作会议上,隆尧一中被评为“重点学校先进单位”。

1995年,为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迎接经济和科技的新挑战,培养跨世纪人才,重振隆尧一中雄风,中共隆尧县委多次召开五套班子联席会议,决定隆尧一、二中合并为隆尧一中,校址选在隆尧县城区内。新一中总占地面积112000平方米,经过一期、二期工程建设,总建筑面积达5.4万平方米,建有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宿舍楼、综合楼、学生公寓、学生餐饮中心,总投资3600多万。

2001年暑假后学校实行“五制”改革,落实了教职工全员聘任制。精简了中层干部队伍,优化了师资队伍,真正做到了平者让,庸者下,能者上。2001年8月开始提出并实施“1121”工程,即要求教师每学期讲一节公开课,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听二十节课,发表一篇教育教学论文。

2002年学校提出了教师队伍建设“三个四”方针,即四个转变,四项基本要求,四个培养目标。

2001年以来,学校制定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为培养目标,并通过狠抓教育管理、教学改革和教科研活动,促进了学生自主发展,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一年一个新台阶。先后有86名教师的论文在国家级,省、市级刊物发表。有40多名教师主编、参编《高考大聚焦》、《高考新坐标》、《高考亮点》、《同步导学与训练》、《高中总复习诺亚方舟金字塔》、《中学生写作创新指导》、《高中文言文助读》等系列教辅资料20多种,被许多地区许多学校推广使用,受到了广泛赞誉。有168名学生的作品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有156人次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

学校实施了“名师工程”,通过培养和招聘相结的方法,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2001年以来,学校有特级教师1人,国家及骨干教师1人,省级学科骨干教师4人,市级骨干教师10人,市级教学标兵22人,市级教坛新秀4人,市级优秀青年教师1人,市级先进青年教师1人,县管拔尖人才1人。有30人在省市级优质课活动中获奖,35人进修了硕士研究生课程。6年来面向全国共招聘本科毕业生73人。

学校是河北省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在田径、篮球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田径队在市重点中学田径运动会上连续多年获团体奖前3名。男篮、女篮在市级比赛中一直排在前4名。

在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的同时,隆尧一中一直在细处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他们出版了反映隆尧一中辉煌历史和现实发展的图书《河北隆尧第一中学》和师生大型文集《春溪如弦》。校报《一中校报》、校刊《春华》、“一中之声”广播站、隆尧电视台(一套)每周五、周六播放的系列专题片《快乐起飞》等都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和才华,在社会引起广泛赞誉。英语角、数理化兴趣小组、计算机爱好者协会等为学生开辟了第二课堂。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打造了一中文化的第一品牌,受到市、县领导的赞扬。2005年7月,学校组织了部分高一学生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参加了红色夏令营,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并受到了教育。这些喜闻乐见、适合青少年需要的文化大餐,提升了学生的鉴赏水平和综合素质,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

隆尧一中建构了高效的德育管理工作机制,实行德育学分管理和礼仪教育,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德育品质。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制定了《隆尧一中学生德育管理条理》,建构学校、社会、家庭互动的立体管理模式。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沟通信息,促其健康成长。

2002年以来,高考上线率连年跨越式提高,每年都有学生升入名牌院校,上本科线人数连年超千人,考入全国211工程院校的学生大幅度增加,被誉为邢台市发展最快的学校之一。

从2001年到2005年,隆尧一中被确定为中国教育学会《学校管理机制实证研究》课题实验学校,被评为“全国教育发展‘十五’计划重点科研课题”实验基地先进实验校,是全国教育网络系统示范单位、河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北京空军招飞工作先进工作单位、邢台市文明单位、邢台市文明校园、邢台市文明示范学校、邢台市内保工作先进单位、邢台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学校、邢台市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先进单位、邢台市优秀家长学校,校团委被共青团河北省委授予“河北省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

大事记

(1947—2006)

一九四七年(中华民国36年)

1947年秋,隆平、尧山两县合并为隆尧县。8月,根据冀南行政公署指示精神,在尧山县政府旧址筹办隆尧、柏乡、任县联立师范学校(即滏西联师)。中共隆尧县委派邵星、高爽秋等人负责筹建工作。1948年夏,开始招生。该校是隆尧一中的前身。

一九四八年(中华民国37年)

下半年,滏西联立师范更名为“隆尧中学”。校长张旺溪调柏乡,县长张子敬兼任校长,一区区长邵星任教导主任,县立师范校长高爽秋任副主任。

10月,学校建立了党支部,共有3名党员,书记邵星,组织委员张岩宾。

11月,府廷镇(江苏省淮安人)调任“隆尧中学”校长。在校学生通过统一考试,分别组编为师范一班、师范二班、初中一班,共121人。

一九四九年(中华民国38年)

2月7日,冀南行政公署命名隆尧中学为“冀南区公立隆尧中学”。校舍由尧山旧衙门遗址、城隍庙、尧山文庙组成,面积为64000平方米。

3月,校长府廷镇随军南下,任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

4月,徐跻青调入学校任校长。当时高爽秋任教导主任、傅充吕任总务主任。

5月4日,学校成立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组织,后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9月30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发出训令,统一全省中学名称,明确领导关系,规定省立中学名称以所在地名为区别,将冀南区公立隆尧中学改称“河北省立隆尧中学”。

12月1日,学校举行第一次校庆,正式宣布“诚、朴、敏、健”为校训。

一九五O年

暑期,学校招收初中四、五两个新生班。学校新建第二排教室交付实用,这是隆尧县第一座标准化教室。

11月,学生会、团总支号召学校学生给前线志愿军战士写慰问信,鼓励前线战士的情绪。在校学生踊跃参加,并多次上街举行抗美援朝示威游行。

12月1日,学校第二周年校庆,在校生举行以抗美援朝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一九五一年

6月,学校第一届毕业学生(中学1班,师范1、2班)赴北京参观20天。

暑期,学校招收初中六、七、八、九四个新生班。

一九五二年

11月,校长徐跻青调离学校,张广周任学校党支部书记,副校长王浩然主持工作。

一九五三年

年初,根据上级指示,学校教职员工开始学习苏联凯洛夫《教育学》,在教学上提倡启发式,废除注入式,实行五段教学法,评定成绩改用5记分制。

一九五四年

7月,根据省教育厅的通知精神,河北省立隆尧中学改为“河北省隆尧初级中学”。

一九五六年

1月,学校更名为:“河北隆尧第一初级中学”。

4月初,学校拆除城隍庙、改建大饭厅。

暑期,学校招收高中一、二班,这是学校招收高中班的开始。招生范围限制在临近的7个县(柏乡、临城、内邱、巨鹿、任县、宁晋、隆尧等)。

9月15日,孙受田调任学校校长。

12月19日,邢台专署发出:教行(230)号《关于改变学校名称与制发新校印的通知》,学校改称“河北隆尧第一中学”。

一九五八年

9月,赵世臣调任学校党支部书记,学校全面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同时,学校又开展了一系列勤工俭学活动,建起10个炼钢炉,掀起大炼钢铁热潮。当时,学校还停课月余,办起了石灰厂、砖窑、饲养场,用自己生产的30万块红砖,盖教室一排15间,宿舍25间。

河北隆尧第一中学座落在古泜河畔、隆尧县城北环路北侧,在校生3800多人,教职工287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46人,中级教师78人,教学一线教师全部达到本科学历。学校拥有省级达标实验室,图书馆、学生公寓、学生餐饮中心、语音室、计算机室和艺术专用教室等基础设施属全省一流。

在全国经济最困难的60年代初期,虽然生活非常艰苦,但在党的“整顿、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指引下,学校在师资力量的配备上,逐步走向正规,相继增加班次、增添设备、购买教学仪器扩大建筑面积等,逐渐发展成教学设施完善、师资力量雄厚的一所省立重点中学。全体师生在教学上情绪饱满,精神乐观。高考升学率一直保持在80%左右,其中1960年高考升学率达100%,位列全区第一,全省第五。

1966年8月,学校被诬蔑成培养修正主义苗子的大本营,广大优秀教师和学校领导被扣上“牛鬼蛇神、叛徒、特务、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等帽子。“文革”分裂了师生队伍,毒害了青少年纯洁的心灵,给前进中的隆尧一中造成巨大损失。1968年冬,学校接受“紧急任务”,接纳从北京疏散来的800名“三类人”。当时,图书、仪器损失严重,教师被分期分批调到其他学校任教,学生一律回原籍或插队落户参加劳动,一中被解散停办。

1972年,隆尧县委、县政府利用隆尧一中的部分校舍,办起一所高中,初名为“尧山高中”,后又排号为“隆尧二中”。直到1977年秋,一中才正式恢复,校名改为“隆尧县第一中学”。

1978年,学校被省列为159所重点中学之一。

1992年,在邢台地区教育工作会议上,隆尧一中被评为“重点学校先进单位”。

1995年,为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迎接经济和科技的新挑战,培养跨世纪人才,重振隆尧一中雄风,中共隆尧县委多次召开五套班子联席会议,决定隆尧一、二中合并为隆尧一中,校址选在隆尧县城区内。新一中总占地面积112000平方米,经过一期、二期工程建设,总建筑面积达5.4万平方米,建有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宿舍楼、综合楼、学生公寓、学生餐饮中心,总投资3600多万。

2001年暑假后学校实行“五制”改革,落实了教职工全员聘任制。精简了中层干部队伍,优化了师资队伍,真正做到了平者让,庸者下,能者上。2001年8月开始提出并实施“1121”工程,即要求教师每学期讲一节公开课,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听二十节课,发表一篇教育教学论文。

2002年学校提出了教师队伍建设“三个四”方针,即四个转变,四项基本要求,四个培养目标。

2001年以来,学校制定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为培养目标,并通过狠抓教育管理、教学改革和教科研活动,促进了学生自主发展,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一年一个新台阶。先后有86名教师的论文在国家级,省、市级刊物发表。有40多名教师主编、参编《高考大聚焦》、《高考新坐标》、《高考亮点》、《同步导学与训练》、《高中总复习诺亚方舟金字塔》、《中学生写作创新指导》、《高中文言文助读》等系列教辅资料20多种,被许多地区许多学校推广使用,受到了广泛赞誉。有168名学生的作品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有156人次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

学校实施了“名师工程”,通过培养和招聘相结的方法,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2001年以来,学校有特级教师1人,国家及骨干教师1人,省级学科骨干教师4人,市级骨干教师10人,市级教学标兵22人,市级教坛新秀4人,市级优秀青年教师1人,市级先进青年教师1人,县管拔尖人才1人。有30人在省市级优质课活动中获奖,35人进修了硕士研究生课程。6年来面向全国共招聘本科毕业生73人。

学校是河北省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在田径、篮球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田径队在市重点中学田径运动会上连续多年获团体奖前3名。男篮、女篮在市级比赛中一直排在前4名。

在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的同时,隆尧一中一直在细处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他们出版了反映隆尧一中辉煌历史和现实发展的图书《河北隆尧第一中学》和师生大型文集《春溪如弦》。校报《一中校报》、校刊《春华》、“一中之声”广播站、隆尧电视台(一套)每周五、周六播放的系列专题片《快乐起飞》等都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和才华,在社会引起广泛赞誉。英语角、数理化兴趣小组、计算机爱好者协会等为学生开辟了第二课堂。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打造了一中文化的第一品牌,受到市、县领导的赞扬。2005年7月,学校组织了部分高一学生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参加了红色夏令营,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并受到了教育。这些喜闻乐见、适合青少年需要的文化大餐,提升了学生的鉴赏水平和综合素质,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

隆尧一中建构了高效的德育管理工作机制,实行德育学分管理和礼仪教育,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德育品质。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制定了《隆尧一中学生德育管理条理》,建构学校、社会、家庭互动的立体管理模式。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沟通信息,促其健康成长。

2002年以来,高考上线率连年跨越式提高,每年都有学生升入名牌院校,上本科线人数连年超千人,考入全国211工程院校的学生大幅度增加,被誉为邢台市发展最快的学校之一。

从2001年到2005年,隆尧一中被确定为中国教育学会《学校管理机制实证研究》课题实验学校,被评为“全国教育发展‘十五’计划重点科研课题”实验基地先进实验校,是全国教育网络系统示范单位、河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北京空军招飞工作先进工作单位、邢台市文明单位、邢台市文明校园、邢台市文明示范学校、邢台市内保工作先进单位、邢台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学校、邢台市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先进单位、邢台市优秀家长学校,校团委被共青团河北省委授予“河北省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

大事记

(1947—2006)

一九四七年(中华民国36年)

1947年秋,隆平、尧山两县合并为隆尧县。8月,根据冀南行政公署指示精神,在尧山县政府旧址筹办隆尧、柏乡、任县联立师范学校(即滏西联师)。中共隆尧县委派邵星、高爽秋等人负责筹建工作。1948年夏,开始招生。该校是隆尧一中的前身。

一九四八年(中华民国37年)

下半年,滏西联立师范更名为“隆尧中学”。校长张旺溪调柏乡,县长张子敬兼任校长,一区区长邵星任教导主任,县立师范校长高爽秋任副主任。

10月,学校建立了党支部,共有3名党员,书记邵星,组织委员张岩宾。

11月,府廷镇(江苏省淮安人)调任“隆尧中学”校长。在校学生通过统一考试,分别组编为师范一班、师范二班、初中一班,共121人。

一九四九年(中华民国38年)

2月7日,冀南行政公署命名隆尧中学为“冀南区公立隆尧中学”。校舍由尧山旧衙门遗址、城隍庙、尧山文庙组成,面积为64000平方米。

3月,校长府廷镇随军南下,任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

4月,徐跻青调入学校任校长。当时高爽秋任教导主任、傅充吕任总务主任。

5月4日,学校成立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组织,后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9月30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发出训令,统一全省中学名称,明确领导关系,规定省立中学名称以所在地名为区别,将冀南区公立隆尧中学改称“河北省立隆尧中学”。

12月1日,学校举行第一次校庆,正式宣布“诚、朴、敏、健”为校训。

一九五O年

暑期,学校招收初中四、五两个新生班。学校新建第二排教室交付实用,这是隆尧县第一座标准化教室。

11月,学生会、团总支号召学校学生给前线志愿军战士写慰问信,鼓励前线战士的情绪。在校学生踊跃参加,并多次上街举行抗美援朝示威游行。

12月1日,学校第二周年校庆,在校生举行以抗美援朝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一九五一年

6月,学校第一届毕业学生(中学1班,师范1、2班)赴北京参观20天。

暑期,学校招收初中六、七、八、九四个新生班。

一九五二年

11月,校长徐跻青调离学校,张广周任学校党支部书记,副校长王浩然主持工作。

一九五三年

年初,根据上级指示,学校教职员工开始学习苏联凯洛夫《教育学》,在教学上提倡启发式,废除注入式,实行五段教学法,评定成绩改用5记分制。

一九五四年

7月,根据省教育厅的通知精神,河北省立隆尧中学改为“河北省隆尧初级中学”。

一九五六年

1月,学校更名为:“河北隆尧第一初级中学”。

4月初,学校拆除城隍庙、改建大饭厅。

暑期,学校招收高中一、二班,这是学校招收高中班的开始。招生范围限制在临近的7个县(柏乡、临城、内邱、巨鹿、任县、宁晋、隆尧等)。

9月15日,孙受田调任学校校长。

12月19日,邢台专署发出:教行(230)号《关于改变学校名称与制发新校印的通知》,学校改称“河北隆尧第一中学”。

一九五八年

9月,赵世臣调任学校党支部书记,学校全面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同时,学校又开展了一系列勤工俭学活动,建起10个炼钢炉,掀起大炼钢铁热潮。当时,学校还停课月余,办起了石灰厂、砖窑、饲养场,用自己生产的30万块红砖,盖教室一排15间,宿舍25间。

一九五九年

7月,学校第一届高中生毕业,考入清华、北大、南大、天大、人大、科大等20多名。

一九六O年

7月,根据省、地要求,学校由以初中为主向高中为主转化,本月招高中四个班(七、八、九、十),确定了高中4轨制规模。

是月,学校高中3—4班毕业,高考升学率达100%。

一九六一年

1月,根据中央精神,隆尧、柏乡二县高中合并,教师进行调整。

2月,曹东瀛调任学校教导主任,主持全校教学工作。

暑期,柏乡中学2个高中班并入一中,学校领导提出“保证全省第一,力争全国上游”的教学口号。

一九六二年

3月,傅充吕(辽宁沈阳市人)由学校总务主任提升为副校长。

4月,由于分县随即分校,柏乡学生回柏乡县,隆尧一中高中二年级压缩成4个班。

10月,学校成为河北省确定的85所重点中学之一。

是年,高中5、6班毕业,数学、语文、政治、历史四科高考成绩全区第一。文科考入北大、南开、人大、北师大等名牌大学近80%。

一九六三年

8月,由于天气变化,普降暴雨,造成洪灾,县内泜河决口改道,三米高的洪峰直冲尧山西城墙。赵世臣书记组织留校的师生打桩、筑堤,日夜守护在西城墙上。西城墙保住了,学校也无有倒塌房屋,尧城镇许多群众躲到学校避难。

9月,张廷山(山西人)调任隆尧一中校长。

11月,曹东瀛参加了河北省教育工作会议,并做了题目是《隆尧一中是怎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德、智、体教育质量的》典型发言,全面介绍了本校采取封闭式教学的先进经验。

是年,隆尧一中高考升学率为63.7%,考入各类名牌大学17人,升学率为全区第一,全省第五。

一九六五年

冬季,县委指示:正副校长和书记挂职离校,随同四清工作队到农村锻炼。学校另成立领导班子,刚从威县调来的校长曹韶周任支部书记,教导主任曹东瀛任支委,武振刚、郑景顺任一般委员,五人分工合作支撑起学校工作。

是年,高中毕业四个班,卫敬斌、王新亮、刘敬申、蔡翠萍、胡缺芬、张江淑、李刚杰等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是历年考入三所名牌大学最多的一年。截止65年,学校六届高中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总计有560余人,升学率80%以上,位于全省上游。

2001年暑假后学校实行“五制”改革,落实了教职工全员聘任制。精简了中层干部队伍,优化了师资队伍,真正做到了平者让,庸者下,能者上。2001年8月开始提出并实施“1121”工程,即要求教师每学期讲一节公开课,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听二十节课,发表一篇教育教学论文。

2002年学校提出了教师队伍建设“三个四”方针,即四个转变,四项基本要求,四个培养目标。

2001年以来,学校制定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为培养目标,并通过狠抓教育管理、教学改革和教科研活动,促进了学生自主发展,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一年一个新台阶。先后有86名教师的论文在国家级,省、市级刊物发表。有40多名教师主编、参编《高考大聚焦》、《高考新坐标》、《高考亮点》、《同步导学与训练》、《高中总复习诺亚方舟金字塔》、《中学生写作创新指导》、《高中文言文助读》等系列教辅资料20多种,被许多地区许多学校推广使用,受到了广泛赞誉。有168名学生的作品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有156人次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

学校实施了“名师工程”,通过培养和招聘相结的方法,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2001年以来,学校有特级教师1人,国家及骨干教师1人,省级学科骨干教师4人,市级骨干教师10人,市级教学标兵22人,市级教坛新秀4人,市级优秀青年教师1人,市级先进青年教师1人,县管拔尖人才1人。有30人在省市级优质课活动中获奖,35人进修了硕士研究生课程。6年来面向全国共招聘本科毕业生73人。

学校是河北省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在田径、篮球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田径队在市重点中学田径运动会上连续多年获团体奖前3名。男篮、女篮在市级比赛中一直排在前4名。

在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的同时,隆尧一中一直在细处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他们出版了反映隆尧一中辉煌历史和现实发展的图书《河北隆尧第一中学》和师生大型文集《春溪如弦》。校报《一中校报》、校刊《春华》、“一中之声”广播站、隆尧电视台(一套)每周五、周六播放的系列专题片《快乐起飞》等都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和才华,在社会引起广泛赞誉。英语角、数理化兴趣小组、计算机爱好者协会等为学生开辟了第二课堂。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打造了一中文化的第一品牌,受到市、县领导的赞扬。2005年7月,学校组织了部分高一学生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参加了红色夏令营,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并受到了教育。这些喜闻乐见、适合青少年需要的文化大餐,提升了学生的鉴赏水平和综合素质,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

隆尧一中建构了高效的德育管理工作机制,实行德育学分管理和礼仪教育,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德育品质。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制定了《隆尧一中学生德育管理条理》,建构学校、社会、家庭互动的立体管理模式。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沟通信息,促其健康成长。

2002年以来,高考上线率连年跨越式提高,每年都有学生升入名牌院校,上本科线人数连年超千人,考入全国211工程院校的学生大幅度增加,被誉为邢台市发展最快的学校之一。

从2001年到2005年,隆尧一中被确定为中国教育学会《学校管理机制实证研究》课题实验学校,被评为“全国教育发展‘十五’计划重点科研课题”实验基地先进实验校,是全国教育网络系统示范单位、河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北京空军招飞工作先进工作单位、邢台市文明单位、邢台市文明校园、邢台市文明示范学校、邢台市内保工作先进单位、邢台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学校、邢台市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先进单位、邢台市优秀家长学校,校团委被共青团河北省委授予“河北省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

大事记

(1947—2006)

一九四七年(中华民国36年)

1947年秋,隆平、尧山两县合并为隆尧县。8月,根据冀南行政公署指示精神,在尧山县政府旧址筹办隆尧、柏乡、任县联立师范学校(即滏西联师)。中共隆尧县委派邵星、高爽秋等人负责筹建工作。1948年夏,开始招生。该校是隆尧一中的前身。

一九四八年(中华民国37年)

下半年,滏西联立师范更名为“隆尧中学”。校长张旺溪调柏乡,县长张子敬兼任校长,一区区长邵星任教导主任,县立师范校长高爽秋任副主任。

10月,学校建立了党支部,共有3名党员,书记邵星,组织委员张岩宾。

11月,府廷镇(江苏省淮安人)调任“隆尧中学”校长。在校学生通过统一考试,分别组编为师范一班、师范二班、初中一班,共121人。

一九四九年(中华民国38年)

2月7日,冀南行政公署命名隆尧中学为“冀南区公立隆尧中学”。校舍由尧山旧衙门遗址、城隍庙、尧山文庙组成,面积为64000平方米。

3月,校长府廷镇随军南下,任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

4月,徐跻青调入学校任校长。当时高爽秋任教导主任、傅充吕任总务主任。

5月4日,学校成立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组织,后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9月30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发出训令,统一全省中学名称,明确领导关系,规定省立中学名称以所在地名为区别,将冀南区公立隆尧中学改称“河北省立隆尧中学”。

12月1日,学校举行第一次校庆,正式宣布“诚、朴、敏、健”为校训。

一九五O年

暑期,学校招收初中四、五两个新生班。学校新建第二排教室交付实用,这是隆尧县第一座标准化教室。

11月,学生会、团总支号召学校学生给前线志愿军战士写慰问信,鼓励前线战士的情绪。在校学生踊跃参加,并多次上街举行抗美援朝示威游行。

12月1日,学校第二周年校庆,在校生举行以抗美援朝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一九五一年

6月,学校第一届毕业学生(中学1班,师范1、2班)赴北京参观20天。

暑期,学校招收初中六、七、八、九四个新生班。

一九五二年

11月,校长徐跻青调离学校,张广周任学校党支部书记,副校长王浩然主持工作。

一九五三年

年初,根据上级指示,学校教职员工开始学习苏联凯洛夫《教育学》,在教学上提倡启发式,废除注入式,实行五段教学法,评定成绩改用5记分制。

一九五四年

7月,根据省教育厅的通知精神,河北省立隆尧中学改为“河北省隆尧初级中学”。

一九五六年

1月,学校更名为:“河北隆尧第一初级中学”。

4月初,学校拆除城隍庙、改建大饭厅。

暑期,学校招收高中一、二班,这是学校招收高中班的开始。招生范围限制在临近的7个县(柏乡、临城、内邱、巨鹿、任县、宁晋、隆尧等)。

9月15日,孙受田调任学校校长。

12月19日,邢台专署发出:教行(230)号《关于改变学校名称与制发新校印的通知》,学校改称“河北隆尧第一中学”。

一九五八年

9月,赵世臣调任学校党支部书记,学校全面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同时,学校又开展了一系列勤工俭学活动,建起10个炼钢炉,掀起大炼钢铁热潮。当时,学校还停课月余,办起了石灰厂、砖窑、饲养场,用自己生产的30万块红砖,盖教室一排15间,宿舍25间。

一九五九年

7月,学校第一届高中生毕业,考入清华、北大、南大、天大、人大、科大等20多名。

一九六O年

7月,根据省、地要求,学校由以初中为主向高中为主转化,本月招高中四个班(七、八、九、十),确定了高中4轨制规模。

是月,学校高中3—4班毕业,高考升学率达100%。

一九六一年

1月,根据中央精神,隆尧、柏乡二县高中合并,教师进行调整。

2月,曹东瀛调任学校教导主任,主持全校教学工作。

暑期,柏乡中学2个高中班并入一中,学校领导提出“保证全省第一,力争全国上游”的教学口号。

一九六二年

3月,傅充吕(辽宁沈阳市人)由学校总务主任提升为副校长。

4月,由于分县随即分校,柏乡学生回柏乡县,隆尧一中高中二年级压缩成4个班。

10月,学校成为河北省确定的85所重点中学之一。

是年,高中5、6班毕业,数学、语文、政治、历史四科高考成绩全区第一。文科考入北大、南开、人大、北师大等名牌大学近80%。

一九六三年

8月,由于天气变化,普降暴雨,造成洪灾,县内泜河决口改道,三米高的洪峰直冲尧山西城墙。赵世臣书记组织留校的师生打桩、筑堤,日夜守护在西城墙上。西城墙保住了,学校也无有倒塌房屋,尧城镇许多群众躲到学校避难。

9月,张廷山(山西人)调任隆尧一中校长。

11月,曹东瀛参加了河北省教育工作会议,并做了题目是《隆尧一中是怎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德、智、体教育质量的》典型发言,全面介绍了本校采取封闭式教学的先进经验。

是年,隆尧一中高考升学率为63.7%,考入各类名牌大学17人,升学率为全区第一,全省第五。

一九六五年

冬季,县委指示:正副校长和书记挂职离校,随同四清工作队到农村锻炼。学校另成立领导班子,刚从威县调来的校长曹韶周任支部书记,教导主任曹东瀛任支委,武振刚、郑景顺任一般委员,五人分工合作支撑起学校工作。

是年,高中毕业四个班,卫敬斌、王新亮、刘敬申、蔡翠萍、胡缺芬、张江淑、李刚杰等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是历年考入三所名牌大学最多的一年。截止65年,学校六届高中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总计有560余人,升学率80%以上,位于全省上游。

一九六六年

3月8日,凌晨5时29分,邢台地区东北部发生强烈地震,震级为6.8级,震中裂度9度左右,震中在隆尧、宁晋、巨鹿三县毗邻地区。学校没在震中地段,无人员伤亡。3月22日再次发生强烈地震,学校领导召开紧急会议,组织全体师生在操场搭防震棚,坚持上课。

4月,学校领导组织部分师生到白家寨公社的任村马兰等村镇支援抗震救灾。

9月,革命委员会带领学生走上街头,横扫“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在极左思潮影响下,破坏了宣务山上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物“无量殿”和“唐尧庙碑”,红卫兵造反派拆除了文庙。当时,学校陷入一片混乱,学校领导和教师中有8人被扣上走资派、叛徒、特务修正主义、牛鬼蛇神等帽子。

11月1日,外地“红卫兵”开始来隆尧进行“革命大串联”,学校第一批红卫兵出外串联;10日第二批红卫兵出外串联。

12月,学生自动组织成立了“井岗山”、独立兵团”、“反到底战斗队”、红旗”、“火炬”、“南征北战”等红卫兵组织,并纷纷出外串联,散发“革命传单”,工作队撤离学校。

一九六七年

3月,武装部选派干部、战士和转业军人到校领导文化大革命。根据中央“复课闹革命”的要求,学校一边上课、一边搞运动。学校各个分散的小“造反”组织分别聚结为“革命造反联合指挥部(简称革联)”和“东方红联合造反司令部(简称东联)”两大派组织。

一九六八年

4、5月间,学校又掀起了批斗高潮,“重点人”被挂牌、载高帽、游街示众,一日三餐“请罪”。

12月1日,高、初中各三届学生同时毕业离校。隆尧一中被当作推行“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小宝塔”而被迫停办。全校教职员工又集中到二中搞“斗、批、改”、“清理阶级队伍”。

一九六九年

3月,从北京疏散了800名“三类人”进驻隆尧一中,受北京公安部门的管教。为接受“紧急任务”三天内腾清校舍。图书、仪器等均用马车、排子车拉到二中。因无处存放,都散落在院内和道路上,损失严重。

是年,隆尧一中大部分教职员工分期分批分配到隆尧县三中、四中、五中、七中、八中等学校任教,工人调到其他部门或学校工作。

隆尧一中建构了高效的德育管理工作机制,实行德育学分管理和礼仪教育,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德育品质。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制定了《隆尧一中学生德育管理条理》,建构学校、社会、家庭互动的立体管理模式。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沟通信息,促其健康成长。

2002年以来,高考上线率连年跨越式提高,每年都有学生升入名牌院校,上本科线人数连年超千人,考入全国211工程院校的学生大幅度增加,被誉为邢台市发展最快的学校之一。

从2001年到2005年,隆尧一中被确定为中国教育学会《学校管理机制实证研究》课题实验学校,被评为“全国教育发展‘十五’计划重点科研课题”实验基地先进实验校,是全国教育网络系统示范单位、河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北京空军招飞工作先进工作单位、邢台市文明单位、邢台市文明校园、邢台市文明示范学校、邢台市内保工作先进单位、邢台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学校、邢台市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先进单位、邢台市优秀家长学校,校团委被共青团河北省委授予“河北省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

大事记

(1947—2006)

一九四七年(中华民国36年)

1947年秋,隆平、尧山两县合并为隆尧县。8月,根据冀南行政公署指示精神,在尧山县政府旧址筹办隆尧、柏乡、任县联立师范学校(即滏西联师)。中共隆尧县委派邵星、高爽秋等人负责筹建工作。1948年夏,开始招生。该校是隆尧一中的前身。

一九四八年(中华民国37年)

下半年,滏西联立师范更名为“隆尧中学”。校长张旺溪调柏乡,县长张子敬兼任校长,一区区长邵星任教导主任,县立师范校长高爽秋任副主任。

10月,学校建立了党支部,共有3名党员,书记邵星,组织委员张岩宾。

11月,府廷镇(江苏省淮安人)调任“隆尧中学”校长。在校学生通过统一考试,分别组编为师范一班、师范二班、初中一班,共121人。

一九四九年(中华民国38年)

2月7日,冀南行政公署命名隆尧中学为“冀南区公立隆尧中学”。校舍由尧山旧衙门遗址、城隍庙、尧山文庙组成,面积为64000平方米。

3月,校长府廷镇随军南下,任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

4月,徐跻青调入学校任校长。当时高爽秋任教导主任、傅充吕任总务主任。

5月4日,学校成立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组织,后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9月30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发出训令,统一全省中学名称,明确领导关系,规定省立中学名称以所在地名为区别,将冀南区公立隆尧中学改称“河北省立隆尧中学”。

12月1日,学校举行第一次校庆,正式宣布“诚、朴、敏、健”为校训。

一九五O年

暑期,学校招收初中四、五两个新生班。学校新建第二排教室交付实用,这是隆尧县第一座标准化教室。

11月,学生会、团总支号召学校学生给前线志愿军战士写慰问信,鼓励前线战士的情绪。在校学生踊跃参加,并多次上街举行抗美援朝示威游行。

12月1日,学校第二周年校庆,在校生举行以抗美援朝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一九五一年

6月,学校第一届毕业学生(中学1班,师范1、2班)赴北京参观20天。

暑期,学校招收初中六、七、八、九四个新生班。

一九五二年

11月,校长徐跻青调离学校,张广周任学校党支部书记,副校长王浩然主持工作。

一九五三年

年初,根据上级指示,学校教职员工开始学习苏联凯洛夫《教育学》,在教学上提倡启发式,废除注入式,实行五段教学法,评定成绩改用5记分制。

一九五四年

7月,根据省教育厅的通知精神,河北省立隆尧中学改为“河北省隆尧初级中学”。

一九五六年

1月,学校更名为:“河北隆尧第一初级中学”。

4月初,学校拆除城隍庙、改建大饭厅。

暑期,学校招收高中一、二班,这是学校招收高中班的开始。招生范围限制在临近的7个县(柏乡、临城、内邱、巨鹿、任县、宁晋、隆尧等)。

9月15日,孙受田调任学校校长。

12月19日,邢台专署发出:教行(230)号《关于改变学校名称与制发新校印的通知》,学校改称“河北隆尧第一中学”。

一九五八年

9月,赵世臣调任学校党支部书记,学校全面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同时,学校又开展了一系列勤工俭学活动,建起10个炼钢炉,掀起大炼钢铁热潮。当时,学校还停课月余,办起了石灰厂、砖窑、饲养场,用自己生产的30万块红砖,盖教室一排15间,宿舍25间。

一九五九年

7月,学校第一届高中生毕业,考入清华、北大、南大、天大、人大、科大等20多名。

一九六O年

7月,根据省、地要求,学校由以初中为主向高中为主转化,本月招高中四个班(七、八、九、十),确定了高中4轨制规模。

是月,学校高中3—4班毕业,高考升学率达100%。

一九六一年

1月,根据中央精神,隆尧、柏乡二县高中合并,教师进行调整。

2月,曹东瀛调任学校教导主任,主持全校教学工作。

暑期,柏乡中学2个高中班并入一中,学校领导提出“保证全省第一,力争全国上游”的教学口号。

一九六二年

3月,傅充吕(辽宁沈阳市人)由学校总务主任提升为副校长。

4月,由于分县随即分校,柏乡学生回柏乡县,隆尧一中高中二年级压缩成4个班。

10月,学校成为河北省确定的85所重点中学之一。

是年,高中5、6班毕业,数学、语文、政治、历史四科高考成绩全区第一。文科考入北大、南开、人大、北师大等名牌大学近80%。

一九六三年

8月,由于天气变化,普降暴雨,造成洪灾,县内泜河决口改道,三米高的洪峰直冲尧山西城墙。赵世臣书记组织留校的师生打桩、筑堤,日夜守护在西城墙上。西城墙保住了,学校也无有倒塌房屋,尧城镇许多群众躲到学校避难。

9月,张廷山(山西人)调任隆尧一中校长。

11月,曹东瀛参加了河北省教育工作会议,并做了题目是《隆尧一中是怎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德、智、体教育质量的》典型发言,全面介绍了本校采取封闭式教学的先进经验。

是年,隆尧一中高考升学率为63.7%,考入各类名牌大学17人,升学率为全区第一,全省第五。

一九六五年

冬季,县委指示:正副校长和书记挂职离校,随同四清工作队到农村锻炼。学校另成立领导班子,刚从威县调来的校长曹韶周任支部书记,教导主任曹东瀛任支委,武振刚、郑景顺任一般委员,五人分工合作支撑起学校工作。

是年,高中毕业四个班,卫敬斌、王新亮、刘敬申、蔡翠萍、胡缺芬、张江淑、李刚杰等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是历年考入三所名牌大学最多的一年。截止65年,学校六届高中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总计有560余人,升学率80%以上,位于全省上游。

一九六六年

3月8日,凌晨5时29分,邢台地区东北部发生强烈地震,震级为6.8级,震中裂度9度左右,震中在隆尧、宁晋、巨鹿三县毗邻地区。学校没在震中地段,无人员伤亡。3月22日再次发生强烈地震,学校领导召开紧急会议,组织全体师生在操场搭防震棚,坚持上课。

4月,学校领导组织部分师生到白家寨公社的任村马兰等村镇支援抗震救灾。

9月,革命委员会带领学生走上街头,横扫“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在极左思潮影响下,破坏了宣务山上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物“无量殿”和“唐尧庙碑”,红卫兵造反派拆除了文庙。当时,学校陷入一片混乱,学校领导和教师中有8人被扣上走资派、叛徒、特务修正主义、牛鬼蛇神等帽子。

11月1日,外地“红卫兵”开始来隆尧进行“革命大串联”,学校第一批红卫兵出外串联;10日第二批红卫兵出外串联。

12月,学生自动组织成立了“井岗山”、独立兵团”、“反到底战斗队”、红旗”、“火炬”、“南征北战”等红卫兵组织,并纷纷出外串联,散发“革命传单”,工作队撤离学校。

一九六七年

3月,武装部选派干部、战士和转业军人到校领导文化大革命。根据中央“复课闹革命”的要求,学校一边上课、一边搞运动。学校各个分散的小“造反”组织分别聚结为“革命造反联合指挥部(简称革联)”和“东方红联合造反司令部(简称东联)”两大派组织。

一九六八年

4、5月间,学校又掀起了批斗高潮,“重点人”被挂牌、载高帽、游街示众,一日三餐“请罪”。

12月1日,高、初中各三届学生同时毕业离校。隆尧一中被当作推行“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小宝塔”而被迫停办。全校教职员工又集中到二中搞“斗、批、改”、“清理阶级队伍”。

一九六九年

3月,从北京疏散了800名“三类人”进驻隆尧一中,受北京公安部门的管教。为接受“紧急任务”三天内腾清校舍。图书、仪器等均用马车、排子车拉到二中。因无处存放,都散落在院内和道路上,损失严重。

是年,隆尧一中大部分教职员工分期分批分配到隆尧县三中、四中、五中、七中、八中等学校任教,工人调到其他部门或学校工作。

一九七O年

3月,根据上级部署,全县教师集中一中旧址开展“一打三反”运动(即“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

是月,县文革专案组进驻隆尧一中,县革命委员会文教组在原一中所在地办起了“五七中专”,高逢周、杨志国等任教,学校校舍被占用。

一九七一年

是年,文教局制定了“师生农民同走‘五七’道路”,“普教业教合着干”的方案,学校长期停课劳动,划方修路、抗旱排涝、修河挖渠、改良盐碱地等。

一九七二年

3月,县革委会文教组决定从城关高中分出部分师生,在原隆尧一中校址创办了尧山高中,范春太为负责人。尧山高中后又改称隆尧二中,而隆尧一中的名称却被城关高中所用(城关高中初在“文革”前的城关完小,后迁原二中校址)。

一九七三年

上半年,在“上好社会主义文化课”的号召下,学校教师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有所加强。

一九七四年

10月,学校党支部派邓联璧、丁书田二位教师到石家庄一中、二中参观批林批孔活动。回来后,由邓、丁负责组织学生搞大批判专栏,画漫画60幅,写大字报50余张。

一九七五年

3月,学校行政负责人由“抓教育革命的负责人”改称“校长”。范春太任校长,王沛英任副校长。

一九七六年

6月,宋芳卿调任隆尧一中校长兼支部书记,同时,曹韶周、戴致海、范春太、王沛英任副校长职务。

一九七七年

11月,根据邢台地区文教局指示精神,学校由“隆尧二中”又改称“隆尧一中”。

冬季,河北省进行“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次招生。学校高考成绩在邢台地区最佳。

一九七八年

3月,邢台地区教育局长王文彩来隆尧传达教育局指示精神,恢复省重点中学,校名仍沿用隆尧一中。从全县调回部分原一中教职员,充实教学力量。当时,校长宋芳卿,副校长范春太、王沛英。至此,被停办达十年之久的“隆尧第一中学”得以起死回生。又开始了它新的“辉煌”。

7月,学校为了提高高中学生质量,从全县范围内招收两个初中班,报名人数千余名。

9月22日后,按照教育部修订颁布的《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学校逐渐恢复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

3月,校长府廷镇随军南下,任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

4月,徐跻青调入学校任校长。当时高爽秋任教导主任、傅充吕任总务主任。

5月4日,学校成立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组织,后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9月30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发出训令,统一全省中学名称,明确领导关系,规定省立中学名称以所在地名为区别,将冀南区公立隆尧中学改称“河北省立隆尧中学”。

12月1日,学校举行第一次校庆,正式宣布“诚、朴、敏、健”为校训。

一九五O年

暑期,学校招收初中四、五两个新生班。学校新建第二排教室交付实用,这是隆尧县第一座标准化教室。

11月,学生会、团总支号召学校学生给前线志愿军战士写慰问信,鼓励前线战士的情绪。在校学生踊跃参加,并多次上街举行抗美援朝示威游行。

12月1日,学校第二周年校庆,在校生举行以抗美援朝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一九五一年

6月,学校第一届毕业学生(中学1班,师范1、2班)赴北京参观20天。

暑期,学校招收初中六、七、八、九四个新生班。

一九五二年

11月,校长徐跻青调离学校,张广周任学校党支部书记,副校长王浩然主持工作。

一九五三年

年初,根据上级指示,学校教职员工开始学习苏联凯洛夫《教育学》,在教学上提倡启发式,废除注入式,实行五段教学法,评定成绩改用5记分制。

一九五四年

7月,根据省教育厅的通知精神,河北省立隆尧中学改为“河北省隆尧初级中学”。

一九五六年

1月,学校更名为:“河北隆尧第一初级中学”。

4月初,学校拆除城隍庙、改建大饭厅。

暑期,学校招收高中一、二班,这是学校招收高中班的开始。招生范围限制在临近的7个县(柏乡、临城、内邱、巨鹿、任县、宁晋、隆尧等)。

9月15日,孙受田调任学校校长。

12月19日,邢台专署发出:教行(230)号《关于改变学校名称与制发新校印的通知》,学校改称“河北隆尧第一中学”。

一九五八年

9月,赵世臣调任学校党支部书记,学校全面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同时,学校又开展了一系列勤工俭学活动,建起10个炼钢炉,掀起大炼钢铁热潮。当时,学校还停课月余,办起了石灰厂、砖窑、饲养场,用自己生产的30万块红砖,盖教室一排15间,宿舍25间。

一九五九年

7月,学校第一届高中生毕业,考入清华、北大、南大、天大、人大、科大等20多名。

一九六O年

7月,根据省、地要求,学校由以初中为主向高中为主转化,本月招高中四个班(七、八、九、十),确定了高中4轨制规模。

是月,学校高中3—4班毕业,高考升学率达100%。

一九六一年

1月,根据中央精神,隆尧、柏乡二县高中合并,教师进行调整。

2月,曹东瀛调任学校教导主任,主持全校教学工作。

暑期,柏乡中学2个高中班并入一中,学校领导提出“保证全省第一,力争全国上游”的教学口号。

一九六二年

3月,傅充吕(辽宁沈阳市人)由学校总务主任提升为副校长。

4月,由于分县随即分校,柏乡学生回柏乡县,隆尧一中高中二年级压缩成4个班。

10月,学校成为河北省确定的85所重点中学之一。

是年,高中5、6班毕业,数学、语文、政治、历史四科高考成绩全区第一。文科考入北大、南开、人大、北师大等名牌大学近80%。

一九六三年

8月,由于天气变化,普降暴雨,造成洪灾,县内泜河决口改道,三米高的洪峰直冲尧山西城墙。赵世臣书记组织留校的师生打桩、筑堤,日夜守护在西城墙上。西城墙保住了,学校也无有倒塌房屋,尧城镇许多群众躲到学校避难。

9月,张廷山(山西人)调任隆尧一中校长。

11月,曹东瀛参加了河北省教育工作会议,并做了题目是《隆尧一中是怎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德、智、体教育质量的》典型发言,全面介绍了本校采取封闭式教学的先进经验。

是年,隆尧一中高考升学率为63.7%,考入各类名牌大学17人,升学率为全区第一,全省第五。

一九六五年

冬季,县委指示:正副校长和书记挂职离校,随同四清工作队到农村锻炼。学校另成立领导班子,刚从威县调来的校长曹韶周任支部书记,教导主任曹东瀛任支委,武振刚、郑景顺任一般委员,五人分工合作支撑起学校工作。

是年,高中毕业四个班,卫敬斌、王新亮、刘敬申、蔡翠萍、胡缺芬、张江淑、李刚杰等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是历年考入三所名牌大学最多的一年。截止65年,学校六届高中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总计有560余人,升学率80%以上,位于全省上游。

一九六六年

3月8日,凌晨5时29分,邢台地区东北部发生强烈地震,震级为6.8级,震中裂度9度左右,震中在隆尧、宁晋、巨鹿三县毗邻地区。学校没在震中地段,无人员伤亡。3月22日再次发生强烈地震,学校领导召开紧急会议,组织全体师生在操场搭防震棚,坚持上课。

4月,学校领导组织部分师生到白家寨公社的任村马兰等村镇支援抗震救灾。

9月,革命委员会带领学生走上街头,横扫“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在极左思潮影响下,破坏了宣务山上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物“无量殿”和“唐尧庙碑”,红卫兵造反派拆除了文庙。当时,学校陷入一片混乱,学校领导和教师中有8人被扣上走资派、叛徒、特务修正主义、牛鬼蛇神等帽子。

11月1日,外地“红卫兵”开始来隆尧进行“革命大串联”,学校第一批红卫兵出外串联;10日第二批红卫兵出外串联。

12月,学生自动组织成立了“井岗山”、独立兵团”、“反到底战斗队”、红旗”、“火炬”、“南征北战”等红卫兵组织,并纷纷出外串联,散发“革命传单”,工作队撤离学校。

一九六七年

3月,武装部选派干部、战士和转业军人到校领导文化大革命。根据中央“复课闹革命”的要求,学校一边上课、一边搞运动。学校各个分散的小“造反”组织分别聚结为“革命造反联合指挥部(简称革联)”和“东方红联合造反司令部(简称东联)”两大派组织。

一九六八年

4、5月间,学校又掀起了批斗高潮,“重点人”被挂牌、载高帽、游街示众,一日三餐“请罪”。

12月1日,高、初中各三届学生同时毕业离校。隆尧一中被当作推行“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小宝塔”而被迫停办。全校教职员工又集中到二中搞“斗、批、改”、“清理阶级队伍”。

一九六九年

3月,从北京疏散了800名“三类人”进驻隆尧一中,受北京公安部门的管教。为接受“紧急任务”三天内腾清校舍。图书、仪器等均用马车、排子车拉到二中。因无处存放,都散落在院内和道路上,损失严重。

是年,隆尧一中大部分教职员工分期分批分配到隆尧县三中、四中、五中、七中、八中等学校任教,工人调到其他部门或学校工作。

一九七O年

3月,根据上级部署,全县教师集中一中旧址开展“一打三反”运动(即“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

是月,县文革专案组进驻隆尧一中,县革命委员会文教组在原一中所在地办起了“五七中专”,高逢周、杨志国等任教,学校校舍被占用。

一九七一年

是年,文教局制定了“师生农民同走‘五七’道路”,“普教业教合着干”的方案,学校长期停课劳动,划方修路、抗旱排涝、修河挖渠、改良盐碱地等。

一九七二年

3月,县革委会文教组决定从城关高中分出部分师生,在原隆尧一中校址创办了尧山高中,范春太为负责人。尧山高中后又改称隆尧二中,而隆尧一中的名称却被城关高中所用(城关高中初在“文革”前的城关完小,后迁原二中校址)。

一九七三年

上半年,在“上好社会主义文化课”的号召下,学校教师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有所加强。

一九七四年

10月,学校党支部派邓联璧、丁书田二位教师到石家庄一中、二中参观批林批孔活动。回来后,由邓、丁负责组织学生搞大批判专栏,画漫画60幅,写大字报50余张。

一九七五年

3月,学校行政负责人由“抓教育革命的负责人”改称“校长”。范春太任校长,王沛英任副校长。

一九七六年

6月,宋芳卿调任隆尧一中校长兼支部书记,同时,曹韶周、戴致海、范春太、王沛英任副校长职务。

一九七七年

11月,根据邢台地区文教局指示精神,学校由“隆尧二中”又改称“隆尧一中”。

冬季,河北省进行“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次招生。学校高考成绩在邢台地区最佳。

一九七八年

3月,邢台地区教育局长王文彩来隆尧传达教育局指示精神,恢复省重点中学,校名仍沿用隆尧一中。从全县调回部分原一中教职员,充实教学力量。当时,校长宋芳卿,副校长范春太、王沛英。至此,被停办达十年之久的“隆尧第一中学”得以起死回生。又开始了它新的“辉煌”。

7月,学校为了提高高中学生质量,从全县范围内招收两个初中班,报名人数千余名。

9月22日后,按照教育部修订颁布的《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学校逐渐恢复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

学校被省列为159所重点中学。

一九七九年

8月,时任隆尧五中教导主任的冯连群调回一中,负责教导处工作。

12月,学校隆重举行建校三十一周年庆祝活动,校友纷纷来信祝贺。

是年,在高考中考入各类大中专院校117人。

一九八O年

是年,在高考中考入各类大、中专院校82人。

一九八一年

3月,学校广泛开展了“学雷锋、树新风,‘五讲四美’、‘三热爱’”等活动。

7月,学校两个初中班毕业。上级要求全省重点中学高中一年级由二年制改为三年制。学校根据上级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招收新生6个班,保留二年制2个班,改三年制4个班。

是年,在高考中,考入各类大、中专院校98人。

一九八二年

7月,学校高考升学率位列全地区前三名。

9月,副校长范春太调离学校,县委任命冯连群为副校长,张中民提升为教导主任。

是年,全省重点高中全部由二年制改为三年制。

是年,学校在高考中,考入各类大、中专学校109人。

一九八三年

4月,冯连群调任隆尧县文教局副局长,县委任命张中民为副校长,主持教学工作。

7月,学校保留的2个二年制高中毕业班。在高考中,考入各类大、中专院校120人。文理科高考升学率获全区第一名。

一九八四年

4月,在机构改革中,宋芳卿校长调出,张中民升任校长,张保福任副校长,苏顺昌任党支部副书记,张玉年任教导主任。邓联璧、张光华任教导处副主任,马戊寅任总务处主任,祝丙玉任副主任,巩建安任团委书记。

是年,教师张绍庭被选为县第五届政协副主席。

是年,在高考中,考入各类大、中专院校97人。

一九八五年

7月,在高考中,大、中专上线149人,其中上重点院校线24人。实际录取131人,其中重点院校19人,高考升学率在全区位列前三名。

9月,雷明顺调任隆尧一中党支部书记。

一九八六年

7月,党支部书记雷明顺调离一中,任文化局局长;邓联璧在河北省中学语文理事会第三届年会上获省中学语文优秀论文奖;在高考中,大、中专上线162人,在全区名列前茅。

一九八七年

3月,学校高级教师邓联璧被选为邢台地区第二届教育年会副理事长。

一九五九年

7月,学校第一届高中生毕业,考入清华、北大、南大、天大、人大、科大等20多名。

一九六O年

7月,根据省、地要求,学校由以初中为主向高中为主转化,本月招高中四个班(七、八、九、十),确定了高中4轨制规模。

是月,学校高中3—4班毕业,高考升学率达100%。

一九六一年

1月,根据中央精神,隆尧、柏乡二县高中合并,教师进行调整。

2月,曹东瀛调任学校教导主任,主持全校教学工作。

暑期,柏乡中学2个高中班并入一中,学校领导提出“保证全省第一,力争全国上游”的教学口号。

一九六二年

3月,傅充吕(辽宁沈阳市人)由学校总务主任提升为副校长。

4月,由于分县随即分校,柏乡学生回柏乡县,隆尧一中高中二年级压缩成4个班。

10月,学校成为河北省确定的85所重点中学之一。

是年,高中5、6班毕业,数学、语文、政治、历史四科高考成绩全区第一。文科考入北大、南开、人大、北师大等名牌大学近80%。

一九六三年

8月,由于天气变化,普降暴雨,造成洪灾,县内泜河决口改道,三米高的洪峰直冲尧山西城墙。赵世臣书记组织留校的师生打桩、筑堤,日夜守护在西城墙上。西城墙保住了,学校也无有倒塌房屋,尧城镇许多群众躲到学校避难。

9月,张廷山(山西人)调任隆尧一中校长。

11月,曹东瀛参加了河北省教育工作会议,并做了题目是《隆尧一中是怎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德、智、体教育质量的》典型发言,全面介绍了本校采取封闭式教学的先进经验。

是年,隆尧一中高考升学率为63.7%,考入各类名牌大学17人,升学率为全区第一,全省第五。

一九六五年

冬季,县委指示:正副校长和书记挂职离校,随同四清工作队到农村锻炼。学校另成立领导班子,刚从威县调来的校长曹韶周任支部书记,教导主任曹东瀛任支委,武振刚、郑景顺任一般委员,五人分工合作支撑起学校工作。

是年,高中毕业四个班,卫敬斌、王新亮、刘敬申、蔡翠萍、胡缺芬、张江淑、李刚杰等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是历年考入三所名牌大学最多的一年。截止65年,学校六届高中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总计有560余人,升学率80%以上,位于全省上游。

一九六六年

3月8日,凌晨5时29分,邢台地区东北部发生强烈地震,震级为6.8级,震中裂度9度左右,震中在隆尧、宁晋、巨鹿三县毗邻地区。学校没在震中地段,无人员伤亡。3月22日再次发生强烈地震,学校领导召开紧急会议,组织全体师生在操场搭防震棚,坚持上课。

4月,学校领导组织部分师生到白家寨公社的任村马兰等村镇支援抗震救灾。

9月,革命委员会带领学生走上街头,横扫“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在极左思潮影响下,破坏了宣务山上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物“无量殿”和“唐尧庙碑”,红卫兵造反派拆除了文庙。当时,学校陷入一片混乱,学校领导和教师中有8人被扣上走资派、叛徒、特务修正主义、牛鬼蛇神等帽子。

11月1日,外地“红卫兵”开始来隆尧进行“革命大串联”,学校第一批红卫兵出外串联;10日第二批红卫兵出外串联。

12月,学生自动组织成立了“井岗山”、独立兵团”、“反到底战斗队”、红旗”、“火炬”、“南征北战”等红卫兵组织,并纷纷出外串联,散发“革命传单”,工作队撤离学校。

一九六七年

3月,武装部选派干部、战士和转业军人到校领导文化大革命。根据中央“复课闹革命”的要求,学校一边上课、一边搞运动。学校各个分散的小“造反”组织分别聚结为“革命造反联合指挥部(简称革联)”和“东方红联合造反司令部(简称东联)”两大派组织。

一九六八年

4、5月间,学校又掀起了批斗高潮,“重点人”被挂牌、载高帽、游街示众,一日三餐“请罪”。

12月1日,高、初中各三届学生同时毕业离校。隆尧一中被当作推行“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小宝塔”而被迫停办。全校教职员工又集中到二中搞“斗、批、改”、“清理阶级队伍”。

一九六九年

3月,从北京疏散了800名“三类人”进驻隆尧一中,受北京公安部门的管教。为接受“紧急任务”三天内腾清校舍。图书、仪器等均用马车、排子车拉到二中。因无处存放,都散落在院内和道路上,损失严重。

是年,隆尧一中大部分教职员工分期分批分配到隆尧县三中、四中、五中、七中、八中等学校任教,工人调到其他部门或学校工作。

一九七O年

3月,根据上级部署,全县教师集中一中旧址开展“一打三反”运动(即“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

是月,县文革专案组进驻隆尧一中,县革命委员会文教组在原一中所在地办起了“五七中专”,高逢周、杨志国等任教,学校校舍被占用。

一九七一年

是年,文教局制定了“师生农民同走‘五七’道路”,“普教业教合着干”的方案,学校长期停课劳动,划方修路、抗旱排涝、修河挖渠、改良盐碱地等。

一九七二年

3月,县革委会文教组决定从城关高中分出部分师生,在原隆尧一中校址创办了尧山高中,范春太为负责人。尧山高中后又改称隆尧二中,而隆尧一中的名称却被城关高中所用(城关高中初在“文革”前的城关完小,后迁原二中校址)。

一九七三年

上半年,在“上好社会主义文化课”的号召下,学校教师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有所加强。

一九七四年

10月,学校党支部派邓联璧、丁书田二位教师到石家庄一中、二中参观批林批孔活动。回来后,由邓、丁负责组织学生搞大批判专栏,画漫画60幅,写大字报50余张。

一九七五年

3月,学校行政负责人由“抓教育革命的负责人”改称“校长”。范春太任校长,王沛英任副校长。

一九七六年

6月,宋芳卿调任隆尧一中校长兼支部书记,同时,曹韶周、戴致海、范春太、王沛英任副校长职务。

一九七七年

11月,根据邢台地区文教局指示精神,学校由“隆尧二中”又改称“隆尧一中”。

冬季,河北省进行“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次招生。学校高考成绩在邢台地区最佳。

一九七八年

3月,邢台地区教育局长王文彩来隆尧传达教育局指示精神,恢复省重点中学,校名仍沿用隆尧一中。从全县调回部分原一中教职员,充实教学力量。当时,校长宋芳卿,副校长范春太、王沛英。至此,被停办达十年之久的“隆尧第一中学”得以起死回生。又开始了它新的“辉煌”。

7月,学校为了提高高中学生质量,从全县范围内招收两个初中班,报名人数千余名。

9月22日后,按照教育部修订颁布的《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学校逐渐恢复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

学校被省列为159所重点中学。

一九七九年

8月,时任隆尧五中教导主任的冯连群调回一中,负责教导处工作。

12月,学校隆重举行建校三十一周年庆祝活动,校友纷纷来信祝贺。

是年,在高考中考入各类大中专院校117人。

一九八O年

是年,在高考中考入各类大、中专院校82人。

一九八一年

3月,学校广泛开展了“学雷锋、树新风,‘五讲四美’、‘三热爱’”等活动。

7月,学校两个初中班毕业。上级要求全省重点中学高中一年级由二年制改为三年制。学校根据上级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招收新生6个班,保留二年制2个班,改三年制4个班。

是年,在高考中,考入各类大、中专院校98人。

一九八二年

7月,学校高考升学率位列全地区前三名。

9月,副校长范春太调离学校,县委任命冯连群为副校长,张中民提升为教导主任。

是年,全省重点高中全部由二年制改为三年制。

是年,学校在高考中,考入各类大、中专学校109人。

一九八三年

4月,冯连群调任隆尧县文教局副局长,县委任命张中民为副校长,主持教学工作。

7月,学校保留的2个二年制高中毕业班。在高考中,考入各类大、中专院校120人。文理科高考升学率获全区第一名。

一九八四年

4月,在机构改革中,宋芳卿校长调出,张中民升任校长,张保福任副校长,苏顺昌任党支部副书记,张玉年任教导主任。邓联璧、张光华任教导处副主任,马戊寅任总务处主任,祝丙玉任副主任,巩建安任团委书记。

是年,教师张绍庭被选为县第五届政协副主席。

是年,在高考中,考入各类大、中专院校97人。

一九八五年

7月,在高考中,大、中专上线149人,其中上重点院校线24人。实际录取131人,其中重点院校19人,高考升学率在全区位列前三名。

9月,雷明顺调任隆尧一中党支部书记。

一九八六年

7月,党支部书记雷明顺调离一中,任文化局局长;邓联璧在河北省中学语文理事会第三届年会上获省中学语文优秀论文奖;在高考中,大、中专上线162人,在全区名列前茅。

一九八七年

3月,学校高级教师邓联璧被选为邢台地区第二届教育年会副理事长。

7月,教导主任张玉年调任隆尧二中校长;高考中,被各类大中专院校录取114人,其中大专98人

7月,校长张中民、教师邓联璧由地区教委推荐,省教委专家评审特批为中学高级教师。

11月,邓联璧被省职改办、省教委聘为省高级教师评委会委员,兼语文评审组组长,张中民被聘为历史学科组成员。

一九八八年

8月,刘洪申调任一中副校长。

9月10日,县委书记张兰芳、县长齐宝申在学校主持召集部分厂矿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决定由与会单位集资为一中建女生宿舍楼一幢。

是年,数学教师张绍庭继续当选为县第六届政协副主席。

一九八九年

9月,张中民校长荣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邓联璧老师被省职改办评为语文特级教师。

邢台地区第三届语文理事会在隆尧召开,邓联璧被选为教育学会副会长。

一九九O年

4月,张中民校长调离隆尧一中,任隆尧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张保福主持全面工作,邓联璧任副校长。

一九九一年

4月23日,县委研究任命李培深同志为隆尧一中校长、党支部书记,杜双彦同志由教委办公室副主任调任学校党支部副书记,一中副校长张宝福同志调教委工作,任教育系统党委副书记,一中党支部副书记苏顺昌同志调任农广校副校长。

10月,学校七名学生被飞行员学院录取,全国中学飞行员录取率第一,《人民日报海外版》《解放军报》、《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河北日报》、《邢台日报》等报刊进行了报道,学校也因此被评为“招飞先进单位”。

一九九二年

1月,学校被评为“重点学校先进单位”。

6月,为了改善办学条件,学校经县委、县政府批准,新建建筑面积为1280.47平方米的实验楼一座。

12月,为加强学校教学管理, 学校试行了“三定一聘”制度,成立了教学督导室。

是月,教师马淑敏当选为河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隆尧县第七届委员会副主席。教师张绍庭当选为政协隆尧县第七届委员会副主席。

一九九三年

5月,党支部副书记杜双彦调任县职教中心任校长;温三振调任隆尧一中副校长。

8月,教师董平乐当选为邢台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一九六六年

3月8日,凌晨5时29分,邢台地区东北部发生强烈地震,震级为6.8级,震中裂度9度左右,震中在隆尧、宁晋、巨鹿三县毗邻地区。学校没在震中地段,无人员伤亡。3月22日再次发生强烈地震,学校领导召开紧急会议,组织全体师生在操场搭防震棚,坚持上课。

4月,学校领导组织部分师生到白家寨公社的任村马兰等村镇支援抗震救灾。

9月,革命委员会带领学生走上街头,横扫“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在极左思潮影响下,破坏了宣务山上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物“无量殿”和“唐尧庙碑”,红卫兵造反派拆除了文庙。当时,学校陷入一片混乱,学校领导和教师中有8人被扣上走资派、叛徒、特务修正主义、牛鬼蛇神等帽子。

11月1日,外地“红卫兵”开始来隆尧进行“革命大串联”,学校第一批红卫兵出外串联;10日第二批红卫兵出外串联。

12月,学生自动组织成立了“井岗山”、独立兵团”、“反到底战斗队”、红旗”、“火炬”、“南征北战”等红卫兵组织,并纷纷出外串联,散发“革命传单”,工作队撤离学校。

一九六七年

3月,武装部选派干部、战士和转业军人到校领导文化大革命。根据中央“复课闹革命”的要求,学校一边上课、一边搞运动。学校各个分散的小“造反”组织分别聚结为“革命造反联合指挥部(简称革联)”和“东方红联合造反司令部(简称东联)”两大派组织。

一九六八年

4、5月间,学校又掀起了批斗高潮,“重点人”被挂牌、载高帽、游街示众,一日三餐“请罪”。

12月1日,高、初中各三届学生同时毕业离校。隆尧一中被当作推行“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小宝塔”而被迫停办。全校教职员工又集中到二中搞“斗、批、改”、“清理阶级队伍”。

一九六九年

3月,从北京疏散了800名“三类人”进驻隆尧一中,受北京公安部门的管教。为接受“紧急任务”三天内腾清校舍。图书、仪器等均用马车、排子车拉到二中。因无处存放,都散落在院内和道路上,损失严重。

是年,隆尧一中大部分教职员工分期分批分配到隆尧县三中、四中、五中、七中、八中等学校任教,工人调到其他部门或学校工作。

一九七O年

3月,根据上级部署,全县教师集中一中旧址开展“一打三反”运动(即“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

是月,县文革专案组进驻隆尧一中,县革命委员会文教组在原一中所在地办起了“五七中专”,高逢周、杨志国等任教,学校校舍被占用。

一九七一年

是年,文教局制定了“师生农民同走‘五七’道路”,“普教业教合着干”的方案,学校长期停课劳动,划方修路、抗旱排涝、修河挖渠、改良盐碱地等。

一九七二年

3月,县革委会文教组决定从城关高中分出部分师生,在原隆尧一中校址创办了尧山高中,范春太为负责人。尧山高中后又改称隆尧二中,而隆尧一中的名称却被城关高中所用(城关高中初在“文革”前的城关完小,后迁原二中校址)。

一九七三年

上半年,在“上好社会主义文化课”的号召下,学校教师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有所加强。

一九七四年

10月,学校党支部派邓联璧、丁书田二位教师到石家庄一中、二中参观批林批孔活动。回来后,由邓、丁负责组织学生搞大批判专栏,画漫画60幅,写大字报50余张。

一九七五年

3月,学校行政负责人由“抓教育革命的负责人”改称“校长”。范春太任校长,王沛英任副校长。

一九七六年

6月,宋芳卿调任隆尧一中校长兼支部书记,同时,曹韶周、戴致海、范春太、王沛英任副校长职务。

一九七七年

11月,根据邢台地区文教局指示精神,学校由“隆尧二中”又改称“隆尧一中”。

冬季,河北省进行“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次招生。学校高考成绩在邢台地区最佳。

一九七八年

3月,邢台地区教育局长王文彩来隆尧传达教育局指示精神,恢复省重点中学,校名仍沿用隆尧一中。从全县调回部分原一中教职员,充实教学力量。当时,校长宋芳卿,副校长范春太、王沛英。至此,被停办达十年之久的“隆尧第一中学”得以起死回生。又开始了它新的“辉煌”。

7月,学校为了提高高中学生质量,从全县范围内招收两个初中班,报名人数千余名。

9月22日后,按照教育部修订颁布的《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学校逐渐恢复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

学校被省列为159所重点中学。

一九七九年

8月,时任隆尧五中教导主任的冯连群调回一中,负责教导处工作。

12月,学校隆重举行建校三十一周年庆祝活动,校友纷纷来信祝贺。

是年,在高考中考入各类大中专院校117人。

一九八O年

是年,在高考中考入各类大、中专院校82人。

一九八一年

3月,学校广泛开展了“学雷锋、树新风,‘五讲四美’、‘三热爱’”等活动。

7月,学校两个初中班毕业。上级要求全省重点中学高中一年级由二年制改为三年制。学校根据上级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招收新生6个班,保留二年制2个班,改三年制4个班。

是年,在高考中,考入各类大、中专院校98人。

一九八二年

7月,学校高考升学率位列全地区前三名。

9月,副校长范春太调离学校,县委任命冯连群为副校长,张中民提升为教导主任。

是年,全省重点高中全部由二年制改为三年制。

是年,学校在高考中,考入各类大、中专学校109人。

一九八三年

4月,冯连群调任隆尧县文教局副局长,县委任命张中民为副校长,主持教学工作。

7月,学校保留的2个二年制高中毕业班。在高考中,考入各类大、中专院校120人。文理科高考升学率获全区第一名。

一九八四年

4月,在机构改革中,宋芳卿校长调出,张中民升任校长,张保福任副校长,苏顺昌任党支部副书记,张玉年任教导主任。邓联璧、张光华任教导处副主任,马戊寅任总务处主任,祝丙玉任副主任,巩建安任团委书记。

是年,教师张绍庭被选为县第五届政协副主席。

是年,在高考中,考入各类大、中专院校97人。

一九八五年

7月,在高考中,大、中专上线149人,其中上重点院校线24人。实际录取131人,其中重点院校19人,高考升学率在全区位列前三名。

9月,雷明顺调任隆尧一中党支部书记。

一九八六年

7月,党支部书记雷明顺调离一中,任文化局局长;邓联璧在河北省中学语文理事会第三届年会上获省中学语文优秀论文奖;在高考中,大、中专上线162人,在全区名列前茅。

一九八七年

3月,学校高级教师邓联璧被选为邢台地区第二届教育年会副理事长。

7月,教导主任张玉年调任隆尧二中校长;高考中,被各类大中专院校录取114人,其中大专98人

7月,校长张中民、教师邓联璧由地区教委推荐,省教委专家评审特批为中学高级教师。

11月,邓联璧被省职改办、省教委聘为省高级教师评委会委员,兼语文评审组组长,张中民被聘为历史学科组成员。

一九八八年

8月,刘洪申调任一中副校长。

9月10日,县委书记张兰芳、县长齐宝申在学校主持召集部分厂矿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决定由与会单位集资为一中建女生宿舍楼一幢。

是年,数学教师张绍庭继续当选为县第六届政协副主席。

一九八九年

9月,张中民校长荣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邓联璧老师被省职改办评为语文特级教师。

邢台地区第三届语文理事会在隆尧召开,邓联璧被选为教育学会副会长。

一九九O年

4月,张中民校长调离隆尧一中,任隆尧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张保福主持全面工作,邓联璧任副校长。

一九九一年

4月23日,县委研究任命李培深同志为隆尧一中校长、党支部书记,杜双彦同志由教委办公室副主任调任学校党支部副书记,一中副校长张宝福同志调教委工作,任教育系统党委副书记,一中党支部副书记苏顺昌同志调任农广校副校长。

10月,学校七名学生被飞行员学院录取,全国中学飞行员录取率第一,《人民日报海外版》《解放军报》、《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河北日报》、《邢台日报》等报刊进行了报道,学校也因此被评为“招飞先进单位”。

一九九二年

1月,学校被评为“重点学校先进单位”。

6月,为了改善办学条件,学校经县委、县政府批准,新建建筑面积为1280.47平方米的实验楼一座。

12月,为加强学校教学管理, 学校试行了“三定一聘”制度,成立了教学督导室。

是月,教师马淑敏当选为河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隆尧县第七届委员会副主席。教师张绍庭当选为政协隆尧县第七届委员会副主席。

一九九三年

5月,党支部副书记杜双彦调任县职教中心任校长;温三振调任隆尧一中副校长。

8月,教师董平乐当选为邢台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一九九四年

1月23日,学校实验楼建设竣工。

10月12日,学校在县城规划家属区一处,面积6670平方米(十亩),地址选在韩庄村西毗邻西关民宅,征地十亩。

一九九五年

2月7日,隆尧一中筹建指挥部成立,董忠岐任指挥长,王孟缺、曹隆政任副指挥长,选址工作开始启动。

8月7日,县委召开五套班子联席会议,专题研究隆尧一、二中合并及筹建工作。

9月26日,学校新校址选定在韩庄村西县城北环路北侧。

10月25日,隆尧一中又有3名学生被空军飞行学院录取,学校被邢台市评为“招飞先进单位”。

11月,学校实验室建设通过省级验收。

12月15日,隆尧一中新校址奠基仪式隆重举行,河北省副省长刘作田代表省政府参加了仪式并发表讲话,省委副书记李炳良发来贺电。奠基仪式后,随即开始了募捐活动。县供电局、人行、华龙方便厂等单位和个人踊跃捐资助教,总款额达20余万元。

一九九六年

9月20日,隆尧一中继1991年创全国招飞率第一之后,又有7名学生成为“蓝天骄子”,获华北地区出飞率第一,北京空军招飞中心、省公安厅、省高校招生委员会联合发出通报表彰。

12月23日,教育机构改革,隆尧一、二中合并后的新领导班子成立。校长:张孟周、副校长刘洪申、雷三刚、温三振。原一中校长李培深退居二线为正科级调研员。

一九九七年

5月1日,隆尧二中房地产变卖后,为保证教学活动正常进行,领导决定二中全体师生员工提前迁搬到新一中。新一中总占地面积112000平方米,总设计建筑面积36000万平方米,建有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投资2686.6万元。

9月10日,新生入学,从一年级开始实行16轨制。

9月16日,学校被北空招飞中心、省公安厅、省高校招生委员会确定为“华北招飞基地”。

一九九八年

1月初,举行“隆尧一中首届学生家长代表会”,邀请180多名家长到会,共商学生教育、学校管理和学校改革与发展大计。

2月中旬,新学期开始,为加强班级工作,全校开始推行“班级工作百分赛活动”。

一九七O年

3月,根据上级部署,全县教师集中一中旧址开展“一打三反”运动(即“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

是月,县文革专案组进驻隆尧一中,县革命委员会文教组在原一中所在地办起了“五七中专”,高逢周、杨志国等任教,学校校舍被占用。

一九七一年

是年,文教局制定了“师生农民同走‘五七’道路”,“普教业教合着干”的方案,学校长期停课劳动,划方修路、抗旱排涝、修河挖渠、改良盐碱地等。

一九七二年

3月,县革委会文教组决定从城关高中分出部分师生,在原隆尧一中校址创办了尧山高中,范春太为负责人。尧山高中后又改称隆尧二中,而隆尧一中的名称却被城关高中所用(城关高中初在“文革”前的城关完小,后迁原二中校址)。

一九七三年

上半年,在“上好社会主义文化课”的号召下,学校教师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有所加强。

一九七四年

10月,学校党支部派邓联璧、丁书田二位教师到石家庄一中、二中参观批林批孔活动。回来后,由邓、丁负责组织学生搞大批判专栏,画漫画60幅,写大字报50余张。

一九七五年

3月,学校行政负责人由“抓教育革命的负责人”改称“校长”。范春太任校长,王沛英任副校长。

一九七六年

6月,宋芳卿调任隆尧一中校长兼支部书记,同时,曹韶周、戴致海、范春太、王沛英任副校长职务。

一九七七年

11月,根据邢台地区文教局指示精神,学校由“隆尧二中”又改称“隆尧一中”。

冬季,河北省进行“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次招生。学校高考成绩在邢台地区最佳。

一九七八年

3月,邢台地区教育局长王文彩来隆尧传达教育局指示精神,恢复省重点中学,校名仍沿用隆尧一中。从全县调回部分原一中教职员,充实教学力量。当时,校长宋芳卿,副校长范春太、王沛英。至此,被停办达十年之久的“隆尧第一中学”得以起死回生。又开始了它新的“辉煌”。

7月,学校为了提高高中学生质量,从全县范围内招收两个初中班,报名人数千余名。

9月22日后,按照教育部修订颁布的《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学校逐渐恢复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

学校被省列为159所重点中学。

一九七九年

8月,时任隆尧五中教导主任的冯连群调回一中,负责教导处工作。

12月,学校隆重举行建校三十一周年庆祝活动,校友纷纷来信祝贺。

是年,在高考中考入各类大中专院校117人。

一九八O年

是年,在高考中考入各类大、中专院校82人。

一九八一年

3月,学校广泛开展了“学雷锋、树新风,‘五讲四美’、‘三热爱’”等活动。

7月,学校两个初中班毕业。上级要求全省重点中学高中一年级由二年制改为三年制。学校根据上级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招收新生6个班,保留二年制2个班,改三年制4个班。

是年,在高考中,考入各类大、中专院校98人。

一九八二年

7月,学校高考升学率位列全地区前三名。

9月,副校长范春太调离学校,县委任命冯连群为副校长,张中民提升为教导主任。

是年,全省重点高中全部由二年制改为三年制。

是年,学校在高考中,考入各类大、中专学校109人。

一九八三年

4月,冯连群调任隆尧县文教局副局长,县委任命张中民为副校长,主持教学工作。

7月,学校保留的2个二年制高中毕业班。在高考中,考入各类大、中专院校120人。文理科高考升学率获全区第一名。

一九八四年

4月,在机构改革中,宋芳卿校长调出,张中民升任校长,张保福任副校长,苏顺昌任党支部副书记,张玉年任教导主任。邓联璧、张光华任教导处副主任,马戊寅任总务处主任,祝丙玉任副主任,巩建安任团委书记。

是年,教师张绍庭被选为县第五届政协副主席。

是年,在高考中,考入各类大、中专院校97人。

一九八五年

7月,在高考中,大、中专上线149人,其中上重点院校线24人。实际录取131人,其中重点院校19人,高考升学率在全区位列前三名。

9月,雷明顺调任隆尧一中党支部书记。

一九八六年

7月,党支部书记雷明顺调离一中,任文化局局长;邓联璧在河北省中学语文理事会第三届年会上获省中学语文优秀论文奖;在高考中,大、中专上线162人,在全区名列前茅。

一九八七年

3月,学校高级教师邓联璧被选为邢台地区第二届教育年会副理事长。

7月,教导主任张玉年调任隆尧二中校长;高考中,被各类大中专院校录取114人,其中大专98人

7月,校长张中民、教师邓联璧由地区教委推荐,省教委专家评审特批为中学高级教师。

11月,邓联璧被省职改办、省教委聘为省高级教师评委会委员,兼语文评审组组长,张中民被聘为历史学科组成员。

一九八八年

8月,刘洪申调任一中副校长。

9月10日,县委书记张兰芳、县长齐宝申在学校主持召集部分厂矿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决定由与会单位集资为一中建女生宿舍楼一幢。

是年,数学教师张绍庭继续当选为县第六届政协副主席。

一九八九年

9月,张中民校长荣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邓联璧老师被省职改办评为语文特级教师。

邢台地区第三届语文理事会在隆尧召开,邓联璧被选为教育学会副会长。

一九九O年

4月,张中民校长调离隆尧一中,任隆尧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张保福主持全面工作,邓联璧任副校长。

一九九一年

4月23日,县委研究任命李培深同志为隆尧一中校长、党支部书记,杜双彦同志由教委办公室副主任调任学校党支部副书记,一中副校长张宝福同志调教委工作,任教育系统党委副书记,一中党支部副书记苏顺昌同志调任农广校副校长。

10月,学校七名学生被飞行员学院录取,全国中学飞行员录取率第一,《人民日报海外版》《解放军报》、《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河北日报》、《邢台日报》等报刊进行了报道,学校也因此被评为“招飞先进单位”。

一九九二年

1月,学校被评为“重点学校先进单位”。

6月,为了改善办学条件,学校经县委、县政府批准,新建建筑面积为1280.47平方米的实验楼一座。

12月,为加强学校教学管理, 学校试行了“三定一聘”制度,成立了教学督导室。

是月,教师马淑敏当选为河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隆尧县第七届委员会副主席。教师张绍庭当选为政协隆尧县第七届委员会副主席。

一九九三年

5月,党支部副书记杜双彦调任县职教中心任校长;温三振调任隆尧一中副校长。

8月,教师董平乐当选为邢台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一九九四年

1月23日,学校实验楼建设竣工。

10月12日,学校在县城规划家属区一处,面积6670平方米(十亩),地址选在韩庄村西毗邻西关民宅,征地十亩。

一九九五年

2月7日,隆尧一中筹建指挥部成立,董忠岐任指挥长,王孟缺、曹隆政任副指挥长,选址工作开始启动。

8月7日,县委召开五套班子联席会议,专题研究隆尧一、二中合并及筹建工作。

9月26日,学校新校址选定在韩庄村西县城北环路北侧。

10月25日,隆尧一中又有3名学生被空军飞行学院录取,学校被邢台市评为“招飞先进单位”。

11月,学校实验室建设通过省级验收。

12月15日,隆尧一中新校址奠基仪式隆重举行,河北省副省长刘作田代表省政府参加了仪式并发表讲话,省委副书记李炳良发来贺电。奠基仪式后,随即开始了募捐活动。县供电局、人行、华龙方便厂等单位和个人踊跃捐资助教,总款额达20余万元。

一九九六年

9月20日,隆尧一中继1991年创全国招飞率第一之后,又有7名学生成为“蓝天骄子”,获华北地区出飞率第一,北京空军招飞中心、省公安厅、省高校招生委员会联合发出通报表彰。

12月23日,教育机构改革,隆尧一、二中合并后的新领导班子成立。校长:张孟周、副校长刘洪申、雷三刚、温三振。原一中校长李培深退居二线为正科级调研员。

一九九七年

5月1日,隆尧二中房地产变卖后,为保证教学活动正常进行,领导决定二中全体师生员工提前迁搬到新一中。新一中总占地面积112000平方米,总设计建筑面积36000万平方米,建有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投资2686.6万元。

9月10日,新生入学,从一年级开始实行16轨制。

9月16日,学校被北空招飞中心、省公安厅、省高校招生委员会确定为“华北招飞基地”。

一九九八年

1月初,举行“隆尧一中首届学生家长代表会”,邀请180多名家长到会,共商学生教育、学校管理和学校改革与发展大计。

2月中旬,新学期开始,为加强班级工作,全校开始推行“班级工作百分赛活动”。

2月下旬,学校制定推行了《隆尧一中教学管理暂行规定》,从备、讲、批、辅、考五个环节和课外活动,教学研究,教态仪表三个方面规范了教学活动。

3月初,推行“四位一体”,即以教学常规作基础和规范,以说课为指导,以单元教学为主线,以课堂教学达标为目的的教学改革实验。

3月下旬,学校“春华文学社”成立,并创办《春华》文学期刊,学生赵伟忠为社长,语文教师张占元、张银泽分别为编委主任和主编。

4月20—27日,学校举办了“德育教育活动周”。

9月初,全校实行以备课、说课、评课为主的“星期五教研活动日”活动。

10月5日,学校制定并实施了“113”系列育人计划,即每周举行一次升旗仪式,周六下午集体教育活动一次,上操前三分钟德育教育演讲,使德育教育进一步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同时温三振、张占元撰写的《隆尧一中师生共筑“113”系列育人工程》论文获中央教科所、全国德育研究中心一等奖。

11月中旬,制定《隆尧一中教师量化考核办法》和《奖励办法草案》。

11月20日,学校邀请省劳动总队二大队劳教人员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一九九九年

2月,教师王光辉被评为邢台市优秀教学标兵。

3月、常海辰调任学校书记、校长。

7月,高考上线人数达到382人,全市排名上升五个位次。

11月, 学校同河北师范大学结成联谊单位,定期选派一线教师到师大进修,师大每年派学生到一中实习。

12月,出版了首期《一中教研》;科技实验楼投入使用;学校院落基本硬化,绿化。

二OOO年

5月、结合上级指示精神,实行平时考试奖励制与高考奖励制,制定了《隆尧一中高考奖励办法》,《期末考试成绩奖励办法》,从而形成良好的竞争态势。

9月1日,学校正式实施年级部管理,政教、教务两处负责宏观调控,年级部具体管理,常义旭、张占元、赵军国分别任一、二、三级部主任。

10月,学校提出“抓两头,促中间”的口号,一是抓早、晚时间,促上课效率;二是抓优生、差生,优班、差班,促整体提高。

二OO一年

学校被省列为159所重点中学。

一九七九年

8月,时任隆尧五中教导主任的冯连群调回一中,负责教导处工作。

12月,学校隆重举行建校三十一周年庆祝活动,校友纷纷来信祝贺。

是年,在高考中考入各类大中专院校117人。

一九八O年

是年,在高考中考入各类大、中专院校82人。

一九八一年

3月,学校广泛开展了“学雷锋、树新风,‘五讲四美’、‘三热爱’”等活动。

7月,学校两个初中班毕业。上级要求全省重点中学高中一年级由二年制改为三年制。学校根据上级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招收新生6个班,保留二年制2个班,改三年制4个班。

是年,在高考中,考入各类大、中专院校98人。

一九八二年

7月,学校高考升学率位列全地区前三名。

9月,副校长范春太调离学校,县委任命冯连群为副校长,张中民提升为教导主任。

是年,全省重点高中全部由二年制改为三年制。

是年,学校在高考中,考入各类大、中专学校109人。

一九八三年

4月,冯连群调任隆尧县文教局副局长,县委任命张中民为副校长,主持教学工作。

7月,学校保留的2个二年制高中毕业班。在高考中,考入各类大、中专院校120人。文理科高考升学率获全区第一名。

一九八四年

4月,在机构改革中,宋芳卿校长调出,张中民升任校长,张保福任副校长,苏顺昌任党支部副书记,张玉年任教导主任。邓联璧、张光华任教导处副主任,马戊寅任总务处主任,祝丙玉任副主任,巩建安任团委书记。

是年,教师张绍庭被选为县第五届政协副主席。

是年,在高考中,考入各类大、中专院校97人。

一九八五年

7月,在高考中,大、中专上线149人,其中上重点院校线24人。实际录取131人,其中重点院校19人,高考升学率在全区位列前三名。

9月,雷明顺调任隆尧一中党支部书记。

一九八六年

7月,党支部书记雷明顺调离一中,任文化局局长;邓联璧在河北省中学语文理事会第三届年会上获省中学语文优秀论文奖;在高考中,大、中专上线162人,在全区名列前茅。

一九八七年

3月,学校高级教师邓联璧被选为邢台地区第二届教育年会副理事长。

7月,教导主任张玉年调任隆尧二中校长;高考中,被各类大中专院校录取114人,其中大专98人

7月,校长张中民、教师邓联璧由地区教委推荐,省教委专家评审特批为中学高级教师。

11月,邓联璧被省职改办、省教委聘为省高级教师评委会委员,兼语文评审组组长,张中民被聘为历史学科组成员。

一九八八年

8月,刘洪申调任一中副校长。

9月10日,县委书记张兰芳、县长齐宝申在学校主持召集部分厂矿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决定由与会单位集资为一中建女生宿舍楼一幢。

是年,数学教师张绍庭继续当选为县第六届政协副主席。

一九八九年

9月,张中民校长荣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邓联璧老师被省职改办评为语文特级教师。

邢台地区第三届语文理事会在隆尧召开,邓联璧被选为教育学会副会长。

一九九O年

4月,张中民校长调离隆尧一中,任隆尧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张保福主持全面工作,邓联璧任副校长。

一九九一年

4月23日,县委研究任命李培深同志为隆尧一中校长、党支部书记,杜双彦同志由教委办公室副主任调任学校党支部副书记,一中副校长张宝福同志调教委工作,任教育系统党委副书记,一中党支部副书记苏顺昌同志调任农广校副校长。

10月,学校七名学生被飞行员学院录取,全国中学飞行员录取率第一,《人民日报海外版》《解放军报》、《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河北日报》、《邢台日报》等报刊进行了报道,学校也因此被评为“招飞先进单位”。

一九九二年

1月,学校被评为“重点学校先进单位”。

6月,为了改善办学条件,学校经县委、县政府批准,新建建筑面积为1280.47平方米的实验楼一座。

12月,为加强学校教学管理, 学校试行了“三定一聘”制度,成立了教学督导室。

是月,教师马淑敏当选为河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隆尧县第七届委员会副主席。教师张绍庭当选为政协隆尧县第七届委员会副主席。

一九九三年

5月,党支部副书记杜双彦调任县职教中心任校长;温三振调任隆尧一中副校长。

8月,教师董平乐当选为邢台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一九九四年

1月23日,学校实验楼建设竣工。

10月12日,学校在县城规划家属区一处,面积6670平方米(十亩),地址选在韩庄村西毗邻西关民宅,征地十亩。

一九九五年

2月7日,隆尧一中筹建指挥部成立,董忠岐任指挥长,王孟缺、曹隆政任副指挥长,选址工作开始启动。

8月7日,县委召开五套班子联席会议,专题研究隆尧一、二中合并及筹建工作。

9月26日,学校新校址选定在韩庄村西县城北环路北侧。

10月25日,隆尧一中又有3名学生被空军飞行学院录取,学校被邢台市评为“招飞先进单位”。

11月,学校实验室建设通过省级验收。

12月15日,隆尧一中新校址奠基仪式隆重举行,河北省副省长刘作田代表省政府参加了仪式并发表讲话,省委副书记李炳良发来贺电。奠基仪式后,随即开始了募捐活动。县供电局、人行、华龙方便厂等单位和个人踊跃捐资助教,总款额达20余万元。

一九九六年

9月20日,隆尧一中继1991年创全国招飞率第一之后,又有7名学生成为“蓝天骄子”,获华北地区出飞率第一,北京空军招飞中心、省公安厅、省高校招生委员会联合发出通报表彰。

12月23日,教育机构改革,隆尧一、二中合并后的新领导班子成立。校长:张孟周、副校长刘洪申、雷三刚、温三振。原一中校长李培深退居二线为正科级调研员。

一九九七年

5月1日,隆尧二中房地产变卖后,为保证教学活动正常进行,领导决定二中全体师生员工提前迁搬到新一中。新一中总占地面积112000平方米,总设计建筑面积36000万平方米,建有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投资2686.6万元。

9月10日,新生入学,从一年级开始实行16轨制。

9月16日,学校被北空招飞中心、省公安厅、省高校招生委员会确定为“华北招飞基地”。

一九九八年

1月初,举行“隆尧一中首届学生家长代表会”,邀请180多名家长到会,共商学生教育、学校管理和学校改革与发展大计。

2月中旬,新学期开始,为加强班级工作,全校开始推行“班级工作百分赛活动”。

2月下旬,学校制定推行了《隆尧一中教学管理暂行规定》,从备、讲、批、辅、考五个环节和课外活动,教学研究,教态仪表三个方面规范了教学活动。

3月初,推行“四位一体”,即以教学常规作基础和规范,以说课为指导,以单元教学为主线,以课堂教学达标为目的的教学改革实验。

3月下旬,学校“春华文学社”成立,并创办《春华》文学期刊,学生赵伟忠为社长,语文教师张占元、张银泽分别为编委主任和主编。

4月20—27日,学校举办了“德育教育活动周”。

9月初,全校实行以备课、说课、评课为主的“星期五教研活动日”活动。

10月5日,学校制定并实施了“113”系列育人计划,即每周举行一次升旗仪式,周六下午集体教育活动一次,上操前三分钟德育教育演讲,使德育教育进一步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同时温三振、张占元撰写的《隆尧一中师生共筑“113”系列育人工程》论文获中央教科所、全国德育研究中心一等奖。

11月中旬,制定《隆尧一中教师量化考核办法》和《奖励办法草案》。

11月20日,学校邀请省劳动总队二大队劳教人员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一九九九年

2月,教师王光辉被评为邢台市优秀教学标兵。

3月、常海辰调任学校书记、校长。

7月,高考上线人数达到382人,全市排名上升五个位次。

11月, 学校同河北师范大学结成联谊单位,定期选派一线教师到师大进修,师大每年派学生到一中实习。

12月,出版了首期《一中教研》;科技实验楼投入使用;学校院落基本硬化,绿化。

二OOO年

5月、结合上级指示精神,实行平时考试奖励制与高考奖励制,制定了《隆尧一中高考奖励办法》,《期末考试成绩奖励办法》,从而形成良好的竞争态势。

9月1日,学校正式实施年级部管理,政教、教务两处负责宏观调控,年级部具体管理,常义旭、张占元、赵军国分别任一、二、三级部主任。

10月,学校提出“抓两头,促中间”的口号,一是抓早、晚时间,促上课效率;二是抓优生、差生,优班、差班,促整体提高。

二OO一年

3月18日,何利华任学校团委书记。

5月,副校长温三振当选隆尧县教育学会副会长,王树国当选为理事。

7月,齐荣景调任学校党支部书记兼校长,武新英、颉现晨调任学校副校长。常海辰调物价局任副局长,刘洪申调县教育局,温三振调职教任副校长。

3、8月份,学校增建计算机室一个,语音室两个,多媒体教室两个,音乐教室两个,舞蹈教室一个,美术教室两个,电子备课室三个,购置图书1.7万册。

4、9月份,在全校范围内推行五制改革,即校长负责制、岗位目标责任制、教职员工全员聘任制、考核奖惩制和工资结构制。取消政教处,增设学生科,张占元任主任。教务处改名为教导处,王树国任主任。

5、10月份,校园网建成并通过宽带网与因特网连接,同时通过卫星与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网、中国广播远程教育信息网、中国教育发展网相连接。

二OO二年

2月份,学校体育代表队获邢台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

7月份,高考600分以上人数比上一年翻两番,本二上线人数比去年翻翻。

8月份,学校设立艺体部,张迎霞任主任;取消学生科,设立德工处,谢振宗任主任;王光辉任办公室主任。

9月份,副校长颉现晨提出开展“1211”学习活动,即每位教师每学期读一本理论书,听20节课,讲一节公开课,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每周一、三、五下午第八节课分别是高一、高二、高三教师学习现代信息技术课时间,极大调动了教师工作积极性。

11月份,教师张彦辰主持的课题《物理教学中关于强化学法指导研究》被定为邢台市“十五”计划重点课题;教师焦景会、张明华、张立英分别主持的《数学优秀生培养策略》、《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高三生物学法指导》被定为邢台市“十五”计划研究课题。

是年,有20余人次在国家、省、市级学科竞赛中获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作品14篇。

二OO三年

5月9日,学校成立防控“非典”应急小分队。

3月,在邢台市高中“百、千、万”优质课评选活动中,学校有7名教师参加并获奖。

6月份,高考重点上线人数与上年持平,本科上线人数比上年多104人,专科以上上线率达83.76%,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7月,教导主任张玉年调任隆尧二中校长;高考中,被各类大中专院校录取114人,其中大专98人

7月,校长张中民、教师邓联璧由地区教委推荐,省教委专家评审特批为中学高级教师。

11月,邓联璧被省职改办、省教委聘为省高级教师评委会委员,兼语文评审组组长,张中民被聘为历史学科组成员。

一九八八年

8月,刘洪申调任一中副校长。

9月10日,县委书记张兰芳、县长齐宝申在学校主持召集部分厂矿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决定由与会单位集资为一中建女生宿舍楼一幢。

是年,数学教师张绍庭继续当选为县第六届政协副主席。

一九八九年

9月,张中民校长荣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邓联璧老师被省职改办评为语文特级教师。

邢台地区第三届语文理事会在隆尧召开,邓联璧被选为教育学会副会长。

一九九O年

4月,张中民校长调离隆尧一中,任隆尧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张保福主持全面工作,邓联璧任副校长。

一九九一年

4月23日,县委研究任命李培深同志为隆尧一中校长、党支部书记,杜双彦同志由教委办公室副主任调任学校党支部副书记,一中副校长张宝福同志调教委工作,任教育系统党委副书记,一中党支部副书记苏顺昌同志调任农广校副校长。

10月,学校七名学生被飞行员学院录取,全国中学飞行员录取率第一,《人民日报海外版》《解放军报》、《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河北日报》、《邢台日报》等报刊进行了报道,学校也因此被评为“招飞先进单位”。

一九九二年

1月,学校被评为“重点学校先进单位”。

6月,为了改善办学条件,学校经县委、县政府批准,新建建筑面积为1280.47平方米的实验楼一座。

12月,为加强学校教学管理, 学校试行了“三定一聘”制度,成立了教学督导室。

是月,教师马淑敏当选为河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隆尧县第七届委员会副主席。教师张绍庭当选为政协隆尧县第七届委员会副主席。

一九九三年

5月,党支部副书记杜双彦调任县职教中心任校长;温三振调任隆尧一中副校长。

8月,教师董平乐当选为邢台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一九九四年

1月23日,学校实验楼建设竣工。

10月12日,学校在县城规划家属区一处,面积6670平方米(十亩),地址选在韩庄村西毗邻西关民宅,征地十亩。

一九九五年

2月7日,隆尧一中筹建指挥部成立,董忠岐任指挥长,王孟缺、曹隆政任副指挥长,选址工作开始启动。

8月7日,县委召开五套班子联席会议,专题研究隆尧一、二中合并及筹建工作。

9月26日,学校新校址选定在韩庄村西县城北环路北侧。

10月25日,隆尧一中又有3名学生被空军飞行学院录取,学校被邢台市评为“招飞先进单位”。

11月,学校实验室建设通过省级验收。

12月15日,隆尧一中新校址奠基仪式隆重举行,河北省副省长刘作田代表省政府参加了仪式并发表讲话,省委副书记李炳良发来贺电。奠基仪式后,随即开始了募捐活动。县供电局、人行、华龙方便厂等单位和个人踊跃捐资助教,总款额达20余万元。

一九九六年

9月20日,隆尧一中继1991年创全国招飞率第一之后,又有7名学生成为“蓝天骄子”,获华北地区出飞率第一,北京空军招飞中心、省公安厅、省高校招生委员会联合发出通报表彰。

12月23日,教育机构改革,隆尧一、二中合并后的新领导班子成立。校长:张孟周、副校长刘洪申、雷三刚、温三振。原一中校长李培深退居二线为正科级调研员。

一九九七年

5月1日,隆尧二中房地产变卖后,为保证教学活动正常进行,领导决定二中全体师生员工提前迁搬到新一中。新一中总占地面积112000平方米,总设计建筑面积36000万平方米,建有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投资2686.6万元。

9月10日,新生入学,从一年级开始实行16轨制。

9月16日,学校被北空招飞中心、省公安厅、省高校招生委员会确定为“华北招飞基地”。

一九九八年

1月初,举行“隆尧一中首届学生家长代表会”,邀请180多名家长到会,共商学生教育、学校管理和学校改革与发展大计。

2月中旬,新学期开始,为加强班级工作,全校开始推行“班级工作百分赛活动”。

2月下旬,学校制定推行了《隆尧一中教学管理暂行规定》,从备、讲、批、辅、考五个环节和课外活动,教学研究,教态仪表三个方面规范了教学活动。

3月初,推行“四位一体”,即以教学常规作基础和规范,以说课为指导,以单元教学为主线,以课堂教学达标为目的的教学改革实验。

3月下旬,学校“春华文学社”成立,并创办《春华》文学期刊,学生赵伟忠为社长,语文教师张占元、张银泽分别为编委主任和主编。

4月20—27日,学校举办了“德育教育活动周”。

9月初,全校实行以备课、说课、评课为主的“星期五教研活动日”活动。

10月5日,学校制定并实施了“113”系列育人计划,即每周举行一次升旗仪式,周六下午集体教育活动一次,上操前三分钟德育教育演讲,使德育教育进一步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同时温三振、张占元撰写的《隆尧一中师生共筑“113”系列育人工程》论文获中央教科所、全国德育研究中心一等奖。

11月中旬,制定《隆尧一中教师量化考核办法》和《奖励办法草案》。

11月20日,学校邀请省劳动总队二大队劳教人员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一九九九年

2月,教师王光辉被评为邢台市优秀教学标兵。

3月、常海辰调任学校书记、校长。

7月,高考上线人数达到382人,全市排名上升五个位次。

11月, 学校同河北师范大学结成联谊单位,定期选派一线教师到师大进修,师大每年派学生到一中实习。

12月,出版了首期《一中教研》;科技实验楼投入使用;学校院落基本硬化,绿化。

二OOO年

5月、结合上级指示精神,实行平时考试奖励制与高考奖励制,制定了《隆尧一中高考奖励办法》,《期末考试成绩奖励办法》,从而形成良好的竞争态势。

9月1日,学校正式实施年级部管理,政教、教务两处负责宏观调控,年级部具体管理,常义旭、张占元、赵军国分别任一、二、三级部主任。

10月,学校提出“抓两头,促中间”的口号,一是抓早、晚时间,促上课效率;二是抓优生、差生,优班、差班,促整体提高。

二OO一年

3月18日,何利华任学校团委书记。

5月,副校长温三振当选隆尧县教育学会副会长,王树国当选为理事。

7月,齐荣景调任学校党支部书记兼校长,武新英、颉现晨调任学校副校长。常海辰调物价局任副局长,刘洪申调县教育局,温三振调职教任副校长。

3、8月份,学校增建计算机室一个,语音室两个,多媒体教室两个,音乐教室两个,舞蹈教室一个,美术教室两个,电子备课室三个,购置图书1.7万册。

4、9月份,在全校范围内推行五制改革,即校长负责制、岗位目标责任制、教职员工全员聘任制、考核奖惩制和工资结构制。取消政教处,增设学生科,张占元任主任。教务处改名为教导处,王树国任主任。

5、10月份,校园网建成并通过宽带网与因特网连接,同时通过卫星与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网、中国广播远程教育信息网、中国教育发展网相连接。

二OO二年

2月份,学校体育代表队获邢台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

7月份,高考600分以上人数比上一年翻两番,本二上线人数比去年翻翻。

8月份,学校设立艺体部,张迎霞任主任;取消学生科,设立德工处,谢振宗任主任;王光辉任办公室主任。

9月份,副校长颉现晨提出开展“1211”学习活动,即每位教师每学期读一本理论书,听20节课,讲一节公开课,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每周一、三、五下午第八节课分别是高一、高二、高三教师学习现代信息技术课时间,极大调动了教师工作积极性。

11月份,教师张彦辰主持的课题《物理教学中关于强化学法指导研究》被定为邢台市“十五”计划重点课题;教师焦景会、张明华、张立英分别主持的《数学优秀生培养策略》、《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高三生物学法指导》被定为邢台市“十五”计划研究课题。

是年,有20余人次在国家、省、市级学科竞赛中获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作品14篇。

二OO三年

5月9日,学校成立防控“非典”应急小分队。

3月,在邢台市高中“百、千、万”优质课评选活动中,学校有7名教师参加并获奖。

6月份,高考重点上线人数与上年持平,本科上线人数比上年多104人,专科以上上线率达83.76%,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10月份,德工处和艺体部成功举办首届校园卡拉OK大赛,推出校园十佳歌手。

9月份,校长齐荣景参加了河北省教育厅举办的中学校长高级研究班学习。副校长颉现辰参加了教育报刊社组织的全国新课程改革培训。

12月,通过省级示范性高中验收。学校网站(www.lyyz.cn)建成并被教育部确定为重点观测网站,完成了《一中校报》、《春华》电子板制作。

二OO四年

5月,校团委被评为邢台市五四红旗团委(标杆)。

6月,高考取得了较大成绩。高考总上线人数为839人,艺术体育特长生专业过关率100%;校长齐荣景参加了河北省首届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校长论坛。

9月,新高一招收学生1100名,优秀生报到率比去年提高5个百分点。

是月,学校被确定为全国教育发展“十五”计划重点科研课题研究基地。

10月,学校同县电视台联合录制的系列电视专题片《快乐起飞》在隆尧电视台(一套)播出,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

是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教育网络系统示范单位。

二OO五年

7月,在全市统一期末考试中,学校各年级教学成绩大幅度提高。

6月,高考又上新台阶,应届生二批本科上线率增幅度居全市第三位,排位上升了10个位次。

是年,教师颉现晨、张彦辰被评为“邢台市名师”;教师王光辉被评为县管第五批拔尖人才;学校有3名教师获市教学标兵称号;有6名教师撰写的论文在省部级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学校承担的3个省部级课题已有阶段性成果。

12月,学校团委共青团河北省委授予“河北省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

第一章德育

第一节组织机构

隆尧一中建校以来,历任学校领导都把德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结合各个时期的形势,组织学生开展德育活动。

为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学校于2002年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是德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主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学工部(2003年更名为德工处)主任、团委书记、教导处和年级部主任、保卫科科长为小组成员,学校党支部起政治核心和保证作用。

一九九四年

1月23日,学校实验楼建设竣工。

10月12日,学校在县城规划家属区一处,面积6670平方米(十亩),地址选在韩庄村西毗邻西关民宅,征地十亩。

一九九五年

2月7日,隆尧一中筹建指挥部成立,董忠岐任指挥长,王孟缺、曹隆政任副指挥长,选址工作开始启动。

8月7日,县委召开五套班子联席会议,专题研究隆尧一、二中合并及筹建工作。

9月26日,学校新校址选定在韩庄村西县城北环路北侧。

10月25日,隆尧一中又有3名学生被空军飞行学院录取,学校被邢台市评为“招飞先进单位”。

11月,学校实验室建设通过省级验收。

12月15日,隆尧一中新校址奠基仪式隆重举行,河北省副省长刘作田代表省政府参加了仪式并发表讲话,省委副书记李炳良发来贺电。奠基仪式后,随即开始了募捐活动。县供电局、人行、华龙方便厂等单位和个人踊跃捐资助教,总款额达20余万元。

一九九六年

9月20日,隆尧一中继1991年创全国招飞率第一之后,又有7名学生成为“蓝天骄子”,获华北地区出飞率第一,北京空军招飞中心、省公安厅、省高校招生委员会联合发出通报表彰。

12月23日,教育机构改革,隆尧一、二中合并后的新领导班子成立。校长:张孟周、副校长刘洪申、雷三刚、温三振。原一中校长李培深退居二线为正科级调研员。

一九九七年

5月1日,隆尧二中房地产变卖后,为保证教学活动正常进行,领导决定二中全体师生员工提前迁搬到新一中。新一中总占地面积112000平方米,总设计建筑面积36000万平方米,建有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投资2686.6万元。

9月10日,新生入学,从一年级开始实行16轨制。

9月16日,学校被北空招飞中心、省公安厅、省高校招生委员会确定为“华北招飞基地”。

一九九八年

1月初,举行“隆尧一中首届学生家长代表会”,邀请180多名家长到会,共商学生教育、学校管理和学校改革与发展大计。

2月中旬,新学期开始,为加强班级工作,全校开始推行“班级工作百分赛活动”。

2月下旬,学校制定推行了《隆尧一中教学管理暂行规定》,从备、讲、批、辅、考五个环节和课外活动,教学研究,教态仪表三个方面规范了教学活动。

3月初,推行“四位一体”,即以教学常规作基础和规范,以说课为指导,以单元教学为主线,以课堂教学达标为目的的教学改革实验。

3月下旬,学校“春华文学社”成立,并创办《春华》文学期刊,学生赵伟忠为社长,语文教师张占元、张银泽分别为编委主任和主编。

4月20—27日,学校举办了“德育教育活动周”。

9月初,全校实行以备课、说课、评课为主的“星期五教研活动日”活动。

10月5日,学校制定并实施了“113”系列育人计划,即每周举行一次升旗仪式,周六下午集体教育活动一次,上操前三分钟德育教育演讲,使德育教育进一步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同时温三振、张占元撰写的《隆尧一中师生共筑“113”系列育人工程》论文获中央教科所、全国德育研究中心一等奖。

11月中旬,制定《隆尧一中教师量化考核办法》和《奖励办法草案》。

11月20日,学校邀请省劳动总队二大队劳教人员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一九九九年

2月,教师王光辉被评为邢台市优秀教学标兵。

3月、常海辰调任学校书记、校长。

7月,高考上线人数达到382人,全市排名上升五个位次。

11月, 学校同河北师范大学结成联谊单位,定期选派一线教师到师大进修,师大每年派学生到一中实习。

12月,出版了首期《一中教研》;科技实验楼投入使用;学校院落基本硬化,绿化。

二OOO年

5月、结合上级指示精神,实行平时考试奖励制与高考奖励制,制定了《隆尧一中高考奖励办法》,《期末考试成绩奖励办法》,从而形成良好的竞争态势。

9月1日,学校正式实施年级部管理,政教、教务两处负责宏观调控,年级部具体管理,常义旭、张占元、赵军国分别任一、二、三级部主任。

10月,学校提出“抓两头,促中间”的口号,一是抓早、晚时间,促上课效率;二是抓优生、差生,优班、差班,促整体提高。

二OO一年

3月18日,何利华任学校团委书记。

5月,副校长温三振当选隆尧县教育学会副会长,王树国当选为理事。

7月,齐荣景调任学校党支部书记兼校长,武新英、颉现晨调任学校副校长。常海辰调物价局任副局长,刘洪申调县教育局,温三振调职教任副校长。

3、8月份,学校增建计算机室一个,语音室两个,多媒体教室两个,音乐教室两个,舞蹈教室一个,美术教室两个,电子备课室三个,购置图书1.7万册。

4、9月份,在全校范围内推行五制改革,即校长负责制、岗位目标责任制、教职员工全员聘任制、考核奖惩制和工资结构制。取消政教处,增设学生科,张占元任主任。教务处改名为教导处,王树国任主任。

5、10月份,校园网建成并通过宽带网与因特网连接,同时通过卫星与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网、中国广播远程教育信息网、中国教育发展网相连接。

二OO二年

2月份,学校体育代表队获邢台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

7月份,高考600分以上人数比上一年翻两番,本二上线人数比去年翻翻。

8月份,学校设立艺体部,张迎霞任主任;取消学生科,设立德工处,谢振宗任主任;王光辉任办公室主任。

9月份,副校长颉现晨提出开展“1211”学习活动,即每位教师每学期读一本理论书,听20节课,讲一节公开课,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每周一、三、五下午第八节课分别是高一、高二、高三教师学习现代信息技术课时间,极大调动了教师工作积极性。

11月份,教师张彦辰主持的课题《物理教学中关于强化学法指导研究》被定为邢台市“十五”计划重点课题;教师焦景会、张明华、张立英分别主持的《数学优秀生培养策略》、《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高三生物学法指导》被定为邢台市“十五”计划研究课题。

是年,有20余人次在国家、省、市级学科竞赛中获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作品14篇。

二OO三年

5月9日,学校成立防控“非典”应急小分队。

3月,在邢台市高中“百、千、万”优质课评选活动中,学校有7名教师参加并获奖。

6月份,高考重点上线人数与上年持平,本科上线人数比上年多104人,专科以上上线率达83.76%,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10月份,德工处和艺体部成功举办首届校园卡拉OK大赛,推出校园十佳歌手。

9月份,校长齐荣景参加了河北省教育厅举办的中学校长高级研究班学习。副校长颉现辰参加了教育报刊社组织的全国新课程改革培训。

12月,通过省级示范性高中验收。学校网站(www.lyyz.cn)建成并被教育部确定为重点观测网站,完成了《一中校报》、《春华》电子板制作。

二OO四年

5月,校团委被评为邢台市五四红旗团委(标杆)。

6月,高考取得了较大成绩。高考总上线人数为839人,艺术体育特长生专业过关率100%;校长齐荣景参加了河北省首届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校长论坛。

9月,新高一招收学生1100名,优秀生报到率比去年提高5个百分点。

是月,学校被确定为全国教育发展“十五”计划重点科研课题研究基地。

10月,学校同县电视台联合录制的系列电视专题片《快乐起飞》在隆尧电视台(一套)播出,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

是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教育网络系统示范单位。

二OO五年

7月,在全市统一期末考试中,学校各年级教学成绩大幅度提高。

6月,高考又上新台阶,应届生二批本科上线率增幅度居全市第三位,排位上升了10个位次。

是年,教师颉现晨、张彦辰被评为“邢台市名师”;教师王光辉被评为县管第五批拔尖人才;学校有3名教师获市教学标兵称号;有6名教师撰写的论文在省部级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学校承担的3个省部级课题已有阶段性成果。

12月,学校团委共青团河北省委授予“河北省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

第一章德育

第一节组织机构

隆尧一中建校以来,历任学校领导都把德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结合各个时期的形势,组织学生开展德育活动。

为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学校于2002年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是德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主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学工部(2003年更名为德工处)主任、团委书记、教导处和年级部主任、保卫科科长为小组成员,学校党支部起政治核心和保证作用。

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工作原则,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学校明确各部门主任、班主任、政治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强调全体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切实做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强调学生会、团支部、班委会都是德育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采取学生家长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学校与社会、家庭的联系,构建三位一体的整体德育网络。

第二节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建校之初,学校确定了校训——诚、朴、敏、健,其中“诚、朴”属德育范畴。

从建校到文化大革命前,学校通过政治课,开展学习理论著作和模范人物活动,组建剧团演出,进行歌咏比赛等多种渠道,主要进行了马列主义常识、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阶级斗争和革命传统教育。文化大革命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偏离了正确的轨道。

1978至1988年,学校以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二大”的文件为指导,对学生进行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学雷锋、树新风”等活动,开展贯彻《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活动。

1989至2000年,学校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和《中学德育大纲》,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突出抓了政治方向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并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歌咏比赛、成人仪式、校园广播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开展德育活动,使德育工作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自1997年始,学校每学年初聘请武装部教官对高一学生进行军训。

2001年以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隆尧一中学生德育学分管理细则》、《隆尧一中学生礼仪常规》、《隆尧一中学生行为规范》和《班级综合量化考评办法》等,通过开拓德育新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如:开设礼仪课,举办艺术节,举办各类比赛,成立春华文学社和各种兴趣小组,设立心理咨询室等,重点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理想教育、审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还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努力建立比较完备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2月下旬,学校制定推行了《隆尧一中教学管理暂行规定》,从备、讲、批、辅、考五个环节和课外活动,教学研究,教态仪表三个方面规范了教学活动。

3月初,推行“四位一体”,即以教学常规作基础和规范,以说课为指导,以单元教学为主线,以课堂教学达标为目的的教学改革实验。

3月下旬,学校“春华文学社”成立,并创办《春华》文学期刊,学生赵伟忠为社长,语文教师张占元、张银泽分别为编委主任和主编。

4月20—27日,学校举办了“德育教育活动周”。

9月初,全校实行以备课、说课、评课为主的“星期五教研活动日”活动。

10月5日,学校制定并实施了“113”系列育人计划,即每周举行一次升旗仪式,周六下午集体教育活动一次,上操前三分钟德育教育演讲,使德育教育进一步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同时温三振、张占元撰写的《隆尧一中师生共筑“113”系列育人工程》论文获中央教科所、全国德育研究中心一等奖。

11月中旬,制定《隆尧一中教师量化考核办法》和《奖励办法草案》。

11月20日,学校邀请省劳动总队二大队劳教人员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一九九九年

2月,教师王光辉被评为邢台市优秀教学标兵。

3月、常海辰调任学校书记、校长。

7月,高考上线人数达到382人,全市排名上升五个位次。

11月, 学校同河北师范大学结成联谊单位,定期选派一线教师到师大进修,师大每年派学生到一中实习。

12月,出版了首期《一中教研》;科技实验楼投入使用;学校院落基本硬化,绿化。

二OOO年

5月、结合上级指示精神,实行平时考试奖励制与高考奖励制,制定了《隆尧一中高考奖励办法》,《期末考试成绩奖励办法》,从而形成良好的竞争态势。

9月1日,学校正式实施年级部管理,政教、教务两处负责宏观调控,年级部具体管理,常义旭、张占元、赵军国分别任一、二、三级部主任。

10月,学校提出“抓两头,促中间”的口号,一是抓早、晚时间,促上课效率;二是抓优生、差生,优班、差班,促整体提高。

二OO一年

3月18日,何利华任学校团委书记。

5月,副校长温三振当选隆尧县教育学会副会长,王树国当选为理事。

7月,齐荣景调任学校党支部书记兼校长,武新英、颉现晨调任学校副校长。常海辰调物价局任副局长,刘洪申调县教育局,温三振调职教任副校长。

3、8月份,学校增建计算机室一个,语音室两个,多媒体教室两个,音乐教室两个,舞蹈教室一个,美术教室两个,电子备课室三个,购置图书1.7万册。

4、9月份,在全校范围内推行五制改革,即校长负责制、岗位目标责任制、教职员工全员聘任制、考核奖惩制和工资结构制。取消政教处,增设学生科,张占元任主任。教务处改名为教导处,王树国任主任。

5、10月份,校园网建成并通过宽带网与因特网连接,同时通过卫星与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网、中国广播远程教育信息网、中国教育发展网相连接。

二OO二年

2月份,学校体育代表队获邢台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

7月份,高考600分以上人数比上一年翻两番,本二上线人数比去年翻翻。

8月份,学校设立艺体部,张迎霞任主任;取消学生科,设立德工处,谢振宗任主任;王光辉任办公室主任。

9月份,副校长颉现晨提出开展“1211”学习活动,即每位教师每学期读一本理论书,听20节课,讲一节公开课,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每周一、三、五下午第八节课分别是高一、高二、高三教师学习现代信息技术课时间,极大调动了教师工作积极性。

11月份,教师张彦辰主持的课题《物理教学中关于强化学法指导研究》被定为邢台市“十五”计划重点课题;教师焦景会、张明华、张立英分别主持的《数学优秀生培养策略》、《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高三生物学法指导》被定为邢台市“十五”计划研究课题。

是年,有20余人次在国家、省、市级学科竞赛中获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作品14篇。

二OO三年

5月9日,学校成立防控“非典”应急小分队。

3月,在邢台市高中“百、千、万”优质课评选活动中,学校有7名教师参加并获奖。

6月份,高考重点上线人数与上年持平,本科上线人数比上年多104人,专科以上上线率达83.76%,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10月份,德工处和艺体部成功举办首届校园卡拉OK大赛,推出校园十佳歌手。

9月份,校长齐荣景参加了河北省教育厅举办的中学校长高级研究班学习。副校长颉现辰参加了教育报刊社组织的全国新课程改革培训。

12月,通过省级示范性高中验收。学校网站(www.lyyz.cn)建成并被教育部确定为重点观测网站,完成了《一中校报》、《春华》电子板制作。

二OO四年

5月,校团委被评为邢台市五四红旗团委(标杆)。

6月,高考取得了较大成绩。高考总上线人数为839人,艺术体育特长生专业过关率100%;校长齐荣景参加了河北省首届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校长论坛。

9月,新高一招收学生1100名,优秀生报到率比去年提高5个百分点。

是月,学校被确定为全国教育发展“十五”计划重点科研课题研究基地。

10月,学校同县电视台联合录制的系列电视专题片《快乐起飞》在隆尧电视台(一套)播出,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

是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教育网络系统示范单位。

二OO五年

7月,在全市统一期末考试中,学校各年级教学成绩大幅度提高。

6月,高考又上新台阶,应届生二批本科上线率增幅度居全市第三位,排位上升了10个位次。

是年,教师颉现晨、张彦辰被评为“邢台市名师”;教师王光辉被评为县管第五批拔尖人才;学校有3名教师获市教学标兵称号;有6名教师撰写的论文在省部级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学校承担的3个省部级课题已有阶段性成果。

12月,学校团委共青团河北省委授予“河北省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

第一章德育

第一节组织机构

隆尧一中建校以来,历任学校领导都把德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结合各个时期的形势,组织学生开展德育活动。

为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学校于2002年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是德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主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学工部(2003年更名为德工处)主任、团委书记、教导处和年级部主任、保卫科科长为小组成员,学校党支部起政治核心和保证作用。

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工作原则,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学校明确各部门主任、班主任、政治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强调全体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切实做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强调学生会、团支部、班委会都是德育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采取学生家长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学校与社会、家庭的联系,构建三位一体的整体德育网络。

第二节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建校之初,学校确定了校训——诚、朴、敏、健,其中“诚、朴”属德育范畴。

从建校到文化大革命前,学校通过政治课,开展学习理论著作和模范人物活动,组建剧团演出,进行歌咏比赛等多种渠道,主要进行了马列主义常识、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阶级斗争和革命传统教育。文化大革命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偏离了正确的轨道。

1978至1988年,学校以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二大”的文件为指导,对学生进行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学雷锋、树新风”等活动,开展贯彻《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活动。

1989至2000年,学校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和《中学德育大纲》,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突出抓了政治方向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并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歌咏比赛、成人仪式、校园广播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开展德育活动,使德育工作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自1997年始,学校每学年初聘请武装部教官对高一学生进行军训。

2001年以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隆尧一中学生德育学分管理细则》、《隆尧一中学生礼仪常规》、《隆尧一中学生行为规范》和《班级综合量化考评办法》等,通过开拓德育新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如:开设礼仪课,举办艺术节,举办各类比赛,成立春华文学社和各种兴趣小组,设立心理咨询室等,重点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理想教育、审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还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努力建立比较完备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第三节成立家长委员会——构建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教育网络

为切实加强和改进学生德育工作,隆尧一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工作方法,努力协调社会、家庭力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内外育人环境,开展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办学水平。

1998年1月,举行“隆尧一中首届家长代表会”,邀请180多名家长到会,共商学生教育、学校管理和学校改革与发展大计。

自2003年始,每学期各班召开一次学生家长座谈会。在座谈会上,教师向家长传递学校信息,征求家长意见建议,交流学生学习情况和思想品德状况,寻找家长配合学校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家长之间相互交流教育经验,教师、家长和学生进行谈心交流,增进了解和信任。

2005年8月,学校成立第一届家长委员会,委员会由51名学生家长代表组成,大会讨论通过了《隆尧一中家长委员会章程》,并根据该《章程》选举产生了主任和副主任。第一届家长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了《隆尧一中学生德育管理细则》。

学校还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开办家长学校、聘请专家讲座等途径,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长教育水平。

2005年5月,学校被评为邢台市优秀家长学校。

第四节搭建德育管理平台

一、德育学分制

2005年5月,学校制定《隆尧一中学生德育学分管理细则》,2005年8月,该《细则》经第一届家长委员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从2005年9月1日起,在全校学生中开始实施德育学分管理。

德育学分管理制度是学校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促进学生自觉按照《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提高德育评价准确性的办法。

德育学分每学期评比一次,每学期初,每位学生先获得100分为基础分,然后根据学生表现,按照《学生德育学分管理评分标准》,在100分基础上进行奖分和扣分。德工处建立学生德育学分档案,并根据学分情况,随时对学生予以反馈和教育管理。

学生德育学分是学生参加评优评模和取得高中毕业证书的重要参考条件。

二、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指导与管理

3月18日,何利华任学校团委书记。

5月,副校长温三振当选隆尧县教育学会副会长,王树国当选为理事。

7月,齐荣景调任学校党支部书记兼校长,武新英、颉现晨调任学校副校长。常海辰调物价局任副局长,刘洪申调县教育局,温三振调职教任副校长。

3、8月份,学校增建计算机室一个,语音室两个,多媒体教室两个,音乐教室两个,舞蹈教室一个,美术教室两个,电子备课室三个,购置图书1.7万册。

4、9月份,在全校范围内推行五制改革,即校长负责制、岗位目标责任制、教职员工全员聘任制、考核奖惩制和工资结构制。取消政教处,增设学生科,张占元任主任。教务处改名为教导处,王树国任主任。

5、10月份,校园网建成并通过宽带网与因特网连接,同时通过卫星与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网、中国广播远程教育信息网、中国教育发展网相连接。

二OO二年

2月份,学校体育代表队获邢台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

7月份,高考600分以上人数比上一年翻两番,本二上线人数比去年翻翻。

8月份,学校设立艺体部,张迎霞任主任;取消学生科,设立德工处,谢振宗任主任;王光辉任办公室主任。

9月份,副校长颉现晨提出开展“1211”学习活动,即每位教师每学期读一本理论书,听20节课,讲一节公开课,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每周一、三、五下午第八节课分别是高一、高二、高三教师学习现代信息技术课时间,极大调动了教师工作积极性。

11月份,教师张彦辰主持的课题《物理教学中关于强化学法指导研究》被定为邢台市“十五”计划重点课题;教师焦景会、张明华、张立英分别主持的《数学优秀生培养策略》、《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高三生物学法指导》被定为邢台市“十五”计划研究课题。

是年,有20余人次在国家、省、市级学科竞赛中获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作品14篇。

二OO三年

5月9日,学校成立防控“非典”应急小分队。

3月,在邢台市高中“百、千、万”优质课评选活动中,学校有7名教师参加并获奖。

6月份,高考重点上线人数与上年持平,本科上线人数比上年多104人,专科以上上线率达83.76%,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10月份,德工处和艺体部成功举办首届校园卡拉OK大赛,推出校园十佳歌手。

9月份,校长齐荣景参加了河北省教育厅举办的中学校长高级研究班学习。副校长颉现辰参加了教育报刊社组织的全国新课程改革培训。

12月,通过省级示范性高中验收。学校网站(www.lyyz.cn)建成并被教育部确定为重点观测网站,完成了《一中校报》、《春华》电子板制作。

二OO四年

5月,校团委被评为邢台市五四红旗团委(标杆)。

6月,高考取得了较大成绩。高考总上线人数为839人,艺术体育特长生专业过关率100%;校长齐荣景参加了河北省首届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校长论坛。

9月,新高一招收学生1100名,优秀生报到率比去年提高5个百分点。

是月,学校被确定为全国教育发展“十五”计划重点科研课题研究基地。

10月,学校同县电视台联合录制的系列电视专题片《快乐起飞》在隆尧电视台(一套)播出,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

是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教育网络系统示范单位。

二OO五年

7月,在全市统一期末考试中,学校各年级教学成绩大幅度提高。

6月,高考又上新台阶,应届生二批本科上线率增幅度居全市第三位,排位上升了10个位次。

是年,教师颉现晨、张彦辰被评为“邢台市名师”;教师王光辉被评为县管第五批拔尖人才;学校有3名教师获市教学标兵称号;有6名教师撰写的论文在省部级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学校承担的3个省部级课题已有阶段性成果。

12月,学校团委共青团河北省委授予“河北省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

第一章德育

第一节组织机构

隆尧一中建校以来,历任学校领导都把德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结合各个时期的形势,组织学生开展德育活动。

为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学校于2002年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是德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主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学工部(2003年更名为德工处)主任、团委书记、教导处和年级部主任、保卫科科长为小组成员,学校党支部起政治核心和保证作用。

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工作原则,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学校明确各部门主任、班主任、政治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强调全体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切实做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强调学生会、团支部、班委会都是德育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采取学生家长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学校与社会、家庭的联系,构建三位一体的整体德育网络。

第二节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建校之初,学校确定了校训——诚、朴、敏、健,其中“诚、朴”属德育范畴。

从建校到文化大革命前,学校通过政治课,开展学习理论著作和模范人物活动,组建剧团演出,进行歌咏比赛等多种渠道,主要进行了马列主义常识、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阶级斗争和革命传统教育。文化大革命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偏离了正确的轨道。

1978至1988年,学校以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二大”的文件为指导,对学生进行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学雷锋、树新风”等活动,开展贯彻《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活动。

1989至2000年,学校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和《中学德育大纲》,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突出抓了政治方向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并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歌咏比赛、成人仪式、校园广播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开展德育活动,使德育工作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自1997年始,学校每学年初聘请武装部教官对高一学生进行军训。

2001年以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隆尧一中学生德育学分管理细则》、《隆尧一中学生礼仪常规》、《隆尧一中学生行为规范》和《班级综合量化考评办法》等,通过开拓德育新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如:开设礼仪课,举办艺术节,举办各类比赛,成立春华文学社和各种兴趣小组,设立心理咨询室等,重点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理想教育、审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还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努力建立比较完备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第三节成立家长委员会——构建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教育网络

为切实加强和改进学生德育工作,隆尧一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工作方法,努力协调社会、家庭力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内外育人环境,开展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办学水平。

1998年1月,举行“隆尧一中首届家长代表会”,邀请180多名家长到会,共商学生教育、学校管理和学校改革与发展大计。

自2003年始,每学期各班召开一次学生家长座谈会。在座谈会上,教师向家长传递学校信息,征求家长意见建议,交流学生学习情况和思想品德状况,寻找家长配合学校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家长之间相互交流教育经验,教师、家长和学生进行谈心交流,增进了解和信任。

2005年8月,学校成立第一届家长委员会,委员会由51名学生家长代表组成,大会讨论通过了《隆尧一中家长委员会章程》,并根据该《章程》选举产生了主任和副主任。第一届家长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了《隆尧一中学生德育管理细则》。

学校还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开办家长学校、聘请专家讲座等途径,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长教育水平。

2005年5月,学校被评为邢台市优秀家长学校。

第四节搭建德育管理平台

一、德育学分制

2005年5月,学校制定《隆尧一中学生德育学分管理细则》,2005年8月,该《细则》经第一届家长委员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从2005年9月1日起,在全校学生中开始实施德育学分管理。

德育学分管理制度是学校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促进学生自觉按照《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提高德育评价准确性的办法。

德育学分每学期评比一次,每学期初,每位学生先获得100分为基础分,然后根据学生表现,按照《学生德育学分管理评分标准》,在100分基础上进行奖分和扣分。德工处建立学生德育学分档案,并根据学分情况,随时对学生予以反馈和教育管理。

学生德育学分是学生参加评优评模和取得高中毕业证书的重要参考条件。

二、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指导与管理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德育队伍中的中坚力量,是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中的引路人。隆尧一中十分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努力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1997年以来,每学期之初,学校制定具体培训计划,采取读书学习、听优秀班主任讲座、召开经验交流座谈会、征集优秀工作案例或德育论文等形式,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校内外优秀班主任的成功经验,不断加强班主任的职业道德修养,逐步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

学校为加强班主任的规范化管理,制定切合本校实际的班主任工作评价机制,不断完善评价办法。1998年,全校开始推行“班级工作百分赛活动”;2002年,学校制定了《班级综合量化考评办法》;2003年,制定《先进班集体评选办法》;2004年制定《模范班主任评选办法》。同时,从学生行为表现、各班卫生、宿舍作息及内务、学生获奖、班级活动等诸多方面对各班进行检查、指导和评比。2002年以来,学校每学期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班主任进行表彰和奖励。

每年评选表彰一批成绩突出的模范班集体,2002年以来,00—2、01—5、02—16、03—14、03—3、04—2班先后被评为河北省模范班集体,班主任戎华子、冯云周、陈新士、张立刚、孟立秋等先后被评为河北省先进德育工作者。

学校努力提高班主任待遇。学校在国家津贴补助的基础上,逐渐提高班主任津贴补助,同时,学校根据实际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在晋级、评优活动中,向班主任适当倾斜。

三、文明礼仪课

2005年,为了进一步做好学生德育工作,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提升学生社会生活品位,学校决定在高一开设文明礼仪课。学校印发了《中学生文明礼仪常识》教材,选聘王光辉、耿兴海、姜慧敏等部分优秀教师任教。2005年下半年,改由高一班主任在各班上文明礼仪课,教学内容包括举止礼仪、言谈礼仪、服饰礼仪等。课堂上教师既讲授礼仪教育的本质,同时也进行礼仪行为的模拟训练。通过礼仪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对礼仪规范有了正确认识,更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从而使他们自觉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努力使自己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做文明人,做文明事,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

10月份,德工处和艺体部成功举办首届校园卡拉OK大赛,推出校园十佳歌手。

9月份,校长齐荣景参加了河北省教育厅举办的中学校长高级研究班学习。副校长颉现辰参加了教育报刊社组织的全国新课程改革培训。

12月,通过省级示范性高中验收。学校网站(www.lyyz.cn)建成并被教育部确定为重点观测网站,完成了《一中校报》、《春华》电子板制作。

二OO四年

5月,校团委被评为邢台市五四红旗团委(标杆)。

6月,高考取得了较大成绩。高考总上线人数为839人,艺术体育特长生专业过关率100%;校长齐荣景参加了河北省首届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校长论坛。

9月,新高一招收学生1100名,优秀生报到率比去年提高5个百分点。

是月,学校被确定为全国教育发展“十五”计划重点科研课题研究基地。

10月,学校同县电视台联合录制的系列电视专题片《快乐起飞》在隆尧电视台(一套)播出,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

是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教育网络系统示范单位。

二OO五年

7月,在全市统一期末考试中,学校各年级教学成绩大幅度提高。

6月,高考又上新台阶,应届生二批本科上线率增幅度居全市第三位,排位上升了10个位次。

是年,教师颉现晨、张彦辰被评为“邢台市名师”;教师王光辉被评为县管第五批拔尖人才;学校有3名教师获市教学标兵称号;有6名教师撰写的论文在省部级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学校承担的3个省部级课题已有阶段性成果。

12月,学校团委共青团河北省委授予“河北省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

第一章德育

第一节组织机构

隆尧一中建校以来,历任学校领导都把德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结合各个时期的形势,组织学生开展德育活动。

为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学校于2002年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是德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主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学工部(2003年更名为德工处)主任、团委书记、教导处和年级部主任、保卫科科长为小组成员,学校党支部起政治核心和保证作用。

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工作原则,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学校明确各部门主任、班主任、政治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强调全体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切实做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强调学生会、团支部、班委会都是德育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采取学生家长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学校与社会、家庭的联系,构建三位一体的整体德育网络。

第二节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建校之初,学校确定了校训——诚、朴、敏、健,其中“诚、朴”属德育范畴。

从建校到文化大革命前,学校通过政治课,开展学习理论著作和模范人物活动,组建剧团演出,进行歌咏比赛等多种渠道,主要进行了马列主义常识、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阶级斗争和革命传统教育。文化大革命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偏离了正确的轨道。

1978至1988年,学校以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二大”的文件为指导,对学生进行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学雷锋、树新风”等活动,开展贯彻《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活动。

1989至2000年,学校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和《中学德育大纲》,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突出抓了政治方向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并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歌咏比赛、成人仪式、校园广播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开展德育活动,使德育工作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自1997年始,学校每学年初聘请武装部教官对高一学生进行军训。

2001年以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隆尧一中学生德育学分管理细则》、《隆尧一中学生礼仪常规》、《隆尧一中学生行为规范》和《班级综合量化考评办法》等,通过开拓德育新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如:开设礼仪课,举办艺术节,举办各类比赛,成立春华文学社和各种兴趣小组,设立心理咨询室等,重点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理想教育、审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还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努力建立比较完备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第三节成立家长委员会——构建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教育网络

为切实加强和改进学生德育工作,隆尧一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工作方法,努力协调社会、家庭力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内外育人环境,开展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办学水平。

1998年1月,举行“隆尧一中首届家长代表会”,邀请180多名家长到会,共商学生教育、学校管理和学校改革与发展大计。

自2003年始,每学期各班召开一次学生家长座谈会。在座谈会上,教师向家长传递学校信息,征求家长意见建议,交流学生学习情况和思想品德状况,寻找家长配合学校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家长之间相互交流教育经验,教师、家长和学生进行谈心交流,增进了解和信任。

2005年8月,学校成立第一届家长委员会,委员会由51名学生家长代表组成,大会讨论通过了《隆尧一中家长委员会章程》,并根据该《章程》选举产生了主任和副主任。第一届家长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了《隆尧一中学生德育管理细则》。

学校还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开办家长学校、聘请专家讲座等途径,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长教育水平。

2005年5月,学校被评为邢台市优秀家长学校。

第四节搭建德育管理平台

一、德育学分制

2005年5月,学校制定《隆尧一中学生德育学分管理细则》,2005年8月,该《细则》经第一届家长委员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从2005年9月1日起,在全校学生中开始实施德育学分管理。

德育学分管理制度是学校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促进学生自觉按照《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提高德育评价准确性的办法。

德育学分每学期评比一次,每学期初,每位学生先获得100分为基础分,然后根据学生表现,按照《学生德育学分管理评分标准》,在100分基础上进行奖分和扣分。德工处建立学生德育学分档案,并根据学分情况,随时对学生予以反馈和教育管理。

学生德育学分是学生参加评优评模和取得高中毕业证书的重要参考条件。

二、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指导与管理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德育队伍中的中坚力量,是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中的引路人。隆尧一中十分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努力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1997年以来,每学期之初,学校制定具体培训计划,采取读书学习、听优秀班主任讲座、召开经验交流座谈会、征集优秀工作案例或德育论文等形式,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校内外优秀班主任的成功经验,不断加强班主任的职业道德修养,逐步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

学校为加强班主任的规范化管理,制定切合本校实际的班主任工作评价机制,不断完善评价办法。1998年,全校开始推行“班级工作百分赛活动”;2002年,学校制定了《班级综合量化考评办法》;2003年,制定《先进班集体评选办法》;2004年制定《模范班主任评选办法》。同时,从学生行为表现、各班卫生、宿舍作息及内务、学生获奖、班级活动等诸多方面对各班进行检查、指导和评比。2002年以来,学校每学期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班主任进行表彰和奖励。

每年评选表彰一批成绩突出的模范班集体,2002年以来,00—2、01—5、02—16、03—14、03—3、04—2班先后被评为河北省模范班集体,班主任戎华子、冯云周、陈新士、张立刚、孟立秋等先后被评为河北省先进德育工作者。

学校努力提高班主任待遇。学校在国家津贴补助的基础上,逐渐提高班主任津贴补助,同时,学校根据实际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在晋级、评优活动中,向班主任适当倾斜。

三、文明礼仪课

2005年,为了进一步做好学生德育工作,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提升学生社会生活品位,学校决定在高一开设文明礼仪课。学校印发了《中学生文明礼仪常识》教材,选聘王光辉、耿兴海、姜慧敏等部分优秀教师任教。2005年下半年,改由高一班主任在各班上文明礼仪课,教学内容包括举止礼仪、言谈礼仪、服饰礼仪等。课堂上教师既讲授礼仪教育的本质,同时也进行礼仪行为的模拟训练。通过礼仪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对礼仪规范有了正确认识,更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从而使他们自觉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努力使自己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做文明人,做文明事,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

四、社会实践活动

1958年,学校师生响应中央“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号召,到甄庄深翻土地、抗旱点播,同时,又开展了一系列勤工俭学活动,建起10个炼钢炉,掀起大炼钢铁热潮。当时,学校迎停课月余,办起了石灰厂、砖窑、饲养场,用自己生产的30多万块红砖,盖教室一排15间,宿舍25间。

1959年,中共河北教育厅党组发出《关于安排学生学习、劳动、休息等时间的意见》,规定:全日制学校,一般每周劳动4至6小时。1960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学校组织师生每天学习6小时,剩余时间采集棉花落、白菜叶。

1975年,为使教学与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学校组织全校班级下乡搞调查,组织学生写调查报告。邓联壁老师带领学生在周张庄、大市口村住了月余,指导学生写出调查报告数十篇。

80年代至90年代,学校将三十亩农场作为学生劳动基地。李运福等劳动老师利用每周两节劳动课时间教授学生种田技术。校内有养猪场,猪肉供师生改善生活用。

2001至2004年,学校建立学生值岗制度,制定《隆尧一中学生值岗制度及实施办法》《隆尧一中学生值岗工作程序和学习目标》。每学期由高一、高二各班轮流值岗,每周安排两个班级。根据各处室的工作需要,把值周班学生分配到各值岗点。各点要安排负责人指导学生工作并做好考评,学生值岗是劳动技术课和社会实践课的补充,旨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自觉守纪、自我管理、热爱集体的良好品质。

2005年以来,学校根据工作需要取消值岗制度,改为每月每班参加校园劳动两课时,由王孟华老师负责安排学生到各岗位,各岗位有专人负责指导学生劳动。这项措施集中了学生劳动时间、减少了时间浪费,并对于学校的有关工作起到了协助作用。

2002年以来,学校德工处和团委经常利用寒暑假组织全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形式灵活多样,有调查、实验、参观、工农业生产劳动、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等,并指导学生写出社会实践报告。从中评选出一部分优秀实践报告和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并给予表彰和奖励。此外,还组织学生到华龙集团参观,到敬老院慰问革命老人等活动。

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工作原则,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学校明确各部门主任、班主任、政治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强调全体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切实做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强调学生会、团支部、班委会都是德育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采取学生家长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学校与社会、家庭的联系,构建三位一体的整体德育网络。

第二节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建校之初,学校确定了校训——诚、朴、敏、健,其中“诚、朴”属德育范畴。

从建校到文化大革命前,学校通过政治课,开展学习理论著作和模范人物活动,组建剧团演出,进行歌咏比赛等多种渠道,主要进行了马列主义常识、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阶级斗争和革命传统教育。文化大革命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偏离了正确的轨道。

1978至1988年,学校以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二大”的文件为指导,对学生进行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学雷锋、树新风”等活动,开展贯彻《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活动。

1989至2000年,学校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和《中学德育大纲》,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突出抓了政治方向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并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歌咏比赛、成人仪式、校园广播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开展德育活动,使德育工作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自1997年始,学校每学年初聘请武装部教官对高一学生进行军训。

2001年以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隆尧一中学生德育学分管理细则》、《隆尧一中学生礼仪常规》、《隆尧一中学生行为规范》和《班级综合量化考评办法》等,通过开拓德育新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如:开设礼仪课,举办艺术节,举办各类比赛,成立春华文学社和各种兴趣小组,设立心理咨询室等,重点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理想教育、审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还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努力建立比较完备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第三节成立家长委员会——构建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教育网络

为切实加强和改进学生德育工作,隆尧一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工作方法,努力协调社会、家庭力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内外育人环境,开展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办学水平。

1998年1月,举行“隆尧一中首届家长代表会”,邀请180多名家长到会,共商学生教育、学校管理和学校改革与发展大计。

自2003年始,每学期各班召开一次学生家长座谈会。在座谈会上,教师向家长传递学校信息,征求家长意见建议,交流学生学习情况和思想品德状况,寻找家长配合学校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家长之间相互交流教育经验,教师、家长和学生进行谈心交流,增进了解和信任。

2005年8月,学校成立第一届家长委员会,委员会由51名学生家长代表组成,大会讨论通过了《隆尧一中家长委员会章程》,并根据该《章程》选举产生了主任和副主任。第一届家长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了《隆尧一中学生德育管理细则》。

学校还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开办家长学校、聘请专家讲座等途径,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长教育水平。

2005年5月,学校被评为邢台市优秀家长学校。

第四节搭建德育管理平台

一、德育学分制

2005年5月,学校制定《隆尧一中学生德育学分管理细则》,2005年8月,该《细则》经第一届家长委员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从2005年9月1日起,在全校学生中开始实施德育学分管理。

德育学分管理制度是学校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促进学生自觉按照《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提高德育评价准确性的办法。

德育学分每学期评比一次,每学期初,每位学生先获得100分为基础分,然后根据学生表现,按照《学生德育学分管理评分标准》,在100分基础上进行奖分和扣分。德工处建立学生德育学分档案,并根据学分情况,随时对学生予以反馈和教育管理。

学生德育学分是学生参加评优评模和取得高中毕业证书的重要参考条件。

二、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指导与管理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德育队伍中的中坚力量,是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中的引路人。隆尧一中十分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努力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1997年以来,每学期之初,学校制定具体培训计划,采取读书学习、听优秀班主任讲座、召开经验交流座谈会、征集优秀工作案例或德育论文等形式,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校内外优秀班主任的成功经验,不断加强班主任的职业道德修养,逐步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

学校为加强班主任的规范化管理,制定切合本校实际的班主任工作评价机制,不断完善评价办法。1998年,全校开始推行“班级工作百分赛活动”;2002年,学校制定了《班级综合量化考评办法》;2003年,制定《先进班集体评选办法》;2004年制定《模范班主任评选办法》。同时,从学生行为表现、各班卫生、宿舍作息及内务、学生获奖、班级活动等诸多方面对各班进行检查、指导和评比。2002年以来,学校每学期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班主任进行表彰和奖励。

每年评选表彰一批成绩突出的模范班集体,2002年以来,00—2、01—5、02—16、03—14、03—3、04—2班先后被评为河北省模范班集体,班主任戎华子、冯云周、陈新士、张立刚、孟立秋等先后被评为河北省先进德育工作者。

学校努力提高班主任待遇。学校在国家津贴补助的基础上,逐渐提高班主任津贴补助,同时,学校根据实际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在晋级、评优活动中,向班主任适当倾斜。

三、文明礼仪课

2005年,为了进一步做好学生德育工作,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提升学生社会生活品位,学校决定在高一开设文明礼仪课。学校印发了《中学生文明礼仪常识》教材,选聘王光辉、耿兴海、姜慧敏等部分优秀教师任教。2005年下半年,改由高一班主任在各班上文明礼仪课,教学内容包括举止礼仪、言谈礼仪、服饰礼仪等。课堂上教师既讲授礼仪教育的本质,同时也进行礼仪行为的模拟训练。通过礼仪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对礼仪规范有了正确认识,更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从而使他们自觉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努力使自己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做文明人,做文明事,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

四、社会实践活动

1958年,学校师生响应中央“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号召,到甄庄深翻土地、抗旱点播,同时,又开展了一系列勤工俭学活动,建起10个炼钢炉,掀起大炼钢铁热潮。当时,学校迎停课月余,办起了石灰厂、砖窑、饲养场,用自己生产的30多万块红砖,盖教室一排15间,宿舍25间。

1959年,中共河北教育厅党组发出《关于安排学生学习、劳动、休息等时间的意见》,规定:全日制学校,一般每周劳动4至6小时。1960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学校组织师生每天学习6小时,剩余时间采集棉花落、白菜叶。

1975年,为使教学与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学校组织全校班级下乡搞调查,组织学生写调查报告。邓联壁老师带领学生在周张庄、大市口村住了月余,指导学生写出调查报告数十篇。

80年代至90年代,学校将三十亩农场作为学生劳动基地。李运福等劳动老师利用每周两节劳动课时间教授学生种田技术。校内有养猪场,猪肉供师生改善生活用。

2001至2004年,学校建立学生值岗制度,制定《隆尧一中学生值岗制度及实施办法》《隆尧一中学生值岗工作程序和学习目标》。每学期由高一、高二各班轮流值岗,每周安排两个班级。根据各处室的工作需要,把值周班学生分配到各值岗点。各点要安排负责人指导学生工作并做好考评,学生值岗是劳动技术课和社会实践课的补充,旨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自觉守纪、自我管理、热爱集体的良好品质。

2005年以来,学校根据工作需要取消值岗制度,改为每月每班参加校园劳动两课时,由王孟华老师负责安排学生到各岗位,各岗位有专人负责指导学生劳动。这项措施集中了学生劳动时间、减少了时间浪费,并对于学校的有关工作起到了协助作用。

2002年以来,学校德工处和团委经常利用寒暑假组织全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形式灵活多样,有调查、实验、参观、工农业生产劳动、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等,并指导学生写出社会实践报告。从中评选出一部分优秀实践报告和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并给予表彰和奖励。此外,还组织学生到华龙集团参观,到敬老院慰问革命老人等活动。

第五节法制安全教育

2001年以来,隆尧一中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以德育人"的办学理念,确立"稳定、安全、提高"的工作目标,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认真落实“三五普法”与“四五普法”要求,努力达到全面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法律素质,全面提高依法执教、依法治校的法治化管理水平,逐步实现依法治校、以德育人的法治化管理目标。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各处室主任为成员的依法治校领导小组,做到校长亲自抓,分管副校长、法制副校长具体抓,构建由法制办、德工处、办公室、团委、年级部等分工负责网络,各负其职,分工合作,责任到人。认真制订五年规划,把依法治校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议程,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做到同计划、同部署、同检查、同总结、同奖惩。

学校通过健全制度,举办法制专题讲座,法制图片展览,利用板报、校报、广播等形式组织学生学习《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基本常识,每年聘请省第二监狱教官和服刑人员到学校现场说法,使学校师生员工增强了的法纪观念,进一步明确了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学校完善了后进生教育管理机制,成立了后进生帮教小组,建立了后进生转化跟踪档案,定期召开后进生座谈会、家长会,促进了后进生的转化。

学校还不断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建立了行政领导带班的安全检查和夜间巡查制度,配合公安、街道、工商、文化等部门加强校园周边地区综合治理,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整改,确保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作。

第二章教学

第一节学制、课程、教材

一、学制

1948年8月筹办隆尧、柏乡、任县联立师范学校(滏西联师)夏招生,该校为隆尧一中前身。11月在校生通过统一考试,分别编为师范一班、二班、初中一班、学制均为三年。

1956年学校开始招收高中班,学制为三年。

1960年2月根据省教育厅通知,高中学制改为二年,初中仍为三年。

第三节成立家长委员会——构建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教育网络

为切实加强和改进学生德育工作,隆尧一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工作方法,努力协调社会、家庭力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内外育人环境,开展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办学水平。

1998年1月,举行“隆尧一中首届家长代表会”,邀请180多名家长到会,共商学生教育、学校管理和学校改革与发展大计。

自2003年始,每学期各班召开一次学生家长座谈会。在座谈会上,教师向家长传递学校信息,征求家长意见建议,交流学生学习情况和思想品德状况,寻找家长配合学校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家长之间相互交流教育经验,教师、家长和学生进行谈心交流,增进了解和信任。

2005年8月,学校成立第一届家长委员会,委员会由51名学生家长代表组成,大会讨论通过了《隆尧一中家长委员会章程》,并根据该《章程》选举产生了主任和副主任。第一届家长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了《隆尧一中学生德育管理细则》。

学校还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开办家长学校、聘请专家讲座等途径,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长教育水平。

2005年5月,学校被评为邢台市优秀家长学校。

第四节搭建德育管理平台

一、德育学分制

2005年5月,学校制定《隆尧一中学生德育学分管理细则》,2005年8月,该《细则》经第一届家长委员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从2005年9月1日起,在全校学生中开始实施德育学分管理。

德育学分管理制度是学校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促进学生自觉按照《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提高德育评价准确性的办法。

德育学分每学期评比一次,每学期初,每位学生先获得100分为基础分,然后根据学生表现,按照《学生德育学分管理评分标准》,在100分基础上进行奖分和扣分。德工处建立学生德育学分档案,并根据学分情况,随时对学生予以反馈和教育管理。

学生德育学分是学生参加评优评模和取得高中毕业证书的重要参考条件。

二、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指导与管理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德育队伍中的中坚力量,是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中的引路人。隆尧一中十分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努力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1997年以来,每学期之初,学校制定具体培训计划,采取读书学习、听优秀班主任讲座、召开经验交流座谈会、征集优秀工作案例或德育论文等形式,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校内外优秀班主任的成功经验,不断加强班主任的职业道德修养,逐步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

学校为加强班主任的规范化管理,制定切合本校实际的班主任工作评价机制,不断完善评价办法。1998年,全校开始推行“班级工作百分赛活动”;2002年,学校制定了《班级综合量化考评办法》;2003年,制定《先进班集体评选办法》;2004年制定《模范班主任评选办法》。同时,从学生行为表现、各班卫生、宿舍作息及内务、学生获奖、班级活动等诸多方面对各班进行检查、指导和评比。2002年以来,学校每学期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班主任进行表彰和奖励。

每年评选表彰一批成绩突出的模范班集体,2002年以来,00—2、01—5、02—16、03—14、03—3、04—2班先后被评为河北省模范班集体,班主任戎华子、冯云周、陈新士、张立刚、孟立秋等先后被评为河北省先进德育工作者。

学校努力提高班主任待遇。学校在国家津贴补助的基础上,逐渐提高班主任津贴补助,同时,学校根据实际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在晋级、评优活动中,向班主任适当倾斜。

三、文明礼仪课

2005年,为了进一步做好学生德育工作,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提升学生社会生活品位,学校决定在高一开设文明礼仪课。学校印发了《中学生文明礼仪常识》教材,选聘王光辉、耿兴海、姜慧敏等部分优秀教师任教。2005年下半年,改由高一班主任在各班上文明礼仪课,教学内容包括举止礼仪、言谈礼仪、服饰礼仪等。课堂上教师既讲授礼仪教育的本质,同时也进行礼仪行为的模拟训练。通过礼仪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对礼仪规范有了正确认识,更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从而使他们自觉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努力使自己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做文明人,做文明事,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

四、社会实践活动

1958年,学校师生响应中央“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号召,到甄庄深翻土地、抗旱点播,同时,又开展了一系列勤工俭学活动,建起10个炼钢炉,掀起大炼钢铁热潮。当时,学校迎停课月余,办起了石灰厂、砖窑、饲养场,用自己生产的30多万块红砖,盖教室一排15间,宿舍25间。

1959年,中共河北教育厅党组发出《关于安排学生学习、劳动、休息等时间的意见》,规定:全日制学校,一般每周劳动4至6小时。1960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学校组织师生每天学习6小时,剩余时间采集棉花落、白菜叶。

1975年,为使教学与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学校组织全校班级下乡搞调查,组织学生写调查报告。邓联壁老师带领学生在周张庄、大市口村住了月余,指导学生写出调查报告数十篇。

80年代至90年代,学校将三十亩农场作为学生劳动基地。李运福等劳动老师利用每周两节劳动课时间教授学生种田技术。校内有养猪场,猪肉供师生改善生活用。

2001至2004年,学校建立学生值岗制度,制定《隆尧一中学生值岗制度及实施办法》《隆尧一中学生值岗工作程序和学习目标》。每学期由高一、高二各班轮流值岗,每周安排两个班级。根据各处室的工作需要,把值周班学生分配到各值岗点。各点要安排负责人指导学生工作并做好考评,学生值岗是劳动技术课和社会实践课的补充,旨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自觉守纪、自我管理、热爱集体的良好品质。

2005年以来,学校根据工作需要取消值岗制度,改为每月每班参加校园劳动两课时,由王孟华老师负责安排学生到各岗位,各岗位有专人负责指导学生劳动。这项措施集中了学生劳动时间、减少了时间浪费,并对于学校的有关工作起到了协助作用。

2002年以来,学校德工处和团委经常利用寒暑假组织全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形式灵活多样,有调查、实验、参观、工农业生产劳动、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等,并指导学生写出社会实践报告。从中评选出一部分优秀实践报告和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并给予表彰和奖励。此外,还组织学生到华龙集团参观,到敬老院慰问革命老人等活动。

第五节法制安全教育

2001年以来,隆尧一中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以德育人"的办学理念,确立"稳定、安全、提高"的工作目标,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认真落实“三五普法”与“四五普法”要求,努力达到全面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法律素质,全面提高依法执教、依法治校的法治化管理水平,逐步实现依法治校、以德育人的法治化管理目标。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各处室主任为成员的依法治校领导小组,做到校长亲自抓,分管副校长、法制副校长具体抓,构建由法制办、德工处、办公室、团委、年级部等分工负责网络,各负其职,分工合作,责任到人。认真制订五年规划,把依法治校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议程,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做到同计划、同部署、同检查、同总结、同奖惩。

学校通过健全制度,举办法制专题讲座,法制图片展览,利用板报、校报、广播等形式组织学生学习《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基本常识,每年聘请省第二监狱教官和服刑人员到学校现场说法,使学校师生员工增强了的法纪观念,进一步明确了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学校完善了后进生教育管理机制,成立了后进生帮教小组,建立了后进生转化跟踪档案,定期召开后进生座谈会、家长会,促进了后进生的转化。

学校还不断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建立了行政领导带班的安全检查和夜间巡查制度,配合公安、街道、工商、文化等部门加强校园周边地区综合治理,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整改,确保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作。

第二章教学

第一节学制、课程、教材

一、学制

1948年8月筹办隆尧、柏乡、任县联立师范学校(滏西联师)夏招生,该校为隆尧一中前身。11月在校生通过统一考试,分别编为师范一班、二班、初中一班、学制均为三年。

1956年学校开始招收高中班,学制为三年。

1960年2月根据省教育厅通知,高中学制改为二年,初中仍为三年。

1961年——1968年高中学制改为三年。

1969年——1980年高中学制为二年。

1981年上级要求高中一年级由二年制改为三年制,学校根据上级要求和实际情况招收新生6个班,保留二年制2个班,改三年制4个班。

1982年后学制均为三年制。

二、课程

隆尧一中自建校至今,均按照国家教学大纲规定设置课程。

1963年以前、初高中外语课开俄语课。

1963年后开设英语和俄语课,班级各占二分之一。

1970年以后外语只设英语课。

从建校到1966年,数学分设代数、几何、三角,1978年以后不再分设。

1991年开始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2001年开始设计算机课。

2002年开始设法制教育课。

2004年开始设礼仪课。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的课程不断丰富完善,逐步形成了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三、教材

1951年前使用教师自编教材。1951年暑假后,开始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1961——1977年主要使用市编省编教材,另一部分为教师自编教材作为补充。

1978年后使用全国统编教材。

1986——1989实验班使用人教版实验教材。

现在,各年级语文、数学、英语,一、二年级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用人教版必修教材,三年级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用人教版选修教材。

第二节教学管理

一、教学管理制度

自1989年实行岗位责任制以来,学校相继制定了《教导处主任职责》、《教研组长职责》、《备课组长职责》、《隆尧一中教师工作规范》、《教师工作岗位职责》、《隆尧一中教师工作考核奖励细则》、《隆尧一中考试管理暂行办法》等职责,健全了集体备课制度、说课制度,制定了科学的“教学情况评议方法及课堂教学评估标准和详细的教师工作考核量化办法,对教师的教学计划、备课、讲课、批改作业、自习辅导、考试、评卷的教学诸环节,及学生预习、听课、练习、小结等教学的环节都作出了具体明确规定。2001年后,又相继制定了《隆尧一中课件评比标准》、《隆尧一中班主任工作调查表》、《隆尧一中任课教师结构分析》、《隆尧一中教科研规则》、《隆尧一中课程设置规定》等。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德育队伍中的中坚力量,是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中的引路人。隆尧一中十分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努力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1997年以来,每学期之初,学校制定具体培训计划,采取读书学习、听优秀班主任讲座、召开经验交流座谈会、征集优秀工作案例或德育论文等形式,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校内外优秀班主任的成功经验,不断加强班主任的职业道德修养,逐步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

学校为加强班主任的规范化管理,制定切合本校实际的班主任工作评价机制,不断完善评价办法。1998年,全校开始推行“班级工作百分赛活动”;2002年,学校制定了《班级综合量化考评办法》;2003年,制定《先进班集体评选办法》;2004年制定《模范班主任评选办法》。同时,从学生行为表现、各班卫生、宿舍作息及内务、学生获奖、班级活动等诸多方面对各班进行检查、指导和评比。2002年以来,学校每学期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班主任进行表彰和奖励。

每年评选表彰一批成绩突出的模范班集体,2002年以来,00—2、01—5、02—16、03—14、03—3、04—2班先后被评为河北省模范班集体,班主任戎华子、冯云周、陈新士、张立刚、孟立秋等先后被评为河北省先进德育工作者。

学校努力提高班主任待遇。学校在国家津贴补助的基础上,逐渐提高班主任津贴补助,同时,学校根据实际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在晋级、评优活动中,向班主任适当倾斜。

三、文明礼仪课

2005年,为了进一步做好学生德育工作,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提升学生社会生活品位,学校决定在高一开设文明礼仪课。学校印发了《中学生文明礼仪常识》教材,选聘王光辉、耿兴海、姜慧敏等部分优秀教师任教。2005年下半年,改由高一班主任在各班上文明礼仪课,教学内容包括举止礼仪、言谈礼仪、服饰礼仪等。课堂上教师既讲授礼仪教育的本质,同时也进行礼仪行为的模拟训练。通过礼仪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对礼仪规范有了正确认识,更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从而使他们自觉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努力使自己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做文明人,做文明事,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

四、社会实践活动

1958年,学校师生响应中央“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号召,到甄庄深翻土地、抗旱点播,同时,又开展了一系列勤工俭学活动,建起10个炼钢炉,掀起大炼钢铁热潮。当时,学校迎停课月余,办起了石灰厂、砖窑、饲养场,用自己生产的30多万块红砖,盖教室一排15间,宿舍25间。

1959年,中共河北教育厅党组发出《关于安排学生学习、劳动、休息等时间的意见》,规定:全日制学校,一般每周劳动4至6小时。1960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学校组织师生每天学习6小时,剩余时间采集棉花落、白菜叶。

1975年,为使教学与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学校组织全校班级下乡搞调查,组织学生写调查报告。邓联壁老师带领学生在周张庄、大市口村住了月余,指导学生写出调查报告数十篇。

80年代至90年代,学校将三十亩农场作为学生劳动基地。李运福等劳动老师利用每周两节劳动课时间教授学生种田技术。校内有养猪场,猪肉供师生改善生活用。

2001至2004年,学校建立学生值岗制度,制定《隆尧一中学生值岗制度及实施办法》《隆尧一中学生值岗工作程序和学习目标》。每学期由高一、高二各班轮流值岗,每周安排两个班级。根据各处室的工作需要,把值周班学生分配到各值岗点。各点要安排负责人指导学生工作并做好考评,学生值岗是劳动技术课和社会实践课的补充,旨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自觉守纪、自我管理、热爱集体的良好品质。

2005年以来,学校根据工作需要取消值岗制度,改为每月每班参加校园劳动两课时,由王孟华老师负责安排学生到各岗位,各岗位有专人负责指导学生劳动。这项措施集中了学生劳动时间、减少了时间浪费,并对于学校的有关工作起到了协助作用。

2002年以来,学校德工处和团委经常利用寒暑假组织全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形式灵活多样,有调查、实验、参观、工农业生产劳动、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等,并指导学生写出社会实践报告。从中评选出一部分优秀实践报告和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并给予表彰和奖励。此外,还组织学生到华龙集团参观,到敬老院慰问革命老人等活动。

第五节法制安全教育

2001年以来,隆尧一中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以德育人"的办学理念,确立"稳定、安全、提高"的工作目标,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认真落实“三五普法”与“四五普法”要求,努力达到全面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法律素质,全面提高依法执教、依法治校的法治化管理水平,逐步实现依法治校、以德育人的法治化管理目标。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各处室主任为成员的依法治校领导小组,做到校长亲自抓,分管副校长、法制副校长具体抓,构建由法制办、德工处、办公室、团委、年级部等分工负责网络,各负其职,分工合作,责任到人。认真制订五年规划,把依法治校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议程,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做到同计划、同部署、同检查、同总结、同奖惩。

学校通过健全制度,举办法制专题讲座,法制图片展览,利用板报、校报、广播等形式组织学生学习《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基本常识,每年聘请省第二监狱教官和服刑人员到学校现场说法,使学校师生员工增强了的法纪观念,进一步明确了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学校完善了后进生教育管理机制,成立了后进生帮教小组,建立了后进生转化跟踪档案,定期召开后进生座谈会、家长会,促进了后进生的转化。

学校还不断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建立了行政领导带班的安全检查和夜间巡查制度,配合公安、街道、工商、文化等部门加强校园周边地区综合治理,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整改,确保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作。

第二章教学

第一节学制、课程、教材

一、学制

1948年8月筹办隆尧、柏乡、任县联立师范学校(滏西联师)夏招生,该校为隆尧一中前身。11月在校生通过统一考试,分别编为师范一班、二班、初中一班、学制均为三年。

1956年学校开始招收高中班,学制为三年。

1960年2月根据省教育厅通知,高中学制改为二年,初中仍为三年。

1961年——1968年高中学制改为三年。

1969年——1980年高中学制为二年。

1981年上级要求高中一年级由二年制改为三年制,学校根据上级要求和实际情况招收新生6个班,保留二年制2个班,改三年制4个班。

1982年后学制均为三年制。

二、课程

隆尧一中自建校至今,均按照国家教学大纲规定设置课程。

1963年以前、初高中外语课开俄语课。

1963年后开设英语和俄语课,班级各占二分之一。

1970年以后外语只设英语课。

从建校到1966年,数学分设代数、几何、三角,1978年以后不再分设。

1991年开始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2001年开始设计算机课。

2002年开始设法制教育课。

2004年开始设礼仪课。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的课程不断丰富完善,逐步形成了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三、教材

1951年前使用教师自编教材。1951年暑假后,开始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1961——1977年主要使用市编省编教材,另一部分为教师自编教材作为补充。

1978年后使用全国统编教材。

1986——1989实验班使用人教版实验教材。

现在,各年级语文、数学、英语,一、二年级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用人教版必修教材,三年级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用人教版选修教材。

第二节教学管理

一、教学管理制度

自1989年实行岗位责任制以来,学校相继制定了《教导处主任职责》、《教研组长职责》、《备课组长职责》、《隆尧一中教师工作规范》、《教师工作岗位职责》、《隆尧一中教师工作考核奖励细则》、《隆尧一中考试管理暂行办法》等职责,健全了集体备课制度、说课制度,制定了科学的“教学情况评议方法及课堂教学评估标准和详细的教师工作考核量化办法,对教师的教学计划、备课、讲课、批改作业、自习辅导、考试、评卷的教学诸环节,及学生预习、听课、练习、小结等教学的环节都作出了具体明确规定。2001年后,又相继制定了《隆尧一中课件评比标准》、《隆尧一中班主任工作调查表》、《隆尧一中任课教师结构分析》、《隆尧一中教科研规则》、《隆尧一中课程设置规定》等。

1948年至1966年教导处通过教研组管理教学,1966年至1977年,革委会下设教育革命小组、教育革命小组通过连队管理教学。1977年恢复教研组管理教学体制。1988年教导处分为教务处和政教处,1999年增设教科所,具体管理指导教师教科研活动,编辑出版《一中教研》,2001年后学校招生人数剧增,教学班轨制增加。设一级部、二级部、三级部、各级部设备课组,并取消政教处,设德工处,通过班主任管理教学纪律。各级部相对独立管理,教务处宏观调控、管理各级部教学。

二、教学模式

多年来,学校坚持实施的五个基本环节教学法即备—讲—批—辅—考。实事上是一条龙“预习—讲题—练习—实践—辅导—作业—讲评—总结—巩固—考查”十步教学模式。其强调了课前预习和学生自学,能带着问题上课,教师有针对的对学生的疑点、难点和教材的重点进行积极组织教学,并当堂解惑、练习、巩固、考试、分析、讲评等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同时各年级、各学校也进行着分层次教学模式,针对不同学生有的放矢,从不同的教学方法、教材的由浅入深选择不同的学法,通过考试的方式进行验收学习的效果,严格把好考试的每个环节,针对考后结果,认真分析卷前的成败,考后的方向指导,做到教师与学生相结合,讲解与训练相结合,批改与辅导相结合,正课与自习相结合,考试与讲析相结合的原则。

1997年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效果,学校采用了“月考”制度,达到及时考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使近几年的教学成绩不断上升,高考升学率不断提高。

2003年学校语文组实施了“三二一”教学模式即每周三节研读课,二节习作课,一节阅课欣赏课。其它各组在教学上已再改进教学方法:正课精讲、少讲、让学生由被动变主动,教师为指导,辅导课节节有内容,每位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

2004年,学校对04级新生的教学全部实用了学案制教学。它主要体现了以学生自学、自读为主,明确教学目标,实现目标教学任务。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教师的业务素质,感情的培养,对学生的关心、爱护等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改观。

四、社会实践活动

1958年,学校师生响应中央“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号召,到甄庄深翻土地、抗旱点播,同时,又开展了一系列勤工俭学活动,建起10个炼钢炉,掀起大炼钢铁热潮。当时,学校迎停课月余,办起了石灰厂、砖窑、饲养场,用自己生产的30多万块红砖,盖教室一排15间,宿舍25间。

1959年,中共河北教育厅党组发出《关于安排学生学习、劳动、休息等时间的意见》,规定:全日制学校,一般每周劳动4至6小时。1960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学校组织师生每天学习6小时,剩余时间采集棉花落、白菜叶。

1975年,为使教学与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学校组织全校班级下乡搞调查,组织学生写调查报告。邓联壁老师带领学生在周张庄、大市口村住了月余,指导学生写出调查报告数十篇。

80年代至90年代,学校将三十亩农场作为学生劳动基地。李运福等劳动老师利用每周两节劳动课时间教授学生种田技术。校内有养猪场,猪肉供师生改善生活用。

2001至2004年,学校建立学生值岗制度,制定《隆尧一中学生值岗制度及实施办法》《隆尧一中学生值岗工作程序和学习目标》。每学期由高一、高二各班轮流值岗,每周安排两个班级。根据各处室的工作需要,把值周班学生分配到各值岗点。各点要安排负责人指导学生工作并做好考评,学生值岗是劳动技术课和社会实践课的补充,旨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自觉守纪、自我管理、热爱集体的良好品质。

2005年以来,学校根据工作需要取消值岗制度,改为每月每班参加校园劳动两课时,由王孟华老师负责安排学生到各岗位,各岗位有专人负责指导学生劳动。这项措施集中了学生劳动时间、减少了时间浪费,并对于学校的有关工作起到了协助作用。

2002年以来,学校德工处和团委经常利用寒暑假组织全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形式灵活多样,有调查、实验、参观、工农业生产劳动、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等,并指导学生写出社会实践报告。从中评选出一部分优秀实践报告和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并给予表彰和奖励。此外,还组织学生到华龙集团参观,到敬老院慰问革命老人等活动。

第五节法制安全教育

2001年以来,隆尧一中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以德育人"的办学理念,确立"稳定、安全、提高"的工作目标,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认真落实“三五普法”与“四五普法”要求,努力达到全面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法律素质,全面提高依法执教、依法治校的法治化管理水平,逐步实现依法治校、以德育人的法治化管理目标。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各处室主任为成员的依法治校领导小组,做到校长亲自抓,分管副校长、法制副校长具体抓,构建由法制办、德工处、办公室、团委、年级部等分工负责网络,各负其职,分工合作,责任到人。认真制订五年规划,把依法治校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议程,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做到同计划、同部署、同检查、同总结、同奖惩。

学校通过健全制度,举办法制专题讲座,法制图片展览,利用板报、校报、广播等形式组织学生学习《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基本常识,每年聘请省第二监狱教官和服刑人员到学校现场说法,使学校师生员工增强了的法纪观念,进一步明确了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学校完善了后进生教育管理机制,成立了后进生帮教小组,建立了后进生转化跟踪档案,定期召开后进生座谈会、家长会,促进了后进生的转化。

学校还不断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建立了行政领导带班的安全检查和夜间巡查制度,配合公安、街道、工商、文化等部门加强校园周边地区综合治理,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整改,确保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作。

第二章教学

第一节学制、课程、教材

一、学制

1948年8月筹办隆尧、柏乡、任县联立师范学校(滏西联师)夏招生,该校为隆尧一中前身。11月在校生通过统一考试,分别编为师范一班、二班、初中一班、学制均为三年。

1956年学校开始招收高中班,学制为三年。

1960年2月根据省教育厅通知,高中学制改为二年,初中仍为三年。

1961年——1968年高中学制改为三年。

1969年——1980年高中学制为二年。

1981年上级要求高中一年级由二年制改为三年制,学校根据上级要求和实际情况招收新生6个班,保留二年制2个班,改三年制4个班。

1982年后学制均为三年制。

二、课程

隆尧一中自建校至今,均按照国家教学大纲规定设置课程。

1963年以前、初高中外语课开俄语课。

1963年后开设英语和俄语课,班级各占二分之一。

1970年以后外语只设英语课。

从建校到1966年,数学分设代数、几何、三角,1978年以后不再分设。

1991年开始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2001年开始设计算机课。

2002年开始设法制教育课。

2004年开始设礼仪课。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的课程不断丰富完善,逐步形成了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三、教材

1951年前使用教师自编教材。1951年暑假后,开始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1961——1977年主要使用市编省编教材,另一部分为教师自编教材作为补充。

1978年后使用全国统编教材。

1986——1989实验班使用人教版实验教材。

现在,各年级语文、数学、英语,一、二年级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用人教版必修教材,三年级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用人教版选修教材。

第二节教学管理

一、教学管理制度

自1989年实行岗位责任制以来,学校相继制定了《教导处主任职责》、《教研组长职责》、《备课组长职责》、《隆尧一中教师工作规范》、《教师工作岗位职责》、《隆尧一中教师工作考核奖励细则》、《隆尧一中考试管理暂行办法》等职责,健全了集体备课制度、说课制度,制定了科学的“教学情况评议方法及课堂教学评估标准和详细的教师工作考核量化办法,对教师的教学计划、备课、讲课、批改作业、自习辅导、考试、评卷的教学诸环节,及学生预习、听课、练习、小结等教学的环节都作出了具体明确规定。2001年后,又相继制定了《隆尧一中课件评比标准》、《隆尧一中班主任工作调查表》、《隆尧一中任课教师结构分析》、《隆尧一中教科研规则》、《隆尧一中课程设置规定》等。

1948年至1966年教导处通过教研组管理教学,1966年至1977年,革委会下设教育革命小组、教育革命小组通过连队管理教学。1977年恢复教研组管理教学体制。1988年教导处分为教务处和政教处,1999年增设教科所,具体管理指导教师教科研活动,编辑出版《一中教研》,2001年后学校招生人数剧增,教学班轨制增加。设一级部、二级部、三级部、各级部设备课组,并取消政教处,设德工处,通过班主任管理教学纪律。各级部相对独立管理,教务处宏观调控、管理各级部教学。

二、教学模式

多年来,学校坚持实施的五个基本环节教学法即备—讲—批—辅—考。实事上是一条龙“预习—讲题—练习—实践—辅导—作业—讲评—总结—巩固—考查”十步教学模式。其强调了课前预习和学生自学,能带着问题上课,教师有针对的对学生的疑点、难点和教材的重点进行积极组织教学,并当堂解惑、练习、巩固、考试、分析、讲评等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同时各年级、各学校也进行着分层次教学模式,针对不同学生有的放矢,从不同的教学方法、教材的由浅入深选择不同的学法,通过考试的方式进行验收学习的效果,严格把好考试的每个环节,针对考后结果,认真分析卷前的成败,考后的方向指导,做到教师与学生相结合,讲解与训练相结合,批改与辅导相结合,正课与自习相结合,考试与讲析相结合的原则。

1997年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效果,学校采用了“月考”制度,达到及时考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使近几年的教学成绩不断上升,高考升学率不断提高。

2003年学校语文组实施了“三二一”教学模式即每周三节研读课,二节习作课,一节阅课欣赏课。其它各组在教学上已再改进教学方法:正课精讲、少讲、让学生由被动变主动,教师为指导,辅导课节节有内容,每位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

2004年,学校对04级新生的教学全部实用了学案制教学。它主要体现了以学生自学、自读为主,明确教学目标,实现目标教学任务。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教师的业务素质,感情的培养,对学生的关心、爱护等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改观。

三、信息技术教育及电化教学

1、信息技术教育

1999年建成第一个计算机室(56台计算机),2001年开始信息技术课教学,2003年全省首批参加信息技术课会考,

2003年建成第二个计算机室(56台),开通校园网,建成隆尧一中网站(www.lyyz.cn),之后又对第一计算机室的计算机进行了更新(75台)。

2、电化教学

从建校起,电化教学与时俱进,51年配备了幻灯机等电化教学设备,并逐步配备了各学科的教学的教学幻灯片。

1970年外语、语文学科配备留声机。

80年代,学校在课堂教学中普遍使用录音机、磁带、唱片、投影仪和光学媒体。

2001年建语音室2个,学生每人配无线接收机,学校为教师配无线发射机。

2002年每个教室配齐有线广播喇叭。

2002年建多媒体教室2个,组1个多媒体教学班。

2003年建电子备课室3个。电子备课室和计算机室。

与“互联网”联接,并与北京师大附中开展远程网络教学联系,为教师提供全国重点中学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多期培训教师使用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以辅助教学。近年老师们制作了一批优质多媒体课件,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在2003年邢台市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中,隆尧一中教师使用多媒体手段教学,获得全面成功,一批教师制作课件获得优秀奖。

四、考试

建校以来,学校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完善的检测制度,主要通过课堂提问,小结测验,期中期末考试,会考,高考来实施。

1979年以前,以课堂提问,单元检查、知识过关为主要形式,无论何种形式,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成绩都有详细记录。

80年代以期中、期末、毕业考试为主,辅以平时考试

80年代中高三曾实行高考预选考试。

河北省普通高中会考制度以来,高二学生第一学期参加历史、地理两科会考,第二学期参加理化生会考,高三第一学期参加语文、数学、英语、政治会考。

2002年曾试行月考制度,其特点是题量小,基础知识突出。

2002以来,学校考试制度日臻科学完善。主要包括平时考核和学期考核两种。考核由教务处统一管理。

第五节法制安全教育

2001年以来,隆尧一中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以德育人"的办学理念,确立"稳定、安全、提高"的工作目标,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认真落实“三五普法”与“四五普法”要求,努力达到全面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法律素质,全面提高依法执教、依法治校的法治化管理水平,逐步实现依法治校、以德育人的法治化管理目标。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各处室主任为成员的依法治校领导小组,做到校长亲自抓,分管副校长、法制副校长具体抓,构建由法制办、德工处、办公室、团委、年级部等分工负责网络,各负其职,分工合作,责任到人。认真制订五年规划,把依法治校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议程,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做到同计划、同部署、同检查、同总结、同奖惩。

学校通过健全制度,举办法制专题讲座,法制图片展览,利用板报、校报、广播等形式组织学生学习《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基本常识,每年聘请省第二监狱教官和服刑人员到学校现场说法,使学校师生员工增强了的法纪观念,进一步明确了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学校完善了后进生教育管理机制,成立了后进生帮教小组,建立了后进生转化跟踪档案,定期召开后进生座谈会、家长会,促进了后进生的转化。

学校还不断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建立了行政领导带班的安全检查和夜间巡查制度,配合公安、街道、工商、文化等部门加强校园周边地区综合治理,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整改,确保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作。

第二章教学

第一节学制、课程、教材

一、学制

1948年8月筹办隆尧、柏乡、任县联立师范学校(滏西联师)夏招生,该校为隆尧一中前身。11月在校生通过统一考试,分别编为师范一班、二班、初中一班、学制均为三年。

1956年学校开始招收高中班,学制为三年。

1960年2月根据省教育厅通知,高中学制改为二年,初中仍为三年。

1961年——1968年高中学制改为三年。

1969年——1980年高中学制为二年。

1981年上级要求高中一年级由二年制改为三年制,学校根据上级要求和实际情况招收新生6个班,保留二年制2个班,改三年制4个班。

1982年后学制均为三年制。

二、课程

隆尧一中自建校至今,均按照国家教学大纲规定设置课程。

1963年以前、初高中外语课开俄语课。

1963年后开设英语和俄语课,班级各占二分之一。

1970年以后外语只设英语课。

从建校到1966年,数学分设代数、几何、三角,1978年以后不再分设。

1991年开始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2001年开始设计算机课。

2002年开始设法制教育课。

2004年开始设礼仪课。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的课程不断丰富完善,逐步形成了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三、教材

1951年前使用教师自编教材。1951年暑假后,开始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1961——1977年主要使用市编省编教材,另一部分为教师自编教材作为补充。

1978年后使用全国统编教材。

1986——1989实验班使用人教版实验教材。

现在,各年级语文、数学、英语,一、二年级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用人教版必修教材,三年级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用人教版选修教材。

第二节教学管理

一、教学管理制度

自1989年实行岗位责任制以来,学校相继制定了《教导处主任职责》、《教研组长职责》、《备课组长职责》、《隆尧一中教师工作规范》、《教师工作岗位职责》、《隆尧一中教师工作考核奖励细则》、《隆尧一中考试管理暂行办法》等职责,健全了集体备课制度、说课制度,制定了科学的“教学情况评议方法及课堂教学评估标准和详细的教师工作考核量化办法,对教师的教学计划、备课、讲课、批改作业、自习辅导、考试、评卷的教学诸环节,及学生预习、听课、练习、小结等教学的环节都作出了具体明确规定。2001年后,又相继制定了《隆尧一中课件评比标准》、《隆尧一中班主任工作调查表》、《隆尧一中任课教师结构分析》、《隆尧一中教科研规则》、《隆尧一中课程设置规定》等。

1948年至1966年教导处通过教研组管理教学,1966年至1977年,革委会下设教育革命小组、教育革命小组通过连队管理教学。1977年恢复教研组管理教学体制。1988年教导处分为教务处和政教处,1999年增设教科所,具体管理指导教师教科研活动,编辑出版《一中教研》,2001年后学校招生人数剧增,教学班轨制增加。设一级部、二级部、三级部、各级部设备课组,并取消政教处,设德工处,通过班主任管理教学纪律。各级部相对独立管理,教务处宏观调控、管理各级部教学。

二、教学模式

多年来,学校坚持实施的五个基本环节教学法即备—讲—批—辅—考。实事上是一条龙“预习—讲题—练习—实践—辅导—作业—讲评—总结—巩固—考查”十步教学模式。其强调了课前预习和学生自学,能带着问题上课,教师有针对的对学生的疑点、难点和教材的重点进行积极组织教学,并当堂解惑、练习、巩固、考试、分析、讲评等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同时各年级、各学校也进行着分层次教学模式,针对不同学生有的放矢,从不同的教学方法、教材的由浅入深选择不同的学法,通过考试的方式进行验收学习的效果,严格把好考试的每个环节,针对考后结果,认真分析卷前的成败,考后的方向指导,做到教师与学生相结合,讲解与训练相结合,批改与辅导相结合,正课与自习相结合,考试与讲析相结合的原则。

1997年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效果,学校采用了“月考”制度,达到及时考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使近几年的教学成绩不断上升,高考升学率不断提高。

2003年学校语文组实施了“三二一”教学模式即每周三节研读课,二节习作课,一节阅课欣赏课。其它各组在教学上已再改进教学方法:正课精讲、少讲、让学生由被动变主动,教师为指导,辅导课节节有内容,每位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

2004年,学校对04级新生的教学全部实用了学案制教学。它主要体现了以学生自学、自读为主,明确教学目标,实现目标教学任务。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教师的业务素质,感情的培养,对学生的关心、爱护等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改观。

三、信息技术教育及电化教学

1、信息技术教育

1999年建成第一个计算机室(56台计算机),2001年开始信息技术课教学,2003年全省首批参加信息技术课会考,

2003年建成第二个计算机室(56台),开通校园网,建成隆尧一中网站(www.lyyz.cn),之后又对第一计算机室的计算机进行了更新(75台)。

2、电化教学

从建校起,电化教学与时俱进,51年配备了幻灯机等电化教学设备,并逐步配备了各学科的教学的教学幻灯片。

1970年外语、语文学科配备留声机。

80年代,学校在课堂教学中普遍使用录音机、磁带、唱片、投影仪和光学媒体。

2001年建语音室2个,学生每人配无线接收机,学校为教师配无线发射机。

2002年每个教室配齐有线广播喇叭。

2002年建多媒体教室2个,组1个多媒体教学班。

2003年建电子备课室3个。电子备课室和计算机室。

与“互联网”联接,并与北京师大附中开展远程网络教学联系,为教师提供全国重点中学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多期培训教师使用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以辅助教学。近年老师们制作了一批优质多媒体课件,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在2003年邢台市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中,隆尧一中教师使用多媒体手段教学,获得全面成功,一批教师制作课件获得优秀奖。

四、考试

建校以来,学校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完善的检测制度,主要通过课堂提问,小结测验,期中期末考试,会考,高考来实施。

1979年以前,以课堂提问,单元检查、知识过关为主要形式,无论何种形式,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成绩都有详细记录。

80年代以期中、期末、毕业考试为主,辅以平时考试

80年代中高三曾实行高考预选考试。

河北省普通高中会考制度以来,高二学生第一学期参加历史、地理两科会考,第二学期参加理化生会考,高三第一学期参加语文、数学、英语、政治会考。

2002年曾试行月考制度,其特点是题量小,基础知识突出。

2002以来,学校考试制度日臻科学完善。主要包括平时考核和学期考核两种。考核由教务处统一管理。

平时考试包括课堂提问,综合性作业、作文实验,单元测试,并以后者为主。随堂书面考试要求在反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每科每周不能超过一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不得调课进行。

学期考试由学校统一安排在期中期末进行两次。考试的命题、监考、统计工作,严格执行《隆尧一中考试管理暂行办法》

考试的办法分笔试、口试、口笔兼试和能力考查,以笔试为主。侧重考查基础知识,多采用闭卷考试;着重考查分析和应用能力的,采用开卷形式。

考试按百分成绩记分,考查按五级评定,百分制与五级制相互折算为: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中,60—69分为及格,不足60分为不及格。

学期总评成绩,平时占30%、考试占70%。学科总评成绩第一学期占40%、第二学期占60%。

每次评卷后,要进行质量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交教务处,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并向学生讲评。

五、八县联考

1999年,经隆尧一中、柏乡中学、临城中学、南宫中学、威县中学、高邑中学六个省重点中学负责人协商,期中期末联合组织考试。2001年又加入宁晋中学、沙河二高,称为八县联考,后来又有邢台二中,衡水二中加入联考。

八县联考,十个中学、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统一评价分析十校学生成绩。十所中学主管校长、教务主任、级部主任、教研组长及部分老师,每年定期座谈、研讨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方法,分析十校考试情况,评估各校合格率,高考长学率,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

第三节教研教改

一、校本教研

建校以来,学校坚持以教研组为单位,对各年级、各学科,以“齐头并进、共同提高”为宗旨,以“让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全组教师的业务素质”为目的,进行教研活动的开展。

1997年,学校更完善地制订了《隆尧一中教学常规管理办法》,各组认真学习,共同研究,将各个环节真实有效地落实到教学中去。同时,提出教改要启动、发展,由教师主讲变为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把握方向,加强基础,注意实践,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提高综合素质为原则,妥善处理,搞好教改与两头生的培养,搞好课堂教学效果与课下查漏补缺的辅导工作。

1961年——1968年高中学制改为三年。

1969年——1980年高中学制为二年。

1981年上级要求高中一年级由二年制改为三年制,学校根据上级要求和实际情况招收新生6个班,保留二年制2个班,改三年制4个班。

1982年后学制均为三年制。

二、课程

隆尧一中自建校至今,均按照国家教学大纲规定设置课程。

1963年以前、初高中外语课开俄语课。

1963年后开设英语和俄语课,班级各占二分之一。

1970年以后外语只设英语课。

从建校到1966年,数学分设代数、几何、三角,1978年以后不再分设。

1991年开始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2001年开始设计算机课。

2002年开始设法制教育课。

2004年开始设礼仪课。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的课程不断丰富完善,逐步形成了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三、教材

1951年前使用教师自编教材。1951年暑假后,开始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1961——1977年主要使用市编省编教材,另一部分为教师自编教材作为补充。

1978年后使用全国统编教材。

1986——1989实验班使用人教版实验教材。

现在,各年级语文、数学、英语,一、二年级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用人教版必修教材,三年级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用人教版选修教材。

第二节教学管理

一、教学管理制度

自1989年实行岗位责任制以来,学校相继制定了《教导处主任职责》、《教研组长职责》、《备课组长职责》、《隆尧一中教师工作规范》、《教师工作岗位职责》、《隆尧一中教师工作考核奖励细则》、《隆尧一中考试管理暂行办法》等职责,健全了集体备课制度、说课制度,制定了科学的“教学情况评议方法及课堂教学评估标准和详细的教师工作考核量化办法,对教师的教学计划、备课、讲课、批改作业、自习辅导、考试、评卷的教学诸环节,及学生预习、听课、练习、小结等教学的环节都作出了具体明确规定。2001年后,又相继制定了《隆尧一中课件评比标准》、《隆尧一中班主任工作调查表》、《隆尧一中任课教师结构分析》、《隆尧一中教科研规则》、《隆尧一中课程设置规定》等。

1948年至1966年教导处通过教研组管理教学,1966年至1977年,革委会下设教育革命小组、教育革命小组通过连队管理教学。1977年恢复教研组管理教学体制。1988年教导处分为教务处和政教处,1999年增设教科所,具体管理指导教师教科研活动,编辑出版《一中教研》,2001年后学校招生人数剧增,教学班轨制增加。设一级部、二级部、三级部、各级部设备课组,并取消政教处,设德工处,通过班主任管理教学纪律。各级部相对独立管理,教务处宏观调控、管理各级部教学。

二、教学模式

多年来,学校坚持实施的五个基本环节教学法即备—讲—批—辅—考。实事上是一条龙“预习—讲题—练习—实践—辅导—作业—讲评—总结—巩固—考查”十步教学模式。其强调了课前预习和学生自学,能带着问题上课,教师有针对的对学生的疑点、难点和教材的重点进行积极组织教学,并当堂解惑、练习、巩固、考试、分析、讲评等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同时各年级、各学校也进行着分层次教学模式,针对不同学生有的放矢,从不同的教学方法、教材的由浅入深选择不同的学法,通过考试的方式进行验收学习的效果,严格把好考试的每个环节,针对考后结果,认真分析卷前的成败,考后的方向指导,做到教师与学生相结合,讲解与训练相结合,批改与辅导相结合,正课与自习相结合,考试与讲析相结合的原则。

1997年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效果,学校采用了“月考”制度,达到及时考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使近几年的教学成绩不断上升,高考升学率不断提高。

2003年学校语文组实施了“三二一”教学模式即每周三节研读课,二节习作课,一节阅课欣赏课。其它各组在教学上已再改进教学方法:正课精讲、少讲、让学生由被动变主动,教师为指导,辅导课节节有内容,每位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

2004年,学校对04级新生的教学全部实用了学案制教学。它主要体现了以学生自学、自读为主,明确教学目标,实现目标教学任务。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教师的业务素质,感情的培养,对学生的关心、爱护等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改观。

三、信息技术教育及电化教学

1、信息技术教育

1999年建成第一个计算机室(56台计算机),2001年开始信息技术课教学,2003年全省首批参加信息技术课会考,

2003年建成第二个计算机室(56台),开通校园网,建成隆尧一中网站(www.lyyz.cn),之后又对第一计算机室的计算机进行了更新(75台)。

2、电化教学

从建校起,电化教学与时俱进,51年配备了幻灯机等电化教学设备,并逐步配备了各学科的教学的教学幻灯片。

1970年外语、语文学科配备留声机。

80年代,学校在课堂教学中普遍使用录音机、磁带、唱片、投影仪和光学媒体。

2001年建语音室2个,学生每人配无线接收机,学校为教师配无线发射机。

2002年每个教室配齐有线广播喇叭。

2002年建多媒体教室2个,组1个多媒体教学班。

2003年建电子备课室3个。电子备课室和计算机室。

与“互联网”联接,并与北京师大附中开展远程网络教学联系,为教师提供全国重点中学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多期培训教师使用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以辅助教学。近年老师们制作了一批优质多媒体课件,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在2003年邢台市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中,隆尧一中教师使用多媒体手段教学,获得全面成功,一批教师制作课件获得优秀奖。

四、考试

建校以来,学校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完善的检测制度,主要通过课堂提问,小结测验,期中期末考试,会考,高考来实施。

1979年以前,以课堂提问,单元检查、知识过关为主要形式,无论何种形式,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成绩都有详细记录。

80年代以期中、期末、毕业考试为主,辅以平时考试

80年代中高三曾实行高考预选考试。

河北省普通高中会考制度以来,高二学生第一学期参加历史、地理两科会考,第二学期参加理化生会考,高三第一学期参加语文、数学、英语、政治会考。

2002年曾试行月考制度,其特点是题量小,基础知识突出。

2002以来,学校考试制度日臻科学完善。主要包括平时考核和学期考核两种。考核由教务处统一管理。

平时考试包括课堂提问,综合性作业、作文实验,单元测试,并以后者为主。随堂书面考试要求在反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每科每周不能超过一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不得调课进行。

学期考试由学校统一安排在期中期末进行两次。考试的命题、监考、统计工作,严格执行《隆尧一中考试管理暂行办法》

考试的办法分笔试、口试、口笔兼试和能力考查,以笔试为主。侧重考查基础知识,多采用闭卷考试;着重考查分析和应用能力的,采用开卷形式。

考试按百分成绩记分,考查按五级评定,百分制与五级制相互折算为: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中,60—69分为及格,不足60分为不及格。

学期总评成绩,平时占30%、考试占70%。学科总评成绩第一学期占40%、第二学期占60%。

每次评卷后,要进行质量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交教务处,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并向学生讲评。

五、八县联考

1999年,经隆尧一中、柏乡中学、临城中学、南宫中学、威县中学、高邑中学六个省重点中学负责人协商,期中期末联合组织考试。2001年又加入宁晋中学、沙河二高,称为八县联考,后来又有邢台二中,衡水二中加入联考。

八县联考,十个中学、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统一评价分析十校学生成绩。十所中学主管校长、教务主任、级部主任、教研组长及部分老师,每年定期座谈、研讨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方法,分析十校考试情况,评估各校合格率,高考长学率,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

第三节教研教改

一、校本教研

建校以来,学校坚持以教研组为单位,对各年级、各学科,以“齐头并进、共同提高”为宗旨,以“让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全组教师的业务素质”为目的,进行教研活动的开展。

1997年,学校更完善地制订了《隆尧一中教学常规管理办法》,各组认真学习,共同研究,将各个环节真实有效地落实到教学中去。同时,提出教改要启动、发展,由教师主讲变为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把握方向,加强基础,注意实践,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提高综合素质为原则,妥善处理,搞好教改与两头生的培养,搞好课堂教学效果与课下查漏补缺的辅导工作。

2002年以来,学校为更全面地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更高质量地搞好教研活动,积极制订并开展了“121”工程、名师工程、教师作业制“三位一体”教学活动,要求教师上好“四课”(示范课、公开课观摩课、评优课),实行“五统一”(统一教学进度、重点、难点、作业、试题),进行“六研究”(0研究大纲、研究教材与教法、研究学法、研究《考试说明》、研究高考信息、研究近几年高考试题)。

每个教学环节都有量化考核,包括教研活动的开展次数、质量,平时教学常规的考核,论文发表情况,学生评议结果,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的综合排名等。这直接与教师的评优、评模、职称挂钩、奖金有关,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为07年全面实施新课标的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题研究

2002年学校被确立为全国教育发展“十五”计划重点科研基地,2006年被国家总课题组专家委员会评为“先进实验学校”。

近几年来,学校领导及部分教师承担国家级课题5个,省市级课题8个,其中大部分课题均已进入结题阶段。由校长齐荣景主持,耿兴海、张志俭、戎华子、王光辉、常义旭为主要成员研究的课题《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发展研究》之《学校心理健康与创新能力发展关系研究》已经结题,由副校长颉现晨主持,王树国、张彦辰、陈新士、何利华为主要成员研究的国家级课题《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与管理方法》的研究正在进行,由教师常义旭主持,颉现晨、戎华子、闫庆峰、白路山、李增格、陈新士、常云萍为主要成员研究的全国教育发展“十五”计划重点课题科研项目《学校德育与创新教育相结合的研究》,于2006年7月经总课题组专家委员会审核验收通过,并获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壹等奖,学校被评为“先进实验学校”。

第四节招生

1948年夏,“滏西联师”开始招生。

1951年暑期,学校招收初中六、七、八、九四个新生班。第六班编为女生班,入学女生共60名。当时,学生来源很广,分布在省内22个县(邢台、沙河、南宫、平乡、广宗、巨鹿、隆尧、柏乡、任县、临城、清河、威县、南和、新河、宁晋、赵县、元氏、赞皇、高邑、内邱、景县、临漳等)。

1948年至1966年教导处通过教研组管理教学,1966年至1977年,革委会下设教育革命小组、教育革命小组通过连队管理教学。1977年恢复教研组管理教学体制。1988年教导处分为教务处和政教处,1999年增设教科所,具体管理指导教师教科研活动,编辑出版《一中教研》,2001年后学校招生人数剧增,教学班轨制增加。设一级部、二级部、三级部、各级部设备课组,并取消政教处,设德工处,通过班主任管理教学纪律。各级部相对独立管理,教务处宏观调控、管理各级部教学。

二、教学模式

多年来,学校坚持实施的五个基本环节教学法即备—讲—批—辅—考。实事上是一条龙“预习—讲题—练习—实践—辅导—作业—讲评—总结—巩固—考查”十步教学模式。其强调了课前预习和学生自学,能带着问题上课,教师有针对的对学生的疑点、难点和教材的重点进行积极组织教学,并当堂解惑、练习、巩固、考试、分析、讲评等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同时各年级、各学校也进行着分层次教学模式,针对不同学生有的放矢,从不同的教学方法、教材的由浅入深选择不同的学法,通过考试的方式进行验收学习的效果,严格把好考试的每个环节,针对考后结果,认真分析卷前的成败,考后的方向指导,做到教师与学生相结合,讲解与训练相结合,批改与辅导相结合,正课与自习相结合,考试与讲析相结合的原则。

1997年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效果,学校采用了“月考”制度,达到及时考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使近几年的教学成绩不断上升,高考升学率不断提高。

2003年学校语文组实施了“三二一”教学模式即每周三节研读课,二节习作课,一节阅课欣赏课。其它各组在教学上已再改进教学方法:正课精讲、少讲、让学生由被动变主动,教师为指导,辅导课节节有内容,每位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

2004年,学校对04级新生的教学全部实用了学案制教学。它主要体现了以学生自学、自读为主,明确教学目标,实现目标教学任务。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教师的业务素质,感情的培养,对学生的关心、爱护等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改观。

三、信息技术教育及电化教学

1、信息技术教育

1999年建成第一个计算机室(56台计算机),2001年开始信息技术课教学,2003年全省首批参加信息技术课会考,

2003年建成第二个计算机室(56台),开通校园网,建成隆尧一中网站(www.lyyz.cn),之后又对第一计算机室的计算机进行了更新(75台)。

2、电化教学

从建校起,电化教学与时俱进,51年配备了幻灯机等电化教学设备,并逐步配备了各学科的教学的教学幻灯片。

1970年外语、语文学科配备留声机。

80年代,学校在课堂教学中普遍使用录音机、磁带、唱片、投影仪和光学媒体。

2001年建语音室2个,学生每人配无线接收机,学校为教师配无线发射机。

2002年每个教室配齐有线广播喇叭。

2002年建多媒体教室2个,组1个多媒体教学班。

2003年建电子备课室3个。电子备课室和计算机室。

与“互联网”联接,并与北京师大附中开展远程网络教学联系,为教师提供全国重点中学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多期培训教师使用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以辅助教学。近年老师们制作了一批优质多媒体课件,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在2003年邢台市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中,隆尧一中教师使用多媒体手段教学,获得全面成功,一批教师制作课件获得优秀奖。

四、考试

建校以来,学校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完善的检测制度,主要通过课堂提问,小结测验,期中期末考试,会考,高考来实施。

1979年以前,以课堂提问,单元检查、知识过关为主要形式,无论何种形式,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成绩都有详细记录。

80年代以期中、期末、毕业考试为主,辅以平时考试

80年代中高三曾实行高考预选考试。

河北省普通高中会考制度以来,高二学生第一学期参加历史、地理两科会考,第二学期参加理化生会考,高三第一学期参加语文、数学、英语、政治会考。

2002年曾试行月考制度,其特点是题量小,基础知识突出。

2002以来,学校考试制度日臻科学完善。主要包括平时考核和学期考核两种。考核由教务处统一管理。

平时考试包括课堂提问,综合性作业、作文实验,单元测试,并以后者为主。随堂书面考试要求在反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每科每周不能超过一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不得调课进行。

学期考试由学校统一安排在期中期末进行两次。考试的命题、监考、统计工作,严格执行《隆尧一中考试管理暂行办法》

考试的办法分笔试、口试、口笔兼试和能力考查,以笔试为主。侧重考查基础知识,多采用闭卷考试;着重考查分析和应用能力的,采用开卷形式。

考试按百分成绩记分,考查按五级评定,百分制与五级制相互折算为: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中,60—69分为及格,不足60分为不及格。

学期总评成绩,平时占30%、考试占70%。学科总评成绩第一学期占40%、第二学期占60%。

每次评卷后,要进行质量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交教务处,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并向学生讲评。

五、八县联考

1999年,经隆尧一中、柏乡中学、临城中学、南宫中学、威县中学、高邑中学六个省重点中学负责人协商,期中期末联合组织考试。2001年又加入宁晋中学、沙河二高,称为八县联考,后来又有邢台二中,衡水二中加入联考。

八县联考,十个中学、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统一评价分析十校学生成绩。十所中学主管校长、教务主任、级部主任、教研组长及部分老师,每年定期座谈、研讨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方法,分析十校考试情况,评估各校合格率,高考长学率,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

第三节教研教改

一、校本教研

建校以来,学校坚持以教研组为单位,对各年级、各学科,以“齐头并进、共同提高”为宗旨,以“让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全组教师的业务素质”为目的,进行教研活动的开展。

1997年,学校更完善地制订了《隆尧一中教学常规管理办法》,各组认真学习,共同研究,将各个环节真实有效地落实到教学中去。同时,提出教改要启动、发展,由教师主讲变为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把握方向,加强基础,注意实践,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提高综合素质为原则,妥善处理,搞好教改与两头生的培养,搞好课堂教学效果与课下查漏补缺的辅导工作。

2002年以来,学校为更全面地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更高质量地搞好教研活动,积极制订并开展了“121”工程、名师工程、教师作业制“三位一体”教学活动,要求教师上好“四课”(示范课、公开课观摩课、评优课),实行“五统一”(统一教学进度、重点、难点、作业、试题),进行“六研究”(0研究大纲、研究教材与教法、研究学法、研究《考试说明》、研究高考信息、研究近几年高考试题)。

每个教学环节都有量化考核,包括教研活动的开展次数、质量,平时教学常规的考核,论文发表情况,学生评议结果,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的综合排名等。这直接与教师的评优、评模、职称挂钩、奖金有关,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为07年全面实施新课标的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题研究

2002年学校被确立为全国教育发展“十五”计划重点科研基地,2006年被国家总课题组专家委员会评为“先进实验学校”。

近几年来,学校领导及部分教师承担国家级课题5个,省市级课题8个,其中大部分课题均已进入结题阶段。由校长齐荣景主持,耿兴海、张志俭、戎华子、王光辉、常义旭为主要成员研究的课题《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发展研究》之《学校心理健康与创新能力发展关系研究》已经结题,由副校长颉现晨主持,王树国、张彦辰、陈新士、何利华为主要成员研究的国家级课题《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与管理方法》的研究正在进行,由教师常义旭主持,颉现晨、戎华子、闫庆峰、白路山、李增格、陈新士、常云萍为主要成员研究的全国教育发展“十五”计划重点课题科研项目《学校德育与创新教育相结合的研究》,于2006年7月经总课题组专家委员会审核验收通过,并获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壹等奖,学校被评为“先进实验学校”。

第四节招生

1948年夏,“滏西联师”开始招生。

1951年暑期,学校招收初中六、七、八、九四个新生班。第六班编为女生班,入学女生共60名。当时,学生来源很广,分布在省内22个县(邢台、沙河、南宫、平乡、广宗、巨鹿、隆尧、柏乡、任县、临城、清河、威县、南和、新河、宁晋、赵县、元氏、赞皇、高邑、内邱、景县、临漳等)。

1956年,学校开始招收高中生。招生范围限制在临近的7个县(柏乡、临城、内邱、巨鹿、任县、宁晋、隆尧)。

1961年暑期,柏乡中学2个高中班并入一中,学校高中二年级由原来四个班增加到6个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又招收一年级四个班(十三、十四、十五、十六),柏乡和隆尧二中不再招高中班;初中三年级由原来的4个班缩成1个班,初中二年级由原来的4个班压缩成1个班,当年又招初中2个班,压缩初中生400多人。

1962年7月,邢台地区实行高中统一招生,分片录取的办法。隆尧一中从隆尧、任县、宁晋、柏乡、巨鹿五县招生。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受到了巨大冲击。1968年冬,学校被解散停办。

1972年,学校恢复招生。

1978年7月,学校为了提高高中学生质量,从全县范围内招收了两个初中班。

1981年,学校招高中6个班,保留二年制2个班,改三年制4个班。

1997年,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开始实行16轨制。



历年招生情况一览表

第五节教学成果

1960年,隆尧一中高中3、4班学生毕业,高考升学率达100%.

1962年,学校高中5、6班毕业,数学、语文、政治、历史四科高考成绩全区第一,文科考生近80%考入北大、南开、人大、北师大等名牌大学。

1963年,升学率达63.7%,17名学生考入名牌大学,升学率为全区第一,全省第五。

1964年,高中13班任彦申考入清华大学。

1965年,高中毕业四个班,4人考入清华大学,2人考入北京大学,2人考入中国科技大学,是历年考入三所名牌大学学生最多的一年。

1977冬季,河北省进行“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的第一次招生。隆尧一中的高考成绩在邢台地区最佳。

1978年,学校高考大中专分数上线83人,62人被录取,其中被重点院校录取13人。

1979至1989年,学校高考成绩在邢台地区一直名列前茅。先后从学校毕业的王少鹏、宋水山、祝君华、候庆旭、邓芳明、李胜英等20多人现分别在美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攻读博士后。

三、信息技术教育及电化教学

1、信息技术教育

1999年建成第一个计算机室(56台计算机),2001年开始信息技术课教学,2003年全省首批参加信息技术课会考,

2003年建成第二个计算机室(56台),开通校园网,建成隆尧一中网站(www.lyyz.cn),之后又对第一计算机室的计算机进行了更新(75台)。

2、电化教学

从建校起,电化教学与时俱进,51年配备了幻灯机等电化教学设备,并逐步配备了各学科的教学的教学幻灯片。

1970年外语、语文学科配备留声机。

80年代,学校在课堂教学中普遍使用录音机、磁带、唱片、投影仪和光学媒体。

2001年建语音室2个,学生每人配无线接收机,学校为教师配无线发射机。

2002年每个教室配齐有线广播喇叭。

2002年建多媒体教室2个,组1个多媒体教学班。

2003年建电子备课室3个。电子备课室和计算机室。

与“互联网”联接,并与北京师大附中开展远程网络教学联系,为教师提供全国重点中学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多期培训教师使用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以辅助教学。近年老师们制作了一批优质多媒体课件,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在2003年邢台市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中,隆尧一中教师使用多媒体手段教学,获得全面成功,一批教师制作课件获得优秀奖。

四、考试

建校以来,学校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完善的检测制度,主要通过课堂提问,小结测验,期中期末考试,会考,高考来实施。

1979年以前,以课堂提问,单元检查、知识过关为主要形式,无论何种形式,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成绩都有详细记录。

80年代以期中、期末、毕业考试为主,辅以平时考试

80年代中高三曾实行高考预选考试。

河北省普通高中会考制度以来,高二学生第一学期参加历史、地理两科会考,第二学期参加理化生会考,高三第一学期参加语文、数学、英语、政治会考。

2002年曾试行月考制度,其特点是题量小,基础知识突出。

2002以来,学校考试制度日臻科学完善。主要包括平时考核和学期考核两种。考核由教务处统一管理。

平时考试包括课堂提问,综合性作业、作文实验,单元测试,并以后者为主。随堂书面考试要求在反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每科每周不能超过一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不得调课进行。

学期考试由学校统一安排在期中期末进行两次。考试的命题、监考、统计工作,严格执行《隆尧一中考试管理暂行办法》

考试的办法分笔试、口试、口笔兼试和能力考查,以笔试为主。侧重考查基础知识,多采用闭卷考试;着重考查分析和应用能力的,采用开卷形式。

考试按百分成绩记分,考查按五级评定,百分制与五级制相互折算为: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中,60—69分为及格,不足60分为不及格。

学期总评成绩,平时占30%、考试占70%。学科总评成绩第一学期占40%、第二学期占60%。

每次评卷后,要进行质量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交教务处,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并向学生讲评。

五、八县联考

1999年,经隆尧一中、柏乡中学、临城中学、南宫中学、威县中学、高邑中学六个省重点中学负责人协商,期中期末联合组织考试。2001年又加入宁晋中学、沙河二高,称为八县联考,后来又有邢台二中,衡水二中加入联考。

八县联考,十个中学、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统一评价分析十校学生成绩。十所中学主管校长、教务主任、级部主任、教研组长及部分老师,每年定期座谈、研讨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方法,分析十校考试情况,评估各校合格率,高考长学率,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

第三节教研教改

一、校本教研

建校以来,学校坚持以教研组为单位,对各年级、各学科,以“齐头并进、共同提高”为宗旨,以“让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全组教师的业务素质”为目的,进行教研活动的开展。

1997年,学校更完善地制订了《隆尧一中教学常规管理办法》,各组认真学习,共同研究,将各个环节真实有效地落实到教学中去。同时,提出教改要启动、发展,由教师主讲变为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把握方向,加强基础,注意实践,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提高综合素质为原则,妥善处理,搞好教改与两头生的培养,搞好课堂教学效果与课下查漏补缺的辅导工作。

2002年以来,学校为更全面地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更高质量地搞好教研活动,积极制订并开展了“121”工程、名师工程、教师作业制“三位一体”教学活动,要求教师上好“四课”(示范课、公开课观摩课、评优课),实行“五统一”(统一教学进度、重点、难点、作业、试题),进行“六研究”(0研究大纲、研究教材与教法、研究学法、研究《考试说明》、研究高考信息、研究近几年高考试题)。

每个教学环节都有量化考核,包括教研活动的开展次数、质量,平时教学常规的考核,论文发表情况,学生评议结果,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的综合排名等。这直接与教师的评优、评模、职称挂钩、奖金有关,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为07年全面实施新课标的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题研究

2002年学校被确立为全国教育发展“十五”计划重点科研基地,2006年被国家总课题组专家委员会评为“先进实验学校”。

近几年来,学校领导及部分教师承担国家级课题5个,省市级课题8个,其中大部分课题均已进入结题阶段。由校长齐荣景主持,耿兴海、张志俭、戎华子、王光辉、常义旭为主要成员研究的课题《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发展研究》之《学校心理健康与创新能力发展关系研究》已经结题,由副校长颉现晨主持,王树国、张彦辰、陈新士、何利华为主要成员研究的国家级课题《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与管理方法》的研究正在进行,由教师常义旭主持,颉现晨、戎华子、闫庆峰、白路山、李增格、陈新士、常云萍为主要成员研究的全国教育发展“十五”计划重点课题科研项目《学校德育与创新教育相结合的研究》,于2006年7月经总课题组专家委员会审核验收通过,并获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壹等奖,学校被评为“先进实验学校”。

第四节招生

1948年夏,“滏西联师”开始招生。

1951年暑期,学校招收初中六、七、八、九四个新生班。第六班编为女生班,入学女生共60名。当时,学生来源很广,分布在省内22个县(邢台、沙河、南宫、平乡、广宗、巨鹿、隆尧、柏乡、任县、临城、清河、威县、南和、新河、宁晋、赵县、元氏、赞皇、高邑、内邱、景县、临漳等)。

1956年,学校开始招收高中生。招生范围限制在临近的7个县(柏乡、临城、内邱、巨鹿、任县、宁晋、隆尧)。

1961年暑期,柏乡中学2个高中班并入一中,学校高中二年级由原来四个班增加到6个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又招收一年级四个班(十三、十四、十五、十六),柏乡和隆尧二中不再招高中班;初中三年级由原来的4个班缩成1个班,初中二年级由原来的4个班压缩成1个班,当年又招初中2个班,压缩初中生400多人。

1962年7月,邢台地区实行高中统一招生,分片录取的办法。隆尧一中从隆尧、任县、宁晋、柏乡、巨鹿五县招生。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受到了巨大冲击。1968年冬,学校被解散停办。

1972年,学校恢复招生。

1978年7月,学校为了提高高中学生质量,从全县范围内招收了两个初中班。

1981年,学校招高中6个班,保留二年制2个班,改三年制4个班。

1997年,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开始实行16轨制。



历年招生情况一览表

第五节教学成果

1960年,隆尧一中高中3、4班学生毕业,高考升学率达100%.

1962年,学校高中5、6班毕业,数学、语文、政治、历史四科高考成绩全区第一,文科考生近80%考入北大、南开、人大、北师大等名牌大学。

1963年,升学率达63.7%,17名学生考入名牌大学,升学率为全区第一,全省第五。

1964年,高中13班任彦申考入清华大学。

1965年,高中毕业四个班,4人考入清华大学,2人考入北京大学,2人考入中国科技大学,是历年考入三所名牌大学学生最多的一年。

1977冬季,河北省进行“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的第一次招生。隆尧一中的高考成绩在邢台地区最佳。

1978年,学校高考大中专分数上线83人,62人被录取,其中被重点院校录取13人。

1979至1989年,学校高考成绩在邢台地区一直名列前茅。先后从学校毕业的王少鹏、宋水山、祝君华、候庆旭、邓芳明、李胜英等20多人现分别在美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攻读博士后。

1991年,学校7名学生被解放军空军飞行员学院录取,历史上罕见。《人发日报》海外版、《解放军报》、《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河北日报》、《邢台日报》等报刊进行了报道。

1992年,学校高考公助生上线突破百名大关,自费生上线180人,录取142人,同年,学校被评为“重点学校先进单位”。

1996年,学校又有7名学生成为“蓝天骄子”,获华北地区出飞率第一。北京空军招飞中心,省公安厅,省招生委员会联合发出通报表彰,并于1997年被定为“华北招飞基地”。

1996年—2000年高考成绩稳中有升,艺体生升学率达80%。

2001年以来,学校有168名学生的作品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有156人次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学生会考科目一次性过关率达90﹪以上,艺体生专业过关率连年达100﹪,高考上线率连年跨越式提高,先后有李亚洲、王建星、杨静蕊、董峰颖、曹惠思、范泽龙、赵文明、曹立通、刘跃雷、白菊瑞等学生升入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兰州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名牌院校,本科上线人数连年突破千人大关,被誉为邢台市发展最快的学校之一。

第三章体育卫生

第一节体育

一、体育课及群众体育活动

学校历来非常重视体育工作,根据多年的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形成了“严、细、实、恒”的工作作风。体育教研组不仅注重学生的身体成长,还十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普及体育运动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和学校师资的特长,突出了田径、足球、篮球、健美操、武术等项目的训练,取得了显著成绩。数年来,学校体育达标率在95%以上,2004年、2005年学生体育测试全部合格。

学校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组织开展教职工篮球比赛、拔河比赛、乒乓球联赛等,还组织青年教师参加交谊舞比赛,还在一年一度的学校运动会上举办教职工自行车100米慢骑赛、4×100米接力赛和60米端球赛等,丰富了广大教职工的业余生活。

平时考试包括课堂提问,综合性作业、作文实验,单元测试,并以后者为主。随堂书面考试要求在反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每科每周不能超过一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不得调课进行。

学期考试由学校统一安排在期中期末进行两次。考试的命题、监考、统计工作,严格执行《隆尧一中考试管理暂行办法》

考试的办法分笔试、口试、口笔兼试和能力考查,以笔试为主。侧重考查基础知识,多采用闭卷考试;着重考查分析和应用能力的,采用开卷形式。

考试按百分成绩记分,考查按五级评定,百分制与五级制相互折算为: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中,60—69分为及格,不足60分为不及格。

学期总评成绩,平时占30%、考试占70%。学科总评成绩第一学期占40%、第二学期占60%。

每次评卷后,要进行质量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交教务处,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并向学生讲评。

五、八县联考

1999年,经隆尧一中、柏乡中学、临城中学、南宫中学、威县中学、高邑中学六个省重点中学负责人协商,期中期末联合组织考试。2001年又加入宁晋中学、沙河二高,称为八县联考,后来又有邢台二中,衡水二中加入联考。

八县联考,十个中学、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统一评价分析十校学生成绩。十所中学主管校长、教务主任、级部主任、教研组长及部分老师,每年定期座谈、研讨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方法,分析十校考试情况,评估各校合格率,高考长学率,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

第三节教研教改

一、校本教研

建校以来,学校坚持以教研组为单位,对各年级、各学科,以“齐头并进、共同提高”为宗旨,以“让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全组教师的业务素质”为目的,进行教研活动的开展。

1997年,学校更完善地制订了《隆尧一中教学常规管理办法》,各组认真学习,共同研究,将各个环节真实有效地落实到教学中去。同时,提出教改要启动、发展,由教师主讲变为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把握方向,加强基础,注意实践,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提高综合素质为原则,妥善处理,搞好教改与两头生的培养,搞好课堂教学效果与课下查漏补缺的辅导工作。

2002年以来,学校为更全面地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更高质量地搞好教研活动,积极制订并开展了“121”工程、名师工程、教师作业制“三位一体”教学活动,要求教师上好“四课”(示范课、公开课观摩课、评优课),实行“五统一”(统一教学进度、重点、难点、作业、试题),进行“六研究”(0研究大纲、研究教材与教法、研究学法、研究《考试说明》、研究高考信息、研究近几年高考试题)。

每个教学环节都有量化考核,包括教研活动的开展次数、质量,平时教学常规的考核,论文发表情况,学生评议结果,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的综合排名等。这直接与教师的评优、评模、职称挂钩、奖金有关,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为07年全面实施新课标的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题研究

2002年学校被确立为全国教育发展“十五”计划重点科研基地,2006年被国家总课题组专家委员会评为“先进实验学校”。

近几年来,学校领导及部分教师承担国家级课题5个,省市级课题8个,其中大部分课题均已进入结题阶段。由校长齐荣景主持,耿兴海、张志俭、戎华子、王光辉、常义旭为主要成员研究的课题《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发展研究》之《学校心理健康与创新能力发展关系研究》已经结题,由副校长颉现晨主持,王树国、张彦辰、陈新士、何利华为主要成员研究的国家级课题《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与管理方法》的研究正在进行,由教师常义旭主持,颉现晨、戎华子、闫庆峰、白路山、李增格、陈新士、常云萍为主要成员研究的全国教育发展“十五”计划重点课题科研项目《学校德育与创新教育相结合的研究》,于2006年7月经总课题组专家委员会审核验收通过,并获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壹等奖,学校被评为“先进实验学校”。

第四节招生

1948年夏,“滏西联师”开始招生。

1951年暑期,学校招收初中六、七、八、九四个新生班。第六班编为女生班,入学女生共60名。当时,学生来源很广,分布在省内22个县(邢台、沙河、南宫、平乡、广宗、巨鹿、隆尧、柏乡、任县、临城、清河、威县、南和、新河、宁晋、赵县、元氏、赞皇、高邑、内邱、景县、临漳等)。

1956年,学校开始招收高中生。招生范围限制在临近的7个县(柏乡、临城、内邱、巨鹿、任县、宁晋、隆尧)。

1961年暑期,柏乡中学2个高中班并入一中,学校高中二年级由原来四个班增加到6个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又招收一年级四个班(十三、十四、十五、十六),柏乡和隆尧二中不再招高中班;初中三年级由原来的4个班缩成1个班,初中二年级由原来的4个班压缩成1个班,当年又招初中2个班,压缩初中生400多人。

1962年7月,邢台地区实行高中统一招生,分片录取的办法。隆尧一中从隆尧、任县、宁晋、柏乡、巨鹿五县招生。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受到了巨大冲击。1968年冬,学校被解散停办。

1972年,学校恢复招生。

1978年7月,学校为了提高高中学生质量,从全县范围内招收了两个初中班。

1981年,学校招高中6个班,保留二年制2个班,改三年制4个班。

1997年,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开始实行16轨制。



历年招生情况一览表

第五节教学成果

1960年,隆尧一中高中3、4班学生毕业,高考升学率达100%.

1962年,学校高中5、6班毕业,数学、语文、政治、历史四科高考成绩全区第一,文科考生近80%考入北大、南开、人大、北师大等名牌大学。

1963年,升学率达63.7%,17名学生考入名牌大学,升学率为全区第一,全省第五。

1964年,高中13班任彦申考入清华大学。

1965年,高中毕业四个班,4人考入清华大学,2人考入北京大学,2人考入中国科技大学,是历年考入三所名牌大学学生最多的一年。

1977冬季,河北省进行“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的第一次招生。隆尧一中的高考成绩在邢台地区最佳。

1978年,学校高考大中专分数上线83人,62人被录取,其中被重点院校录取13人。

1979至1989年,学校高考成绩在邢台地区一直名列前茅。先后从学校毕业的王少鹏、宋水山、祝君华、候庆旭、邓芳明、李胜英等20多人现分别在美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攻读博士后。

1991年,学校7名学生被解放军空军飞行员学院录取,历史上罕见。《人发日报》海外版、《解放军报》、《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河北日报》、《邢台日报》等报刊进行了报道。

1992年,学校高考公助生上线突破百名大关,自费生上线180人,录取142人,同年,学校被评为“重点学校先进单位”。

1996年,学校又有7名学生成为“蓝天骄子”,获华北地区出飞率第一。北京空军招飞中心,省公安厅,省招生委员会联合发出通报表彰,并于1997年被定为“华北招飞基地”。

1996年—2000年高考成绩稳中有升,艺体生升学率达80%。

2001年以来,学校有168名学生的作品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有156人次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学生会考科目一次性过关率达90﹪以上,艺体生专业过关率连年达100﹪,高考上线率连年跨越式提高,先后有李亚洲、王建星、杨静蕊、董峰颖、曹惠思、范泽龙、赵文明、曹立通、刘跃雷、白菊瑞等学生升入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兰州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名牌院校,本科上线人数连年突破千人大关,被誉为邢台市发展最快的学校之一。

第三章体育卫生

第一节体育

一、体育课及群众体育活动

学校历来非常重视体育工作,根据多年的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形成了“严、细、实、恒”的工作作风。体育教研组不仅注重学生的身体成长,还十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普及体育运动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和学校师资的特长,突出了田径、足球、篮球、健美操、武术等项目的训练,取得了显著成绩。数年来,学校体育达标率在95%以上,2004年、2005年学生体育测试全部合格。

学校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组织开展教职工篮球比赛、拔河比赛、乒乓球联赛等,还组织青年教师参加交谊舞比赛,还在一年一度的学校运动会上举办教职工自行车100米慢骑赛、4×100米接力赛和60米端球赛等,丰富了广大教职工的业余生活。

二、体育竞赛及取得的成绩

1956年3月在邢台参加邢台专区举重、体操、乒乓球选拔赛。

1957年5月在邢台参加邢台专区田径运动会。

1964年8月在邢台参加邢台专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

1965年4月在威县参加邢台专区少年乒乓球赛。

1965年5月至9月在邢台参加邢台专区第三届全民运动会,获团体总分第五名。

1966年在邢台参加邢台专区少年乒乓球赛。

1975年5月在邢台参加邢台地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

1975年春季在内邱参加邢台地区中学生篮球赛。

1975年8月在临西县参加邢台地区中学生排球赛。

1981年5月在南宫县参加邢台地区重点中学篮球赛。

1982年5月在邢台参加邢台地区重点中学田径运动会,获团体第十一名。

1983年5月在邢台参加邢台地区重点中学业训网点田径运动会获团体第五名。

1983年10月在临城县参加邢台地区重点中学篮球赛,男队获第六名,女队获第七名。

1984年5月参加邢台地区重点中学业训网点田径运动会。

1984年10月在沙河县参加邢台地区篮球赛,男队获第六名,女队获第七名。

1985年5月在巨鹿县参加邢台地区重点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运动会。

1985年11月在南宫县参加邢台地区重点中学篮球赛,男队获第五名,女队获第九名。

1986年在巨鹿县参加邢台地区重点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运动会。

1986年11月在临城县参加邢台地区重点中学篮球赛。

1987年5月在内邱县参加邢台地区重点中学田径运动会,获团体总分第二名。

1987年11月在临城县参加邢台地区重点中学篮球赛。

1988年5月参加邢台地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重点中学组“体育道德风尚奖”。

1999年5月参加邢台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重点中学组全体总分第六名。

1999年10月参加邢台市中学生篮球赛,获高中女子组第五名、男子组第六名。

2000年5月参加邢台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重点中学组全体总分第二名。

2000年9月参加邢台市中学生篮球赛,获高中女子组第三名、男子组第六名。

2002年以来,学校为更全面地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更高质量地搞好教研活动,积极制订并开展了“121”工程、名师工程、教师作业制“三位一体”教学活动,要求教师上好“四课”(示范课、公开课观摩课、评优课),实行“五统一”(统一教学进度、重点、难点、作业、试题),进行“六研究”(0研究大纲、研究教材与教法、研究学法、研究《考试说明》、研究高考信息、研究近几年高考试题)。

每个教学环节都有量化考核,包括教研活动的开展次数、质量,平时教学常规的考核,论文发表情况,学生评议结果,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的综合排名等。这直接与教师的评优、评模、职称挂钩、奖金有关,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为07年全面实施新课标的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题研究

2002年学校被确立为全国教育发展“十五”计划重点科研基地,2006年被国家总课题组专家委员会评为“先进实验学校”。

近几年来,学校领导及部分教师承担国家级课题5个,省市级课题8个,其中大部分课题均已进入结题阶段。由校长齐荣景主持,耿兴海、张志俭、戎华子、王光辉、常义旭为主要成员研究的课题《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发展研究》之《学校心理健康与创新能力发展关系研究》已经结题,由副校长颉现晨主持,王树国、张彦辰、陈新士、何利华为主要成员研究的国家级课题《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与管理方法》的研究正在进行,由教师常义旭主持,颉现晨、戎华子、闫庆峰、白路山、李增格、陈新士、常云萍为主要成员研究的全国教育发展“十五”计划重点课题科研项目《学校德育与创新教育相结合的研究》,于2006年7月经总课题组专家委员会审核验收通过,并获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壹等奖,学校被评为“先进实验学校”。

第四节招生

1948年夏,“滏西联师”开始招生。

1951年暑期,学校招收初中六、七、八、九四个新生班。第六班编为女生班,入学女生共60名。当时,学生来源很广,分布在省内22个县(邢台、沙河、南宫、平乡、广宗、巨鹿、隆尧、柏乡、任县、临城、清河、威县、南和、新河、宁晋、赵县、元氏、赞皇、高邑、内邱、景县、临漳等)。

1956年,学校开始招收高中生。招生范围限制在临近的7个县(柏乡、临城、内邱、巨鹿、任县、宁晋、隆尧)。

1961年暑期,柏乡中学2个高中班并入一中,学校高中二年级由原来四个班增加到6个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又招收一年级四个班(十三、十四、十五、十六),柏乡和隆尧二中不再招高中班;初中三年级由原来的4个班缩成1个班,初中二年级由原来的4个班压缩成1个班,当年又招初中2个班,压缩初中生400多人。

1962年7月,邢台地区实行高中统一招生,分片录取的办法。隆尧一中从隆尧、任县、宁晋、柏乡、巨鹿五县招生。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受到了巨大冲击。1968年冬,学校被解散停办。

1972年,学校恢复招生。

1978年7月,学校为了提高高中学生质量,从全县范围内招收了两个初中班。

1981年,学校招高中6个班,保留二年制2个班,改三年制4个班。

1997年,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开始实行16轨制。



历年招生情况一览表

第五节教学成果

1960年,隆尧一中高中3、4班学生毕业,高考升学率达100%.

1962年,学校高中5、6班毕业,数学、语文、政治、历史四科高考成绩全区第一,文科考生近80%考入北大、南开、人大、北师大等名牌大学。

1963年,升学率达63.7%,17名学生考入名牌大学,升学率为全区第一,全省第五。

1964年,高中13班任彦申考入清华大学。

1965年,高中毕业四个班,4人考入清华大学,2人考入北京大学,2人考入中国科技大学,是历年考入三所名牌大学学生最多的一年。

1977冬季,河北省进行“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的第一次招生。隆尧一中的高考成绩在邢台地区最佳。

1978年,学校高考大中专分数上线83人,62人被录取,其中被重点院校录取13人。

1979至1989年,学校高考成绩在邢台地区一直名列前茅。先后从学校毕业的王少鹏、宋水山、祝君华、候庆旭、邓芳明、李胜英等20多人现分别在美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攻读博士后。

1991年,学校7名学生被解放军空军飞行员学院录取,历史上罕见。《人发日报》海外版、《解放军报》、《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河北日报》、《邢台日报》等报刊进行了报道。

1992年,学校高考公助生上线突破百名大关,自费生上线180人,录取142人,同年,学校被评为“重点学校先进单位”。

1996年,学校又有7名学生成为“蓝天骄子”,获华北地区出飞率第一。北京空军招飞中心,省公安厅,省招生委员会联合发出通报表彰,并于1997年被定为“华北招飞基地”。

1996年—2000年高考成绩稳中有升,艺体生升学率达80%。

2001年以来,学校有168名学生的作品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有156人次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学生会考科目一次性过关率达90﹪以上,艺体生专业过关率连年达100﹪,高考上线率连年跨越式提高,先后有李亚洲、王建星、杨静蕊、董峰颖、曹惠思、范泽龙、赵文明、曹立通、刘跃雷、白菊瑞等学生升入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兰州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名牌院校,本科上线人数连年突破千人大关,被誉为邢台市发展最快的学校之一。

第三章体育卫生

第一节体育

一、体育课及群众体育活动

学校历来非常重视体育工作,根据多年的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形成了“严、细、实、恒”的工作作风。体育教研组不仅注重学生的身体成长,还十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普及体育运动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和学校师资的特长,突出了田径、足球、篮球、健美操、武术等项目的训练,取得了显著成绩。数年来,学校体育达标率在95%以上,2004年、2005年学生体育测试全部合格。

学校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组织开展教职工篮球比赛、拔河比赛、乒乓球联赛等,还组织青年教师参加交谊舞比赛,还在一年一度的学校运动会上举办教职工自行车100米慢骑赛、4×100米接力赛和60米端球赛等,丰富了广大教职工的业余生活。

二、体育竞赛及取得的成绩

1956年3月在邢台参加邢台专区举重、体操、乒乓球选拔赛。

1957年5月在邢台参加邢台专区田径运动会。

1964年8月在邢台参加邢台专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

1965年4月在威县参加邢台专区少年乒乓球赛。

1965年5月至9月在邢台参加邢台专区第三届全民运动会,获团体总分第五名。

1966年在邢台参加邢台专区少年乒乓球赛。

1975年5月在邢台参加邢台地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

1975年春季在内邱参加邢台地区中学生篮球赛。

1975年8月在临西县参加邢台地区中学生排球赛。

1981年5月在南宫县参加邢台地区重点中学篮球赛。

1982年5月在邢台参加邢台地区重点中学田径运动会,获团体第十一名。

1983年5月在邢台参加邢台地区重点中学业训网点田径运动会获团体第五名。

1983年10月在临城县参加邢台地区重点中学篮球赛,男队获第六名,女队获第七名。

1984年5月参加邢台地区重点中学业训网点田径运动会。

1984年10月在沙河县参加邢台地区篮球赛,男队获第六名,女队获第七名。

1985年5月在巨鹿县参加邢台地区重点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运动会。

1985年11月在南宫县参加邢台地区重点中学篮球赛,男队获第五名,女队获第九名。

1986年在巨鹿县参加邢台地区重点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运动会。

1986年11月在临城县参加邢台地区重点中学篮球赛。

1987年5月在内邱县参加邢台地区重点中学田径运动会,获团体总分第二名。

1987年11月在临城县参加邢台地区重点中学篮球赛。

1988年5月参加邢台地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重点中学组“体育道德风尚奖”。

1999年5月参加邢台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重点中学组全体总分第六名。

1999年10月参加邢台市中学生篮球赛,获高中女子组第五名、男子组第六名。

2000年5月参加邢台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重点中学组全体总分第二名。

2000年9月参加邢台市中学生篮球赛,获高中女子组第三名、男子组第六名。

2001年5月参加邢台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重点中学组全体总分第二名。

2001年9月参加邢台市中学生篮球赛,获高中女子组第四名、男子组第六名。

2002年参加邢台市中学生篮球赛,获高中女子组第五名。

2004年参加邢台市中学生篮球赛,获“体育道德风尚奖”,高中女子组获第三名、男子组获第五名。

2004年5月参加邢台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重点中学组团体总分第四名。

2004年7月在河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运动会上,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名。

2005年5月参加邢台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重点中学组团体总分第三名。

2005年10月参加邢台市中学生篮球赛,获高中男子组第三名、女子组第三名。

第二节卫生

一、卫生室

1958年,学校设置医务室,明确校医职责,健全了各项卫生规章制度,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目标下,明确“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思想,学习贯彻“面向全体师生,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思想,把卫生工作纳入了学校每年工作计划,拨了专款购买了各种体验器材,加强了医务室的建设,建立、健全了学生健康卡和档案,对入学新生进行全面健康体检,掌握学生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治疗。每年春季搞一次预防传染病,流行病的中药预防,每年对新生入校进行身体健康体检,对体检信息及时统计分析,对新生进行乙肝疫苗注射,形成免疫屏障,对阳性体症及病毒携带者进行相应处理,杜绝乙肝在学校内传染。

1991年为控制学校近视眼发病做了大量工作,使全校近视率一直保持逐年下降的趋势。

1992年,组织开展了学生健康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2003年4月17日,学校成立了预防非典型性肺炎领导小组,率领全校师生成功开展了预防和控制“非典”工作。

二、健康教育

学校的健康教育除在体育课和“生理卫生”课讲授健康知识外,还通过卫生板报、卫生图片和校报宣传等向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学习,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卫生知识水平,促进其建立和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普及各类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知识,提高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建立科学的生活规律,从而有利于生长、心理发育、增强体质、预防心理卫生问题,培养学生自我保健能力。

1956年,学校开始招收高中生。招生范围限制在临近的7个县(柏乡、临城、内邱、巨鹿、任县、宁晋、隆尧)。

1961年暑期,柏乡中学2个高中班并入一中,学校高中二年级由原来四个班增加到6个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又招收一年级四个班(十三、十四、十五、十六),柏乡和隆尧二中不再招高中班;初中三年级由原来的4个班缩成1个班,初中二年级由原来的4个班压缩成1个班,当年又招初中2个班,压缩初中生400多人。

1962年7月,邢台地区实行高中统一招生,分片录取的办法。隆尧一中从隆尧、任县、宁晋、柏乡、巨鹿五县招生。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受到了巨大冲击。1968年冬,学校被解散停办。

1972年,学校恢复招生。

1978年7月,学校为了提高高中学生质量,从全县范围内招收了两个初中班。

1981年,学校招高中6个班,保留二年制2个班,改三年制4个班。

1997年,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开始实行16轨制。



历年招生情况一览表

第五节教学成果

1960年,隆尧一中高中3、4班学生毕业,高考升学率达100%.

1962年,学校高中5、6班毕业,数学、语文、政治、历史四科高考成绩全区第一,文科考生近80%考入北大、南开、人大、北师大等名牌大学。

1963年,升学率达63.7%,17名学生考入名牌大学,升学率为全区第一,全省第五。

1964年,高中13班任彦申考入清华大学。

1965年,高中毕业四个班,4人考入清华大学,2人考入北京大学,2人考入中国科技大学,是历年考入三所名牌大学学生最多的一年。

1977冬季,河北省进行“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的第一次招生。隆尧一中的高考成绩在邢台地区最佳。

1978年,学校高考大中专分数上线83人,62人被录取,其中被重点院校录取13人。

1979至1989年,学校高考成绩在邢台地区一直名列前茅。先后从学校毕业的王少鹏、宋水山、祝君华、候庆旭、邓芳明、李胜英等20多人现分别在美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攻读博士后。

1991年,学校7名学生被解放军空军飞行员学院录取,历史上罕见。《人发日报》海外版、《解放军报》、《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河北日报》、《邢台日报》等报刊进行了报道。

1992年,学校高考公助生上线突破百名大关,自费生上线180人,录取142人,同年,学校被评为“重点学校先进单位”。

1996年,学校又有7名学生成为“蓝天骄子”,获华北地区出飞率第一。北京空军招飞中心,省公安厅,省招生委员会联合发出通报表彰,并于1997年被定为“华北招飞基地”。

1996年—2000年高考成绩稳中有升,艺体生升学率达80%。

2001年以来,学校有168名学生的作品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有156人次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学生会考科目一次性过关率达90﹪以上,艺体生专业过关率连年达100﹪,高考上线率连年跨越式提高,先后有李亚洲、王建星、杨静蕊、董峰颖、曹惠思、范泽龙、赵文明、曹立通、刘跃雷、白菊瑞等学生升入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兰州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名牌院校,本科上线人数连年突破千人大关,被誉为邢台市发展最快的学校之一。

第三章体育卫生

第一节体育

一、体育课及群众体育活动

学校历来非常重视体育工作,根据多年的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形成了“严、细、实、恒”的工作作风。体育教研组不仅注重学生的身体成长,还十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普及体育运动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和学校师资的特长,突出了田径、足球、篮球、健美操、武术等项目的训练,取得了显著成绩。数年来,学校体育达标率在95%以上,2004年、2005年学生体育测试全部合格。

学校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组织开展教职工篮球比赛、拔河比赛、乒乓球联赛等,还组织青年教师参加交谊舞比赛,还在一年一度的学校运动会上举办教职工自行车100米慢骑赛、4×100米接力赛和60米端球赛等,丰富了广大教职工的业余生活。

二、体育竞赛及取得的成绩

1956年3月在邢台参加邢台专区举重、体操、乒乓球选拔赛。

1957年5月在邢台参加邢台专区田径运动会。

1964年8月在邢台参加邢台专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

1965年4月在威县参加邢台专区少年乒乓球赛。

1965年5月至9月在邢台参加邢台专区第三届全民运动会,获团体总分第五名。

1966年在邢台参加邢台专区少年乒乓球赛。

1975年5月在邢台参加邢台地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

1975年春季在内邱参加邢台地区中学生篮球赛。

1975年8月在临西县参加邢台地区中学生排球赛。

1981年5月在南宫县参加邢台地区重点中学篮球赛。

1982年5月在邢台参加邢台地区重点中学田径运动会,获团体第十一名。

1983年5月在邢台参加邢台地区重点中学业训网点田径运动会获团体第五名。

1983年10月在临城县参加邢台地区重点中学篮球赛,男队获第六名,女队获第七名。

1984年5月参加邢台地区重点中学业训网点田径运动会。

1984年10月在沙河县参加邢台地区篮球赛,男队获第六名,女队获第七名。

1985年5月在巨鹿县参加邢台地区重点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运动会。

1985年11月在南宫县参加邢台地区重点中学篮球赛,男队获第五名,女队获第九名。

1986年在巨鹿县参加邢台地区重点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运动会。

1986年11月在临城县参加邢台地区重点中学篮球赛。

1987年5月在内邱县参加邢台地区重点中学田径运动会,获团体总分第二名。

1987年11月在临城县参加邢台地区重点中学篮球赛。

1988年5月参加邢台地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重点中学组“体育道德风尚奖”。

1999年5月参加邢台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重点中学组全体总分第六名。

1999年10月参加邢台市中学生篮球赛,获高中女子组第五名、男子组第六名。

2000年5月参加邢台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重点中学组全体总分第二名。

2000年9月参加邢台市中学生篮球赛,获高中女子组第三名、男子组第六名。

2001年5月参加邢台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重点中学组全体总分第二名。

2001年9月参加邢台市中学生篮球赛,获高中女子组第四名、男子组第六名。

2002年参加邢台市中学生篮球赛,获高中女子组第五名。

2004年参加邢台市中学生篮球赛,获“体育道德风尚奖”,高中女子组获第三名、男子组获第五名。

2004年5月参加邢台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重点中学组团体总分第四名。

2004年7月在河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运动会上,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名。

2005年5月参加邢台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重点中学组团体总分第三名。

2005年10月参加邢台市中学生篮球赛,获高中男子组第三名、女子组第三名。

第二节卫生

一、卫生室

1958年,学校设置医务室,明确校医职责,健全了各项卫生规章制度,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目标下,明确“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思想,学习贯彻“面向全体师生,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思想,把卫生工作纳入了学校每年工作计划,拨了专款购买了各种体验器材,加强了医务室的建设,建立、健全了学生健康卡和档案,对入学新生进行全面健康体检,掌握学生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治疗。每年春季搞一次预防传染病,流行病的中药预防,每年对新生入校进行身体健康体检,对体检信息及时统计分析,对新生进行乙肝疫苗注射,形成免疫屏障,对阳性体症及病毒携带者进行相应处理,杜绝乙肝在学校内传染。

1991年为控制学校近视眼发病做了大量工作,使全校近视率一直保持逐年下降的趋势。

1992年,组织开展了学生健康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2003年4月17日,学校成立了预防非典型性肺炎领导小组,率领全校师生成功开展了预防和控制“非典”工作。

二、健康教育

学校的健康教育除在体育课和“生理卫生”课讲授健康知识外,还通过卫生板报、卫生图片和校报宣传等向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学习,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卫生知识水平,促进其建立和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普及各类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知识,提高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建立科学的生活规律,从而有利于生长、心理发育、增强体质、预防心理卫生问题,培养学生自我保健能力。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比较活跃,又面临着升学等压力,因此,高中生的心理问题表现尤为突出。2001年以来,隆尧一中十分重视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强调每位班主任和教师要积极学习有关理论,努力使自己成为心理教育工作者,选派教师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同时,积极开展文体活动,既为学生创造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又让学生保持愉快、积极的情绪,并通过《一中校报》、宣传橱窗,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训练方法。学校一直在尝试心理咨询工作,2001年,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2004年在学校校园网上建立耿(兴海)老师心理咨询室,确定心理咨询室的工作原则是“尊重、保密、交流、提高”;2006年,成立“知心家园”,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2004年3月,学校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的子课题——心理健康与创新能力发展关系研究。课题组成员在各年级中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测试,在试验班级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及时总结研究成果。

三、环境卫生

隆尧一中建校以来,学校领导始终把卫生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多次被评为省、市县卫生工作先进单位。

2002年,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卫生领导小组和检查小组,为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制定了《隆尧一中各部门卫生区划分方案》,环境卫生工作由德工处主抓。德工处根据学校实际制定了《院落卫生标准》、《宿舍内务卫生标准》、《教学楼、宿舍楼、办公楼卫生标准》。楼内公共区卫生由学校工人负责打扫。院落划分成高一高二各班卫生区,做到每天两打扫一检查,以保持校园洁净美观,并严禁学生乱扔废弃物,卫生不留死角,增强环境育人氛围。学生宿舍内务由生活老师指导,每天检查反馈,努力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生活自立能力。院落和宿舍的检查结果均纳入班级综合量化考评。

第四章美育和劳动教育

第一节美育

自1948年建校,学校重视音乐、美术的设置及两学科的美育功能,设置了音乐、美术课程,组建了“隆中剧团”,1958年成立了学校“文工团”。1960年,舞蹈《养猪舞》参加了“河北省文艺汇演”。文革期间,音乐、美术课曾一度停滞搁浅。1997年学校搬迁后,开设了美术特长生教育课,组建了合唱队、军乐队、舞蹈队等业余兴趣小组。

1991年,学校7名学生被解放军空军飞行员学院录取,历史上罕见。《人发日报》海外版、《解放军报》、《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河北日报》、《邢台日报》等报刊进行了报道。

1992年,学校高考公助生上线突破百名大关,自费生上线180人,录取142人,同年,学校被评为“重点学校先进单位”。

1996年,学校又有7名学生成为“蓝天骄子”,获华北地区出飞率第一。北京空军招飞中心,省公安厅,省招生委员会联合发出通报表彰,并于1997年被定为“华北招飞基地”。

1996年—2000年高考成绩稳中有升,艺体生升学率达80%。

2001年以来,学校有168名学生的作品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有156人次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学生会考科目一次性过关率达90﹪以上,艺体生专业过关率连年达100﹪,高考上线率连年跨越式提高,先后有李亚洲、王建星、杨静蕊、董峰颖、曹惠思、范泽龙、赵文明、曹立通、刘跃雷、白菊瑞等学生升入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兰州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名牌院校,本科上线人数连年突破千人大关,被誉为邢台市发展最快的学校之一。

第三章体育卫生

第一节体育

一、体育课及群众体育活动

学校历来非常重视体育工作,根据多年的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形成了“严、细、实、恒”的工作作风。体育教研组不仅注重学生的身体成长,还十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普及体育运动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和学校师资的特长,突出了田径、足球、篮球、健美操、武术等项目的训练,取得了显著成绩。数年来,学校体育达标率在95%以上,2004年、2005年学生体育测试全部合格。

学校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组织开展教职工篮球比赛、拔河比赛、乒乓球联赛等,还组织青年教师参加交谊舞比赛,还在一年一度的学校运动会上举办教职工自行车100米慢骑赛、4×100米接力赛和60米端球赛等,丰富了广大教职工的业余生活。

二、体育竞赛及取得的成绩

1956年3月在邢台参加邢台专区举重、体操、乒乓球选拔赛。

1957年5月在邢台参加邢台专区田径运动会。

1964年8月在邢台参加邢台专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

1965年4月在威县参加邢台专区少年乒乓球赛。

1965年5月至9月在邢台参加邢台专区第三届全民运动会,获团体总分第五名。

1966年在邢台参加邢台专区少年乒乓球赛。

1975年5月在邢台参加邢台地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

1975年春季在内邱参加邢台地区中学生篮球赛。

1975年8月在临西县参加邢台地区中学生排球赛。

1981年5月在南宫县参加邢台地区重点中学篮球赛。

1982年5月在邢台参加邢台地区重点中学田径运动会,获团体第十一名。

1983年5月在邢台参加邢台地区重点中学业训网点田径运动会获团体第五名。

1983年10月在临城县参加邢台地区重点中学篮球赛,男队获第六名,女队获第七名。

1984年5月参加邢台地区重点中学业训网点田径运动会。

1984年10月在沙河县参加邢台地区篮球赛,男队获第六名,女队获第七名。

1985年5月在巨鹿县参加邢台地区重点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运动会。

1985年11月在南宫县参加邢台地区重点中学篮球赛,男队获第五名,女队获第九名。

1986年在巨鹿县参加邢台地区重点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运动会。

1986年11月在临城县参加邢台地区重点中学篮球赛。

1987年5月在内邱县参加邢台地区重点中学田径运动会,获团体总分第二名。

1987年11月在临城县参加邢台地区重点中学篮球赛。

1988年5月参加邢台地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重点中学组“体育道德风尚奖”。

1999年5月参加邢台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重点中学组全体总分第六名。

1999年10月参加邢台市中学生篮球赛,获高中女子组第五名、男子组第六名。

2000年5月参加邢台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重点中学组全体总分第二名。

2000年9月参加邢台市中学生篮球赛,获高中女子组第三名、男子组第六名。

2001年5月参加邢台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重点中学组全体总分第二名。

2001年9月参加邢台市中学生篮球赛,获高中女子组第四名、男子组第六名。

2002年参加邢台市中学生篮球赛,获高中女子组第五名。

2004年参加邢台市中学生篮球赛,获“体育道德风尚奖”,高中女子组获第三名、男子组获第五名。

2004年5月参加邢台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重点中学组团体总分第四名。

2004年7月在河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运动会上,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名。

2005年5月参加邢台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重点中学组团体总分第三名。

2005年10月参加邢台市中学生篮球赛,获高中男子组第三名、女子组第三名。

第二节卫生

一、卫生室

1958年,学校设置医务室,明确校医职责,健全了各项卫生规章制度,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目标下,明确“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思想,学习贯彻“面向全体师生,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思想,把卫生工作纳入了学校每年工作计划,拨了专款购买了各种体验器材,加强了医务室的建设,建立、健全了学生健康卡和档案,对入学新生进行全面健康体检,掌握学生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治疗。每年春季搞一次预防传染病,流行病的中药预防,每年对新生入校进行身体健康体检,对体检信息及时统计分析,对新生进行乙肝疫苗注射,形成免疫屏障,对阳性体症及病毒携带者进行相应处理,杜绝乙肝在学校内传染。

1991年为控制学校近视眼发病做了大量工作,使全校近视率一直保持逐年下降的趋势。

1992年,组织开展了学生健康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2003年4月17日,学校成立了预防非典型性肺炎领导小组,率领全校师生成功开展了预防和控制“非典”工作。

二、健康教育

学校的健康教育除在体育课和“生理卫生”课讲授健康知识外,还通过卫生板报、卫生图片和校报宣传等向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学习,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卫生知识水平,促进其建立和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普及各类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知识,提高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建立科学的生活规律,从而有利于生长、心理发育、增强体质、预防心理卫生问题,培养学生自我保健能力。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比较活跃,又面临着升学等压力,因此,高中生的心理问题表现尤为突出。2001年以来,隆尧一中十分重视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强调每位班主任和教师要积极学习有关理论,努力使自己成为心理教育工作者,选派教师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同时,积极开展文体活动,既为学生创造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又让学生保持愉快、积极的情绪,并通过《一中校报》、宣传橱窗,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训练方法。学校一直在尝试心理咨询工作,2001年,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2004年在学校校园网上建立耿(兴海)老师心理咨询室,确定心理咨询室的工作原则是“尊重、保密、交流、提高”;2006年,成立“知心家园”,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2004年3月,学校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的子课题——心理健康与创新能力发展关系研究。课题组成员在各年级中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测试,在试验班级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及时总结研究成果。

三、环境卫生

隆尧一中建校以来,学校领导始终把卫生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多次被评为省、市县卫生工作先进单位。

2002年,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卫生领导小组和检查小组,为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制定了《隆尧一中各部门卫生区划分方案》,环境卫生工作由德工处主抓。德工处根据学校实际制定了《院落卫生标准》、《宿舍内务卫生标准》、《教学楼、宿舍楼、办公楼卫生标准》。楼内公共区卫生由学校工人负责打扫。院落划分成高一高二各班卫生区,做到每天两打扫一检查,以保持校园洁净美观,并严禁学生乱扔废弃物,卫生不留死角,增强环境育人氛围。学生宿舍内务由生活老师指导,每天检查反馈,努力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生活自立能力。院落和宿舍的检查结果均纳入班级综合量化考评。

第四章美育和劳动教育

第一节美育

自1948年建校,学校重视音乐、美术的设置及两学科的美育功能,设置了音乐、美术课程,组建了“隆中剧团”,1958年成立了学校“文工团”。1960年,舞蹈《养猪舞》参加了“河北省文艺汇演”。文革期间,音乐、美术课曾一度停滞搁浅。1997年学校搬迁后,开设了美术特长生教育课,组建了合唱队、军乐队、舞蹈队等业余兴趣小组。

2002年,学校成立艺体部,先后制定了《艺体特长生管理条例》、《艺体特长生守则》等管理制度,实现了艺术教育教学工作有章可依和管理制度化。同时,学校将音乐、美术课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对艺术美感受和鉴赏力、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主要途径;开设了音乐、美术专业课,设置进行深入调整,更细化、更完善。音乐设有乐理、声乐、舞蹈等课程;美术设有素描、速写、色彩、设计及制作课程。学生通过课内外艺术学习,鉴赏、研讨、实践、感受了艺术美,培养了学生审美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素质,艺术生高考专业测试过关率达100%,为社会和全国各类高等艺术院校输送高素质的艺术专业人才。

第二节校园文化艺术节

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是对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检阅。

学校自2002年10月26日成功举办了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以来,又成功举办了第二、三、四、五届校园文化艺术节。艺术节通过举办“师生书画及手工制作展”、“卡拉OK大赛”、“普通话大赛”、“主持人大赛”、“师生联欢晚会”等,有力地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建设。

学校艺术节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先进文化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素质拓展为中心。以弘扬民族精神,肩负神圣使命,强化素质训练,繁荣校园文化”为主题,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继承了已有50多年的“诚、朴、敏、健”的优良传统,贴近生活实际,贴近学生,开展积极向上、形式多样的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智育和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艺术活动之中,为师生提供了一个放松心情,展示自我的空间,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弘扬个性的平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的能力,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为把学生培养成为新世纪德才兼备的中学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节劳动教育

1958年,学校师生响应中央“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号召,到甄庄深翻土地、抗旱点播,同时,又开展了一系列勤工俭学活动,建起10个炼钢炉,掀起大炼钢铁热潮。当时,学校迎停课月余,办起了石灰厂、砖窑、饲养场,用自己生产的30多万块红砖,盖教室一排15间,宿舍25间。

二、体育竞赛及取得的成绩

1956年3月在邢台参加邢台专区举重、体操、乒乓球选拔赛。

1957年5月在邢台参加邢台专区田径运动会。

1964年8月在邢台参加邢台专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

1965年4月在威县参加邢台专区少年乒乓球赛。

1965年5月至9月在邢台参加邢台专区第三届全民运动会,获团体总分第五名。

1966年在邢台参加邢台专区少年乒乓球赛。

1975年5月在邢台参加邢台地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

1975年春季在内邱参加邢台地区中学生篮球赛。

1975年8月在临西县参加邢台地区中学生排球赛。

1981年5月在南宫县参加邢台地区重点中学篮球赛。

1982年5月在邢台参加邢台地区重点中学田径运动会,获团体第十一名。

1983年5月在邢台参加邢台地区重点中学业训网点田径运动会获团体第五名。

1983年10月在临城县参加邢台地区重点中学篮球赛,男队获第六名,女队获第七名。

1984年5月参加邢台地区重点中学业训网点田径运动会。

1984年10月在沙河县参加邢台地区篮球赛,男队获第六名,女队获第七名。

1985年5月在巨鹿县参加邢台地区重点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运动会。

1985年11月在南宫县参加邢台地区重点中学篮球赛,男队获第五名,女队获第九名。

1986年在巨鹿县参加邢台地区重点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运动会。

1986年11月在临城县参加邢台地区重点中学篮球赛。

1987年5月在内邱县参加邢台地区重点中学田径运动会,获团体总分第二名。

1987年11月在临城县参加邢台地区重点中学篮球赛。

1988年5月参加邢台地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重点中学组“体育道德风尚奖”。

1999年5月参加邢台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重点中学组全体总分第六名。

1999年10月参加邢台市中学生篮球赛,获高中女子组第五名、男子组第六名。

2000年5月参加邢台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重点中学组全体总分第二名。

2000年9月参加邢台市中学生篮球赛,获高中女子组第三名、男子组第六名。

2001年5月参加邢台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重点中学组全体总分第二名。

2001年9月参加邢台市中学生篮球赛,获高中女子组第四名、男子组第六名。

2002年参加邢台市中学生篮球赛,获高中女子组第五名。

2004年参加邢台市中学生篮球赛,获“体育道德风尚奖”,高中女子组获第三名、男子组获第五名。

2004年5月参加邢台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重点中学组团体总分第四名。

2004年7月在河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运动会上,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名。

2005年5月参加邢台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重点中学组团体总分第三名。

2005年10月参加邢台市中学生篮球赛,获高中男子组第三名、女子组第三名。

第二节卫生

一、卫生室

1958年,学校设置医务室,明确校医职责,健全了各项卫生规章制度,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目标下,明确“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思想,学习贯彻“面向全体师生,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思想,把卫生工作纳入了学校每年工作计划,拨了专款购买了各种体验器材,加强了医务室的建设,建立、健全了学生健康卡和档案,对入学新生进行全面健康体检,掌握学生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治疗。每年春季搞一次预防传染病,流行病的中药预防,每年对新生入校进行身体健康体检,对体检信息及时统计分析,对新生进行乙肝疫苗注射,形成免疫屏障,对阳性体症及病毒携带者进行相应处理,杜绝乙肝在学校内传染。

1991年为控制学校近视眼发病做了大量工作,使全校近视率一直保持逐年下降的趋势。

1992年,组织开展了学生健康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2003年4月17日,学校成立了预防非典型性肺炎领导小组,率领全校师生成功开展了预防和控制“非典”工作。

二、健康教育

学校的健康教育除在体育课和“生理卫生”课讲授健康知识外,还通过卫生板报、卫生图片和校报宣传等向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学习,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卫生知识水平,促进其建立和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普及各类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知识,提高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建立科学的生活规律,从而有利于生长、心理发育、增强体质、预防心理卫生问题,培养学生自我保健能力。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比较活跃,又面临着升学等压力,因此,高中生的心理问题表现尤为突出。2001年以来,隆尧一中十分重视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强调每位班主任和教师要积极学习有关理论,努力使自己成为心理教育工作者,选派教师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同时,积极开展文体活动,既为学生创造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又让学生保持愉快、积极的情绪,并通过《一中校报》、宣传橱窗,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训练方法。学校一直在尝试心理咨询工作,2001年,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2004年在学校校园网上建立耿(兴海)老师心理咨询室,确定心理咨询室的工作原则是“尊重、保密、交流、提高”;2006年,成立“知心家园”,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2004年3月,学校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的子课题——心理健康与创新能力发展关系研究。课题组成员在各年级中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测试,在试验班级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及时总结研究成果。

三、环境卫生

隆尧一中建校以来,学校领导始终把卫生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多次被评为省、市县卫生工作先进单位。

2002年,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卫生领导小组和检查小组,为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制定了《隆尧一中各部门卫生区划分方案》,环境卫生工作由德工处主抓。德工处根据学校实际制定了《院落卫生标准》、《宿舍内务卫生标准》、《教学楼、宿舍楼、办公楼卫生标准》。楼内公共区卫生由学校工人负责打扫。院落划分成高一高二各班卫生区,做到每天两打扫一检查,以保持校园洁净美观,并严禁学生乱扔废弃物,卫生不留死角,增强环境育人氛围。学生宿舍内务由生活老师指导,每天检查反馈,努力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生活自立能力。院落和宿舍的检查结果均纳入班级综合量化考评。

第四章美育和劳动教育

第一节美育

自1948年建校,学校重视音乐、美术的设置及两学科的美育功能,设置了音乐、美术课程,组建了“隆中剧团”,1958年成立了学校“文工团”。1960年,舞蹈《养猪舞》参加了“河北省文艺汇演”。文革期间,音乐、美术课曾一度停滞搁浅。1997年学校搬迁后,开设了美术特长生教育课,组建了合唱队、军乐队、舞蹈队等业余兴趣小组。

2002年,学校成立艺体部,先后制定了《艺体特长生管理条例》、《艺体特长生守则》等管理制度,实现了艺术教育教学工作有章可依和管理制度化。同时,学校将音乐、美术课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对艺术美感受和鉴赏力、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主要途径;开设了音乐、美术专业课,设置进行深入调整,更细化、更完善。音乐设有乐理、声乐、舞蹈等课程;美术设有素描、速写、色彩、设计及制作课程。学生通过课内外艺术学习,鉴赏、研讨、实践、感受了艺术美,培养了学生审美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素质,艺术生高考专业测试过关率达100%,为社会和全国各类高等艺术院校输送高素质的艺术专业人才。

第二节校园文化艺术节

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是对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检阅。

学校自2002年10月26日成功举办了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以来,又成功举办了第二、三、四、五届校园文化艺术节。艺术节通过举办“师生书画及手工制作展”、“卡拉OK大赛”、“普通话大赛”、“主持人大赛”、“师生联欢晚会”等,有力地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建设。

学校艺术节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先进文化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素质拓展为中心。以弘扬民族精神,肩负神圣使命,强化素质训练,繁荣校园文化”为主题,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继承了已有50多年的“诚、朴、敏、健”的优良传统,贴近生活实际,贴近学生,开展积极向上、形式多样的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智育和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艺术活动之中,为师生提供了一个放松心情,展示自我的空间,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弘扬个性的平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的能力,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为把学生培养成为新世纪德才兼备的中学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节劳动教育

1958年,学校师生响应中央“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号召,到甄庄深翻土地、抗旱点播,同时,又开展了一系列勤工俭学活动,建起10个炼钢炉,掀起大炼钢铁热潮。当时,学校迎停课月余,办起了石灰厂、砖窑、饲养场,用自己生产的30多万块红砖,盖教室一排15间,宿舍25间。

1959年,中共河北教育厅党组发出《关于安排学生学习、劳动、休息等时间的意见》,规定:全日制学校,一般每周劳动4至6小时。1960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学校组织师生每天学习6小时,剩余时间采集棉花落、白菜叶。

1975年,为使教学与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学校组织全校班级下乡搞调查,组织学生写调查报告。邓联壁老师带领学生在周张庄、大市口村住了月余,指导学生写出调查报告数十篇。

80年代至90年代,学校将三十亩农场作为学生劳动基地。负责劳动的教师利用每周两节劳动课时间教授学生种田技术。校内有养猪场,猪肉供师生改善生活用。

2001以来,学校逐步建立了学生值岗制度,制定了《隆尧一中学生值岗制度及实施办法》、《隆尧一中学生值岗工作程序和学习目标》,每学期由高一、高二各班轮流值岗,每周安排两个班级。根据各处室的工作需要,把值周班学生分配到各值岗点。各点要安排负责人指导学生工作并做好考评,学生值岗是劳动技术课和社会实践课的补充,旨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自觉守纪、自我管理、热爱集体的良好品质。

之后,学校又根据工作需要取消值岗制度,改为每月每班参加校园劳动两课时,由专职教师负责安排学生到各岗位,各岗位有专人负责指导学生劳动。这项措施集中了学生劳动时间、减少了时间浪费,并对于学校的有关工作起到了协助作用。

2002年以来,学校德工处和团委经常利用寒暑假组织全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形式灵活多样,有调查、实验、参观、工农业生产劳动、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等,并指导学生写出社会实践报告。从中评选出一部分优秀实践报告和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并给予表彰和奖励。此外,还组织学生到华龙集团参观,到敬老院慰问革命老人等活动。

第五章教师

第一节概况

1948年学校成立时,只有专职教师6人。

1949年,“革大”毕业生张广周、陈文治、李景山、吴广宇等分配到校任教。

1952年9月,解放后第一批大专结业生赵宝诚、张琦、郑景顺等5名毕业生分配到学校任教。

2001年5月参加邢台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重点中学组全体总分第二名。

2001年9月参加邢台市中学生篮球赛,获高中女子组第四名、男子组第六名。

2002年参加邢台市中学生篮球赛,获高中女子组第五名。

2004年参加邢台市中学生篮球赛,获“体育道德风尚奖”,高中女子组获第三名、男子组获第五名。

2004年5月参加邢台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重点中学组团体总分第四名。

2004年7月在河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运动会上,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名。

2005年5月参加邢台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重点中学组团体总分第三名。

2005年10月参加邢台市中学生篮球赛,获高中男子组第三名、女子组第三名。

第二节卫生

一、卫生室

1958年,学校设置医务室,明确校医职责,健全了各项卫生规章制度,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目标下,明确“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思想,学习贯彻“面向全体师生,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思想,把卫生工作纳入了学校每年工作计划,拨了专款购买了各种体验器材,加强了医务室的建设,建立、健全了学生健康卡和档案,对入学新生进行全面健康体检,掌握学生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治疗。每年春季搞一次预防传染病,流行病的中药预防,每年对新生入校进行身体健康体检,对体检信息及时统计分析,对新生进行乙肝疫苗注射,形成免疫屏障,对阳性体症及病毒携带者进行相应处理,杜绝乙肝在学校内传染。

1991年为控制学校近视眼发病做了大量工作,使全校近视率一直保持逐年下降的趋势。

1992年,组织开展了学生健康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2003年4月17日,学校成立了预防非典型性肺炎领导小组,率领全校师生成功开展了预防和控制“非典”工作。

二、健康教育

学校的健康教育除在体育课和“生理卫生”课讲授健康知识外,还通过卫生板报、卫生图片和校报宣传等向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学习,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卫生知识水平,促进其建立和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普及各类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知识,提高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建立科学的生活规律,从而有利于生长、心理发育、增强体质、预防心理卫生问题,培养学生自我保健能力。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比较活跃,又面临着升学等压力,因此,高中生的心理问题表现尤为突出。2001年以来,隆尧一中十分重视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强调每位班主任和教师要积极学习有关理论,努力使自己成为心理教育工作者,选派教师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同时,积极开展文体活动,既为学生创造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又让学生保持愉快、积极的情绪,并通过《一中校报》、宣传橱窗,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训练方法。学校一直在尝试心理咨询工作,2001年,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2004年在学校校园网上建立耿(兴海)老师心理咨询室,确定心理咨询室的工作原则是“尊重、保密、交流、提高”;2006年,成立“知心家园”,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2004年3月,学校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的子课题——心理健康与创新能力发展关系研究。课题组成员在各年级中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测试,在试验班级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及时总结研究成果。

三、环境卫生

隆尧一中建校以来,学校领导始终把卫生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多次被评为省、市县卫生工作先进单位。

2002年,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卫生领导小组和检查小组,为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制定了《隆尧一中各部门卫生区划分方案》,环境卫生工作由德工处主抓。德工处根据学校实际制定了《院落卫生标准》、《宿舍内务卫生标准》、《教学楼、宿舍楼、办公楼卫生标准》。楼内公共区卫生由学校工人负责打扫。院落划分成高一高二各班卫生区,做到每天两打扫一检查,以保持校园洁净美观,并严禁学生乱扔废弃物,卫生不留死角,增强环境育人氛围。学生宿舍内务由生活老师指导,每天检查反馈,努力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生活自立能力。院落和宿舍的检查结果均纳入班级综合量化考评。

第四章美育和劳动教育

第一节美育

自1948年建校,学校重视音乐、美术的设置及两学科的美育功能,设置了音乐、美术课程,组建了“隆中剧团”,1958年成立了学校“文工团”。1960年,舞蹈《养猪舞》参加了“河北省文艺汇演”。文革期间,音乐、美术课曾一度停滞搁浅。1997年学校搬迁后,开设了美术特长生教育课,组建了合唱队、军乐队、舞蹈队等业余兴趣小组。

2002年,学校成立艺体部,先后制定了《艺体特长生管理条例》、《艺体特长生守则》等管理制度,实现了艺术教育教学工作有章可依和管理制度化。同时,学校将音乐、美术课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对艺术美感受和鉴赏力、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主要途径;开设了音乐、美术专业课,设置进行深入调整,更细化、更完善。音乐设有乐理、声乐、舞蹈等课程;美术设有素描、速写、色彩、设计及制作课程。学生通过课内外艺术学习,鉴赏、研讨、实践、感受了艺术美,培养了学生审美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素质,艺术生高考专业测试过关率达100%,为社会和全国各类高等艺术院校输送高素质的艺术专业人才。

第二节校园文化艺术节

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是对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检阅。

学校自2002年10月26日成功举办了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以来,又成功举办了第二、三、四、五届校园文化艺术节。艺术节通过举办“师生书画及手工制作展”、“卡拉OK大赛”、“普通话大赛”、“主持人大赛”、“师生联欢晚会”等,有力地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建设。

学校艺术节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先进文化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素质拓展为中心。以弘扬民族精神,肩负神圣使命,强化素质训练,繁荣校园文化”为主题,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继承了已有50多年的“诚、朴、敏、健”的优良传统,贴近生活实际,贴近学生,开展积极向上、形式多样的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智育和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艺术活动之中,为师生提供了一个放松心情,展示自我的空间,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弘扬个性的平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的能力,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为把学生培养成为新世纪德才兼备的中学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节劳动教育

1958年,学校师生响应中央“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号召,到甄庄深翻土地、抗旱点播,同时,又开展了一系列勤工俭学活动,建起10个炼钢炉,掀起大炼钢铁热潮。当时,学校迎停课月余,办起了石灰厂、砖窑、饲养场,用自己生产的30多万块红砖,盖教室一排15间,宿舍25间。

1959年,中共河北教育厅党组发出《关于安排学生学习、劳动、休息等时间的意见》,规定:全日制学校,一般每周劳动4至6小时。1960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学校组织师生每天学习6小时,剩余时间采集棉花落、白菜叶。

1975年,为使教学与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学校组织全校班级下乡搞调查,组织学生写调查报告。邓联壁老师带领学生在周张庄、大市口村住了月余,指导学生写出调查报告数十篇。

80年代至90年代,学校将三十亩农场作为学生劳动基地。负责劳动的教师利用每周两节劳动课时间教授学生种田技术。校内有养猪场,猪肉供师生改善生活用。

2001以来,学校逐步建立了学生值岗制度,制定了《隆尧一中学生值岗制度及实施办法》、《隆尧一中学生值岗工作程序和学习目标》,每学期由高一、高二各班轮流值岗,每周安排两个班级。根据各处室的工作需要,把值周班学生分配到各值岗点。各点要安排负责人指导学生工作并做好考评,学生值岗是劳动技术课和社会实践课的补充,旨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自觉守纪、自我管理、热爱集体的良好品质。

之后,学校又根据工作需要取消值岗制度,改为每月每班参加校园劳动两课时,由专职教师负责安排学生到各岗位,各岗位有专人负责指导学生劳动。这项措施集中了学生劳动时间、减少了时间浪费,并对于学校的有关工作起到了协助作用。

2002年以来,学校德工处和团委经常利用寒暑假组织全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形式灵活多样,有调查、实验、参观、工农业生产劳动、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等,并指导学生写出社会实践报告。从中评选出一部分优秀实践报告和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并给予表彰和奖励。此外,还组织学生到华龙集团参观,到敬老院慰问革命老人等活动。

第五章教师

第一节概况

1948年学校成立时,只有专职教师6人。

1949年,“革大”毕业生张广周、陈文治、李景山、吴广宇等分配到校任教。

1952年9月,解放后第一批大专结业生赵宝诚、张琦、郑景顺等5名毕业生分配到学校任教。

1961年1月,根据中央精神,隆尧、柏乡二县高中合并,教师进行调整。8、9月间,从甘肃、河南、山西、省教育厅、河北师大、大名师范,以及柏乡中学、隆尧二中等单位调入学校一批教师,从南开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学院等高校分配来一批应届大专毕业生(其中12名大学生本科毕业生)到校任教,大大充实了学校的教学力量。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大批教师受到冲击、批判,有的教师在批斗中遭毒打,有的被逼跳井自杀未遂。在开展“清理阶级队伍”运动中,教师队伍中的业务骨干成为批斗对象,受尽了迫害和凌辱。

1979年,一批全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示范大专班毕业生分配到学校任教,大大充实了教师队伍。

1987年,学校有教师87人。

1997年,学校搬迁后,隆尧二中并入,教师人数增至160人。

2002年,学校开始面向全国招聘教师。

2005年,教师总数达到了231人,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46人,中级教师78人,全部达到本科学历。

第二节教师队伍建设

一、培训进修

建校以来,学校特别重视教师队伍的素质提高,经常采取多种形式尽可能为教师的进修提高创造各种条件,大力支持和鼓励教师参与进修,教师们也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自修,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尤其是近年来,近百名教师参加河北师大教师进修班,35名教师参加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班,全部完成研究生课程,使学校的一线教师学历全部达标。

二、教师考核

隆尧一中对教师评价分三个阶段。

文化大革命前,和全国教育形势一致,以高考升学率为标准。

文化大革命中,学校本着“上好社会主义文化课”的号召,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要求有所加强,以此为教师考核标准。

文化大革命后,学校对教师评价总的原则是定性定量评价相结合,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对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方法包括,听课(校领导、教导处、教研组定期听课、同科老师听课) 、检查学生作业完成和批改情况、教研组说课(考查教师对教学理论,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学方法的应用,学生的接受能力) 、问卷调查及学生个别谈话等。2002年学校制定了《隆尧一中教师工作考核奖励细则》、《教师教学情况评价》、《教师工作考核量化表》、《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课件评比标准》等,从五方面对教师教学进行考核:(1)职业道德、工作能力;(2)出勤考核;(3)教学常规考核;(4)教学成绩考核;(5)教科研考核。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考核评价更具科学性、易操作、全面性。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比较活跃,又面临着升学等压力,因此,高中生的心理问题表现尤为突出。2001年以来,隆尧一中十分重视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强调每位班主任和教师要积极学习有关理论,努力使自己成为心理教育工作者,选派教师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同时,积极开展文体活动,既为学生创造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又让学生保持愉快、积极的情绪,并通过《一中校报》、宣传橱窗,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训练方法。学校一直在尝试心理咨询工作,2001年,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2004年在学校校园网上建立耿(兴海)老师心理咨询室,确定心理咨询室的工作原则是“尊重、保密、交流、提高”;2006年,成立“知心家园”,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2004年3月,学校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的子课题——心理健康与创新能力发展关系研究。课题组成员在各年级中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测试,在试验班级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及时总结研究成果。

三、环境卫生

隆尧一中建校以来,学校领导始终把卫生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多次被评为省、市县卫生工作先进单位。

2002年,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卫生领导小组和检查小组,为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制定了《隆尧一中各部门卫生区划分方案》,环境卫生工作由德工处主抓。德工处根据学校实际制定了《院落卫生标准》、《宿舍内务卫生标准》、《教学楼、宿舍楼、办公楼卫生标准》。楼内公共区卫生由学校工人负责打扫。院落划分成高一高二各班卫生区,做到每天两打扫一检查,以保持校园洁净美观,并严禁学生乱扔废弃物,卫生不留死角,增强环境育人氛围。学生宿舍内务由生活老师指导,每天检查反馈,努力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生活自立能力。院落和宿舍的检查结果均纳入班级综合量化考评。

第四章美育和劳动教育

第一节美育

自1948年建校,学校重视音乐、美术的设置及两学科的美育功能,设置了音乐、美术课程,组建了“隆中剧团”,1958年成立了学校“文工团”。1960年,舞蹈《养猪舞》参加了“河北省文艺汇演”。文革期间,音乐、美术课曾一度停滞搁浅。1997年学校搬迁后,开设了美术特长生教育课,组建了合唱队、军乐队、舞蹈队等业余兴趣小组。

2002年,学校成立艺体部,先后制定了《艺体特长生管理条例》、《艺体特长生守则》等管理制度,实现了艺术教育教学工作有章可依和管理制度化。同时,学校将音乐、美术课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对艺术美感受和鉴赏力、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主要途径;开设了音乐、美术专业课,设置进行深入调整,更细化、更完善。音乐设有乐理、声乐、舞蹈等课程;美术设有素描、速写、色彩、设计及制作课程。学生通过课内外艺术学习,鉴赏、研讨、实践、感受了艺术美,培养了学生审美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素质,艺术生高考专业测试过关率达100%,为社会和全国各类高等艺术院校输送高素质的艺术专业人才。

第二节校园文化艺术节

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是对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检阅。

学校自2002年10月26日成功举办了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以来,又成功举办了第二、三、四、五届校园文化艺术节。艺术节通过举办“师生书画及手工制作展”、“卡拉OK大赛”、“普通话大赛”、“主持人大赛”、“师生联欢晚会”等,有力地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建设。

学校艺术节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先进文化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素质拓展为中心。以弘扬民族精神,肩负神圣使命,强化素质训练,繁荣校园文化”为主题,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继承了已有50多年的“诚、朴、敏、健”的优良传统,贴近生活实际,贴近学生,开展积极向上、形式多样的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智育和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艺术活动之中,为师生提供了一个放松心情,展示自我的空间,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弘扬个性的平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的能力,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为把学生培养成为新世纪德才兼备的中学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节劳动教育

1958年,学校师生响应中央“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号召,到甄庄深翻土地、抗旱点播,同时,又开展了一系列勤工俭学活动,建起10个炼钢炉,掀起大炼钢铁热潮。当时,学校迎停课月余,办起了石灰厂、砖窑、饲养场,用自己生产的30多万块红砖,盖教室一排15间,宿舍25间。

1959年,中共河北教育厅党组发出《关于安排学生学习、劳动、休息等时间的意见》,规定:全日制学校,一般每周劳动4至6小时。1960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学校组织师生每天学习6小时,剩余时间采集棉花落、白菜叶。

1975年,为使教学与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学校组织全校班级下乡搞调查,组织学生写调查报告。邓联壁老师带领学生在周张庄、大市口村住了月余,指导学生写出调查报告数十篇。

80年代至90年代,学校将三十亩农场作为学生劳动基地。负责劳动的教师利用每周两节劳动课时间教授学生种田技术。校内有养猪场,猪肉供师生改善生活用。

2001以来,学校逐步建立了学生值岗制度,制定了《隆尧一中学生值岗制度及实施办法》、《隆尧一中学生值岗工作程序和学习目标》,每学期由高一、高二各班轮流值岗,每周安排两个班级。根据各处室的工作需要,把值周班学生分配到各值岗点。各点要安排负责人指导学生工作并做好考评,学生值岗是劳动技术课和社会实践课的补充,旨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自觉守纪、自我管理、热爱集体的良好品质。

之后,学校又根据工作需要取消值岗制度,改为每月每班参加校园劳动两课时,由专职教师负责安排学生到各岗位,各岗位有专人负责指导学生劳动。这项措施集中了学生劳动时间、减少了时间浪费,并对于学校的有关工作起到了协助作用。

2002年以来,学校德工处和团委经常利用寒暑假组织全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形式灵活多样,有调查、实验、参观、工农业生产劳动、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等,并指导学生写出社会实践报告。从中评选出一部分优秀实践报告和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并给予表彰和奖励。此外,还组织学生到华龙集团参观,到敬老院慰问革命老人等活动。

第五章教师

第一节概况

1948年学校成立时,只有专职教师6人。

1949年,“革大”毕业生张广周、陈文治、李景山、吴广宇等分配到校任教。

1952年9月,解放后第一批大专结业生赵宝诚、张琦、郑景顺等5名毕业生分配到学校任教。

1961年1月,根据中央精神,隆尧、柏乡二县高中合并,教师进行调整。8、9月间,从甘肃、河南、山西、省教育厅、河北师大、大名师范,以及柏乡中学、隆尧二中等单位调入学校一批教师,从南开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学院等高校分配来一批应届大专毕业生(其中12名大学生本科毕业生)到校任教,大大充实了学校的教学力量。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大批教师受到冲击、批判,有的教师在批斗中遭毒打,有的被逼跳井自杀未遂。在开展“清理阶级队伍”运动中,教师队伍中的业务骨干成为批斗对象,受尽了迫害和凌辱。

1979年,一批全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示范大专班毕业生分配到学校任教,大大充实了教师队伍。

1987年,学校有教师87人。

1997年,学校搬迁后,隆尧二中并入,教师人数增至160人。

2002年,学校开始面向全国招聘教师。

2005年,教师总数达到了231人,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46人,中级教师78人,全部达到本科学历。

第二节教师队伍建设

一、培训进修

建校以来,学校特别重视教师队伍的素质提高,经常采取多种形式尽可能为教师的进修提高创造各种条件,大力支持和鼓励教师参与进修,教师们也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自修,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尤其是近年来,近百名教师参加河北师大教师进修班,35名教师参加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班,全部完成研究生课程,使学校的一线教师学历全部达标。

二、教师考核

隆尧一中对教师评价分三个阶段。

文化大革命前,和全国教育形势一致,以高考升学率为标准。

文化大革命中,学校本着“上好社会主义文化课”的号召,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要求有所加强,以此为教师考核标准。

文化大革命后,学校对教师评价总的原则是定性定量评价相结合,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对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方法包括,听课(校领导、教导处、教研组定期听课、同科老师听课) 、检查学生作业完成和批改情况、教研组说课(考查教师对教学理论,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学方法的应用,学生的接受能力) 、问卷调查及学生个别谈话等。2002年学校制定了《隆尧一中教师工作考核奖励细则》、《教师教学情况评价》、《教师工作考核量化表》、《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课件评比标准》等,从五方面对教师教学进行考核:(1)职业道德、工作能力;(2)出勤考核;(3)教学常规考核;(4)教学成绩考核;(5)教科研考核。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考核评价更具科学性、易操作、全面性。

三、四个转变 四个基本条件 四个基本目标

教师是立校之本,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学校长期发展的主要任务。学校要求教师进行“四个转变”,提出了教师队伍建设要落实的“四项基本要求”和“四个基本目标”。

四个转变是指从教育思想上,教师要由教书观转变为育人观;从教师类型上,由教书匠转变为专家型教师;从教法上,由满堂灌转变为师生互动;从培养目标上,由只教知识转变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四个基本条件是:德——强烈的教育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智——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科学的思维方法;能——独树一帜的特长和创造性的工作;情——高雅的审美情感和诚挚的爱心。

四个基本目标:进修一个研究生,研究一个课题,练就一项特长,作一个心理辅导员。

这四个基本条件和四个基本目标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总纲,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要围绕总纲进行落实。

第六章学校行政

第一节机构设置

1948年,“隆尧中学”建立了党支部,行政职能部门设教导处和总务处。

1957年,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

1963年,校长是学校行政负责人,在当地党委和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负责领导全校的工作。

1966年,学校成立“革命委员会”,行政领导陷于瘫痪。

1975年3月,学校行政负责人由“抓教育革命的负责人”改称“校长”。

1988年,学校成立政教处。

1990年,设立保卫科。

1991年,教导处更名为教务处。

1997年,设立办公室、体卫处,年级部。

1999年,设立教科所。

2001年,政教处更名为学工部,撤销了体卫处。

2002年,设立艺体部,学工部更名为徳工处,教务处更名为教导处。

第二节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

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引进和吸收世界各国、各地的先进教育思想、先进教学模式和先进的教育方法,开放办学,大胆创新,使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持续发展、保持先进。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学生的健康发展、自主发展为重心,培养有健康的个性、健康的心理、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发展方向的优秀的公民。

2002年,学校成立艺体部,先后制定了《艺体特长生管理条例》、《艺体特长生守则》等管理制度,实现了艺术教育教学工作有章可依和管理制度化。同时,学校将音乐、美术课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对艺术美感受和鉴赏力、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主要途径;开设了音乐、美术专业课,设置进行深入调整,更细化、更完善。音乐设有乐理、声乐、舞蹈等课程;美术设有素描、速写、色彩、设计及制作课程。学生通过课内外艺术学习,鉴赏、研讨、实践、感受了艺术美,培养了学生审美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素质,艺术生高考专业测试过关率达100%,为社会和全国各类高等艺术院校输送高素质的艺术专业人才。

第二节校园文化艺术节

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是对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检阅。

学校自2002年10月26日成功举办了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以来,又成功举办了第二、三、四、五届校园文化艺术节。艺术节通过举办“师生书画及手工制作展”、“卡拉OK大赛”、“普通话大赛”、“主持人大赛”、“师生联欢晚会”等,有力地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建设。

学校艺术节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先进文化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素质拓展为中心。以弘扬民族精神,肩负神圣使命,强化素质训练,繁荣校园文化”为主题,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继承了已有50多年的“诚、朴、敏、健”的优良传统,贴近生活实际,贴近学生,开展积极向上、形式多样的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智育和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艺术活动之中,为师生提供了一个放松心情,展示自我的空间,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弘扬个性的平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的能力,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为把学生培养成为新世纪德才兼备的中学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节劳动教育

1958年,学校师生响应中央“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号召,到甄庄深翻土地、抗旱点播,同时,又开展了一系列勤工俭学活动,建起10个炼钢炉,掀起大炼钢铁热潮。当时,学校迎停课月余,办起了石灰厂、砖窑、饲养场,用自己生产的30多万块红砖,盖教室一排15间,宿舍25间。

1959年,中共河北教育厅党组发出《关于安排学生学习、劳动、休息等时间的意见》,规定:全日制学校,一般每周劳动4至6小时。1960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学校组织师生每天学习6小时,剩余时间采集棉花落、白菜叶。

1975年,为使教学与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学校组织全校班级下乡搞调查,组织学生写调查报告。邓联壁老师带领学生在周张庄、大市口村住了月余,指导学生写出调查报告数十篇。

80年代至90年代,学校将三十亩农场作为学生劳动基地。负责劳动的教师利用每周两节劳动课时间教授学生种田技术。校内有养猪场,猪肉供师生改善生活用。

2001以来,学校逐步建立了学生值岗制度,制定了《隆尧一中学生值岗制度及实施办法》、《隆尧一中学生值岗工作程序和学习目标》,每学期由高一、高二各班轮流值岗,每周安排两个班级。根据各处室的工作需要,把值周班学生分配到各值岗点。各点要安排负责人指导学生工作并做好考评,学生值岗是劳动技术课和社会实践课的补充,旨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自觉守纪、自我管理、热爱集体的良好品质。

之后,学校又根据工作需要取消值岗制度,改为每月每班参加校园劳动两课时,由专职教师负责安排学生到各岗位,各岗位有专人负责指导学生劳动。这项措施集中了学生劳动时间、减少了时间浪费,并对于学校的有关工作起到了协助作用。

2002年以来,学校德工处和团委经常利用寒暑假组织全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形式灵活多样,有调查、实验、参观、工农业生产劳动、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等,并指导学生写出社会实践报告。从中评选出一部分优秀实践报告和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并给予表彰和奖励。此外,还组织学生到华龙集团参观,到敬老院慰问革命老人等活动。

第五章教师

第一节概况

1948年学校成立时,只有专职教师6人。

1949年,“革大”毕业生张广周、陈文治、李景山、吴广宇等分配到校任教。

1952年9月,解放后第一批大专结业生赵宝诚、张琦、郑景顺等5名毕业生分配到学校任教。

1961年1月,根据中央精神,隆尧、柏乡二县高中合并,教师进行调整。8、9月间,从甘肃、河南、山西、省教育厅、河北师大、大名师范,以及柏乡中学、隆尧二中等单位调入学校一批教师,从南开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学院等高校分配来一批应届大专毕业生(其中12名大学生本科毕业生)到校任教,大大充实了学校的教学力量。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大批教师受到冲击、批判,有的教师在批斗中遭毒打,有的被逼跳井自杀未遂。在开展“清理阶级队伍”运动中,教师队伍中的业务骨干成为批斗对象,受尽了迫害和凌辱。

1979年,一批全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示范大专班毕业生分配到学校任教,大大充实了教师队伍。

1987年,学校有教师87人。

1997年,学校搬迁后,隆尧二中并入,教师人数增至160人。

2002年,学校开始面向全国招聘教师。

2005年,教师总数达到了231人,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46人,中级教师78人,全部达到本科学历。

第二节教师队伍建设

一、培训进修

建校以来,学校特别重视教师队伍的素质提高,经常采取多种形式尽可能为教师的进修提高创造各种条件,大力支持和鼓励教师参与进修,教师们也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自修,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尤其是近年来,近百名教师参加河北师大教师进修班,35名教师参加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班,全部完成研究生课程,使学校的一线教师学历全部达标。

二、教师考核

隆尧一中对教师评价分三个阶段。

文化大革命前,和全国教育形势一致,以高考升学率为标准。

文化大革命中,学校本着“上好社会主义文化课”的号召,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要求有所加强,以此为教师考核标准。

文化大革命后,学校对教师评价总的原则是定性定量评价相结合,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对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方法包括,听课(校领导、教导处、教研组定期听课、同科老师听课) 、检查学生作业完成和批改情况、教研组说课(考查教师对教学理论,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学方法的应用,学生的接受能力) 、问卷调查及学生个别谈话等。2002年学校制定了《隆尧一中教师工作考核奖励细则》、《教师教学情况评价》、《教师工作考核量化表》、《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课件评比标准》等,从五方面对教师教学进行考核:(1)职业道德、工作能力;(2)出勤考核;(3)教学常规考核;(4)教学成绩考核;(5)教科研考核。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考核评价更具科学性、易操作、全面性。

三、四个转变 四个基本条件 四个基本目标

教师是立校之本,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学校长期发展的主要任务。学校要求教师进行“四个转变”,提出了教师队伍建设要落实的“四项基本要求”和“四个基本目标”。

四个转变是指从教育思想上,教师要由教书观转变为育人观;从教师类型上,由教书匠转变为专家型教师;从教法上,由满堂灌转变为师生互动;从培养目标上,由只教知识转变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四个基本条件是:德——强烈的教育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智——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科学的思维方法;能——独树一帜的特长和创造性的工作;情——高雅的审美情感和诚挚的爱心。

四个基本目标:进修一个研究生,研究一个课题,练就一项特长,作一个心理辅导员。

这四个基本条件和四个基本目标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总纲,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要围绕总纲进行落实。

第六章学校行政

第一节机构设置

1948年,“隆尧中学”建立了党支部,行政职能部门设教导处和总务处。

1957年,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

1963年,校长是学校行政负责人,在当地党委和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负责领导全校的工作。

1966年,学校成立“革命委员会”,行政领导陷于瘫痪。

1975年3月,学校行政负责人由“抓教育革命的负责人”改称“校长”。

1988年,学校成立政教处。

1990年,设立保卫科。

1991年,教导处更名为教务处。

1997年,设立办公室、体卫处,年级部。

1999年,设立教科所。

2001年,政教处更名为学工部,撤销了体卫处。

2002年,设立艺体部,学工部更名为徳工处,教务处更名为教导处。

第二节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

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引进和吸收世界各国、各地的先进教育思想、先进教学模式和先进的教育方法,开放办学,大胆创新,使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持续发展、保持先进。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学生的健康发展、自主发展为重心,培养有健康的个性、健康的心理、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发展方向的优秀的公民。

第三节教职工的聘任

教职工的聘任以中层部门与教职工双向选择为原则,即教职工首先按自己的工作意愿填报应聘志愿书,中层领导按工作岗位职数及要求择优选聘。聘任工作开始之前,凡学校的正式教职员工、借调到本校工作的人员以及临时聘用的人员均有资格应聘。

教师聘任的必要条件是:1、学识能力达到本科以上水平;2、在年度教师业务测试中成绩及格;3、所担任教学班的学生平均成绩没有下降;4、学生对教师考核中,基本称职以上等次得票率在60%以上。

聘任时首先由学校公布各部门岗位职数和职务级别,参聘人员本着自愿原则按规定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填报应聘志愿书,志愿书主要填明本人应聘的岗位、职务、职级范围,逾期不交应聘志愿书或不按规定填写的均视为拒聘。上一年度担任毕业班教学的人员和新学年将进入毕业班的教学人员(因工作原因经学校批准的除外)应聘的第一志愿一般应填报三年级的教学岗位,以保证毕业班的教学力量。各部门按照先教师、再职员、后工人的聘任顺序依次选聘。为保障学科带头人在三个级部的均衡分布,学校将规定同一学科中的某些人员不得在同一级部中聘任,各级部在聘任同级别人员时要按学校规定的聘任比例进行选聘。各部门聘任时也要按分配的职员级别比例进行选聘。各部门把聘任结果报校长办公会议审查,教导处对各级部和艺体处所聘不称职的教师实行否决权,学生工作部对各级部所聘不称职的班主任实行否决权,校长办公会议最后审查批准,并予以公布。

学校和准聘教职工签订聘任书。

教职工的聘任期为一年,聘任期内,聘任双方均不得单方终止聘任,教职工因患急性疾病,经县以上医院诊断证明,且不能继续工作或因工作需要经上级部门批准调动的,可以申请辞聘:

聘上的教职工不能遵守学校制度和纪律,工作不负责任,不能完成工作任务,工作严重失误,给学校造成重大损失,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生育的,违法乱纪受到党政纪处分的,经过校长办会议决定,学校可以随时予以解聘。

学校根据工作需要设置部分试聘岗位,教师试聘岗位不得超过教师聘任岗位职数的15%,职员试聘岗位不得超过聘任岗位职数的10%。新调入的人员和新招聘的大学毕业生在聘任工作开始前经学校研究批准可安排试聘工作岗位,落聘人员如不愿调出,也可以报请试聘岗位,由部门选聘。试聘期间执行财政工资。试聘期最多一年,第二年仍落聘的不能再报请试聘岗位。男55岁以上女50岁以上落聘的教职工,不愿调出的,学校在不突破试聘指标的原则下予以优先安排试聘,试聘期可以适当延长。拒聘人员不予安排试聘,借调人员落聘不予安排试聘,回原单位工作。

1959年,中共河北教育厅党组发出《关于安排学生学习、劳动、休息等时间的意见》,规定:全日制学校,一般每周劳动4至6小时。1960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学校组织师生每天学习6小时,剩余时间采集棉花落、白菜叶。

1975年,为使教学与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学校组织全校班级下乡搞调查,组织学生写调查报告。邓联壁老师带领学生在周张庄、大市口村住了月余,指导学生写出调查报告数十篇。

80年代至90年代,学校将三十亩农场作为学生劳动基地。负责劳动的教师利用每周两节劳动课时间教授学生种田技术。校内有养猪场,猪肉供师生改善生活用。

2001以来,学校逐步建立了学生值岗制度,制定了《隆尧一中学生值岗制度及实施办法》、《隆尧一中学生值岗工作程序和学习目标》,每学期由高一、高二各班轮流值岗,每周安排两个班级。根据各处室的工作需要,把值周班学生分配到各值岗点。各点要安排负责人指导学生工作并做好考评,学生值岗是劳动技术课和社会实践课的补充,旨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自觉守纪、自我管理、热爱集体的良好品质。

之后,学校又根据工作需要取消值岗制度,改为每月每班参加校园劳动两课时,由专职教师负责安排学生到各岗位,各岗位有专人负责指导学生劳动。这项措施集中了学生劳动时间、减少了时间浪费,并对于学校的有关工作起到了协助作用。

2002年以来,学校德工处和团委经常利用寒暑假组织全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形式灵活多样,有调查、实验、参观、工农业生产劳动、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等,并指导学生写出社会实践报告。从中评选出一部分优秀实践报告和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并给予表彰和奖励。此外,还组织学生到华龙集团参观,到敬老院慰问革命老人等活动。

第五章教师

第一节概况

1948年学校成立时,只有专职教师6人。

1949年,“革大”毕业生张广周、陈文治、李景山、吴广宇等分配到校任教。

1952年9月,解放后第一批大专结业生赵宝诚、张琦、郑景顺等5名毕业生分配到学校任教。

1961年1月,根据中央精神,隆尧、柏乡二县高中合并,教师进行调整。8、9月间,从甘肃、河南、山西、省教育厅、河北师大、大名师范,以及柏乡中学、隆尧二中等单位调入学校一批教师,从南开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学院等高校分配来一批应届大专毕业生(其中12名大学生本科毕业生)到校任教,大大充实了学校的教学力量。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大批教师受到冲击、批判,有的教师在批斗中遭毒打,有的被逼跳井自杀未遂。在开展“清理阶级队伍”运动中,教师队伍中的业务骨干成为批斗对象,受尽了迫害和凌辱。

1979年,一批全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示范大专班毕业生分配到学校任教,大大充实了教师队伍。

1987年,学校有教师87人。

1997年,学校搬迁后,隆尧二中并入,教师人数增至160人。

2002年,学校开始面向全国招聘教师。

2005年,教师总数达到了231人,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46人,中级教师78人,全部达到本科学历。

第二节教师队伍建设

一、培训进修

建校以来,学校特别重视教师队伍的素质提高,经常采取多种形式尽可能为教师的进修提高创造各种条件,大力支持和鼓励教师参与进修,教师们也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自修,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尤其是近年来,近百名教师参加河北师大教师进修班,35名教师参加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班,全部完成研究生课程,使学校的一线教师学历全部达标。

二、教师考核

隆尧一中对教师评价分三个阶段。

文化大革命前,和全国教育形势一致,以高考升学率为标准。

文化大革命中,学校本着“上好社会主义文化课”的号召,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要求有所加强,以此为教师考核标准。

文化大革命后,学校对教师评价总的原则是定性定量评价相结合,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对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方法包括,听课(校领导、教导处、教研组定期听课、同科老师听课) 、检查学生作业完成和批改情况、教研组说课(考查教师对教学理论,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学方法的应用,学生的接受能力) 、问卷调查及学生个别谈话等。2002年学校制定了《隆尧一中教师工作考核奖励细则》、《教师教学情况评价》、《教师工作考核量化表》、《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课件评比标准》等,从五方面对教师教学进行考核:(1)职业道德、工作能力;(2)出勤考核;(3)教学常规考核;(4)教学成绩考核;(5)教科研考核。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考核评价更具科学性、易操作、全面性。

三、四个转变 四个基本条件 四个基本目标

教师是立校之本,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学校长期发展的主要任务。学校要求教师进行“四个转变”,提出了教师队伍建设要落实的“四项基本要求”和“四个基本目标”。

四个转变是指从教育思想上,教师要由教书观转变为育人观;从教师类型上,由教书匠转变为专家型教师;从教法上,由满堂灌转变为师生互动;从培养目标上,由只教知识转变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四个基本条件是:德——强烈的教育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智——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科学的思维方法;能——独树一帜的特长和创造性的工作;情——高雅的审美情感和诚挚的爱心。

四个基本目标:进修一个研究生,研究一个课题,练就一项特长,作一个心理辅导员。

这四个基本条件和四个基本目标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总纲,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要围绕总纲进行落实。

第六章学校行政

第一节机构设置

1948年,“隆尧中学”建立了党支部,行政职能部门设教导处和总务处。

1957年,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

1963年,校长是学校行政负责人,在当地党委和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负责领导全校的工作。

1966年,学校成立“革命委员会”,行政领导陷于瘫痪。

1975年3月,学校行政负责人由“抓教育革命的负责人”改称“校长”。

1988年,学校成立政教处。

1990年,设立保卫科。

1991年,教导处更名为教务处。

1997年,设立办公室、体卫处,年级部。

1999年,设立教科所。

2001年,政教处更名为学工部,撤销了体卫处。

2002年,设立艺体部,学工部更名为徳工处,教务处更名为教导处。

第二节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

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引进和吸收世界各国、各地的先进教育思想、先进教学模式和先进的教育方法,开放办学,大胆创新,使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持续发展、保持先进。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学生的健康发展、自主发展为重心,培养有健康的个性、健康的心理、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发展方向的优秀的公民。

第三节教职工的聘任

教职工的聘任以中层部门与教职工双向选择为原则,即教职工首先按自己的工作意愿填报应聘志愿书,中层领导按工作岗位职数及要求择优选聘。聘任工作开始之前,凡学校的正式教职员工、借调到本校工作的人员以及临时聘用的人员均有资格应聘。

教师聘任的必要条件是:1、学识能力达到本科以上水平;2、在年度教师业务测试中成绩及格;3、所担任教学班的学生平均成绩没有下降;4、学生对教师考核中,基本称职以上等次得票率在60%以上。

聘任时首先由学校公布各部门岗位职数和职务级别,参聘人员本着自愿原则按规定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填报应聘志愿书,志愿书主要填明本人应聘的岗位、职务、职级范围,逾期不交应聘志愿书或不按规定填写的均视为拒聘。上一年度担任毕业班教学的人员和新学年将进入毕业班的教学人员(因工作原因经学校批准的除外)应聘的第一志愿一般应填报三年级的教学岗位,以保证毕业班的教学力量。各部门按照先教师、再职员、后工人的聘任顺序依次选聘。为保障学科带头人在三个级部的均衡分布,学校将规定同一学科中的某些人员不得在同一级部中聘任,各级部在聘任同级别人员时要按学校规定的聘任比例进行选聘。各部门聘任时也要按分配的职员级别比例进行选聘。各部门把聘任结果报校长办公会议审查,教导处对各级部和艺体处所聘不称职的教师实行否决权,学生工作部对各级部所聘不称职的班主任实行否决权,校长办公会议最后审查批准,并予以公布。

学校和准聘教职工签订聘任书。

教职工的聘任期为一年,聘任期内,聘任双方均不得单方终止聘任,教职工因患急性疾病,经县以上医院诊断证明,且不能继续工作或因工作需要经上级部门批准调动的,可以申请辞聘:

聘上的教职工不能遵守学校制度和纪律,工作不负责任,不能完成工作任务,工作严重失误,给学校造成重大损失,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生育的,违法乱纪受到党政纪处分的,经过校长办会议决定,学校可以随时予以解聘。

学校根据工作需要设置部分试聘岗位,教师试聘岗位不得超过教师聘任岗位职数的15%,职员试聘岗位不得超过聘任岗位职数的10%。新调入的人员和新招聘的大学毕业生在聘任工作开始前经学校研究批准可安排试聘工作岗位,落聘人员如不愿调出,也可以报请试聘岗位,由部门选聘。试聘期间执行财政工资。试聘期最多一年,第二年仍落聘的不能再报请试聘岗位。男55岁以上女50岁以上落聘的教职工,不愿调出的,学校在不突破试聘指标的原则下予以优先安排试聘,试聘期可以适当延长。拒聘人员不予安排试聘,借调人员落聘不予安排试聘,回原单位工作。

不按规定的要求和时间填报教职工应聘志愿书或不接受学校的聘任岗位的视为拒聘。拒聘人员应在两个月内自行调出本单位,不能调出的把档案交到教育局人事处,由教育局人才流动中心处理。

经过聘任程序未被聘用的人员为落聘,正式在编人员落聘可以报请试聘,试聘不上可以自行调出,六个月不调出的交教育局人才流动中心处理。

第四节校训及阐释

校训是学校教诲、训导师生的格言似的条令。全校人员照校训的意旨去做,就会受益匪浅。隆尧一中的校训是“诚朴敏健”。为了使校训深入人心,落实行动,学校领导于1949年提出后,就叫赵景麟书写,并将屏风台的四个小院,分别命名为诚、朴、敏、健院。1950年,新建的带走廊的四个标准教室落成,又叫史岫海教师书定于四圆木牌上,将其陈于教室外檐宇高处以便仰观俯思,深受教育。至今虽近半个世纪了,屋檐下的“诚、朴、敏、健”四字犹历历在目。

诚:词书上解释为纯、信,无伪,真实的意思。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诚实诚恳,不虚伪,发自内心的纯真意向,这与实事求是是一致的。《中庸》上言:“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我们扬弃封建文人阶级偏见的解说,用唯物的观点去理解,诚,就是真实,无伪地顺应客观事物的发展,这是自然的规律。诚之者……指人参与社会,成为社会的人,受外界的不良影响,就虚伪,不诚实,无信用,就要通过教育使这种人去其不良影响,这本到诚,这是作人的道理。对学校师生言,要求大家在授受知识上,要按照客观规律输出、输入,储存和反馈。这是诚的第一含义——即真诚无伪地照知识和教与学的客观规律行事。第二层意思,就是指在对人处事上诚实而守信用,这是作人的基本品质。美国十八世纪的政治家和科学家富兰克林说:“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对人生的幸福,最重要的莫过于真实、诚意。”人与人的关系表现在:(一)对长辈兄弟、姐妹等要诚实。个人的成绩品德要如实向家长反映,不要受面子虚报成绩;更不能为追求吃、穿,以种种谎言骗取金钱。(二)对老师、同学诚实、热爱、坦率、尊重。有了这样的品德,就能在融恰和谐的气氛中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三)对上级、朋友间要诚恳有礼,虚心听取意见,诚恳提出意见。奥斯特洛夫斯基说:“所谓友谊,这首先是诚恳,是批评同志的错误”。对领导、老师、同学至诚相处,善意提出意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更能增进团结,促进工作和学习。所以说,诚是基本的道德规范。《中学生行为日常规范》中第二条明确规定了“真诚友爱,礼貌待人。”概括起来说,诚就是要求生活诚朴,对人要诚恳,对事要诚实,求学要诚心。能时时处处真诚去做,诚实无欺,则善莫大焉。

1961年1月,根据中央精神,隆尧、柏乡二县高中合并,教师进行调整。8、9月间,从甘肃、河南、山西、省教育厅、河北师大、大名师范,以及柏乡中学、隆尧二中等单位调入学校一批教师,从南开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学院等高校分配来一批应届大专毕业生(其中12名大学生本科毕业生)到校任教,大大充实了学校的教学力量。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大批教师受到冲击、批判,有的教师在批斗中遭毒打,有的被逼跳井自杀未遂。在开展“清理阶级队伍”运动中,教师队伍中的业务骨干成为批斗对象,受尽了迫害和凌辱。

1979年,一批全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示范大专班毕业生分配到学校任教,大大充实了教师队伍。

1987年,学校有教师87人。

1997年,学校搬迁后,隆尧二中并入,教师人数增至160人。

2002年,学校开始面向全国招聘教师。

2005年,教师总数达到了231人,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46人,中级教师78人,全部达到本科学历。

第二节教师队伍建设

一、培训进修

建校以来,学校特别重视教师队伍的素质提高,经常采取多种形式尽可能为教师的进修提高创造各种条件,大力支持和鼓励教师参与进修,教师们也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自修,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尤其是近年来,近百名教师参加河北师大教师进修班,35名教师参加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班,全部完成研究生课程,使学校的一线教师学历全部达标。

二、教师考核

隆尧一中对教师评价分三个阶段。

文化大革命前,和全国教育形势一致,以高考升学率为标准。

文化大革命中,学校本着“上好社会主义文化课”的号召,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要求有所加强,以此为教师考核标准。

文化大革命后,学校对教师评价总的原则是定性定量评价相结合,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对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方法包括,听课(校领导、教导处、教研组定期听课、同科老师听课) 、检查学生作业完成和批改情况、教研组说课(考查教师对教学理论,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学方法的应用,学生的接受能力) 、问卷调查及学生个别谈话等。2002年学校制定了《隆尧一中教师工作考核奖励细则》、《教师教学情况评价》、《教师工作考核量化表》、《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课件评比标准》等,从五方面对教师教学进行考核:(1)职业道德、工作能力;(2)出勤考核;(3)教学常规考核;(4)教学成绩考核;(5)教科研考核。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考核评价更具科学性、易操作、全面性。

三、四个转变 四个基本条件 四个基本目标

教师是立校之本,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学校长期发展的主要任务。学校要求教师进行“四个转变”,提出了教师队伍建设要落实的“四项基本要求”和“四个基本目标”。

四个转变是指从教育思想上,教师要由教书观转变为育人观;从教师类型上,由教书匠转变为专家型教师;从教法上,由满堂灌转变为师生互动;从培养目标上,由只教知识转变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四个基本条件是:德——强烈的教育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智——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科学的思维方法;能——独树一帜的特长和创造性的工作;情——高雅的审美情感和诚挚的爱心。

四个基本目标:进修一个研究生,研究一个课题,练就一项特长,作一个心理辅导员。

这四个基本条件和四个基本目标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总纲,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要围绕总纲进行落实。

第六章学校行政

第一节机构设置

1948年,“隆尧中学”建立了党支部,行政职能部门设教导处和总务处。

1957年,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

1963年,校长是学校行政负责人,在当地党委和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负责领导全校的工作。

1966年,学校成立“革命委员会”,行政领导陷于瘫痪。

1975年3月,学校行政负责人由“抓教育革命的负责人”改称“校长”。

1988年,学校成立政教处。

1990年,设立保卫科。

1991年,教导处更名为教务处。

1997年,设立办公室、体卫处,年级部。

1999年,设立教科所。

2001年,政教处更名为学工部,撤销了体卫处。

2002年,设立艺体部,学工部更名为徳工处,教务处更名为教导处。

第二节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

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引进和吸收世界各国、各地的先进教育思想、先进教学模式和先进的教育方法,开放办学,大胆创新,使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持续发展、保持先进。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学生的健康发展、自主发展为重心,培养有健康的个性、健康的心理、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发展方向的优秀的公民。

第三节教职工的聘任

教职工的聘任以中层部门与教职工双向选择为原则,即教职工首先按自己的工作意愿填报应聘志愿书,中层领导按工作岗位职数及要求择优选聘。聘任工作开始之前,凡学校的正式教职员工、借调到本校工作的人员以及临时聘用的人员均有资格应聘。

教师聘任的必要条件是:1、学识能力达到本科以上水平;2、在年度教师业务测试中成绩及格;3、所担任教学班的学生平均成绩没有下降;4、学生对教师考核中,基本称职以上等次得票率在60%以上。

聘任时首先由学校公布各部门岗位职数和职务级别,参聘人员本着自愿原则按规定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填报应聘志愿书,志愿书主要填明本人应聘的岗位、职务、职级范围,逾期不交应聘志愿书或不按规定填写的均视为拒聘。上一年度担任毕业班教学的人员和新学年将进入毕业班的教学人员(因工作原因经学校批准的除外)应聘的第一志愿一般应填报三年级的教学岗位,以保证毕业班的教学力量。各部门按照先教师、再职员、后工人的聘任顺序依次选聘。为保障学科带头人在三个级部的均衡分布,学校将规定同一学科中的某些人员不得在同一级部中聘任,各级部在聘任同级别人员时要按学校规定的聘任比例进行选聘。各部门聘任时也要按分配的职员级别比例进行选聘。各部门把聘任结果报校长办公会议审查,教导处对各级部和艺体处所聘不称职的教师实行否决权,学生工作部对各级部所聘不称职的班主任实行否决权,校长办公会议最后审查批准,并予以公布。

学校和准聘教职工签订聘任书。

教职工的聘任期为一年,聘任期内,聘任双方均不得单方终止聘任,教职工因患急性疾病,经县以上医院诊断证明,且不能继续工作或因工作需要经上级部门批准调动的,可以申请辞聘:

聘上的教职工不能遵守学校制度和纪律,工作不负责任,不能完成工作任务,工作严重失误,给学校造成重大损失,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生育的,违法乱纪受到党政纪处分的,经过校长办会议决定,学校可以随时予以解聘。

学校根据工作需要设置部分试聘岗位,教师试聘岗位不得超过教师聘任岗位职数的15%,职员试聘岗位不得超过聘任岗位职数的10%。新调入的人员和新招聘的大学毕业生在聘任工作开始前经学校研究批准可安排试聘工作岗位,落聘人员如不愿调出,也可以报请试聘岗位,由部门选聘。试聘期间执行财政工资。试聘期最多一年,第二年仍落聘的不能再报请试聘岗位。男55岁以上女50岁以上落聘的教职工,不愿调出的,学校在不突破试聘指标的原则下予以优先安排试聘,试聘期可以适当延长。拒聘人员不予安排试聘,借调人员落聘不予安排试聘,回原单位工作。

不按规定的要求和时间填报教职工应聘志愿书或不接受学校的聘任岗位的视为拒聘。拒聘人员应在两个月内自行调出本单位,不能调出的把档案交到教育局人事处,由教育局人才流动中心处理。

经过聘任程序未被聘用的人员为落聘,正式在编人员落聘可以报请试聘,试聘不上可以自行调出,六个月不调出的交教育局人才流动中心处理。

第四节校训及阐释

校训是学校教诲、训导师生的格言似的条令。全校人员照校训的意旨去做,就会受益匪浅。隆尧一中的校训是“诚朴敏健”。为了使校训深入人心,落实行动,学校领导于1949年提出后,就叫赵景麟书写,并将屏风台的四个小院,分别命名为诚、朴、敏、健院。1950年,新建的带走廊的四个标准教室落成,又叫史岫海教师书定于四圆木牌上,将其陈于教室外檐宇高处以便仰观俯思,深受教育。至今虽近半个世纪了,屋檐下的“诚、朴、敏、健”四字犹历历在目。

诚:词书上解释为纯、信,无伪,真实的意思。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诚实诚恳,不虚伪,发自内心的纯真意向,这与实事求是是一致的。《中庸》上言:“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我们扬弃封建文人阶级偏见的解说,用唯物的观点去理解,诚,就是真实,无伪地顺应客观事物的发展,这是自然的规律。诚之者……指人参与社会,成为社会的人,受外界的不良影响,就虚伪,不诚实,无信用,就要通过教育使这种人去其不良影响,这本到诚,这是作人的道理。对学校师生言,要求大家在授受知识上,要按照客观规律输出、输入,储存和反馈。这是诚的第一含义——即真诚无伪地照知识和教与学的客观规律行事。第二层意思,就是指在对人处事上诚实而守信用,这是作人的基本品质。美国十八世纪的政治家和科学家富兰克林说:“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对人生的幸福,最重要的莫过于真实、诚意。”人与人的关系表现在:(一)对长辈兄弟、姐妹等要诚实。个人的成绩品德要如实向家长反映,不要受面子虚报成绩;更不能为追求吃、穿,以种种谎言骗取金钱。(二)对老师、同学诚实、热爱、坦率、尊重。有了这样的品德,就能在融恰和谐的气氛中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三)对上级、朋友间要诚恳有礼,虚心听取意见,诚恳提出意见。奥斯特洛夫斯基说:“所谓友谊,这首先是诚恳,是批评同志的错误”。对领导、老师、同学至诚相处,善意提出意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更能增进团结,促进工作和学习。所以说,诚是基本的道德规范。《中学生行为日常规范》中第二条明确规定了“真诚友爱,礼貌待人。”概括起来说,诚就是要求生活诚朴,对人要诚恳,对事要诚实,求学要诚心。能时时处处真诚去做,诚实无欺,则善莫大焉。

朴: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之一。对校训中的“朴”,应理解为一指心底纯朴,即内心要善良纯厚,不想入非非;二指生活俭朴,即衣食住行节俭朴素,不奢侈浪费;三是行为质朴,即对人处事忠厚恳切,不矫不饰。宋朝的大理学家程颐说:“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对学生来说,更应俭朴,因为俭朴则不欲于物。再者,青年学生的经济不独立,全靠父母供给,如果大手大脚,追求吃喝,会给家庭经济带来困难。更重要的是学生时代,个人的良好品德、政治素质、人生观正在形成过程中,这时在生活、行为上朴实无华,就会逐渐养成良好的政治、心理素质。从大局着眼,更应俭朴:我国经济还十分落后,即使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比现在增加一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才达800美元。到下世纪中叶,我国人均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了,也才人均4000美元。那时,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8324美元。面对这样的现实,全国人民不但要俭朴生活,还要艰苦奋斗。对学生而言,在生活等方面朴素节俭,在学习上勤奋努力,不只在心身上得到修养,为国家节约了财富,还会逐渐把自己培养成合格的接班人。所以,一中的每个学生要深刻理解“朴”的意义,并身体力行,形成习惯。

敏:这个词含有聪,速、达的意思。聪指聪敏,指思想上敏瞻,敏捷多智;速,指行动上敏捷、利落;达,是明白、畅达,重在处事上敏捷。一个人要作到思想上聪敏多智、反应快,对人处事明白、畅达,干净利落,就要具备丰富的知识,要智力敏,能力高。敏是属智育范畴。作为校训的“敏”,就要求学生经过认真学习,加强基础知识,基本训练,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包括抽象的思维能力、实际工作能力、社会的交际能力)。敏,还有在学习上勉力以求的意思。《论语述而》上记孔子对自己的评价是:“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即孔子对他的学生说:“我不是生下来就知道道理的人,而是喜欢古人的书,尽快地努力学习的人”。所以,敏的另一含义是努力学习的意思。学生中,有人认为自己成绩差,有自卑感;老师里,有人认为少数学生智力低下。这些看法不对,或很片面,从历史上看,不少认为是“差生”的人,后来成了优秀人才。如植物学的祖先林奈,初上大学时,成绩很差,校长曾劝他“及早退学”。达尔文在中学时成绩不好,家长和老师都认为他“智力低下”,后来成为划时代的生物学家。类似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可见,一个人的聪明,能学成才,主要在后天的努力学习。一中在校训中提出“敏”,就是要学生奋勉学习,掌握知识,由不聪明,到走向社会能敏于处事。

三、四个转变 四个基本条件 四个基本目标

教师是立校之本,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学校长期发展的主要任务。学校要求教师进行“四个转变”,提出了教师队伍建设要落实的“四项基本要求”和“四个基本目标”。

四个转变是指从教育思想上,教师要由教书观转变为育人观;从教师类型上,由教书匠转变为专家型教师;从教法上,由满堂灌转变为师生互动;从培养目标上,由只教知识转变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四个基本条件是:德——强烈的教育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智——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科学的思维方法;能——独树一帜的特长和创造性的工作;情——高雅的审美情感和诚挚的爱心。

四个基本目标:进修一个研究生,研究一个课题,练就一项特长,作一个心理辅导员。

这四个基本条件和四个基本目标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总纲,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要围绕总纲进行落实。

第六章学校行政

第一节机构设置

1948年,“隆尧中学”建立了党支部,行政职能部门设教导处和总务处。

1957年,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

1963年,校长是学校行政负责人,在当地党委和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负责领导全校的工作。

1966年,学校成立“革命委员会”,行政领导陷于瘫痪。

1975年3月,学校行政负责人由“抓教育革命的负责人”改称“校长”。

1988年,学校成立政教处。

1990年,设立保卫科。

1991年,教导处更名为教务处。

1997年,设立办公室、体卫处,年级部。

1999年,设立教科所。

2001年,政教处更名为学工部,撤销了体卫处。

2002年,设立艺体部,学工部更名为徳工处,教务处更名为教导处。

第二节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

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引进和吸收世界各国、各地的先进教育思想、先进教学模式和先进的教育方法,开放办学,大胆创新,使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持续发展、保持先进。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学生的健康发展、自主发展为重心,培养有健康的个性、健康的心理、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发展方向的优秀的公民。

第三节教职工的聘任

教职工的聘任以中层部门与教职工双向选择为原则,即教职工首先按自己的工作意愿填报应聘志愿书,中层领导按工作岗位职数及要求择优选聘。聘任工作开始之前,凡学校的正式教职员工、借调到本校工作的人员以及临时聘用的人员均有资格应聘。

教师聘任的必要条件是:1、学识能力达到本科以上水平;2、在年度教师业务测试中成绩及格;3、所担任教学班的学生平均成绩没有下降;4、学生对教师考核中,基本称职以上等次得票率在60%以上。

聘任时首先由学校公布各部门岗位职数和职务级别,参聘人员本着自愿原则按规定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填报应聘志愿书,志愿书主要填明本人应聘的岗位、职务、职级范围,逾期不交应聘志愿书或不按规定填写的均视为拒聘。上一年度担任毕业班教学的人员和新学年将进入毕业班的教学人员(因工作原因经学校批准的除外)应聘的第一志愿一般应填报三年级的教学岗位,以保证毕业班的教学力量。各部门按照先教师、再职员、后工人的聘任顺序依次选聘。为保障学科带头人在三个级部的均衡分布,学校将规定同一学科中的某些人员不得在同一级部中聘任,各级部在聘任同级别人员时要按学校规定的聘任比例进行选聘。各部门聘任时也要按分配的职员级别比例进行选聘。各部门把聘任结果报校长办公会议审查,教导处对各级部和艺体处所聘不称职的教师实行否决权,学生工作部对各级部所聘不称职的班主任实行否决权,校长办公会议最后审查批准,并予以公布。

学校和准聘教职工签订聘任书。

教职工的聘任期为一年,聘任期内,聘任双方均不得单方终止聘任,教职工因患急性疾病,经县以上医院诊断证明,且不能继续工作或因工作需要经上级部门批准调动的,可以申请辞聘:

聘上的教职工不能遵守学校制度和纪律,工作不负责任,不能完成工作任务,工作严重失误,给学校造成重大损失,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生育的,违法乱纪受到党政纪处分的,经过校长办会议决定,学校可以随时予以解聘。

学校根据工作需要设置部分试聘岗位,教师试聘岗位不得超过教师聘任岗位职数的15%,职员试聘岗位不得超过聘任岗位职数的10%。新调入的人员和新招聘的大学毕业生在聘任工作开始前经学校研究批准可安排试聘工作岗位,落聘人员如不愿调出,也可以报请试聘岗位,由部门选聘。试聘期间执行财政工资。试聘期最多一年,第二年仍落聘的不能再报请试聘岗位。男55岁以上女50岁以上落聘的教职工,不愿调出的,学校在不突破试聘指标的原则下予以优先安排试聘,试聘期可以适当延长。拒聘人员不予安排试聘,借调人员落聘不予安排试聘,回原单位工作。

不按规定的要求和时间填报教职工应聘志愿书或不接受学校的聘任岗位的视为拒聘。拒聘人员应在两个月内自行调出本单位,不能调出的把档案交到教育局人事处,由教育局人才流动中心处理。

经过聘任程序未被聘用的人员为落聘,正式在编人员落聘可以报请试聘,试聘不上可以自行调出,六个月不调出的交教育局人才流动中心处理。

第四节校训及阐释

校训是学校教诲、训导师生的格言似的条令。全校人员照校训的意旨去做,就会受益匪浅。隆尧一中的校训是“诚朴敏健”。为了使校训深入人心,落实行动,学校领导于1949年提出后,就叫赵景麟书写,并将屏风台的四个小院,分别命名为诚、朴、敏、健院。1950年,新建的带走廊的四个标准教室落成,又叫史岫海教师书定于四圆木牌上,将其陈于教室外檐宇高处以便仰观俯思,深受教育。至今虽近半个世纪了,屋檐下的“诚、朴、敏、健”四字犹历历在目。

诚:词书上解释为纯、信,无伪,真实的意思。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诚实诚恳,不虚伪,发自内心的纯真意向,这与实事求是是一致的。《中庸》上言:“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我们扬弃封建文人阶级偏见的解说,用唯物的观点去理解,诚,就是真实,无伪地顺应客观事物的发展,这是自然的规律。诚之者……指人参与社会,成为社会的人,受外界的不良影响,就虚伪,不诚实,无信用,就要通过教育使这种人去其不良影响,这本到诚,这是作人的道理。对学校师生言,要求大家在授受知识上,要按照客观规律输出、输入,储存和反馈。这是诚的第一含义——即真诚无伪地照知识和教与学的客观规律行事。第二层意思,就是指在对人处事上诚实而守信用,这是作人的基本品质。美国十八世纪的政治家和科学家富兰克林说:“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对人生的幸福,最重要的莫过于真实、诚意。”人与人的关系表现在:(一)对长辈兄弟、姐妹等要诚实。个人的成绩品德要如实向家长反映,不要受面子虚报成绩;更不能为追求吃、穿,以种种谎言骗取金钱。(二)对老师、同学诚实、热爱、坦率、尊重。有了这样的品德,就能在融恰和谐的气氛中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三)对上级、朋友间要诚恳有礼,虚心听取意见,诚恳提出意见。奥斯特洛夫斯基说:“所谓友谊,这首先是诚恳,是批评同志的错误”。对领导、老师、同学至诚相处,善意提出意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更能增进团结,促进工作和学习。所以说,诚是基本的道德规范。《中学生行为日常规范》中第二条明确规定了“真诚友爱,礼貌待人。”概括起来说,诚就是要求生活诚朴,对人要诚恳,对事要诚实,求学要诚心。能时时处处真诚去做,诚实无欺,则善莫大焉。

朴: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之一。对校训中的“朴”,应理解为一指心底纯朴,即内心要善良纯厚,不想入非非;二指生活俭朴,即衣食住行节俭朴素,不奢侈浪费;三是行为质朴,即对人处事忠厚恳切,不矫不饰。宋朝的大理学家程颐说:“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对学生来说,更应俭朴,因为俭朴则不欲于物。再者,青年学生的经济不独立,全靠父母供给,如果大手大脚,追求吃喝,会给家庭经济带来困难。更重要的是学生时代,个人的良好品德、政治素质、人生观正在形成过程中,这时在生活、行为上朴实无华,就会逐渐养成良好的政治、心理素质。从大局着眼,更应俭朴:我国经济还十分落后,即使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比现在增加一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才达800美元。到下世纪中叶,我国人均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了,也才人均4000美元。那时,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8324美元。面对这样的现实,全国人民不但要俭朴生活,还要艰苦奋斗。对学生而言,在生活等方面朴素节俭,在学习上勤奋努力,不只在心身上得到修养,为国家节约了财富,还会逐渐把自己培养成合格的接班人。所以,一中的每个学生要深刻理解“朴”的意义,并身体力行,形成习惯。

敏:这个词含有聪,速、达的意思。聪指聪敏,指思想上敏瞻,敏捷多智;速,指行动上敏捷、利落;达,是明白、畅达,重在处事上敏捷。一个人要作到思想上聪敏多智、反应快,对人处事明白、畅达,干净利落,就要具备丰富的知识,要智力敏,能力高。敏是属智育范畴。作为校训的“敏”,就要求学生经过认真学习,加强基础知识,基本训练,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包括抽象的思维能力、实际工作能力、社会的交际能力)。敏,还有在学习上勉力以求的意思。《论语述而》上记孔子对自己的评价是:“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即孔子对他的学生说:“我不是生下来就知道道理的人,而是喜欢古人的书,尽快地努力学习的人”。所以,敏的另一含义是努力学习的意思。学生中,有人认为自己成绩差,有自卑感;老师里,有人认为少数学生智力低下。这些看法不对,或很片面,从历史上看,不少认为是“差生”的人,后来成了优秀人才。如植物学的祖先林奈,初上大学时,成绩很差,校长曾劝他“及早退学”。达尔文在中学时成绩不好,家长和老师都认为他“智力低下”,后来成为划时代的生物学家。类似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可见,一个人的聪明,能学成才,主要在后天的努力学习。一中在校训中提出“敏”,就是要学生奋勉学习,掌握知识,由不聪明,到走向社会能敏于处事。

健:是健壮、健康的意思。全面的、真正的“健”,包括下列三方面:一指身体强壮有力,包括筋骨健壮,肤色健美,肌肉富有弹性和柔性,能承担一切体力劳动。二指生理健康,即各器官发育好,正常无病。现实情况是:一些学生在身体、生理上都不佳。80年代北京市的调查显示,视力低于1.0的,小学生占16.49%,中学占26.79%。身高不够的,从初上大学的学生体检结果看:邢台地区学生眼睛的近视率较低,在全省占上中等,而龋齿、寄生虫率较高。特别是我区学生的血红蛋白为全省的倒数第一;身高、体重也差。这自然也反映了我们学生身体、生理健康差。作到身体健壮,生理健康,这是基本的要求。进而还要通过锻炼达到健美,最好是在身体结构、高度上符合“黄金分割律”,外形上具有匀称美、体线美、姿态美。三指心理上要健康,即在情感、情绪、意志、兴趣等方面正常。少数学生学习情绪低落,对发生的一些偶然事件情感脆弱,学习兴趣不浓,意志不坚强等,这是心理不健康的反映。校训中的“健”,更要求学生心理健康,如对自己的积极、消极情绪能控制;遇到了困难和不测事情,能保持正常心境;身体有病、学习有困难,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去克服,不陷于消极颓唐。心理健康的人,经常充满热情。心理学认为,热情是“决定一个人的思想行为的基本方向的情感”,它蕴藏着坚强的意志力,一个人有热情,“才能激励自己克服困难,顽强地进行创造性活动”。所以,“健”不仅是要求身体健壮,还要作到生理、心理上健康。

2001年7月就任校长齐荣景对校训涵义进一步挖掘。他认为,“诚”取义于《中庸》: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孟子》说: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朴”取义于《老子19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敏”取义于《论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健”取义于《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具体的解释为:诚以修身,朴以正行,敏以治学,健以创业。至此,隆尧一中校训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完善。

第三节教职工的聘任

教职工的聘任以中层部门与教职工双向选择为原则,即教职工首先按自己的工作意愿填报应聘志愿书,中层领导按工作岗位职数及要求择优选聘。聘任工作开始之前,凡学校的正式教职员工、借调到本校工作的人员以及临时聘用的人员均有资格应聘。

教师聘任的必要条件是:1、学识能力达到本科以上水平;2、在年度教师业务测试中成绩及格;3、所担任教学班的学生平均成绩没有下降;4、学生对教师考核中,基本称职以上等次得票率在60%以上。

聘任时首先由学校公布各部门岗位职数和职务级别,参聘人员本着自愿原则按规定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填报应聘志愿书,志愿书主要填明本人应聘的岗位、职务、职级范围,逾期不交应聘志愿书或不按规定填写的均视为拒聘。上一年度担任毕业班教学的人员和新学年将进入毕业班的教学人员(因工作原因经学校批准的除外)应聘的第一志愿一般应填报三年级的教学岗位,以保证毕业班的教学力量。各部门按照先教师、再职员、后工人的聘任顺序依次选聘。为保障学科带头人在三个级部的均衡分布,学校将规定同一学科中的某些人员不得在同一级部中聘任,各级部在聘任同级别人员时要按学校规定的聘任比例进行选聘。各部门聘任时也要按分配的职员级别比例进行选聘。各部门把聘任结果报校长办公会议审查,教导处对各级部和艺体处所聘不称职的教师实行否决权,学生工作部对各级部所聘不称职的班主任实行否决权,校长办公会议最后审查批准,并予以公布。

学校和准聘教职工签订聘任书。

教职工的聘任期为一年,聘任期内,聘任双方均不得单方终止聘任,教职工因患急性疾病,经县以上医院诊断证明,且不能继续工作或因工作需要经上级部门批准调动的,可以申请辞聘:

聘上的教职工不能遵守学校制度和纪律,工作不负责任,不能完成工作任务,工作严重失误,给学校造成重大损失,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生育的,违法乱纪受到党政纪处分的,经过校长办会议决定,学校可以随时予以解聘。

学校根据工作需要设置部分试聘岗位,教师试聘岗位不得超过教师聘任岗位职数的15%,职员试聘岗位不得超过聘任岗位职数的10%。新调入的人员和新招聘的大学毕业生在聘任工作开始前经学校研究批准可安排试聘工作岗位,落聘人员如不愿调出,也可以报请试聘岗位,由部门选聘。试聘期间执行财政工资。试聘期最多一年,第二年仍落聘的不能再报请试聘岗位。男55岁以上女50岁以上落聘的教职工,不愿调出的,学校在不突破试聘指标的原则下予以优先安排试聘,试聘期可以适当延长。拒聘人员不予安排试聘,借调人员落聘不予安排试聘,回原单位工作。

不按规定的要求和时间填报教职工应聘志愿书或不接受学校的聘任岗位的视为拒聘。拒聘人员应在两个月内自行调出本单位,不能调出的把档案交到教育局人事处,由教育局人才流动中心处理。

经过聘任程序未被聘用的人员为落聘,正式在编人员落聘可以报请试聘,试聘不上可以自行调出,六个月不调出的交教育局人才流动中心处理。

第四节校训及阐释

校训是学校教诲、训导师生的格言似的条令。全校人员照校训的意旨去做,就会受益匪浅。隆尧一中的校训是“诚朴敏健”。为了使校训深入人心,落实行动,学校领导于1949年提出后,就叫赵景麟书写,并将屏风台的四个小院,分别命名为诚、朴、敏、健院。1950年,新建的带走廊的四个标准教室落成,又叫史岫海教师书定于四圆木牌上,将其陈于教室外檐宇高处以便仰观俯思,深受教育。至今虽近半个世纪了,屋檐下的“诚、朴、敏、健”四字犹历历在目。

诚:词书上解释为纯、信,无伪,真实的意思。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诚实诚恳,不虚伪,发自内心的纯真意向,这与实事求是是一致的。《中庸》上言:“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我们扬弃封建文人阶级偏见的解说,用唯物的观点去理解,诚,就是真实,无伪地顺应客观事物的发展,这是自然的规律。诚之者……指人参与社会,成为社会的人,受外界的不良影响,就虚伪,不诚实,无信用,就要通过教育使这种人去其不良影响,这本到诚,这是作人的道理。对学校师生言,要求大家在授受知识上,要按照客观规律输出、输入,储存和反馈。这是诚的第一含义——即真诚无伪地照知识和教与学的客观规律行事。第二层意思,就是指在对人处事上诚实而守信用,这是作人的基本品质。美国十八世纪的政治家和科学家富兰克林说:“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对人生的幸福,最重要的莫过于真实、诚意。”人与人的关系表现在:(一)对长辈兄弟、姐妹等要诚实。个人的成绩品德要如实向家长反映,不要受面子虚报成绩;更不能为追求吃、穿,以种种谎言骗取金钱。(二)对老师、同学诚实、热爱、坦率、尊重。有了这样的品德,就能在融恰和谐的气氛中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三)对上级、朋友间要诚恳有礼,虚心听取意见,诚恳提出意见。奥斯特洛夫斯基说:“所谓友谊,这首先是诚恳,是批评同志的错误”。对领导、老师、同学至诚相处,善意提出意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更能增进团结,促进工作和学习。所以说,诚是基本的道德规范。《中学生行为日常规范》中第二条明确规定了“真诚友爱,礼貌待人。”概括起来说,诚就是要求生活诚朴,对人要诚恳,对事要诚实,求学要诚心。能时时处处真诚去做,诚实无欺,则善莫大焉。

朴: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之一。对校训中的“朴”,应理解为一指心底纯朴,即内心要善良纯厚,不想入非非;二指生活俭朴,即衣食住行节俭朴素,不奢侈浪费;三是行为质朴,即对人处事忠厚恳切,不矫不饰。宋朝的大理学家程颐说:“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对学生来说,更应俭朴,因为俭朴则不欲于物。再者,青年学生的经济不独立,全靠父母供给,如果大手大脚,追求吃喝,会给家庭经济带来困难。更重要的是学生时代,个人的良好品德、政治素质、人生观正在形成过程中,这时在生活、行为上朴实无华,就会逐渐养成良好的政治、心理素质。从大局着眼,更应俭朴:我国经济还十分落后,即使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比现在增加一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才达800美元。到下世纪中叶,我国人均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了,也才人均4000美元。那时,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8324美元。面对这样的现实,全国人民不但要俭朴生活,还要艰苦奋斗。对学生而言,在生活等方面朴素节俭,在学习上勤奋努力,不只在心身上得到修养,为国家节约了财富,还会逐渐把自己培养成合格的接班人。所以,一中的每个学生要深刻理解“朴”的意义,并身体力行,形成习惯。

敏:这个词含有聪,速、达的意思。聪指聪敏,指思想上敏瞻,敏捷多智;速,指行动上敏捷、利落;达,是明白、畅达,重在处事上敏捷。一个人要作到思想上聪敏多智、反应快,对人处事明白、畅达,干净利落,就要具备丰富的知识,要智力敏,能力高。敏是属智育范畴。作为校训的“敏”,就要求学生经过认真学习,加强基础知识,基本训练,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包括抽象的思维能力、实际工作能力、社会的交际能力)。敏,还有在学习上勉力以求的意思。《论语述而》上记孔子对自己的评价是:“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即孔子对他的学生说:“我不是生下来就知道道理的人,而是喜欢古人的书,尽快地努力学习的人”。所以,敏的另一含义是努力学习的意思。学生中,有人认为自己成绩差,有自卑感;老师里,有人认为少数学生智力低下。这些看法不对,或很片面,从历史上看,不少认为是“差生”的人,后来成了优秀人才。如植物学的祖先林奈,初上大学时,成绩很差,校长曾劝他“及早退学”。达尔文在中学时成绩不好,家长和老师都认为他“智力低下”,后来成为划时代的生物学家。类似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可见,一个人的聪明,能学成才,主要在后天的努力学习。一中在校训中提出“敏”,就是要学生奋勉学习,掌握知识,由不聪明,到走向社会能敏于处事。

健:是健壮、健康的意思。全面的、真正的“健”,包括下列三方面:一指身体强壮有力,包括筋骨健壮,肤色健美,肌肉富有弹性和柔性,能承担一切体力劳动。二指生理健康,即各器官发育好,正常无病。现实情况是:一些学生在身体、生理上都不佳。80年代北京市的调查显示,视力低于1.0的,小学生占16.49%,中学占26.79%。身高不够的,从初上大学的学生体检结果看:邢台地区学生眼睛的近视率较低,在全省占上中等,而龋齿、寄生虫率较高。特别是我区学生的血红蛋白为全省的倒数第一;身高、体重也差。这自然也反映了我们学生身体、生理健康差。作到身体健壮,生理健康,这是基本的要求。进而还要通过锻炼达到健美,最好是在身体结构、高度上符合“黄金分割律”,外形上具有匀称美、体线美、姿态美。三指心理上要健康,即在情感、情绪、意志、兴趣等方面正常。少数学生学习情绪低落,对发生的一些偶然事件情感脆弱,学习兴趣不浓,意志不坚强等,这是心理不健康的反映。校训中的“健”,更要求学生心理健康,如对自己的积极、消极情绪能控制;遇到了困难和不测事情,能保持正常心境;身体有病、学习有困难,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去克服,不陷于消极颓唐。心理健康的人,经常充满热情。心理学认为,热情是“决定一个人的思想行为的基本方向的情感”,它蕴藏着坚强的意志力,一个人有热情,“才能激励自己克服困难,顽强地进行创造性活动”。所以,“健”不仅是要求身体健壮,还要作到生理、心理上健康。

2001年7月就任校长齐荣景对校训涵义进一步挖掘。他认为,“诚”取义于《中庸》: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孟子》说: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朴”取义于《老子19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敏”取义于《论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健”取义于《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具体的解释为:诚以修身,朴以正行,敏以治学,健以创业。至此,隆尧一中校训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完善。

综上所说,“诚、朴”是属于德育范畴,“敏”属于智育范畴,“健”属于体育范畴。认真地做到“诚朴敏健”,也体现了贯彻教育方针。

附录1:学校获得的部分荣誉

“全国教育发展‘十五’计划重点科研课题”实验基地先进实验校

全国教育网络系统示范单位

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单位

全国中小学体育先进单位

北京空军招飞工作先进工作单位

河北省“五四”红旗团委

市文明学校

市文明示范学校

市重点学校先进单位

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学校

市“五四”红旗团委(标杆)

市级花园学校

市内保工作先进单位

市卫生学校

市艺体工作先进单位

市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先进单位

市优秀家长学校

市招飞先进单位

附录2:历任校长

府庭镇 1948.11—1949.3 江苏淮安人

徐跻青 1949.4—1952.11 南宫人

王浩然 1952.12—1956.1 馆陶人,副校长,主持全面工作

雷文轩(代)1956.1—1956.9 隆尧人,以县教育科长

孙受田 1956.9—1960.12 巨鹿人

雷文轩(兼)1961.1—1963.9 以县教育科长兼

张廷灿 1963.9—1968.12 山西芮城人

范春太(负责人)1972.3—1976.5 隆尧人,当时校名为尧山高中,后又称隆尧二中

宋芳卿 1976.3—1984.4 隆尧人,1977秋在任时隆尧二中改称隆尧一中

张中民 1984.4—1990.4 隆尧东尚村人

张保福 1990.4—1991.4 隆尧水饭人,副校长,主持全面工作。

李培深 1991.4—1996.12 隆尧水饭人

张孟周 1996.12—1998.3 隆尧霍庄人

常海辰 1998.3—2001.7 隆尧重贤人

齐荣景 2001.7—今隆尧千户营人

第七章党群组织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

1948年10月,隆尧一中建立了党支部,当时只有3名党员。1952年11月,学校党支部开始设专职书记(副书记)。

不按规定的要求和时间填报教职工应聘志愿书或不接受学校的聘任岗位的视为拒聘。拒聘人员应在两个月内自行调出本单位,不能调出的把档案交到教育局人事处,由教育局人才流动中心处理。

经过聘任程序未被聘用的人员为落聘,正式在编人员落聘可以报请试聘,试聘不上可以自行调出,六个月不调出的交教育局人才流动中心处理。

第四节校训及阐释

校训是学校教诲、训导师生的格言似的条令。全校人员照校训的意旨去做,就会受益匪浅。隆尧一中的校训是“诚朴敏健”。为了使校训深入人心,落实行动,学校领导于1949年提出后,就叫赵景麟书写,并将屏风台的四个小院,分别命名为诚、朴、敏、健院。1950年,新建的带走廊的四个标准教室落成,又叫史岫海教师书定于四圆木牌上,将其陈于教室外檐宇高处以便仰观俯思,深受教育。至今虽近半个世纪了,屋檐下的“诚、朴、敏、健”四字犹历历在目。

诚:词书上解释为纯、信,无伪,真实的意思。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诚实诚恳,不虚伪,发自内心的纯真意向,这与实事求是是一致的。《中庸》上言:“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我们扬弃封建文人阶级偏见的解说,用唯物的观点去理解,诚,就是真实,无伪地顺应客观事物的发展,这是自然的规律。诚之者……指人参与社会,成为社会的人,受外界的不良影响,就虚伪,不诚实,无信用,就要通过教育使这种人去其不良影响,这本到诚,这是作人的道理。对学校师生言,要求大家在授受知识上,要按照客观规律输出、输入,储存和反馈。这是诚的第一含义——即真诚无伪地照知识和教与学的客观规律行事。第二层意思,就是指在对人处事上诚实而守信用,这是作人的基本品质。美国十八世纪的政治家和科学家富兰克林说:“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对人生的幸福,最重要的莫过于真实、诚意。”人与人的关系表现在:(一)对长辈兄弟、姐妹等要诚实。个人的成绩品德要如实向家长反映,不要受面子虚报成绩;更不能为追求吃、穿,以种种谎言骗取金钱。(二)对老师、同学诚实、热爱、坦率、尊重。有了这样的品德,就能在融恰和谐的气氛中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三)对上级、朋友间要诚恳有礼,虚心听取意见,诚恳提出意见。奥斯特洛夫斯基说:“所谓友谊,这首先是诚恳,是批评同志的错误”。对领导、老师、同学至诚相处,善意提出意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更能增进团结,促进工作和学习。所以说,诚是基本的道德规范。《中学生行为日常规范》中第二条明确规定了“真诚友爱,礼貌待人。”概括起来说,诚就是要求生活诚朴,对人要诚恳,对事要诚实,求学要诚心。能时时处处真诚去做,诚实无欺,则善莫大焉。

朴: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之一。对校训中的“朴”,应理解为一指心底纯朴,即内心要善良纯厚,不想入非非;二指生活俭朴,即衣食住行节俭朴素,不奢侈浪费;三是行为质朴,即对人处事忠厚恳切,不矫不饰。宋朝的大理学家程颐说:“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对学生来说,更应俭朴,因为俭朴则不欲于物。再者,青年学生的经济不独立,全靠父母供给,如果大手大脚,追求吃喝,会给家庭经济带来困难。更重要的是学生时代,个人的良好品德、政治素质、人生观正在形成过程中,这时在生活、行为上朴实无华,就会逐渐养成良好的政治、心理素质。从大局着眼,更应俭朴:我国经济还十分落后,即使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比现在增加一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才达800美元。到下世纪中叶,我国人均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了,也才人均4000美元。那时,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8324美元。面对这样的现实,全国人民不但要俭朴生活,还要艰苦奋斗。对学生而言,在生活等方面朴素节俭,在学习上勤奋努力,不只在心身上得到修养,为国家节约了财富,还会逐渐把自己培养成合格的接班人。所以,一中的每个学生要深刻理解“朴”的意义,并身体力行,形成习惯。

敏:这个词含有聪,速、达的意思。聪指聪敏,指思想上敏瞻,敏捷多智;速,指行动上敏捷、利落;达,是明白、畅达,重在处事上敏捷。一个人要作到思想上聪敏多智、反应快,对人处事明白、畅达,干净利落,就要具备丰富的知识,要智力敏,能力高。敏是属智育范畴。作为校训的“敏”,就要求学生经过认真学习,加强基础知识,基本训练,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包括抽象的思维能力、实际工作能力、社会的交际能力)。敏,还有在学习上勉力以求的意思。《论语述而》上记孔子对自己的评价是:“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即孔子对他的学生说:“我不是生下来就知道道理的人,而是喜欢古人的书,尽快地努力学习的人”。所以,敏的另一含义是努力学习的意思。学生中,有人认为自己成绩差,有自卑感;老师里,有人认为少数学生智力低下。这些看法不对,或很片面,从历史上看,不少认为是“差生”的人,后来成了优秀人才。如植物学的祖先林奈,初上大学时,成绩很差,校长曾劝他“及早退学”。达尔文在中学时成绩不好,家长和老师都认为他“智力低下”,后来成为划时代的生物学家。类似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可见,一个人的聪明,能学成才,主要在后天的努力学习。一中在校训中提出“敏”,就是要学生奋勉学习,掌握知识,由不聪明,到走向社会能敏于处事。

健:是健壮、健康的意思。全面的、真正的“健”,包括下列三方面:一指身体强壮有力,包括筋骨健壮,肤色健美,肌肉富有弹性和柔性,能承担一切体力劳动。二指生理健康,即各器官发育好,正常无病。现实情况是:一些学生在身体、生理上都不佳。80年代北京市的调查显示,视力低于1.0的,小学生占16.49%,中学占26.79%。身高不够的,从初上大学的学生体检结果看:邢台地区学生眼睛的近视率较低,在全省占上中等,而龋齿、寄生虫率较高。特别是我区学生的血红蛋白为全省的倒数第一;身高、体重也差。这自然也反映了我们学生身体、生理健康差。作到身体健壮,生理健康,这是基本的要求。进而还要通过锻炼达到健美,最好是在身体结构、高度上符合“黄金分割律”,外形上具有匀称美、体线美、姿态美。三指心理上要健康,即在情感、情绪、意志、兴趣等方面正常。少数学生学习情绪低落,对发生的一些偶然事件情感脆弱,学习兴趣不浓,意志不坚强等,这是心理不健康的反映。校训中的“健”,更要求学生心理健康,如对自己的积极、消极情绪能控制;遇到了困难和不测事情,能保持正常心境;身体有病、学习有困难,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去克服,不陷于消极颓唐。心理健康的人,经常充满热情。心理学认为,热情是“决定一个人的思想行为的基本方向的情感”,它蕴藏着坚强的意志力,一个人有热情,“才能激励自己克服困难,顽强地进行创造性活动”。所以,“健”不仅是要求身体健壮,还要作到生理、心理上健康。

2001年7月就任校长齐荣景对校训涵义进一步挖掘。他认为,“诚”取义于《中庸》: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孟子》说: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朴”取义于《老子19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敏”取义于《论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健”取义于《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具体的解释为:诚以修身,朴以正行,敏以治学,健以创业。至此,隆尧一中校训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完善。

综上所说,“诚、朴”是属于德育范畴,“敏”属于智育范畴,“健”属于体育范畴。认真地做到“诚朴敏健”,也体现了贯彻教育方针。

附录1:学校获得的部分荣誉

“全国教育发展‘十五’计划重点科研课题”实验基地先进实验校

全国教育网络系统示范单位

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单位

全国中小学体育先进单位

北京空军招飞工作先进工作单位

河北省“五四”红旗团委

市文明学校

市文明示范学校

市重点学校先进单位

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学校

市“五四”红旗团委(标杆)

市级花园学校

市内保工作先进单位

市卫生学校

市艺体工作先进单位

市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先进单位

市优秀家长学校

市招飞先进单位

附录2:历任校长

府庭镇 1948.11—1949.3 江苏淮安人

徐跻青 1949.4—1952.11 南宫人

王浩然 1952.12—1956.1 馆陶人,副校长,主持全面工作

雷文轩(代)1956.1—1956.9 隆尧人,以县教育科长

孙受田 1956.9—1960.12 巨鹿人

雷文轩(兼)1961.1—1963.9 以县教育科长兼

张廷灿 1963.9—1968.12 山西芮城人

范春太(负责人)1972.3—1976.5 隆尧人,当时校名为尧山高中,后又称隆尧二中

宋芳卿 1976.3—1984.4 隆尧人,1977秋在任时隆尧二中改称隆尧一中

张中民 1984.4—1990.4 隆尧东尚村人

张保福 1990.4—1991.4 隆尧水饭人,副校长,主持全面工作。

李培深 1991.4—1996.12 隆尧水饭人

张孟周 1996.12—1998.3 隆尧霍庄人

常海辰 1998.3—2001.7 隆尧重贤人

齐荣景 2001.7—今隆尧千户营人

第七章党群组织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

1948年10月,隆尧一中建立了党支部,当时只有3名党员。1952年11月,学校党支部开始设专职书记(副书记)。

1948年10月,党支部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毛泽东主席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论人民民主专政》,以及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政策。

1951年初,党支部组织学生以实际行动支援抗美援朝,在学生中开展“集资捐献、支援前线购买飞机大炮”活动。

1952年7月,党支部组织全体教师赴石家庄参加了历时47天的“思想改造与整顿队伍”运动,主要内容是揭露批判资产阶级思想,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1960年8月,学校进行了以“三面红旗”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教育,学生掀起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的高潮。为使学生认识现代修正主义的危险性,正确认识党的方针政策。政治课主要学习《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中的两篇文章和纪念列宁诞辰90周年文章。

1964年3月,学校党支部组织全体师生学习毛主席著作,学习雷锋、王杰等英雄模范人物,教师与学生实行“三同”。

1965年1月,中共中央颁发了《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简称《二十三条》),文件规定,城市和乡村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今后一律简称“四清”(即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文件对运动中某些“左”的偏向作了纠正,提出了“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学校党支部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23条。

1971年12月,学校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深入批判“反革命修正主义”,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贯彻“五七指示”,把转换学生思想放在首位。同时,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学校开展“批林整风”运动,揭发、声讨林彪及其一伙的反革命罪行。

1981年3月,学校党支部在全校组织开展了“学雷锋、树新风,‘五讲四美’、‘三热爱’”等活动。

1983年11月,河北省召开全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讨论抵制和清除精神污染问题。会议提出,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封建主义残余思想的影响和侵蚀有所增加,中学生受精神污染是严重的;淫秽书刊在学生中传播,且向农村蔓延;宗教迷信,行帮义气侵入校园;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毒害着学生,某些人对四项基本原则怀疑动摇等。会议提出了防止和清除精神污染的任务和要求。会后,学校党支部根据会议精神,开展了清查工作。

朴: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之一。对校训中的“朴”,应理解为一指心底纯朴,即内心要善良纯厚,不想入非非;二指生活俭朴,即衣食住行节俭朴素,不奢侈浪费;三是行为质朴,即对人处事忠厚恳切,不矫不饰。宋朝的大理学家程颐说:“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对学生来说,更应俭朴,因为俭朴则不欲于物。再者,青年学生的经济不独立,全靠父母供给,如果大手大脚,追求吃喝,会给家庭经济带来困难。更重要的是学生时代,个人的良好品德、政治素质、人生观正在形成过程中,这时在生活、行为上朴实无华,就会逐渐养成良好的政治、心理素质。从大局着眼,更应俭朴:我国经济还十分落后,即使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比现在增加一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才达800美元。到下世纪中叶,我国人均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了,也才人均4000美元。那时,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8324美元。面对这样的现实,全国人民不但要俭朴生活,还要艰苦奋斗。对学生而言,在生活等方面朴素节俭,在学习上勤奋努力,不只在心身上得到修养,为国家节约了财富,还会逐渐把自己培养成合格的接班人。所以,一中的每个学生要深刻理解“朴”的意义,并身体力行,形成习惯。

敏:这个词含有聪,速、达的意思。聪指聪敏,指思想上敏瞻,敏捷多智;速,指行动上敏捷、利落;达,是明白、畅达,重在处事上敏捷。一个人要作到思想上聪敏多智、反应快,对人处事明白、畅达,干净利落,就要具备丰富的知识,要智力敏,能力高。敏是属智育范畴。作为校训的“敏”,就要求学生经过认真学习,加强基础知识,基本训练,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包括抽象的思维能力、实际工作能力、社会的交际能力)。敏,还有在学习上勉力以求的意思。《论语述而》上记孔子对自己的评价是:“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即孔子对他的学生说:“我不是生下来就知道道理的人,而是喜欢古人的书,尽快地努力学习的人”。所以,敏的另一含义是努力学习的意思。学生中,有人认为自己成绩差,有自卑感;老师里,有人认为少数学生智力低下。这些看法不对,或很片面,从历史上看,不少认为是“差生”的人,后来成了优秀人才。如植物学的祖先林奈,初上大学时,成绩很差,校长曾劝他“及早退学”。达尔文在中学时成绩不好,家长和老师都认为他“智力低下”,后来成为划时代的生物学家。类似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可见,一个人的聪明,能学成才,主要在后天的努力学习。一中在校训中提出“敏”,就是要学生奋勉学习,掌握知识,由不聪明,到走向社会能敏于处事。

健:是健壮、健康的意思。全面的、真正的“健”,包括下列三方面:一指身体强壮有力,包括筋骨健壮,肤色健美,肌肉富有弹性和柔性,能承担一切体力劳动。二指生理健康,即各器官发育好,正常无病。现实情况是:一些学生在身体、生理上都不佳。80年代北京市的调查显示,视力低于1.0的,小学生占16.49%,中学占26.79%。身高不够的,从初上大学的学生体检结果看:邢台地区学生眼睛的近视率较低,在全省占上中等,而龋齿、寄生虫率较高。特别是我区学生的血红蛋白为全省的倒数第一;身高、体重也差。这自然也反映了我们学生身体、生理健康差。作到身体健壮,生理健康,这是基本的要求。进而还要通过锻炼达到健美,最好是在身体结构、高度上符合“黄金分割律”,外形上具有匀称美、体线美、姿态美。三指心理上要健康,即在情感、情绪、意志、兴趣等方面正常。少数学生学习情绪低落,对发生的一些偶然事件情感脆弱,学习兴趣不浓,意志不坚强等,这是心理不健康的反映。校训中的“健”,更要求学生心理健康,如对自己的积极、消极情绪能控制;遇到了困难和不测事情,能保持正常心境;身体有病、学习有困难,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去克服,不陷于消极颓唐。心理健康的人,经常充满热情。心理学认为,热情是“决定一个人的思想行为的基本方向的情感”,它蕴藏着坚强的意志力,一个人有热情,“才能激励自己克服困难,顽强地进行创造性活动”。所以,“健”不仅是要求身体健壮,还要作到生理、心理上健康。

2001年7月就任校长齐荣景对校训涵义进一步挖掘。他认为,“诚”取义于《中庸》: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孟子》说: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朴”取义于《老子19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敏”取义于《论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健”取义于《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具体的解释为:诚以修身,朴以正行,敏以治学,健以创业。至此,隆尧一中校训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完善。

综上所说,“诚、朴”是属于德育范畴,“敏”属于智育范畴,“健”属于体育范畴。认真地做到“诚朴敏健”,也体现了贯彻教育方针。

附录1:学校获得的部分荣誉

“全国教育发展‘十五’计划重点科研课题”实验基地先进实验校

全国教育网络系统示范单位

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单位

全国中小学体育先进单位

北京空军招飞工作先进工作单位

河北省“五四”红旗团委

市文明学校

市文明示范学校

市重点学校先进单位

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学校

市“五四”红旗团委(标杆)

市级花园学校

市内保工作先进单位

市卫生学校

市艺体工作先进单位

市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先进单位

市优秀家长学校

市招飞先进单位

附录2:历任校长

府庭镇 1948.11—1949.3 江苏淮安人

徐跻青 1949.4—1952.11 南宫人

王浩然 1952.12—1956.1 馆陶人,副校长,主持全面工作

雷文轩(代)1956.1—1956.9 隆尧人,以县教育科长

孙受田 1956.9—1960.12 巨鹿人

雷文轩(兼)1961.1—1963.9 以县教育科长兼

张廷灿 1963.9—1968.12 山西芮城人

范春太(负责人)1972.3—1976.5 隆尧人,当时校名为尧山高中,后又称隆尧二中

宋芳卿 1976.3—1984.4 隆尧人,1977秋在任时隆尧二中改称隆尧一中

张中民 1984.4—1990.4 隆尧东尚村人

张保福 1990.4—1991.4 隆尧水饭人,副校长,主持全面工作。

李培深 1991.4—1996.12 隆尧水饭人

张孟周 1996.12—1998.3 隆尧霍庄人

常海辰 1998.3—2001.7 隆尧重贤人

齐荣景 2001.7—今隆尧千户营人

第七章党群组织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

1948年10月,隆尧一中建立了党支部,当时只有3名党员。1952年11月,学校党支部开始设专职书记(副书记)。

1948年10月,党支部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毛泽东主席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论人民民主专政》,以及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政策。

1951年初,党支部组织学生以实际行动支援抗美援朝,在学生中开展“集资捐献、支援前线购买飞机大炮”活动。

1952年7月,党支部组织全体教师赴石家庄参加了历时47天的“思想改造与整顿队伍”运动,主要内容是揭露批判资产阶级思想,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1960年8月,学校进行了以“三面红旗”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教育,学生掀起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的高潮。为使学生认识现代修正主义的危险性,正确认识党的方针政策。政治课主要学习《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中的两篇文章和纪念列宁诞辰90周年文章。

1964年3月,学校党支部组织全体师生学习毛主席著作,学习雷锋、王杰等英雄模范人物,教师与学生实行“三同”。

1965年1月,中共中央颁发了《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简称《二十三条》),文件规定,城市和乡村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今后一律简称“四清”(即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文件对运动中某些“左”的偏向作了纠正,提出了“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学校党支部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23条。

1971年12月,学校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深入批判“反革命修正主义”,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贯彻“五七指示”,把转换学生思想放在首位。同时,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学校开展“批林整风”运动,揭发、声讨林彪及其一伙的反革命罪行。

1981年3月,学校党支部在全校组织开展了“学雷锋、树新风,‘五讲四美’、‘三热爱’”等活动。

1983年11月,河北省召开全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讨论抵制和清除精神污染问题。会议提出,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封建主义残余思想的影响和侵蚀有所增加,中学生受精神污染是严重的;淫秽书刊在学生中传播,且向农村蔓延;宗教迷信,行帮义气侵入校园;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毒害着学生,某些人对四项基本原则怀疑动摇等。会议提出了防止和清除精神污染的任务和要求。会后,学校党支部根据会议精神,开展了清查工作。

1989年春夏之交北京发生政治风波,学校党支部时刻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做好教职工和学生的思想工作,是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2000年,学校党支部根据上级党组织的安排部署,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02年3月,学校业余党校成立,有近百名教职工及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了学习培训。此后,每年从优秀学生中发展党员。

2005年,学校成立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全体党员通过集中学习、分析评议、整改提高和“回头看”,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提高了素质能力,增强了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第二节中国共青团

1949年5月4日,隆尧一中成立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组织,后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50年11月,团总支和学生会号召学校学生给前钱志愿军战士写慰问信,鼓励前线战士的情绪。在校学生踊跃参加,并多次上街举行抗美援朝示威游行。

1960年8月,学校团委带领学生掀起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的高潮。

1964年3月,团委在学校党支部的领导下组织全体师生学习毛主席著作,学习雷锋、王杰等英雄模范人物。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先后成立了“造反派”、“红卫兵组织”、“革联”等学生组织,团组织基本处于瘫痪状态。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学校对团组织进行了整顿,明确了团组织在学校的工作任务,团员的组织生活恢复正常。

1981年3月,团委组织学生广泛开展了“学雷锋、树新风,‘五讲四美’、‘三热爱’”等活动。

1983年11月,根据河北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提出的防止和清除精神污染的任务和要求,团委配合学校开展了清查工作。

1996年5月4日,首次举行“成人仪式”,旨在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将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年满18周岁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意识到自己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

健:是健壮、健康的意思。全面的、真正的“健”,包括下列三方面:一指身体强壮有力,包括筋骨健壮,肤色健美,肌肉富有弹性和柔性,能承担一切体力劳动。二指生理健康,即各器官发育好,正常无病。现实情况是:一些学生在身体、生理上都不佳。80年代北京市的调查显示,视力低于1.0的,小学生占16.49%,中学占26.79%。身高不够的,从初上大学的学生体检结果看:邢台地区学生眼睛的近视率较低,在全省占上中等,而龋齿、寄生虫率较高。特别是我区学生的血红蛋白为全省的倒数第一;身高、体重也差。这自然也反映了我们学生身体、生理健康差。作到身体健壮,生理健康,这是基本的要求。进而还要通过锻炼达到健美,最好是在身体结构、高度上符合“黄金分割律”,外形上具有匀称美、体线美、姿态美。三指心理上要健康,即在情感、情绪、意志、兴趣等方面正常。少数学生学习情绪低落,对发生的一些偶然事件情感脆弱,学习兴趣不浓,意志不坚强等,这是心理不健康的反映。校训中的“健”,更要求学生心理健康,如对自己的积极、消极情绪能控制;遇到了困难和不测事情,能保持正常心境;身体有病、学习有困难,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去克服,不陷于消极颓唐。心理健康的人,经常充满热情。心理学认为,热情是“决定一个人的思想行为的基本方向的情感”,它蕴藏着坚强的意志力,一个人有热情,“才能激励自己克服困难,顽强地进行创造性活动”。所以,“健”不仅是要求身体健壮,还要作到生理、心理上健康。

2001年7月就任校长齐荣景对校训涵义进一步挖掘。他认为,“诚”取义于《中庸》: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孟子》说: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朴”取义于《老子19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敏”取义于《论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健”取义于《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具体的解释为:诚以修身,朴以正行,敏以治学,健以创业。至此,隆尧一中校训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完善。

综上所说,“诚、朴”是属于德育范畴,“敏”属于智育范畴,“健”属于体育范畴。认真地做到“诚朴敏健”,也体现了贯彻教育方针。

附录1:学校获得的部分荣誉

“全国教育发展‘十五’计划重点科研课题”实验基地先进实验校

全国教育网络系统示范单位

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单位

全国中小学体育先进单位

北京空军招飞工作先进工作单位

河北省“五四”红旗团委

市文明学校

市文明示范学校

市重点学校先进单位

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学校

市“五四”红旗团委(标杆)

市级花园学校

市内保工作先进单位

市卫生学校

市艺体工作先进单位

市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先进单位

市优秀家长学校

市招飞先进单位

附录2:历任校长

府庭镇 1948.11—1949.3 江苏淮安人

徐跻青 1949.4—1952.11 南宫人

王浩然 1952.12—1956.1 馆陶人,副校长,主持全面工作

雷文轩(代)1956.1—1956.9 隆尧人,以县教育科长

孙受田 1956.9—1960.12 巨鹿人

雷文轩(兼)1961.1—1963.9 以县教育科长兼

张廷灿 1963.9—1968.12 山西芮城人

范春太(负责人)1972.3—1976.5 隆尧人,当时校名为尧山高中,后又称隆尧二中

宋芳卿 1976.3—1984.4 隆尧人,1977秋在任时隆尧二中改称隆尧一中

张中民 1984.4—1990.4 隆尧东尚村人

张保福 1990.4—1991.4 隆尧水饭人,副校长,主持全面工作。

李培深 1991.4—1996.12 隆尧水饭人

张孟周 1996.12—1998.3 隆尧霍庄人

常海辰 1998.3—2001.7 隆尧重贤人

齐荣景 2001.7—今隆尧千户营人

第七章党群组织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

1948年10月,隆尧一中建立了党支部,当时只有3名党员。1952年11月,学校党支部开始设专职书记(副书记)。

1948年10月,党支部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毛泽东主席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论人民民主专政》,以及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政策。

1951年初,党支部组织学生以实际行动支援抗美援朝,在学生中开展“集资捐献、支援前线购买飞机大炮”活动。

1952年7月,党支部组织全体教师赴石家庄参加了历时47天的“思想改造与整顿队伍”运动,主要内容是揭露批判资产阶级思想,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1960年8月,学校进行了以“三面红旗”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教育,学生掀起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的高潮。为使学生认识现代修正主义的危险性,正确认识党的方针政策。政治课主要学习《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中的两篇文章和纪念列宁诞辰90周年文章。

1964年3月,学校党支部组织全体师生学习毛主席著作,学习雷锋、王杰等英雄模范人物,教师与学生实行“三同”。

1965年1月,中共中央颁发了《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简称《二十三条》),文件规定,城市和乡村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今后一律简称“四清”(即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文件对运动中某些“左”的偏向作了纠正,提出了“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学校党支部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23条。

1971年12月,学校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深入批判“反革命修正主义”,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贯彻“五七指示”,把转换学生思想放在首位。同时,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学校开展“批林整风”运动,揭发、声讨林彪及其一伙的反革命罪行。

1981年3月,学校党支部在全校组织开展了“学雷锋、树新风,‘五讲四美’、‘三热爱’”等活动。

1983年11月,河北省召开全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讨论抵制和清除精神污染问题。会议提出,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封建主义残余思想的影响和侵蚀有所增加,中学生受精神污染是严重的;淫秽书刊在学生中传播,且向农村蔓延;宗教迷信,行帮义气侵入校园;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毒害着学生,某些人对四项基本原则怀疑动摇等。会议提出了防止和清除精神污染的任务和要求。会后,学校党支部根据会议精神,开展了清查工作。

1989年春夏之交北京发生政治风波,学校党支部时刻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做好教职工和学生的思想工作,是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2000年,学校党支部根据上级党组织的安排部署,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02年3月,学校业余党校成立,有近百名教职工及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了学习培训。此后,每年从优秀学生中发展党员。

2005年,学校成立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全体党员通过集中学习、分析评议、整改提高和“回头看”,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提高了素质能力,增强了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第二节中国共青团

1949年5月4日,隆尧一中成立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组织,后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50年11月,团总支和学生会号召学校学生给前钱志愿军战士写慰问信,鼓励前线战士的情绪。在校学生踊跃参加,并多次上街举行抗美援朝示威游行。

1960年8月,学校团委带领学生掀起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的高潮。

1964年3月,团委在学校党支部的领导下组织全体师生学习毛主席著作,学习雷锋、王杰等英雄模范人物。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先后成立了“造反派”、“红卫兵组织”、“革联”等学生组织,团组织基本处于瘫痪状态。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学校对团组织进行了整顿,明确了团组织在学校的工作任务,团员的组织生活恢复正常。

1981年3月,团委组织学生广泛开展了“学雷锋、树新风,‘五讲四美’、‘三热爱’”等活动。

1983年11月,根据河北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提出的防止和清除精神污染的任务和要求,团委配合学校开展了清查工作。

1996年5月4日,首次举行“成人仪式”,旨在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将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年满18周岁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意识到自己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

2000年以来,团委每年定期举办“主题演讲比赛”、“师生联欢会”、“成人宣誓仪式”、“假期社会实践”等活动,繁荣了校园文化,连年被评为邢台市“五四红旗团委”。

2001年,团委开始负责学校的宣传工作,负责《一中校报》的编辑出版工作,管理春华文学社,指导编印社刊《春华》。

2002年,按照学校党支部安排,负责管理业余党校,培养学生中的入党积极分子,向党组织推荐优秀学员为入党对象。

2003年3月,学校团委和隆尧县电视台联合录制系列专题片《快乐起飞》,每周在隆尧电视台(一套)播出,为学生搭建了展示才华的平台,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2005年,学校有1个教工团支部,52个学生团支部,团员3188人。团委在学校党支部的领导下,不断加强阵地建设,加强学校广大团员青年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党团知识学习,积极探索共青团适合学校工作的新路子,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年活动。12月,学校团委被共青团河北省委授予“河北省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

第三节妇女联合会

隆尧一中妇委会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结合学校具体情况,积极谋划工作新思路,探索工作新方法,广泛开展多种活动,认真履行职责,使学校的妇女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开创了妇女工作的新局面。

1995年以来,学校妇委会连年被县妇联评为“妇女工作先进单位”,并获“妇女工作支持奖”,有20余人被评为隆尧县“三·八”红旗手;16个家庭被评为县“星级文明家庭”,18人被评为县“巾帼建功先进个人”;2003年10月20日学校地理教研组被县妇联命名为“巾帼文明示范岗”。

第四节教育工会

1948年,隆尧一中就通过民主选举成立了教育工会。教育工会在学校党组织的领导和学校行政的配合下,参与学校的管理,为教职工排忧解难,起到了学校和教职工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文化大革命”期间,工会处于瘫痪状态。之后,学校恢复了工会组织。它在学校党组织的领导下,以教学为中心,团结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积极投入到教育教学改革中去,积极为教职工说话办事,维护教职工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关心教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说,“诚、朴”是属于德育范畴,“敏”属于智育范畴,“健”属于体育范畴。认真地做到“诚朴敏健”,也体现了贯彻教育方针。

附录1:学校获得的部分荣誉

“全国教育发展‘十五’计划重点科研课题”实验基地先进实验校

全国教育网络系统示范单位

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单位

全国中小学体育先进单位

北京空军招飞工作先进工作单位

河北省“五四”红旗团委

市文明学校

市文明示范学校

市重点学校先进单位

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学校

市“五四”红旗团委(标杆)

市级花园学校

市内保工作先进单位

市卫生学校

市艺体工作先进单位

市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先进单位

市优秀家长学校

市招飞先进单位

附录2:历任校长

府庭镇 1948.11—1949.3 江苏淮安人

徐跻青 1949.4—1952.11 南宫人

王浩然 1952.12—1956.1 馆陶人,副校长,主持全面工作

雷文轩(代)1956.1—1956.9 隆尧人,以县教育科长

孙受田 1956.9—1960.12 巨鹿人

雷文轩(兼)1961.1—1963.9 以县教育科长兼

张廷灿 1963.9—1968.12 山西芮城人

范春太(负责人)1972.3—1976.5 隆尧人,当时校名为尧山高中,后又称隆尧二中

宋芳卿 1976.3—1984.4 隆尧人,1977秋在任时隆尧二中改称隆尧一中

张中民 1984.4—1990.4 隆尧东尚村人

张保福 1990.4—1991.4 隆尧水饭人,副校长,主持全面工作。

李培深 1991.4—1996.12 隆尧水饭人

张孟周 1996.12—1998.3 隆尧霍庄人

常海辰 1998.3—2001.7 隆尧重贤人

齐荣景 2001.7—今隆尧千户营人

第七章党群组织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

1948年10月,隆尧一中建立了党支部,当时只有3名党员。1952年11月,学校党支部开始设专职书记(副书记)。

1948年10月,党支部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毛泽东主席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论人民民主专政》,以及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政策。

1951年初,党支部组织学生以实际行动支援抗美援朝,在学生中开展“集资捐献、支援前线购买飞机大炮”活动。

1952年7月,党支部组织全体教师赴石家庄参加了历时47天的“思想改造与整顿队伍”运动,主要内容是揭露批判资产阶级思想,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1960年8月,学校进行了以“三面红旗”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教育,学生掀起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的高潮。为使学生认识现代修正主义的危险性,正确认识党的方针政策。政治课主要学习《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中的两篇文章和纪念列宁诞辰90周年文章。

1964年3月,学校党支部组织全体师生学习毛主席著作,学习雷锋、王杰等英雄模范人物,教师与学生实行“三同”。

1965年1月,中共中央颁发了《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简称《二十三条》),文件规定,城市和乡村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今后一律简称“四清”(即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文件对运动中某些“左”的偏向作了纠正,提出了“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学校党支部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23条。

1971年12月,学校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深入批判“反革命修正主义”,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贯彻“五七指示”,把转换学生思想放在首位。同时,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学校开展“批林整风”运动,揭发、声讨林彪及其一伙的反革命罪行。

1981年3月,学校党支部在全校组织开展了“学雷锋、树新风,‘五讲四美’、‘三热爱’”等活动。

1983年11月,河北省召开全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讨论抵制和清除精神污染问题。会议提出,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封建主义残余思想的影响和侵蚀有所增加,中学生受精神污染是严重的;淫秽书刊在学生中传播,且向农村蔓延;宗教迷信,行帮义气侵入校园;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毒害着学生,某些人对四项基本原则怀疑动摇等。会议提出了防止和清除精神污染的任务和要求。会后,学校党支部根据会议精神,开展了清查工作。

1989年春夏之交北京发生政治风波,学校党支部时刻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做好教职工和学生的思想工作,是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2000年,学校党支部根据上级党组织的安排部署,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02年3月,学校业余党校成立,有近百名教职工及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了学习培训。此后,每年从优秀学生中发展党员。

2005年,学校成立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全体党员通过集中学习、分析评议、整改提高和“回头看”,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提高了素质能力,增强了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第二节中国共青团

1949年5月4日,隆尧一中成立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组织,后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50年11月,团总支和学生会号召学校学生给前钱志愿军战士写慰问信,鼓励前线战士的情绪。在校学生踊跃参加,并多次上街举行抗美援朝示威游行。

1960年8月,学校团委带领学生掀起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的高潮。

1964年3月,团委在学校党支部的领导下组织全体师生学习毛主席著作,学习雷锋、王杰等英雄模范人物。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先后成立了“造反派”、“红卫兵组织”、“革联”等学生组织,团组织基本处于瘫痪状态。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学校对团组织进行了整顿,明确了团组织在学校的工作任务,团员的组织生活恢复正常。

1981年3月,团委组织学生广泛开展了“学雷锋、树新风,‘五讲四美’、‘三热爱’”等活动。

1983年11月,根据河北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提出的防止和清除精神污染的任务和要求,团委配合学校开展了清查工作。

1996年5月4日,首次举行“成人仪式”,旨在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将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年满18周岁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意识到自己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

2000年以来,团委每年定期举办“主题演讲比赛”、“师生联欢会”、“成人宣誓仪式”、“假期社会实践”等活动,繁荣了校园文化,连年被评为邢台市“五四红旗团委”。

2001年,团委开始负责学校的宣传工作,负责《一中校报》的编辑出版工作,管理春华文学社,指导编印社刊《春华》。

2002年,按照学校党支部安排,负责管理业余党校,培养学生中的入党积极分子,向党组织推荐优秀学员为入党对象。

2003年3月,学校团委和隆尧县电视台联合录制系列专题片《快乐起飞》,每周在隆尧电视台(一套)播出,为学生搭建了展示才华的平台,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2005年,学校有1个教工团支部,52个学生团支部,团员3188人。团委在学校党支部的领导下,不断加强阵地建设,加强学校广大团员青年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党团知识学习,积极探索共青团适合学校工作的新路子,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年活动。12月,学校团委被共青团河北省委授予“河北省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

第三节妇女联合会

隆尧一中妇委会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结合学校具体情况,积极谋划工作新思路,探索工作新方法,广泛开展多种活动,认真履行职责,使学校的妇女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开创了妇女工作的新局面。

1995年以来,学校妇委会连年被县妇联评为“妇女工作先进单位”,并获“妇女工作支持奖”,有20余人被评为隆尧县“三·八”红旗手;16个家庭被评为县“星级文明家庭”,18人被评为县“巾帼建功先进个人”;2003年10月20日学校地理教研组被县妇联命名为“巾帼文明示范岗”。

第四节教育工会

1948年,隆尧一中就通过民主选举成立了教育工会。教育工会在学校党组织的领导和学校行政的配合下,参与学校的管理,为教职工排忧解难,起到了学校和教职工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文化大革命”期间,工会处于瘫痪状态。之后,学校恢复了工会组织。它在学校党组织的领导下,以教学为中心,团结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积极投入到教育教学改革中去,积极为教职工说话办事,维护教职工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关心教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00年,学校教育工会组织召开了工会代表大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的工会组织,使工会组织更加健全。之后,工会成员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以及职工分房、评优评模、职称挂钩等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工作,使工会的作用更为明显。

第五节学生会

1953年,隆尧一中就成立了学生会。

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各个学生组织的成立,学生会处于瘫痪状态。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学生会的工作逐渐走向正轨。此后,每年进行换届。

2002年,学生会制定了《隆尧一中学生会章程》,以文件的形式规定了学生会的性质、宗旨、任务和制度,并由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会开展工作。

2003年,学生会设主席团、宣传部、文体部、外联部、学习部、生活部、劳卫纪律督查部等七个部门,工作实行分工合作。

自2002年以来,学生会积极参加学校管理,充分发挥纽带和桥梁作用,为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做出大量的工作,在师生中引起很大反响。比如:学习部每学期组织开展学习经验交流活动,每年组织一届英语口语话剧大赛;生活部向学生宣传生活小常识,为学生中存在的饮食起居方面的困难奔波于学生和学校后勤部门之间;文体部每年组织一次卡拉OK大赛,协助艺体部搞好操课和每届运动会和艺术节;劳卫纪律督查部每周检查评比教室卫生;宣传部坚持每天向学生广播,并每月办一期图文并茂的手抄报——《华年》;外联部在每年重阳节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慰问革命老人,为老人表演节目,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与升入大学的隆尧一中学子建立联系,以他们的先进事迹激励在校学生努力进取。

学生会还协助团委、艺体部、德工处等部门举办歌咏比赛、家长会等多项活动,是学校工作的有力助手。

第八章校舍图书设备

第一节、校舍

1947年8月,在尧山县政府旧址筹办隆尧、柏乡、任县联立师范学校(滏西联师),1948年夏开始招生,该校是隆尧一中前身,校舍由尧山旧衙门遗址、城隍庙、尧山文庙组成,面积为65300平方米。

1948年10月,党支部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毛泽东主席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论人民民主专政》,以及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政策。

1951年初,党支部组织学生以实际行动支援抗美援朝,在学生中开展“集资捐献、支援前线购买飞机大炮”活动。

1952年7月,党支部组织全体教师赴石家庄参加了历时47天的“思想改造与整顿队伍”运动,主要内容是揭露批判资产阶级思想,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1960年8月,学校进行了以“三面红旗”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教育,学生掀起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的高潮。为使学生认识现代修正主义的危险性,正确认识党的方针政策。政治课主要学习《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中的两篇文章和纪念列宁诞辰90周年文章。

1964年3月,学校党支部组织全体师生学习毛主席著作,学习雷锋、王杰等英雄模范人物,教师与学生实行“三同”。

1965年1月,中共中央颁发了《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简称《二十三条》),文件规定,城市和乡村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今后一律简称“四清”(即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文件对运动中某些“左”的偏向作了纠正,提出了“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学校党支部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23条。

1971年12月,学校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深入批判“反革命修正主义”,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贯彻“五七指示”,把转换学生思想放在首位。同时,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学校开展“批林整风”运动,揭发、声讨林彪及其一伙的反革命罪行。

1981年3月,学校党支部在全校组织开展了“学雷锋、树新风,‘五讲四美’、‘三热爱’”等活动。

1983年11月,河北省召开全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讨论抵制和清除精神污染问题。会议提出,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封建主义残余思想的影响和侵蚀有所增加,中学生受精神污染是严重的;淫秽书刊在学生中传播,且向农村蔓延;宗教迷信,行帮义气侵入校园;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毒害着学生,某些人对四项基本原则怀疑动摇等。会议提出了防止和清除精神污染的任务和要求。会后,学校党支部根据会议精神,开展了清查工作。

1989年春夏之交北京发生政治风波,学校党支部时刻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做好教职工和学生的思想工作,是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2000年,学校党支部根据上级党组织的安排部署,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02年3月,学校业余党校成立,有近百名教职工及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了学习培训。此后,每年从优秀学生中发展党员。

2005年,学校成立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全体党员通过集中学习、分析评议、整改提高和“回头看”,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提高了素质能力,增强了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第二节中国共青团

1949年5月4日,隆尧一中成立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组织,后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50年11月,团总支和学生会号召学校学生给前钱志愿军战士写慰问信,鼓励前线战士的情绪。在校学生踊跃参加,并多次上街举行抗美援朝示威游行。

1960年8月,学校团委带领学生掀起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的高潮。

1964年3月,团委在学校党支部的领导下组织全体师生学习毛主席著作,学习雷锋、王杰等英雄模范人物。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先后成立了“造反派”、“红卫兵组织”、“革联”等学生组织,团组织基本处于瘫痪状态。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学校对团组织进行了整顿,明确了团组织在学校的工作任务,团员的组织生活恢复正常。

1981年3月,团委组织学生广泛开展了“学雷锋、树新风,‘五讲四美’、‘三热爱’”等活动。

1983年11月,根据河北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提出的防止和清除精神污染的任务和要求,团委配合学校开展了清查工作。

1996年5月4日,首次举行“成人仪式”,旨在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将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年满18周岁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意识到自己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

2000年以来,团委每年定期举办“主题演讲比赛”、“师生联欢会”、“成人宣誓仪式”、“假期社会实践”等活动,繁荣了校园文化,连年被评为邢台市“五四红旗团委”。

2001年,团委开始负责学校的宣传工作,负责《一中校报》的编辑出版工作,管理春华文学社,指导编印社刊《春华》。

2002年,按照学校党支部安排,负责管理业余党校,培养学生中的入党积极分子,向党组织推荐优秀学员为入党对象。

2003年3月,学校团委和隆尧县电视台联合录制系列专题片《快乐起飞》,每周在隆尧电视台(一套)播出,为学生搭建了展示才华的平台,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2005年,学校有1个教工团支部,52个学生团支部,团员3188人。团委在学校党支部的领导下,不断加强阵地建设,加强学校广大团员青年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党团知识学习,积极探索共青团适合学校工作的新路子,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年活动。12月,学校团委被共青团河北省委授予“河北省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

第三节妇女联合会

隆尧一中妇委会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结合学校具体情况,积极谋划工作新思路,探索工作新方法,广泛开展多种活动,认真履行职责,使学校的妇女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开创了妇女工作的新局面。

1995年以来,学校妇委会连年被县妇联评为“妇女工作先进单位”,并获“妇女工作支持奖”,有20余人被评为隆尧县“三·八”红旗手;16个家庭被评为县“星级文明家庭”,18人被评为县“巾帼建功先进个人”;2003年10月20日学校地理教研组被县妇联命名为“巾帼文明示范岗”。

第四节教育工会

1948年,隆尧一中就通过民主选举成立了教育工会。教育工会在学校党组织的领导和学校行政的配合下,参与学校的管理,为教职工排忧解难,起到了学校和教职工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文化大革命”期间,工会处于瘫痪状态。之后,学校恢复了工会组织。它在学校党组织的领导下,以教学为中心,团结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积极投入到教育教学改革中去,积极为教职工说话办事,维护教职工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关心教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00年,学校教育工会组织召开了工会代表大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的工会组织,使工会组织更加健全。之后,工会成员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以及职工分房、评优评模、职称挂钩等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工作,使工会的作用更为明显。

第五节学生会

1953年,隆尧一中就成立了学生会。

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各个学生组织的成立,学生会处于瘫痪状态。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学生会的工作逐渐走向正轨。此后,每年进行换届。

2002年,学生会制定了《隆尧一中学生会章程》,以文件的形式规定了学生会的性质、宗旨、任务和制度,并由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会开展工作。

2003年,学生会设主席团、宣传部、文体部、外联部、学习部、生活部、劳卫纪律督查部等七个部门,工作实行分工合作。

自2002年以来,学生会积极参加学校管理,充分发挥纽带和桥梁作用,为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做出大量的工作,在师生中引起很大反响。比如:学习部每学期组织开展学习经验交流活动,每年组织一届英语口语话剧大赛;生活部向学生宣传生活小常识,为学生中存在的饮食起居方面的困难奔波于学生和学校后勤部门之间;文体部每年组织一次卡拉OK大赛,协助艺体部搞好操课和每届运动会和艺术节;劳卫纪律督查部每周检查评比教室卫生;宣传部坚持每天向学生广播,并每月办一期图文并茂的手抄报——《华年》;外联部在每年重阳节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慰问革命老人,为老人表演节目,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与升入大学的隆尧一中学子建立联系,以他们的先进事迹激励在校学生努力进取。

学生会还协助团委、艺体部、德工处等部门举办歌咏比赛、家长会等多项活动,是学校工作的有力助手。

第八章校舍图书设备

第一节、校舍

1947年8月,在尧山县政府旧址筹办隆尧、柏乡、任县联立师范学校(滏西联师),1948年夏开始招生,该校是隆尧一中前身,校舍由尧山旧衙门遗址、城隍庙、尧山文庙组成,面积为65300平方米。

1950年,学校新建第二排教室交付实用,这是隆尧县第一座标准化教室。

1951年,学校第三排教室落成,当时是邢台地区最好的教室。

1958年,学校停课月余,办起了石灰厂、砖窑、饲养场,用自己生产的30万块红砖,盖教室一排15间,宿舍25间。

1984年,在地区教委和县教委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筹建教学楼、北四排家属院破土动工。

1986年8月,新教学楼竣工,共有22个教室(含一阶梯教室)。

1989年,女生宿舍楼竣工。

1994年1月,实验楼竣工,面积1280.47平方米。

1995年2月,县委、县政府决定一、二中合并,成立隆尧一中筹建指挥部,选址工作启动,9月,新校址选定在县城北环路北侧,占地112000平方米。

原隆尧二中始建于1952年,校址在县城西关“校场”旧址,校场占地12000平方米,1979年9月二中搬入县城东关新校址,新校面积为6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9398.4平方米,1995年底原二中校产拍卖,资金划入新一中。

1997年5月,学校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单职工楼、教工食堂、学生食堂竣工,其中教学楼面积7486.35平方米,办公楼建筑面积2636.18平方米,4幢宿舍楼建筑面积9803.92平方米,单职工宿舍楼建筑面积1417.9平方米,教工食堂374.54平方米,5月二中开始搬迁,同年7月原一中从尧山校区搬入新址,1999年,学校科技实验楼竣工,建筑面积4690平方米。

2006年5月,学校新图书馆、学生餐饮中心、公寓楼竣工,其中图书馆4层面积3952平方米,学生餐饮中心两层面积5698平方米,公寓楼5层,面积2627平方米。

第二节图书馆

隆尧县一中建校后,经多方集资和师生捐书建起了图书馆,当时图书只有数百册,到1992年学校已有容纳50人的阅览室,图书近万册、杂志30多种、报纸15种。1996年图书馆面积相当于2个教室,有图书1万余册,学生借阅手续健全,阅览室下午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

1989年春夏之交北京发生政治风波,学校党支部时刻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做好教职工和学生的思想工作,是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2000年,学校党支部根据上级党组织的安排部署,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02年3月,学校业余党校成立,有近百名教职工及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了学习培训。此后,每年从优秀学生中发展党员。

2005年,学校成立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全体党员通过集中学习、分析评议、整改提高和“回头看”,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提高了素质能力,增强了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第二节中国共青团

1949年5月4日,隆尧一中成立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组织,后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50年11月,团总支和学生会号召学校学生给前钱志愿军战士写慰问信,鼓励前线战士的情绪。在校学生踊跃参加,并多次上街举行抗美援朝示威游行。

1960年8月,学校团委带领学生掀起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的高潮。

1964年3月,团委在学校党支部的领导下组织全体师生学习毛主席著作,学习雷锋、王杰等英雄模范人物。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先后成立了“造反派”、“红卫兵组织”、“革联”等学生组织,团组织基本处于瘫痪状态。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学校对团组织进行了整顿,明确了团组织在学校的工作任务,团员的组织生活恢复正常。

1981年3月,团委组织学生广泛开展了“学雷锋、树新风,‘五讲四美’、‘三热爱’”等活动。

1983年11月,根据河北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提出的防止和清除精神污染的任务和要求,团委配合学校开展了清查工作。

1996年5月4日,首次举行“成人仪式”,旨在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将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年满18周岁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意识到自己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

2000年以来,团委每年定期举办“主题演讲比赛”、“师生联欢会”、“成人宣誓仪式”、“假期社会实践”等活动,繁荣了校园文化,连年被评为邢台市“五四红旗团委”。

2001年,团委开始负责学校的宣传工作,负责《一中校报》的编辑出版工作,管理春华文学社,指导编印社刊《春华》。

2002年,按照学校党支部安排,负责管理业余党校,培养学生中的入党积极分子,向党组织推荐优秀学员为入党对象。

2003年3月,学校团委和隆尧县电视台联合录制系列专题片《快乐起飞》,每周在隆尧电视台(一套)播出,为学生搭建了展示才华的平台,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2005年,学校有1个教工团支部,52个学生团支部,团员3188人。团委在学校党支部的领导下,不断加强阵地建设,加强学校广大团员青年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党团知识学习,积极探索共青团适合学校工作的新路子,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年活动。12月,学校团委被共青团河北省委授予“河北省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

第三节妇女联合会

隆尧一中妇委会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结合学校具体情况,积极谋划工作新思路,探索工作新方法,广泛开展多种活动,认真履行职责,使学校的妇女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开创了妇女工作的新局面。

1995年以来,学校妇委会连年被县妇联评为“妇女工作先进单位”,并获“妇女工作支持奖”,有20余人被评为隆尧县“三·八”红旗手;16个家庭被评为县“星级文明家庭”,18人被评为县“巾帼建功先进个人”;2003年10月20日学校地理教研组被县妇联命名为“巾帼文明示范岗”。

第四节教育工会

1948年,隆尧一中就通过民主选举成立了教育工会。教育工会在学校党组织的领导和学校行政的配合下,参与学校的管理,为教职工排忧解难,起到了学校和教职工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文化大革命”期间,工会处于瘫痪状态。之后,学校恢复了工会组织。它在学校党组织的领导下,以教学为中心,团结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积极投入到教育教学改革中去,积极为教职工说话办事,维护教职工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关心教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00年,学校教育工会组织召开了工会代表大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的工会组织,使工会组织更加健全。之后,工会成员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以及职工分房、评优评模、职称挂钩等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工作,使工会的作用更为明显。

第五节学生会

1953年,隆尧一中就成立了学生会。

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各个学生组织的成立,学生会处于瘫痪状态。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学生会的工作逐渐走向正轨。此后,每年进行换届。

2002年,学生会制定了《隆尧一中学生会章程》,以文件的形式规定了学生会的性质、宗旨、任务和制度,并由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会开展工作。

2003年,学生会设主席团、宣传部、文体部、外联部、学习部、生活部、劳卫纪律督查部等七个部门,工作实行分工合作。

自2002年以来,学生会积极参加学校管理,充分发挥纽带和桥梁作用,为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做出大量的工作,在师生中引起很大反响。比如:学习部每学期组织开展学习经验交流活动,每年组织一届英语口语话剧大赛;生活部向学生宣传生活小常识,为学生中存在的饮食起居方面的困难奔波于学生和学校后勤部门之间;文体部每年组织一次卡拉OK大赛,协助艺体部搞好操课和每届运动会和艺术节;劳卫纪律督查部每周检查评比教室卫生;宣传部坚持每天向学生广播,并每月办一期图文并茂的手抄报——《华年》;外联部在每年重阳节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慰问革命老人,为老人表演节目,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与升入大学的隆尧一中学子建立联系,以他们的先进事迹激励在校学生努力进取。

学生会还协助团委、艺体部、德工处等部门举办歌咏比赛、家长会等多项活动,是学校工作的有力助手。

第八章校舍图书设备

第一节、校舍

1947年8月,在尧山县政府旧址筹办隆尧、柏乡、任县联立师范学校(滏西联师),1948年夏开始招生,该校是隆尧一中前身,校舍由尧山旧衙门遗址、城隍庙、尧山文庙组成,面积为65300平方米。

1950年,学校新建第二排教室交付实用,这是隆尧县第一座标准化教室。

1951年,学校第三排教室落成,当时是邢台地区最好的教室。

1958年,学校停课月余,办起了石灰厂、砖窑、饲养场,用自己生产的30万块红砖,盖教室一排15间,宿舍25间。

1984年,在地区教委和县教委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筹建教学楼、北四排家属院破土动工。

1986年8月,新教学楼竣工,共有22个教室(含一阶梯教室)。

1989年,女生宿舍楼竣工。

1994年1月,实验楼竣工,面积1280.47平方米。

1995年2月,县委、县政府决定一、二中合并,成立隆尧一中筹建指挥部,选址工作启动,9月,新校址选定在县城北环路北侧,占地112000平方米。

原隆尧二中始建于1952年,校址在县城西关“校场”旧址,校场占地12000平方米,1979年9月二中搬入县城东关新校址,新校面积为6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9398.4平方米,1995年底原二中校产拍卖,资金划入新一中。

1997年5月,学校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单职工楼、教工食堂、学生食堂竣工,其中教学楼面积7486.35平方米,办公楼建筑面积2636.18平方米,4幢宿舍楼建筑面积9803.92平方米,单职工宿舍楼建筑面积1417.9平方米,教工食堂374.54平方米,5月二中开始搬迁,同年7月原一中从尧山校区搬入新址,1999年,学校科技实验楼竣工,建筑面积4690平方米。

2006年5月,学校新图书馆、学生餐饮中心、公寓楼竣工,其中图书馆4层面积3952平方米,学生餐饮中心两层面积5698平方米,公寓楼5层,面积2627平方米。

第二节图书馆

隆尧县一中建校后,经多方集资和师生捐书建起了图书馆,当时图书只有数百册,到1992年学校已有容纳50人的阅览室,图书近万册、杂志30多种、报纸15种。1996年图书馆面积相当于2个教室,有图书1万余册,学生借阅手续健全,阅览室下午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

1997年,学校搬迁后,学校图书馆已有藏书2万余册,学生阅览室有期刊、报纸多种,教师资料室备有工具书、参考书等。各种报纸从1997年分类装订保存,以便查阅。从2004年开始,学校加大对图书馆资金投入,征订期刊100种150份,报纸30种70份,与全国多省市的重点中学,实验中学建立资料交换关系,与清华大学建立了资料信息关系,图书馆在设备和管理符合要求。

2006年图书馆迁入现代化的图书馆楼,并购买设备,图书馆图书增至3.5万,图书馆由资料室、阅览室、书库、图书服务部等组成,面貌焕然一新。

第三节实验室

隆尧一中仪器室始于建校之初,有理化仪器、药品,动植物标本模型,生理、矿物标本若干, 1994年建成实验楼,增置了仪器和药品。

1999年新一中的实验楼建成,内设114平方米的学生实验室10个、仪器室10个、准备室10个、教研活动室3个,基本满足了理化生实验的需要,2002年学校又自筹资金,更新设备,完善设施,使实验室的供排水、采光、通风、排毒的设计更合理,每个实验配置了双人实验桌28张,使学生实验开课率达100℅,装备达全省一流,成为河北省标准化实验室。

第九章人物

第一节名录

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

张中民

国家级骨干教师

杨金星

全国体育优秀工作者

韩敏

省特级教师

邓联璧刘玉琦王树国

省人大代表

马淑敏

省优秀园丁

张绍庭

省模范教师

冯春和商庆云李根录

省级优秀教师

王树国张彦辰常义旭白路山耿兴海

省骨干教师

王树国聂彦杰

省优质课教师

陈新士赵京敏

省先进德育工作者

戎华子冯云周陈新士张立刚孟立秋

省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个人

杨万中

省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先进个人”

张智利赵东坡

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输送人才”先进个人

赵东坡孟军国

市政协常委

马淑敏

市人大代表

齐荣景董平乐

2000年以来,团委每年定期举办“主题演讲比赛”、“师生联欢会”、“成人宣誓仪式”、“假期社会实践”等活动,繁荣了校园文化,连年被评为邢台市“五四红旗团委”。

2001年,团委开始负责学校的宣传工作,负责《一中校报》的编辑出版工作,管理春华文学社,指导编印社刊《春华》。

2002年,按照学校党支部安排,负责管理业余党校,培养学生中的入党积极分子,向党组织推荐优秀学员为入党对象。

2003年3月,学校团委和隆尧县电视台联合录制系列专题片《快乐起飞》,每周在隆尧电视台(一套)播出,为学生搭建了展示才华的平台,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2005年,学校有1个教工团支部,52个学生团支部,团员3188人。团委在学校党支部的领导下,不断加强阵地建设,加强学校广大团员青年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党团知识学习,积极探索共青团适合学校工作的新路子,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年活动。12月,学校团委被共青团河北省委授予“河北省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

第三节妇女联合会

隆尧一中妇委会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结合学校具体情况,积极谋划工作新思路,探索工作新方法,广泛开展多种活动,认真履行职责,使学校的妇女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开创了妇女工作的新局面。

1995年以来,学校妇委会连年被县妇联评为“妇女工作先进单位”,并获“妇女工作支持奖”,有20余人被评为隆尧县“三·八”红旗手;16个家庭被评为县“星级文明家庭”,18人被评为县“巾帼建功先进个人”;2003年10月20日学校地理教研组被县妇联命名为“巾帼文明示范岗”。

第四节教育工会

1948年,隆尧一中就通过民主选举成立了教育工会。教育工会在学校党组织的领导和学校行政的配合下,参与学校的管理,为教职工排忧解难,起到了学校和教职工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文化大革命”期间,工会处于瘫痪状态。之后,学校恢复了工会组织。它在学校党组织的领导下,以教学为中心,团结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积极投入到教育教学改革中去,积极为教职工说话办事,维护教职工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关心教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00年,学校教育工会组织召开了工会代表大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的工会组织,使工会组织更加健全。之后,工会成员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以及职工分房、评优评模、职称挂钩等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工作,使工会的作用更为明显。

第五节学生会

1953年,隆尧一中就成立了学生会。

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各个学生组织的成立,学生会处于瘫痪状态。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学生会的工作逐渐走向正轨。此后,每年进行换届。

2002年,学生会制定了《隆尧一中学生会章程》,以文件的形式规定了学生会的性质、宗旨、任务和制度,并由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会开展工作。

2003年,学生会设主席团、宣传部、文体部、外联部、学习部、生活部、劳卫纪律督查部等七个部门,工作实行分工合作。

自2002年以来,学生会积极参加学校管理,充分发挥纽带和桥梁作用,为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做出大量的工作,在师生中引起很大反响。比如:学习部每学期组织开展学习经验交流活动,每年组织一届英语口语话剧大赛;生活部向学生宣传生活小常识,为学生中存在的饮食起居方面的困难奔波于学生和学校后勤部门之间;文体部每年组织一次卡拉OK大赛,协助艺体部搞好操课和每届运动会和艺术节;劳卫纪律督查部每周检查评比教室卫生;宣传部坚持每天向学生广播,并每月办一期图文并茂的手抄报——《华年》;外联部在每年重阳节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慰问革命老人,为老人表演节目,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与升入大学的隆尧一中学子建立联系,以他们的先进事迹激励在校学生努力进取。

学生会还协助团委、艺体部、德工处等部门举办歌咏比赛、家长会等多项活动,是学校工作的有力助手。

第八章校舍图书设备

第一节、校舍

1947年8月,在尧山县政府旧址筹办隆尧、柏乡、任县联立师范学校(滏西联师),1948年夏开始招生,该校是隆尧一中前身,校舍由尧山旧衙门遗址、城隍庙、尧山文庙组成,面积为65300平方米。

1950年,学校新建第二排教室交付实用,这是隆尧县第一座标准化教室。

1951年,学校第三排教室落成,当时是邢台地区最好的教室。

1958年,学校停课月余,办起了石灰厂、砖窑、饲养场,用自己生产的30万块红砖,盖教室一排15间,宿舍25间。

1984年,在地区教委和县教委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筹建教学楼、北四排家属院破土动工。

1986年8月,新教学楼竣工,共有22个教室(含一阶梯教室)。

1989年,女生宿舍楼竣工。

1994年1月,实验楼竣工,面积1280.47平方米。

1995年2月,县委、县政府决定一、二中合并,成立隆尧一中筹建指挥部,选址工作启动,9月,新校址选定在县城北环路北侧,占地112000平方米。

原隆尧二中始建于1952年,校址在县城西关“校场”旧址,校场占地12000平方米,1979年9月二中搬入县城东关新校址,新校面积为6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9398.4平方米,1995年底原二中校产拍卖,资金划入新一中。

1997年5月,学校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单职工楼、教工食堂、学生食堂竣工,其中教学楼面积7486.35平方米,办公楼建筑面积2636.18平方米,4幢宿舍楼建筑面积9803.92平方米,单职工宿舍楼建筑面积1417.9平方米,教工食堂374.54平方米,5月二中开始搬迁,同年7月原一中从尧山校区搬入新址,1999年,学校科技实验楼竣工,建筑面积4690平方米。

2006年5月,学校新图书馆、学生餐饮中心、公寓楼竣工,其中图书馆4层面积3952平方米,学生餐饮中心两层面积5698平方米,公寓楼5层,面积2627平方米。

第二节图书馆

隆尧县一中建校后,经多方集资和师生捐书建起了图书馆,当时图书只有数百册,到1992年学校已有容纳50人的阅览室,图书近万册、杂志30多种、报纸15种。1996年图书馆面积相当于2个教室,有图书1万余册,学生借阅手续健全,阅览室下午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

1997年,学校搬迁后,学校图书馆已有藏书2万余册,学生阅览室有期刊、报纸多种,教师资料室备有工具书、参考书等。各种报纸从1997年分类装订保存,以便查阅。从2004年开始,学校加大对图书馆资金投入,征订期刊100种150份,报纸30种70份,与全国多省市的重点中学,实验中学建立资料交换关系,与清华大学建立了资料信息关系,图书馆在设备和管理符合要求。

2006年图书馆迁入现代化的图书馆楼,并购买设备,图书馆图书增至3.5万,图书馆由资料室、阅览室、书库、图书服务部等组成,面貌焕然一新。

第三节实验室

隆尧一中仪器室始于建校之初,有理化仪器、药品,动植物标本模型,生理、矿物标本若干, 1994年建成实验楼,增置了仪器和药品。

1999年新一中的实验楼建成,内设114平方米的学生实验室10个、仪器室10个、准备室10个、教研活动室3个,基本满足了理化生实验的需要,2002年学校又自筹资金,更新设备,完善设施,使实验室的供排水、采光、通风、排毒的设计更合理,每个实验配置了双人实验桌28张,使学生实验开课率达100℅,装备达全省一流,成为河北省标准化实验室。

第九章人物

第一节名录

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

张中民

国家级骨干教师

杨金星

全国体育优秀工作者

韩敏

省特级教师

邓联璧刘玉琦王树国

省人大代表

马淑敏

省优秀园丁

张绍庭

省模范教师

冯春和商庆云李根录

省级优秀教师

王树国张彦辰常义旭白路山耿兴海

省骨干教师

王树国聂彦杰

省优质课教师

陈新士赵京敏

省先进德育工作者

戎华子冯云周陈新士张立刚孟立秋

省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个人

杨万中

省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先进个人”

张智利赵东坡

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输送人才”先进个人

赵东坡孟军国

市政协常委

马淑敏

市人大代表

齐荣景董平乐

市名师

颉现晨张彦辰

市优秀科研型校长

颉现晨

市级优秀教师

颉现晨闫俊林常义旭张志俭

市骨干教师

戎华子贾国虹

市先进教研工作者

颉现晨

市优秀青年教师

王光辉

市先进青年教师

何利华张立辉

市优秀体育教练员

董静莲孟军国韩辉孟印霞何永霞曹秀平

拔类人才

王光辉

市优质课教师

常义旭陈新士王孟彩戎华子张智利张志俭赵学敏董秋英闫俊林郭力强。

市师德标兵

李增格

市教学标兵

王光辉张志俭戎华子陈新士贾国红王琳李增格赵京敏

市优秀团务工作者

何利华

市“三·八”红旗手

张迎霞

县人大副主任

赵元培

县政协副主席

张绍庭马淑敏

县人大常委

齐荣景

第二节传略简介

一、府庭镇

府庭镇,男,1912年8月生,江苏吴县人。1938年2月参加陕北公学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底毕业于抗大第四期第二大队第三班。分配到太行山抗大六分校任教(总校当时搬迁到太行山浆水镇),后任八路军129师政治教员,抗大总校政治指导员,民主建国军教育科长,民主建国学院上校教导主任等职。1946年8月任冀南台臣中学校长。1948年11月任“隆尧中学”第一任校长,1949年3月随军南下,任常德专署教育科长,专署政治学校副校长。1950年5月任湘西行署文教处副处长,兼省沅陵中学校长,1953年调中南矿冶学院任副教授,任马列主义教研究主任,高教四级,中南矿冶学院党组成员,统战部部长,湖南省哲学学会理事长等职。1983年离休,享受司局级政治生活待遇。2006年,95岁的府廷镇出席了中南大学党委隆重召开的纪念建党85周年座谈会,并作为60年以上党龄的党员代表发了言,他是目前中南大学年龄最大共产党员,他说自己退休之后从未放弃学习,去年以来,他将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学习了三遍,他表示,只要自己一息尚存,就会学习不止。

2000年,学校教育工会组织召开了工会代表大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的工会组织,使工会组织更加健全。之后,工会成员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以及职工分房、评优评模、职称挂钩等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工作,使工会的作用更为明显。

第五节学生会

1953年,隆尧一中就成立了学生会。

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各个学生组织的成立,学生会处于瘫痪状态。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学生会的工作逐渐走向正轨。此后,每年进行换届。

2002年,学生会制定了《隆尧一中学生会章程》,以文件的形式规定了学生会的性质、宗旨、任务和制度,并由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会开展工作。

2003年,学生会设主席团、宣传部、文体部、外联部、学习部、生活部、劳卫纪律督查部等七个部门,工作实行分工合作。

自2002年以来,学生会积极参加学校管理,充分发挥纽带和桥梁作用,为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做出大量的工作,在师生中引起很大反响。比如:学习部每学期组织开展学习经验交流活动,每年组织一届英语口语话剧大赛;生活部向学生宣传生活小常识,为学生中存在的饮食起居方面的困难奔波于学生和学校后勤部门之间;文体部每年组织一次卡拉OK大赛,协助艺体部搞好操课和每届运动会和艺术节;劳卫纪律督查部每周检查评比教室卫生;宣传部坚持每天向学生广播,并每月办一期图文并茂的手抄报——《华年》;外联部在每年重阳节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慰问革命老人,为老人表演节目,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与升入大学的隆尧一中学子建立联系,以他们的先进事迹激励在校学生努力进取。

学生会还协助团委、艺体部、德工处等部门举办歌咏比赛、家长会等多项活动,是学校工作的有力助手。

第八章校舍图书设备

第一节、校舍

1947年8月,在尧山县政府旧址筹办隆尧、柏乡、任县联立师范学校(滏西联师),1948年夏开始招生,该校是隆尧一中前身,校舍由尧山旧衙门遗址、城隍庙、尧山文庙组成,面积为65300平方米。

1950年,学校新建第二排教室交付实用,这是隆尧县第一座标准化教室。

1951年,学校第三排教室落成,当时是邢台地区最好的教室。

1958年,学校停课月余,办起了石灰厂、砖窑、饲养场,用自己生产的30万块红砖,盖教室一排15间,宿舍25间。

1984年,在地区教委和县教委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筹建教学楼、北四排家属院破土动工。

1986年8月,新教学楼竣工,共有22个教室(含一阶梯教室)。

1989年,女生宿舍楼竣工。

1994年1月,实验楼竣工,面积1280.47平方米。

1995年2月,县委、县政府决定一、二中合并,成立隆尧一中筹建指挥部,选址工作启动,9月,新校址选定在县城北环路北侧,占地112000平方米。

原隆尧二中始建于1952年,校址在县城西关“校场”旧址,校场占地12000平方米,1979年9月二中搬入县城东关新校址,新校面积为6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9398.4平方米,1995年底原二中校产拍卖,资金划入新一中。

1997年5月,学校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单职工楼、教工食堂、学生食堂竣工,其中教学楼面积7486.35平方米,办公楼建筑面积2636.18平方米,4幢宿舍楼建筑面积9803.92平方米,单职工宿舍楼建筑面积1417.9平方米,教工食堂374.54平方米,5月二中开始搬迁,同年7月原一中从尧山校区搬入新址,1999年,学校科技实验楼竣工,建筑面积4690平方米。

2006年5月,学校新图书馆、学生餐饮中心、公寓楼竣工,其中图书馆4层面积3952平方米,学生餐饮中心两层面积5698平方米,公寓楼5层,面积2627平方米。

第二节图书馆

隆尧县一中建校后,经多方集资和师生捐书建起了图书馆,当时图书只有数百册,到1992年学校已有容纳50人的阅览室,图书近万册、杂志30多种、报纸15种。1996年图书馆面积相当于2个教室,有图书1万余册,学生借阅手续健全,阅览室下午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

1997年,学校搬迁后,学校图书馆已有藏书2万余册,学生阅览室有期刊、报纸多种,教师资料室备有工具书、参考书等。各种报纸从1997年分类装订保存,以便查阅。从2004年开始,学校加大对图书馆资金投入,征订期刊100种150份,报纸30种70份,与全国多省市的重点中学,实验中学建立资料交换关系,与清华大学建立了资料信息关系,图书馆在设备和管理符合要求。

2006年图书馆迁入现代化的图书馆楼,并购买设备,图书馆图书增至3.5万,图书馆由资料室、阅览室、书库、图书服务部等组成,面貌焕然一新。

第三节实验室

隆尧一中仪器室始于建校之初,有理化仪器、药品,动植物标本模型,生理、矿物标本若干, 1994年建成实验楼,增置了仪器和药品。

1999年新一中的实验楼建成,内设114平方米的学生实验室10个、仪器室10个、准备室10个、教研活动室3个,基本满足了理化生实验的需要,2002年学校又自筹资金,更新设备,完善设施,使实验室的供排水、采光、通风、排毒的设计更合理,每个实验配置了双人实验桌28张,使学生实验开课率达100℅,装备达全省一流,成为河北省标准化实验室。

第九章人物

第一节名录

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

张中民

国家级骨干教师

杨金星

全国体育优秀工作者

韩敏

省特级教师

邓联璧刘玉琦王树国

省人大代表

马淑敏

省优秀园丁

张绍庭

省模范教师

冯春和商庆云李根录

省级优秀教师

王树国张彦辰常义旭白路山耿兴海

省骨干教师

王树国聂彦杰

省优质课教师

陈新士赵京敏

省先进德育工作者

戎华子冯云周陈新士张立刚孟立秋

省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个人

杨万中

省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先进个人”

张智利赵东坡

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输送人才”先进个人

赵东坡孟军国

市政协常委

马淑敏

市人大代表

齐荣景董平乐

市名师

颉现晨张彦辰

市优秀科研型校长

颉现晨

市级优秀教师

颉现晨闫俊林常义旭张志俭

市骨干教师

戎华子贾国虹

市先进教研工作者

颉现晨

市优秀青年教师

王光辉

市先进青年教师

何利华张立辉

市优秀体育教练员

董静莲孟军国韩辉孟印霞何永霞曹秀平

拔类人才

王光辉

市优质课教师

常义旭陈新士王孟彩戎华子张智利张志俭赵学敏董秋英闫俊林郭力强。

市师德标兵

李增格

市教学标兵

王光辉张志俭戎华子陈新士贾国红王琳李增格赵京敏

市优秀团务工作者

何利华

市“三·八”红旗手

张迎霞

县人大副主任

赵元培

县政协副主席

张绍庭马淑敏

县人大常委

齐荣景

第二节传略简介

一、府庭镇

府庭镇,男,1912年8月生,江苏吴县人。1938年2月参加陕北公学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底毕业于抗大第四期第二大队第三班。分配到太行山抗大六分校任教(总校当时搬迁到太行山浆水镇),后任八路军129师政治教员,抗大总校政治指导员,民主建国军教育科长,民主建国学院上校教导主任等职。1946年8月任冀南台臣中学校长。1948年11月任“隆尧中学”第一任校长,1949年3月随军南下,任常德专署教育科长,专署政治学校副校长。1950年5月任湘西行署文教处副处长,兼省沅陵中学校长,1953年调中南矿冶学院任副教授,任马列主义教研究主任,高教四级,中南矿冶学院党组成员,统战部部长,湖南省哲学学会理事长等职。1983年离休,享受司局级政治生活待遇。2006年,95岁的府廷镇出席了中南大学党委隆重召开的纪念建党85周年座谈会,并作为60年以上党龄的党员代表发了言,他是目前中南大学年龄最大共产党员,他说自己退休之后从未放弃学习,去年以来,他将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学习了三遍,他表示,只要自己一息尚存,就会学习不止。

二、宋芳卿

宋芳卿,男,1930年生于河北隆尧西关村,1945年高小毕业后在本县韩庄小学代课,1946年秋,分配到东陈家庄小学任教,1949年考入隆尧中学(隆尧一中前身)师范班学习,1951年毕业分配到柏乡大汪完小任教,一个月后,调回本县高村完小任教,1954年—1976年先后在东良中学、牛家桥中学、大霍中学、东良中学任校长。

1976年8月—1984年秋到隆尧一中任校长兼支部书记。其间,拨乱反正,恢复高考教育步入正轨,由于他积极努力带领全校教职工从严治教,学校面貌发生较大变化,教学成绩迅速提高,在省、地教育工作评比中四次被评为先进单位,他也多次被评为省、地先进工作者。1984年末调教委总支工作,1990年秋离休。

离休后,由于他擅长书法,被选为本县书协主席,先后培养了四十多名书法后人,主编了《隆尧县书法篆刻选》。2000年定居邢台,任邢台市书协理事,邢台老年书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邢台老年大学书法教授。2006年9月定居石家庄,任河北侨商会艺术家联谊会副会长,多在北京、河北、山东等地开展书事活动。他的作品苍劲老辣、雄拔情趣、颇受世人好评,曾被日、韩、新、美等国友人收藏,在全国书赛中多次获奖,作品和艺术简历入编《中国书画家作品精选》、《中华人民共和国英杰大典》和《中国艺术家名典》等书典。现为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理事,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2001年12月邢台电视台、隆尧电视台对其艺术成就作了专题报道。

三、张中民传略

张中民,男,1935年生,河北省隆尧县东尚村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1951年参加工作,1960年从教。高级讲师,河北省优秀园丁,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六十年代先后任教于甘肃省地质专科学校、河北省隆尧一中。十年“文革”,一中停办,先后在县六中、三中任教。“文革”结束后,隆尧一中获得新生,恢复为重点中学,张中民同志也于1978年重返一中任教。1982年任学校教导处副主任,1983年任副校长,1984年出任校长。1990年调县师范学校和教师进修学校,先后任校长、专职党支部书记。退休后曾应聘任石家庄民办中山中学校长和隆尧县私立成龙学校校长。

1950年,学校新建第二排教室交付实用,这是隆尧县第一座标准化教室。

1951年,学校第三排教室落成,当时是邢台地区最好的教室。

1958年,学校停课月余,办起了石灰厂、砖窑、饲养场,用自己生产的30万块红砖,盖教室一排15间,宿舍25间。

1984年,在地区教委和县教委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筹建教学楼、北四排家属院破土动工。

1986年8月,新教学楼竣工,共有22个教室(含一阶梯教室)。

1989年,女生宿舍楼竣工。

1994年1月,实验楼竣工,面积1280.47平方米。

1995年2月,县委、县政府决定一、二中合并,成立隆尧一中筹建指挥部,选址工作启动,9月,新校址选定在县城北环路北侧,占地112000平方米。

原隆尧二中始建于1952年,校址在县城西关“校场”旧址,校场占地12000平方米,1979年9月二中搬入县城东关新校址,新校面积为6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9398.4平方米,1995年底原二中校产拍卖,资金划入新一中。

1997年5月,学校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单职工楼、教工食堂、学生食堂竣工,其中教学楼面积7486.35平方米,办公楼建筑面积2636.18平方米,4幢宿舍楼建筑面积9803.92平方米,单职工宿舍楼建筑面积1417.9平方米,教工食堂374.54平方米,5月二中开始搬迁,同年7月原一中从尧山校区搬入新址,1999年,学校科技实验楼竣工,建筑面积4690平方米。

2006年5月,学校新图书馆、学生餐饮中心、公寓楼竣工,其中图书馆4层面积3952平方米,学生餐饮中心两层面积5698平方米,公寓楼5层,面积2627平方米。

第二节图书馆

隆尧县一中建校后,经多方集资和师生捐书建起了图书馆,当时图书只有数百册,到1992年学校已有容纳50人的阅览室,图书近万册、杂志30多种、报纸15种。1996年图书馆面积相当于2个教室,有图书1万余册,学生借阅手续健全,阅览室下午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

1997年,学校搬迁后,学校图书馆已有藏书2万余册,学生阅览室有期刊、报纸多种,教师资料室备有工具书、参考书等。各种报纸从1997年分类装订保存,以便查阅。从2004年开始,学校加大对图书馆资金投入,征订期刊100种150份,报纸30种70份,与全国多省市的重点中学,实验中学建立资料交换关系,与清华大学建立了资料信息关系,图书馆在设备和管理符合要求。

2006年图书馆迁入现代化的图书馆楼,并购买设备,图书馆图书增至3.5万,图书馆由资料室、阅览室、书库、图书服务部等组成,面貌焕然一新。

第三节实验室

隆尧一中仪器室始于建校之初,有理化仪器、药品,动植物标本模型,生理、矿物标本若干, 1994年建成实验楼,增置了仪器和药品。

1999年新一中的实验楼建成,内设114平方米的学生实验室10个、仪器室10个、准备室10个、教研活动室3个,基本满足了理化生实验的需要,2002年学校又自筹资金,更新设备,完善设施,使实验室的供排水、采光、通风、排毒的设计更合理,每个实验配置了双人实验桌28张,使学生实验开课率达100℅,装备达全省一流,成为河北省标准化实验室。

第九章人物

第一节名录

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

张中民

国家级骨干教师

杨金星

全国体育优秀工作者

韩敏

省特级教师

邓联璧刘玉琦王树国

省人大代表

马淑敏

省优秀园丁

张绍庭

省模范教师

冯春和商庆云李根录

省级优秀教师

王树国张彦辰常义旭白路山耿兴海

省骨干教师

王树国聂彦杰

省优质课教师

陈新士赵京敏

省先进德育工作者

戎华子冯云周陈新士张立刚孟立秋

省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个人

杨万中

省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先进个人”

张智利赵东坡

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输送人才”先进个人

赵东坡孟军国

市政协常委

马淑敏

市人大代表

齐荣景董平乐

市名师

颉现晨张彦辰

市优秀科研型校长

颉现晨

市级优秀教师

颉现晨闫俊林常义旭张志俭

市骨干教师

戎华子贾国虹

市先进教研工作者

颉现晨

市优秀青年教师

王光辉

市先进青年教师

何利华张立辉

市优秀体育教练员

董静莲孟军国韩辉孟印霞何永霞曹秀平

拔类人才

王光辉

市优质课教师

常义旭陈新士王孟彩戎华子张智利张志俭赵学敏董秋英闫俊林郭力强。

市师德标兵

李增格

市教学标兵

王光辉张志俭戎华子陈新士贾国红王琳李增格赵京敏

市优秀团务工作者

何利华

市“三·八”红旗手

张迎霞

县人大副主任

赵元培

县政协副主席

张绍庭马淑敏

县人大常委

齐荣景

第二节传略简介

一、府庭镇

府庭镇,男,1912年8月生,江苏吴县人。1938年2月参加陕北公学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底毕业于抗大第四期第二大队第三班。分配到太行山抗大六分校任教(总校当时搬迁到太行山浆水镇),后任八路军129师政治教员,抗大总校政治指导员,民主建国军教育科长,民主建国学院上校教导主任等职。1946年8月任冀南台臣中学校长。1948年11月任“隆尧中学”第一任校长,1949年3月随军南下,任常德专署教育科长,专署政治学校副校长。1950年5月任湘西行署文教处副处长,兼省沅陵中学校长,1953年调中南矿冶学院任副教授,任马列主义教研究主任,高教四级,中南矿冶学院党组成员,统战部部长,湖南省哲学学会理事长等职。1983年离休,享受司局级政治生活待遇。2006年,95岁的府廷镇出席了中南大学党委隆重召开的纪念建党85周年座谈会,并作为60年以上党龄的党员代表发了言,他是目前中南大学年龄最大共产党员,他说自己退休之后从未放弃学习,去年以来,他将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学习了三遍,他表示,只要自己一息尚存,就会学习不止。

二、宋芳卿

宋芳卿,男,1930年生于河北隆尧西关村,1945年高小毕业后在本县韩庄小学代课,1946年秋,分配到东陈家庄小学任教,1949年考入隆尧中学(隆尧一中前身)师范班学习,1951年毕业分配到柏乡大汪完小任教,一个月后,调回本县高村完小任教,1954年—1976年先后在东良中学、牛家桥中学、大霍中学、东良中学任校长。

1976年8月—1984年秋到隆尧一中任校长兼支部书记。其间,拨乱反正,恢复高考教育步入正轨,由于他积极努力带领全校教职工从严治教,学校面貌发生较大变化,教学成绩迅速提高,在省、地教育工作评比中四次被评为先进单位,他也多次被评为省、地先进工作者。1984年末调教委总支工作,1990年秋离休。

离休后,由于他擅长书法,被选为本县书协主席,先后培养了四十多名书法后人,主编了《隆尧县书法篆刻选》。2000年定居邢台,任邢台市书协理事,邢台老年书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邢台老年大学书法教授。2006年9月定居石家庄,任河北侨商会艺术家联谊会副会长,多在北京、河北、山东等地开展书事活动。他的作品苍劲老辣、雄拔情趣、颇受世人好评,曾被日、韩、新、美等国友人收藏,在全国书赛中多次获奖,作品和艺术简历入编《中国书画家作品精选》、《中华人民共和国英杰大典》和《中国艺术家名典》等书典。现为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理事,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2001年12月邢台电视台、隆尧电视台对其艺术成就作了专题报道。

三、张中民传略

张中民,男,1935年生,河北省隆尧县东尚村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1951年参加工作,1960年从教。高级讲师,河北省优秀园丁,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六十年代先后任教于甘肃省地质专科学校、河北省隆尧一中。十年“文革”,一中停办,先后在县六中、三中任教。“文革”结束后,隆尧一中获得新生,恢复为重点中学,张中民同志也于1978年重返一中任教。1982年任学校教导处副主任,1983年任副校长,1984年出任校长。1990年调县师范学校和教师进修学校,先后任校长、专职党支部书记。退休后曾应聘任石家庄民办中山中学校长和隆尧县私立成龙学校校长。

张中民同志是我县教育界德高望重的知名人士,受过他教诲的学生数以千计。他长期从事中学历史教学工作,专业功底厚实,教学经验丰富,在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中,刻苦钻研大纲、教材,联系学生实际,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随着教学进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比较概括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效果显著,学生成绩突出,是深受学生好评和崇敬的良师。除十年“文革”期间曾改教语文外,从六十年代初到隆尧一中任教开始,便年年担任毕业班课程,所任历史学科的高考成绩,历年在邢台地区各重点中学中,名列前茅,同学校同仁们一起,向北大、南开、人大、北外等名牌大学和其他高等院校输送了大批优秀学生,在邢台地区中学历史教学界颇有名气,曾当选邢台地区中学历史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在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改革中,1987年特批为中学高级教师,被聘为河北省中学高级教师评委会历史学科组成员,邢台地区中小学中级职称评委会委员兼历史、地理学科组组长。

张中民同志,以他高尚的师德,强烈的事业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优异的教学成绩,受到当时的县教育局和一中学校领导的重视,于八十年代初被推上学校的领导岗位。隆尧一中的校舍大部分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建筑,又是“文革”的重灾区,广大教师备受摧残迫害,学校停办,财产损失和人员流失都十分严重,校舍陈旧老化,年久失修,教学设备、实验仪器、图书资料等荡然无存,任课教师调离本县者十之八九。当时,学校面临着百废待举的严峻形势和全面复兴的艰巨任务。任内,他与与学校其他领导同志一起,为再造隆尧一中的辉煌,同心同德,兢兢业业,勤奋工作,努力开创中兴局面。他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根据地区教育局的要求,设计了旧校舍改造的总体规划,完成了部分工程项目,兴建了教学楼、教师家属院、学生宿舍楼等;全面落实了知识分子政策,在政治上相信,工作上依靠,生活上关心,改善了教师的教学条件和生活条件;充实了教师队伍,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作用,重视培养青年教师,为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和教学业务水平提供各种方便,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总结教学经验;在加强教学管理和实验室、图书馆、阅览室、资料室建设方面,也都多所建树。在他主持工作期间,理、化、生实验仪器设备达到了当时省重点中学的标准,图书馆藏书由一中复校后的不足千册,增到两万多册,还开辟了教师阅览室和学生阅览室,订有适合教师教学参考和学生课外阅读的各种期刊杂志。

1997年,学校搬迁后,学校图书馆已有藏书2万余册,学生阅览室有期刊、报纸多种,教师资料室备有工具书、参考书等。各种报纸从1997年分类装订保存,以便查阅。从2004年开始,学校加大对图书馆资金投入,征订期刊100种150份,报纸30种70份,与全国多省市的重点中学,实验中学建立资料交换关系,与清华大学建立了资料信息关系,图书馆在设备和管理符合要求。

2006年图书馆迁入现代化的图书馆楼,并购买设备,图书馆图书增至3.5万,图书馆由资料室、阅览室、书库、图书服务部等组成,面貌焕然一新。

第三节实验室

隆尧一中仪器室始于建校之初,有理化仪器、药品,动植物标本模型,生理、矿物标本若干, 1994年建成实验楼,增置了仪器和药品。

1999年新一中的实验楼建成,内设114平方米的学生实验室10个、仪器室10个、准备室10个、教研活动室3个,基本满足了理化生实验的需要,2002年学校又自筹资金,更新设备,完善设施,使实验室的供排水、采光、通风、排毒的设计更合理,每个实验配置了双人实验桌28张,使学生实验开课率达100℅,装备达全省一流,成为河北省标准化实验室。

第九章人物

第一节名录

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

张中民

国家级骨干教师

杨金星

全国体育优秀工作者

韩敏

省特级教师

邓联璧刘玉琦王树国

省人大代表

马淑敏

省优秀园丁

张绍庭

省模范教师

冯春和商庆云李根录

省级优秀教师

王树国张彦辰常义旭白路山耿兴海

省骨干教师

王树国聂彦杰

省优质课教师

陈新士赵京敏

省先进德育工作者

戎华子冯云周陈新士张立刚孟立秋

省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个人

杨万中

省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先进个人”

张智利赵东坡

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输送人才”先进个人

赵东坡孟军国

市政协常委

马淑敏

市人大代表

齐荣景董平乐

市名师

颉现晨张彦辰

市优秀科研型校长

颉现晨

市级优秀教师

颉现晨闫俊林常义旭张志俭

市骨干教师

戎华子贾国虹

市先进教研工作者

颉现晨

市优秀青年教师

王光辉

市先进青年教师

何利华张立辉

市优秀体育教练员

董静莲孟军国韩辉孟印霞何永霞曹秀平

拔类人才

王光辉

市优质课教师

常义旭陈新士王孟彩戎华子张智利张志俭赵学敏董秋英闫俊林郭力强。

市师德标兵

李增格

市教学标兵

王光辉张志俭戎华子陈新士贾国红王琳李增格赵京敏

市优秀团务工作者

何利华

市“三·八”红旗手

张迎霞

县人大副主任

赵元培

县政协副主席

张绍庭马淑敏

县人大常委

齐荣景

第二节传略简介

一、府庭镇

府庭镇,男,1912年8月生,江苏吴县人。1938年2月参加陕北公学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底毕业于抗大第四期第二大队第三班。分配到太行山抗大六分校任教(总校当时搬迁到太行山浆水镇),后任八路军129师政治教员,抗大总校政治指导员,民主建国军教育科长,民主建国学院上校教导主任等职。1946年8月任冀南台臣中学校长。1948年11月任“隆尧中学”第一任校长,1949年3月随军南下,任常德专署教育科长,专署政治学校副校长。1950年5月任湘西行署文教处副处长,兼省沅陵中学校长,1953年调中南矿冶学院任副教授,任马列主义教研究主任,高教四级,中南矿冶学院党组成员,统战部部长,湖南省哲学学会理事长等职。1983年离休,享受司局级政治生活待遇。2006年,95岁的府廷镇出席了中南大学党委隆重召开的纪念建党85周年座谈会,并作为60年以上党龄的党员代表发了言,他是目前中南大学年龄最大共产党员,他说自己退休之后从未放弃学习,去年以来,他将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学习了三遍,他表示,只要自己一息尚存,就会学习不止。

二、宋芳卿

宋芳卿,男,1930年生于河北隆尧西关村,1945年高小毕业后在本县韩庄小学代课,1946年秋,分配到东陈家庄小学任教,1949年考入隆尧中学(隆尧一中前身)师范班学习,1951年毕业分配到柏乡大汪完小任教,一个月后,调回本县高村完小任教,1954年—1976年先后在东良中学、牛家桥中学、大霍中学、东良中学任校长。

1976年8月—1984年秋到隆尧一中任校长兼支部书记。其间,拨乱反正,恢复高考教育步入正轨,由于他积极努力带领全校教职工从严治教,学校面貌发生较大变化,教学成绩迅速提高,在省、地教育工作评比中四次被评为先进单位,他也多次被评为省、地先进工作者。1984年末调教委总支工作,1990年秋离休。

离休后,由于他擅长书法,被选为本县书协主席,先后培养了四十多名书法后人,主编了《隆尧县书法篆刻选》。2000年定居邢台,任邢台市书协理事,邢台老年书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邢台老年大学书法教授。2006年9月定居石家庄,任河北侨商会艺术家联谊会副会长,多在北京、河北、山东等地开展书事活动。他的作品苍劲老辣、雄拔情趣、颇受世人好评,曾被日、韩、新、美等国友人收藏,在全国书赛中多次获奖,作品和艺术简历入编《中国书画家作品精选》、《中华人民共和国英杰大典》和《中国艺术家名典》等书典。现为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理事,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2001年12月邢台电视台、隆尧电视台对其艺术成就作了专题报道。

三、张中民传略

张中民,男,1935年生,河北省隆尧县东尚村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1951年参加工作,1960年从教。高级讲师,河北省优秀园丁,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六十年代先后任教于甘肃省地质专科学校、河北省隆尧一中。十年“文革”,一中停办,先后在县六中、三中任教。“文革”结束后,隆尧一中获得新生,恢复为重点中学,张中民同志也于1978年重返一中任教。1982年任学校教导处副主任,1983年任副校长,1984年出任校长。1990年调县师范学校和教师进修学校,先后任校长、专职党支部书记。退休后曾应聘任石家庄民办中山中学校长和隆尧县私立成龙学校校长。

张中民同志是我县教育界德高望重的知名人士,受过他教诲的学生数以千计。他长期从事中学历史教学工作,专业功底厚实,教学经验丰富,在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中,刻苦钻研大纲、教材,联系学生实际,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随着教学进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比较概括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效果显著,学生成绩突出,是深受学生好评和崇敬的良师。除十年“文革”期间曾改教语文外,从六十年代初到隆尧一中任教开始,便年年担任毕业班课程,所任历史学科的高考成绩,历年在邢台地区各重点中学中,名列前茅,同学校同仁们一起,向北大、南开、人大、北外等名牌大学和其他高等院校输送了大批优秀学生,在邢台地区中学历史教学界颇有名气,曾当选邢台地区中学历史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在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改革中,1987年特批为中学高级教师,被聘为河北省中学高级教师评委会历史学科组成员,邢台地区中小学中级职称评委会委员兼历史、地理学科组组长。

张中民同志,以他高尚的师德,强烈的事业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优异的教学成绩,受到当时的县教育局和一中学校领导的重视,于八十年代初被推上学校的领导岗位。隆尧一中的校舍大部分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建筑,又是“文革”的重灾区,广大教师备受摧残迫害,学校停办,财产损失和人员流失都十分严重,校舍陈旧老化,年久失修,教学设备、实验仪器、图书资料等荡然无存,任课教师调离本县者十之八九。当时,学校面临着百废待举的严峻形势和全面复兴的艰巨任务。任内,他与与学校其他领导同志一起,为再造隆尧一中的辉煌,同心同德,兢兢业业,勤奋工作,努力开创中兴局面。他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根据地区教育局的要求,设计了旧校舍改造的总体规划,完成了部分工程项目,兴建了教学楼、教师家属院、学生宿舍楼等;全面落实了知识分子政策,在政治上相信,工作上依靠,生活上关心,改善了教师的教学条件和生活条件;充实了教师队伍,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作用,重视培养青年教师,为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和教学业务水平提供各种方便,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总结教学经验;在加强教学管理和实验室、图书馆、阅览室、资料室建设方面,也都多所建树。在他主持工作期间,理、化、生实验仪器设备达到了当时省重点中学的标准,图书馆藏书由一中复校后的不足千册,增到两万多册,还开辟了教师阅览室和学生阅览室,订有适合教师教学参考和学生课外阅读的各种期刊杂志。

他身为校长,一直担任毕业班历史课,并亲自辅导青年历史教师;他平易近人,作风民主,联系群众,在师生中有很高威望。他廉洁奉公,淡泊名利,不向上级索取荣誉,不与教工争夺荣誉,在创业立功中,在年终评模中,在他的带动下,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年年主动放弃权利,把指标让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的教师。在他任校长期间,教师们的教学条件与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而他自己的办公条件却一直非常艰苦。每年假期在一些旅游胜地举办的学科教研活动,他总是派遣各科教师参加,而他自己却从未参加过这类活动。学校第一期家属院建成后,他让老教师全部入住,而他本人却改造了三间旧教室作为自己的家属院。他认真贯彻教育方针,从严治校,从严治教,并根据当时一中的校情,确定办校方略,把隆尧一中办成了一所文理全面发展而尤以文科教学见长为特色的高级中学。文科生在高考上线人数中的比例逐年上升,其中个别年份,文科生上线人数甚至超过了理科生上线人数。在他的任期内一中的教学质量名列邢台地区前茅,临城、柏乡等临县兄弟学校都曾到一中观摩学习,生源遍及周边各县以及邢台市、石家庄市等地,当时的一中是“文革”后最为兴盛的黄金时期。

他从一中调到县师范和教师进修学校后,努力争取地、县领导的支持,改善办学条件,针对县师的教学现状,加强学校管理,建全规章制度,整顿学生纪律,提高教学质量,使县师范学校进入当时全地区7所县师学校的先进行列。在教师进修工作方面,认真贯彻有关师教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举办各种形式的在职培训,使全县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的学历基本达标。在初中教师三沟通培训中,他亲自讲授《中国近代史》、《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等专业课程。县教师进修学校在他主持工作期间,曾先后被评为省、市先进单位。在私立成龙学校任校长期间,他以质量求生存,向管理要质量,使学校被评为邢台市民办示范学校。

张中民同志勤奋好学,酷爱读书,博览古籍,广搜史料,关心学术动态,乐于钻研问题。九十年代,曾被聘承担《中国战典》(解放军出版社出版)明代战争的部分撰稿任务,所写条目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审稿人的好评。被聘为《隆尧县志》的编委会特邀顾问,对《县志》初稿各志的历史部分进行了认真的审阅,指出了其中的错误,提供了史料根据,提出了修改意见,大部分被采纳,保证了《县志》的质量。他所写的《柴荣籍贯考》被收入《县志》,还为《县志》写了古代人物柴荣的传记和当代人物李培浩的传记。他还应县政协之邀,为《隆尧县文史参考资料》撰写本县地方史志文稿多篇。

市名师

颉现晨张彦辰

市优秀科研型校长

颉现晨

市级优秀教师

颉现晨闫俊林常义旭张志俭

市骨干教师

戎华子贾国虹

市先进教研工作者

颉现晨

市优秀青年教师

王光辉

市先进青年教师

何利华张立辉

市优秀体育教练员

董静莲孟军国韩辉孟印霞何永霞曹秀平

拔类人才

王光辉

市优质课教师

常义旭陈新士王孟彩戎华子张智利张志俭赵学敏董秋英闫俊林郭力强。

市师德标兵

李增格

市教学标兵

王光辉张志俭戎华子陈新士贾国红王琳李增格赵京敏

市优秀团务工作者

何利华

市“三·八”红旗手

张迎霞

县人大副主任

赵元培

县政协副主席

张绍庭马淑敏

县人大常委

齐荣景

第二节传略简介

一、府庭镇

府庭镇,男,1912年8月生,江苏吴县人。1938年2月参加陕北公学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底毕业于抗大第四期第二大队第三班。分配到太行山抗大六分校任教(总校当时搬迁到太行山浆水镇),后任八路军129师政治教员,抗大总校政治指导员,民主建国军教育科长,民主建国学院上校教导主任等职。1946年8月任冀南台臣中学校长。1948年11月任“隆尧中学”第一任校长,1949年3月随军南下,任常德专署教育科长,专署政治学校副校长。1950年5月任湘西行署文教处副处长,兼省沅陵中学校长,1953年调中南矿冶学院任副教授,任马列主义教研究主任,高教四级,中南矿冶学院党组成员,统战部部长,湖南省哲学学会理事长等职。1983年离休,享受司局级政治生活待遇。2006年,95岁的府廷镇出席了中南大学党委隆重召开的纪念建党85周年座谈会,并作为60年以上党龄的党员代表发了言,他是目前中南大学年龄最大共产党员,他说自己退休之后从未放弃学习,去年以来,他将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学习了三遍,他表示,只要自己一息尚存,就会学习不止。

二、宋芳卿

宋芳卿,男,1930年生于河北隆尧西关村,1945年高小毕业后在本县韩庄小学代课,1946年秋,分配到东陈家庄小学任教,1949年考入隆尧中学(隆尧一中前身)师范班学习,1951年毕业分配到柏乡大汪完小任教,一个月后,调回本县高村完小任教,1954年—1976年先后在东良中学、牛家桥中学、大霍中学、东良中学任校长。

1976年8月—1984年秋到隆尧一中任校长兼支部书记。其间,拨乱反正,恢复高考教育步入正轨,由于他积极努力带领全校教职工从严治教,学校面貌发生较大变化,教学成绩迅速提高,在省、地教育工作评比中四次被评为先进单位,他也多次被评为省、地先进工作者。1984年末调教委总支工作,1990年秋离休。

离休后,由于他擅长书法,被选为本县书协主席,先后培养了四十多名书法后人,主编了《隆尧县书法篆刻选》。2000年定居邢台,任邢台市书协理事,邢台老年书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邢台老年大学书法教授。2006年9月定居石家庄,任河北侨商会艺术家联谊会副会长,多在北京、河北、山东等地开展书事活动。他的作品苍劲老辣、雄拔情趣、颇受世人好评,曾被日、韩、新、美等国友人收藏,在全国书赛中多次获奖,作品和艺术简历入编《中国书画家作品精选》、《中华人民共和国英杰大典》和《中国艺术家名典》等书典。现为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理事,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2001年12月邢台电视台、隆尧电视台对其艺术成就作了专题报道。

三、张中民传略

张中民,男,1935年生,河北省隆尧县东尚村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1951年参加工作,1960年从教。高级讲师,河北省优秀园丁,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六十年代先后任教于甘肃省地质专科学校、河北省隆尧一中。十年“文革”,一中停办,先后在县六中、三中任教。“文革”结束后,隆尧一中获得新生,恢复为重点中学,张中民同志也于1978年重返一中任教。1982年任学校教导处副主任,1983年任副校长,1984年出任校长。1990年调县师范学校和教师进修学校,先后任校长、专职党支部书记。退休后曾应聘任石家庄民办中山中学校长和隆尧县私立成龙学校校长。

张中民同志是我县教育界德高望重的知名人士,受过他教诲的学生数以千计。他长期从事中学历史教学工作,专业功底厚实,教学经验丰富,在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中,刻苦钻研大纲、教材,联系学生实际,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随着教学进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比较概括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效果显著,学生成绩突出,是深受学生好评和崇敬的良师。除十年“文革”期间曾改教语文外,从六十年代初到隆尧一中任教开始,便年年担任毕业班课程,所任历史学科的高考成绩,历年在邢台地区各重点中学中,名列前茅,同学校同仁们一起,向北大、南开、人大、北外等名牌大学和其他高等院校输送了大批优秀学生,在邢台地区中学历史教学界颇有名气,曾当选邢台地区中学历史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在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改革中,1987年特批为中学高级教师,被聘为河北省中学高级教师评委会历史学科组成员,邢台地区中小学中级职称评委会委员兼历史、地理学科组组长。

张中民同志,以他高尚的师德,强烈的事业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优异的教学成绩,受到当时的县教育局和一中学校领导的重视,于八十年代初被推上学校的领导岗位。隆尧一中的校舍大部分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建筑,又是“文革”的重灾区,广大教师备受摧残迫害,学校停办,财产损失和人员流失都十分严重,校舍陈旧老化,年久失修,教学设备、实验仪器、图书资料等荡然无存,任课教师调离本县者十之八九。当时,学校面临着百废待举的严峻形势和全面复兴的艰巨任务。任内,他与与学校其他领导同志一起,为再造隆尧一中的辉煌,同心同德,兢兢业业,勤奋工作,努力开创中兴局面。他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根据地区教育局的要求,设计了旧校舍改造的总体规划,完成了部分工程项目,兴建了教学楼、教师家属院、学生宿舍楼等;全面落实了知识分子政策,在政治上相信,工作上依靠,生活上关心,改善了教师的教学条件和生活条件;充实了教师队伍,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作用,重视培养青年教师,为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和教学业务水平提供各种方便,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总结教学经验;在加强教学管理和实验室、图书馆、阅览室、资料室建设方面,也都多所建树。在他主持工作期间,理、化、生实验仪器设备达到了当时省重点中学的标准,图书馆藏书由一中复校后的不足千册,增到两万多册,还开辟了教师阅览室和学生阅览室,订有适合教师教学参考和学生课外阅读的各种期刊杂志。

他身为校长,一直担任毕业班历史课,并亲自辅导青年历史教师;他平易近人,作风民主,联系群众,在师生中有很高威望。他廉洁奉公,淡泊名利,不向上级索取荣誉,不与教工争夺荣誉,在创业立功中,在年终评模中,在他的带动下,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年年主动放弃权利,把指标让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的教师。在他任校长期间,教师们的教学条件与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而他自己的办公条件却一直非常艰苦。每年假期在一些旅游胜地举办的学科教研活动,他总是派遣各科教师参加,而他自己却从未参加过这类活动。学校第一期家属院建成后,他让老教师全部入住,而他本人却改造了三间旧教室作为自己的家属院。他认真贯彻教育方针,从严治校,从严治教,并根据当时一中的校情,确定办校方略,把隆尧一中办成了一所文理全面发展而尤以文科教学见长为特色的高级中学。文科生在高考上线人数中的比例逐年上升,其中个别年份,文科生上线人数甚至超过了理科生上线人数。在他的任期内一中的教学质量名列邢台地区前茅,临城、柏乡等临县兄弟学校都曾到一中观摩学习,生源遍及周边各县以及邢台市、石家庄市等地,当时的一中是“文革”后最为兴盛的黄金时期。

他从一中调到县师范和教师进修学校后,努力争取地、县领导的支持,改善办学条件,针对县师的教学现状,加强学校管理,建全规章制度,整顿学生纪律,提高教学质量,使县师范学校进入当时全地区7所县师学校的先进行列。在教师进修工作方面,认真贯彻有关师教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举办各种形式的在职培训,使全县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的学历基本达标。在初中教师三沟通培训中,他亲自讲授《中国近代史》、《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等专业课程。县教师进修学校在他主持工作期间,曾先后被评为省、市先进单位。在私立成龙学校任校长期间,他以质量求生存,向管理要质量,使学校被评为邢台市民办示范学校。

张中民同志勤奋好学,酷爱读书,博览古籍,广搜史料,关心学术动态,乐于钻研问题。九十年代,曾被聘承担《中国战典》(解放军出版社出版)明代战争的部分撰稿任务,所写条目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审稿人的好评。被聘为《隆尧县志》的编委会特邀顾问,对《县志》初稿各志的历史部分进行了认真的审阅,指出了其中的错误,提供了史料根据,提出了修改意见,大部分被采纳,保证了《县志》的质量。他所写的《柴荣籍贯考》被收入《县志》,还为《县志》写了古代人物柴荣的传记和当代人物李培浩的传记。他还应县政协之邀,为《隆尧县文史参考资料》撰写本县地方史志文稿多篇。

四、齐荣景

齐荣景,男,1949年生,中共党员,1966年8月参加工作,1978年10月前任民办教师,1978年-1981年入张家口师专学习,1982年8月-2001年在隆尧七中工作,1984年5月始任校长,1884年9月-1987年7月在河北大学中文系本科函授班学习,获学士学位。1992年9月-1994年7月参加北京大学研究生院西方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函授学习并结业,2001年2月获中学高级教师技术职务。2001年7月任隆尧一中校长至今。是邢台市12届人大代表,隆尧县12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作协会员。

齐荣景于1984年5月开始担任隆尧七中校长,1996年至1997年,用一年的时间,自筹资金500万元,建成了占地33300平方米的公办民助的滏阳中学。学校规划6轨18个教学班,按一级要求配备实验等教学设备。1998年以来,滏阳中学一直是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第一,2000年三月被评为市级教学管理先进学校。2001年5月被河北省教育厅授予“创新先进学校”,2002年1月被邢台市教育委员会授予“邢台市创新教育实验学校”。2000年5月25日河北经济作了《创新--齐荣景的执著追求》的长篇报道。 2001年7月,由全县干部大会从全县推选隆尧一中校长,齐荣景以最高票当选。到一中后,他首先对领导班子进行了改组,开始推行全员聘任制,落实岗位目标责任制和工作考评奖惩制。他始终把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主要任务,积极落实“三个四”方针,即四个转变,四项基本要求,四个培养目标。为落实教师培养目标,一中和天津师大联合,在学校为教师开办了研究生班,实施了教师业务考试制度、教师考评制度、教师聘任制度,使教师管理和师资队伍培训走上了科学发展和规范管理的轨道。一中的教育教学成绩迅速提高,升学率连年上升,学校在全市排名连年前移。特别是2005年,一中在全市40所高中排名比上年前进了10个位次。

2002年,隆尧一中田径代表队获邢台市春季田径运动会重点中学组总分第一名,学校获市体育工作先进单位,被评为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二、宋芳卿

宋芳卿,男,1930年生于河北隆尧西关村,1945年高小毕业后在本县韩庄小学代课,1946年秋,分配到东陈家庄小学任教,1949年考入隆尧中学(隆尧一中前身)师范班学习,1951年毕业分配到柏乡大汪完小任教,一个月后,调回本县高村完小任教,1954年—1976年先后在东良中学、牛家桥中学、大霍中学、东良中学任校长。

1976年8月—1984年秋到隆尧一中任校长兼支部书记。其间,拨乱反正,恢复高考教育步入正轨,由于他积极努力带领全校教职工从严治教,学校面貌发生较大变化,教学成绩迅速提高,在省、地教育工作评比中四次被评为先进单位,他也多次被评为省、地先进工作者。1984年末调教委总支工作,1990年秋离休。

离休后,由于他擅长书法,被选为本县书协主席,先后培养了四十多名书法后人,主编了《隆尧县书法篆刻选》。2000年定居邢台,任邢台市书协理事,邢台老年书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邢台老年大学书法教授。2006年9月定居石家庄,任河北侨商会艺术家联谊会副会长,多在北京、河北、山东等地开展书事活动。他的作品苍劲老辣、雄拔情趣、颇受世人好评,曾被日、韩、新、美等国友人收藏,在全国书赛中多次获奖,作品和艺术简历入编《中国书画家作品精选》、《中华人民共和国英杰大典》和《中国艺术家名典》等书典。现为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理事,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2001年12月邢台电视台、隆尧电视台对其艺术成就作了专题报道。

三、张中民传略

张中民,男,1935年生,河北省隆尧县东尚村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1951年参加工作,1960年从教。高级讲师,河北省优秀园丁,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六十年代先后任教于甘肃省地质专科学校、河北省隆尧一中。十年“文革”,一中停办,先后在县六中、三中任教。“文革”结束后,隆尧一中获得新生,恢复为重点中学,张中民同志也于1978年重返一中任教。1982年任学校教导处副主任,1983年任副校长,1984年出任校长。1990年调县师范学校和教师进修学校,先后任校长、专职党支部书记。退休后曾应聘任石家庄民办中山中学校长和隆尧县私立成龙学校校长。

张中民同志是我县教育界德高望重的知名人士,受过他教诲的学生数以千计。他长期从事中学历史教学工作,专业功底厚实,教学经验丰富,在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中,刻苦钻研大纲、教材,联系学生实际,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随着教学进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比较概括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效果显著,学生成绩突出,是深受学生好评和崇敬的良师。除十年“文革”期间曾改教语文外,从六十年代初到隆尧一中任教开始,便年年担任毕业班课程,所任历史学科的高考成绩,历年在邢台地区各重点中学中,名列前茅,同学校同仁们一起,向北大、南开、人大、北外等名牌大学和其他高等院校输送了大批优秀学生,在邢台地区中学历史教学界颇有名气,曾当选邢台地区中学历史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在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改革中,1987年特批为中学高级教师,被聘为河北省中学高级教师评委会历史学科组成员,邢台地区中小学中级职称评委会委员兼历史、地理学科组组长。

张中民同志,以他高尚的师德,强烈的事业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优异的教学成绩,受到当时的县教育局和一中学校领导的重视,于八十年代初被推上学校的领导岗位。隆尧一中的校舍大部分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建筑,又是“文革”的重灾区,广大教师备受摧残迫害,学校停办,财产损失和人员流失都十分严重,校舍陈旧老化,年久失修,教学设备、实验仪器、图书资料等荡然无存,任课教师调离本县者十之八九。当时,学校面临着百废待举的严峻形势和全面复兴的艰巨任务。任内,他与与学校其他领导同志一起,为再造隆尧一中的辉煌,同心同德,兢兢业业,勤奋工作,努力开创中兴局面。他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根据地区教育局的要求,设计了旧校舍改造的总体规划,完成了部分工程项目,兴建了教学楼、教师家属院、学生宿舍楼等;全面落实了知识分子政策,在政治上相信,工作上依靠,生活上关心,改善了教师的教学条件和生活条件;充实了教师队伍,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作用,重视培养青年教师,为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和教学业务水平提供各种方便,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总结教学经验;在加强教学管理和实验室、图书馆、阅览室、资料室建设方面,也都多所建树。在他主持工作期间,理、化、生实验仪器设备达到了当时省重点中学的标准,图书馆藏书由一中复校后的不足千册,增到两万多册,还开辟了教师阅览室和学生阅览室,订有适合教师教学参考和学生课外阅读的各种期刊杂志。

他身为校长,一直担任毕业班历史课,并亲自辅导青年历史教师;他平易近人,作风民主,联系群众,在师生中有很高威望。他廉洁奉公,淡泊名利,不向上级索取荣誉,不与教工争夺荣誉,在创业立功中,在年终评模中,在他的带动下,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年年主动放弃权利,把指标让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的教师。在他任校长期间,教师们的教学条件与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而他自己的办公条件却一直非常艰苦。每年假期在一些旅游胜地举办的学科教研活动,他总是派遣各科教师参加,而他自己却从未参加过这类活动。学校第一期家属院建成后,他让老教师全部入住,而他本人却改造了三间旧教室作为自己的家属院。他认真贯彻教育方针,从严治校,从严治教,并根据当时一中的校情,确定办校方略,把隆尧一中办成了一所文理全面发展而尤以文科教学见长为特色的高级中学。文科生在高考上线人数中的比例逐年上升,其中个别年份,文科生上线人数甚至超过了理科生上线人数。在他的任期内一中的教学质量名列邢台地区前茅,临城、柏乡等临县兄弟学校都曾到一中观摩学习,生源遍及周边各县以及邢台市、石家庄市等地,当时的一中是“文革”后最为兴盛的黄金时期。

他从一中调到县师范和教师进修学校后,努力争取地、县领导的支持,改善办学条件,针对县师的教学现状,加强学校管理,建全规章制度,整顿学生纪律,提高教学质量,使县师范学校进入当时全地区7所县师学校的先进行列。在教师进修工作方面,认真贯彻有关师教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举办各种形式的在职培训,使全县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的学历基本达标。在初中教师三沟通培训中,他亲自讲授《中国近代史》、《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等专业课程。县教师进修学校在他主持工作期间,曾先后被评为省、市先进单位。在私立成龙学校任校长期间,他以质量求生存,向管理要质量,使学校被评为邢台市民办示范学校。

张中民同志勤奋好学,酷爱读书,博览古籍,广搜史料,关心学术动态,乐于钻研问题。九十年代,曾被聘承担《中国战典》(解放军出版社出版)明代战争的部分撰稿任务,所写条目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审稿人的好评。被聘为《隆尧县志》的编委会特邀顾问,对《县志》初稿各志的历史部分进行了认真的审阅,指出了其中的错误,提供了史料根据,提出了修改意见,大部分被采纳,保证了《县志》的质量。他所写的《柴荣籍贯考》被收入《县志》,还为《县志》写了古代人物柴荣的传记和当代人物李培浩的传记。他还应县政协之邀,为《隆尧县文史参考资料》撰写本县地方史志文稿多篇。

四、齐荣景

齐荣景,男,1949年生,中共党员,1966年8月参加工作,1978年10月前任民办教师,1978年-1981年入张家口师专学习,1982年8月-2001年在隆尧七中工作,1984年5月始任校长,1884年9月-1987年7月在河北大学中文系本科函授班学习,获学士学位。1992年9月-1994年7月参加北京大学研究生院西方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函授学习并结业,2001年2月获中学高级教师技术职务。2001年7月任隆尧一中校长至今。是邢台市12届人大代表,隆尧县12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作协会员。

齐荣景于1984年5月开始担任隆尧七中校长,1996年至1997年,用一年的时间,自筹资金500万元,建成了占地33300平方米的公办民助的滏阳中学。学校规划6轨18个教学班,按一级要求配备实验等教学设备。1998年以来,滏阳中学一直是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第一,2000年三月被评为市级教学管理先进学校。2001年5月被河北省教育厅授予“创新先进学校”,2002年1月被邢台市教育委员会授予“邢台市创新教育实验学校”。2000年5月25日河北经济作了《创新--齐荣景的执著追求》的长篇报道。 2001年7月,由全县干部大会从全县推选隆尧一中校长,齐荣景以最高票当选。到一中后,他首先对领导班子进行了改组,开始推行全员聘任制,落实岗位目标责任制和工作考评奖惩制。他始终把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主要任务,积极落实“三个四”方针,即四个转变,四项基本要求,四个培养目标。为落实教师培养目标,一中和天津师大联合,在学校为教师开办了研究生班,实施了教师业务考试制度、教师考评制度、教师聘任制度,使教师管理和师资队伍培训走上了科学发展和规范管理的轨道。一中的教育教学成绩迅速提高,升学率连年上升,学校在全市排名连年前移。特别是2005年,一中在全市40所高中排名比上年前进了10个位次。

2002年,隆尧一中田径代表队获邢台市春季田径运动会重点中学组总分第一名,学校获市体育工作先进单位,被评为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齐荣景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他创办了《一中校报》(一周一期)、《春华》文学杂志(一季一期)和《一中教研》(一季一期),组织了各科的兴趣小组,各种艺术、体育协会共18个。

为积极推进教科研兴校,大兴研究之风,建立起学校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机制,他提出了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校长定位为“学校思想的领导者,教师工作的指导者和学生成长的呵护者”。在他的领导下,教师大兴研究之风,开展了校本课程研究8项,市级教科研课题5项,部级课题2项。几年来教师发表论文60多篇。

他还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和政治修养,带头搞教育科学研究,发展个人特长。几年来,他撰写了《中庸之道与中国民族性格》、《文化乌托邦》等论文,在《中国文化书院学报》上发表了《只留神话精神》的文化论文, 2003年9月主持研究市级教科研课题《封闭管理学校高中生心理教育模式试验研究》,承担着部级子课题《中学生心理健康和创新能力关系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他爱好文学创作,是省作家协会会员、省诗词协会会员,著有诗集《追太阳的孩子》、《东坡竹》。

从1981年开始,撰写了数十篇教育教学论文,其中《古典诗词中的杨和柳》(《国风》1981年第一期),《课堂教学六做到》(《邢台教学研究》1982年第二期),《组织教学不可忽视》(《邢台教学研究》1984年第一期),《抑水畦子长好菜》《邢台教学研究》(1984年第四期),;《只留神话精神》(《中国文化书院学报》1994年第十五期),《要说公理,不要说“婆理”》(《中国教育报》1998年1月25日)。《十年高考病句大盘点》(《语文月刊》2001年12月)等,在当时有较大的影响。他的2篇治学经验论文被1995年《全国中小学校长治学名言大典》收录,论文《美是学习兴趣的营养素》被1997年《中国基础教育论文大典》收录被多家报刊转载。论文《谈市场经济对教育发展的负面影响》被2005年河北省教育厅编的《学校管理理念和策略》收录,2005年7月,论文《不背九九乘法表会怎样》获中国中小学奖励基金会二等奖,2001年5月在县进修学校校长培训班作“如何当好一个中小学校长”讲座,受到好评。

张中民同志是我县教育界德高望重的知名人士,受过他教诲的学生数以千计。他长期从事中学历史教学工作,专业功底厚实,教学经验丰富,在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中,刻苦钻研大纲、教材,联系学生实际,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随着教学进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比较概括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效果显著,学生成绩突出,是深受学生好评和崇敬的良师。除十年“文革”期间曾改教语文外,从六十年代初到隆尧一中任教开始,便年年担任毕业班课程,所任历史学科的高考成绩,历年在邢台地区各重点中学中,名列前茅,同学校同仁们一起,向北大、南开、人大、北外等名牌大学和其他高等院校输送了大批优秀学生,在邢台地区中学历史教学界颇有名气,曾当选邢台地区中学历史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在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改革中,1987年特批为中学高级教师,被聘为河北省中学高级教师评委会历史学科组成员,邢台地区中小学中级职称评委会委员兼历史、地理学科组组长。

张中民同志,以他高尚的师德,强烈的事业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优异的教学成绩,受到当时的县教育局和一中学校领导的重视,于八十年代初被推上学校的领导岗位。隆尧一中的校舍大部分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建筑,又是“文革”的重灾区,广大教师备受摧残迫害,学校停办,财产损失和人员流失都十分严重,校舍陈旧老化,年久失修,教学设备、实验仪器、图书资料等荡然无存,任课教师调离本县者十之八九。当时,学校面临着百废待举的严峻形势和全面复兴的艰巨任务。任内,他与与学校其他领导同志一起,为再造隆尧一中的辉煌,同心同德,兢兢业业,勤奋工作,努力开创中兴局面。他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根据地区教育局的要求,设计了旧校舍改造的总体规划,完成了部分工程项目,兴建了教学楼、教师家属院、学生宿舍楼等;全面落实了知识分子政策,在政治上相信,工作上依靠,生活上关心,改善了教师的教学条件和生活条件;充实了教师队伍,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作用,重视培养青年教师,为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和教学业务水平提供各种方便,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总结教学经验;在加强教学管理和实验室、图书馆、阅览室、资料室建设方面,也都多所建树。在他主持工作期间,理、化、生实验仪器设备达到了当时省重点中学的标准,图书馆藏书由一中复校后的不足千册,增到两万多册,还开辟了教师阅览室和学生阅览室,订有适合教师教学参考和学生课外阅读的各种期刊杂志。

他身为校长,一直担任毕业班历史课,并亲自辅导青年历史教师;他平易近人,作风民主,联系群众,在师生中有很高威望。他廉洁奉公,淡泊名利,不向上级索取荣誉,不与教工争夺荣誉,在创业立功中,在年终评模中,在他的带动下,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年年主动放弃权利,把指标让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的教师。在他任校长期间,教师们的教学条件与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而他自己的办公条件却一直非常艰苦。每年假期在一些旅游胜地举办的学科教研活动,他总是派遣各科教师参加,而他自己却从未参加过这类活动。学校第一期家属院建成后,他让老教师全部入住,而他本人却改造了三间旧教室作为自己的家属院。他认真贯彻教育方针,从严治校,从严治教,并根据当时一中的校情,确定办校方略,把隆尧一中办成了一所文理全面发展而尤以文科教学见长为特色的高级中学。文科生在高考上线人数中的比例逐年上升,其中个别年份,文科生上线人数甚至超过了理科生上线人数。在他的任期内一中的教学质量名列邢台地区前茅,临城、柏乡等临县兄弟学校都曾到一中观摩学习,生源遍及周边各县以及邢台市、石家庄市等地,当时的一中是“文革”后最为兴盛的黄金时期。

他从一中调到县师范和教师进修学校后,努力争取地、县领导的支持,改善办学条件,针对县师的教学现状,加强学校管理,建全规章制度,整顿学生纪律,提高教学质量,使县师范学校进入当时全地区7所县师学校的先进行列。在教师进修工作方面,认真贯彻有关师教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举办各种形式的在职培训,使全县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的学历基本达标。在初中教师三沟通培训中,他亲自讲授《中国近代史》、《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等专业课程。县教师进修学校在他主持工作期间,曾先后被评为省、市先进单位。在私立成龙学校任校长期间,他以质量求生存,向管理要质量,使学校被评为邢台市民办示范学校。

张中民同志勤奋好学,酷爱读书,博览古籍,广搜史料,关心学术动态,乐于钻研问题。九十年代,曾被聘承担《中国战典》(解放军出版社出版)明代战争的部分撰稿任务,所写条目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审稿人的好评。被聘为《隆尧县志》的编委会特邀顾问,对《县志》初稿各志的历史部分进行了认真的审阅,指出了其中的错误,提供了史料根据,提出了修改意见,大部分被采纳,保证了《县志》的质量。他所写的《柴荣籍贯考》被收入《县志》,还为《县志》写了古代人物柴荣的传记和当代人物李培浩的传记。他还应县政协之邀,为《隆尧县文史参考资料》撰写本县地方史志文稿多篇。

四、齐荣景

齐荣景,男,1949年生,中共党员,1966年8月参加工作,1978年10月前任民办教师,1978年-1981年入张家口师专学习,1982年8月-2001年在隆尧七中工作,1984年5月始任校长,1884年9月-1987年7月在河北大学中文系本科函授班学习,获学士学位。1992年9月-1994年7月参加北京大学研究生院西方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函授学习并结业,2001年2月获中学高级教师技术职务。2001年7月任隆尧一中校长至今。是邢台市12届人大代表,隆尧县12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作协会员。

齐荣景于1984年5月开始担任隆尧七中校长,1996年至1997年,用一年的时间,自筹资金500万元,建成了占地33300平方米的公办民助的滏阳中学。学校规划6轨18个教学班,按一级要求配备实验等教学设备。1998年以来,滏阳中学一直是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第一,2000年三月被评为市级教学管理先进学校。2001年5月被河北省教育厅授予“创新先进学校”,2002年1月被邢台市教育委员会授予“邢台市创新教育实验学校”。2000年5月25日河北经济作了《创新--齐荣景的执著追求》的长篇报道。 2001年7月,由全县干部大会从全县推选隆尧一中校长,齐荣景以最高票当选。到一中后,他首先对领导班子进行了改组,开始推行全员聘任制,落实岗位目标责任制和工作考评奖惩制。他始终把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主要任务,积极落实“三个四”方针,即四个转变,四项基本要求,四个培养目标。为落实教师培养目标,一中和天津师大联合,在学校为教师开办了研究生班,实施了教师业务考试制度、教师考评制度、教师聘任制度,使教师管理和师资队伍培训走上了科学发展和规范管理的轨道。一中的教育教学成绩迅速提高,升学率连年上升,学校在全市排名连年前移。特别是2005年,一中在全市40所高中排名比上年前进了10个位次。

2002年,隆尧一中田径代表队获邢台市春季田径运动会重点中学组总分第一名,学校获市体育工作先进单位,被评为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齐荣景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他创办了《一中校报》(一周一期)、《春华》文学杂志(一季一期)和《一中教研》(一季一期),组织了各科的兴趣小组,各种艺术、体育协会共18个。

为积极推进教科研兴校,大兴研究之风,建立起学校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机制,他提出了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校长定位为“学校思想的领导者,教师工作的指导者和学生成长的呵护者”。在他的领导下,教师大兴研究之风,开展了校本课程研究8项,市级教科研课题5项,部级课题2项。几年来教师发表论文60多篇。

他还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和政治修养,带头搞教育科学研究,发展个人特长。几年来,他撰写了《中庸之道与中国民族性格》、《文化乌托邦》等论文,在《中国文化书院学报》上发表了《只留神话精神》的文化论文, 2003年9月主持研究市级教科研课题《封闭管理学校高中生心理教育模式试验研究》,承担着部级子课题《中学生心理健康和创新能力关系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他爱好文学创作,是省作家协会会员、省诗词协会会员,著有诗集《追太阳的孩子》、《东坡竹》。

从1981年开始,撰写了数十篇教育教学论文,其中《古典诗词中的杨和柳》(《国风》1981年第一期),《课堂教学六做到》(《邢台教学研究》1982年第二期),《组织教学不可忽视》(《邢台教学研究》1984年第一期),《抑水畦子长好菜》《邢台教学研究》(1984年第四期),;《只留神话精神》(《中国文化书院学报》1994年第十五期),《要说公理,不要说“婆理”》(《中国教育报》1998年1月25日)。《十年高考病句大盘点》(《语文月刊》2001年12月)等,在当时有较大的影响。他的2篇治学经验论文被1995年《全国中小学校长治学名言大典》收录,论文《美是学习兴趣的营养素》被1997年《中国基础教育论文大典》收录被多家报刊转载。论文《谈市场经济对教育发展的负面影响》被2005年河北省教育厅编的《学校管理理念和策略》收录,2005年7月,论文《不背九九乘法表会怎样》获中国中小学奖励基金会二等奖,2001年5月在县进修学校校长培训班作“如何当好一个中小学校长”讲座,受到好评。

五、颉现晨

颉现晨,男,1967年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1988年8月参加工作,到隆尧一中任教,1990年7月调动到隆尧县教委教研室工作,2001年7月到隆尧一中任副校长至今。

1988年,他从邢台师专地理系毕业,被分配到隆尧一中担任高三年级地理课,他把教书育人作成了发自内心的、主动的、与生命息息相关的一种追求,树立起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所从事的工作中去。

1990年7月他调动到县教委教研室。他积极研究地理教学,根据对教育的不断探讨,相继撰写了《地理教学中的趣味教学法》在全国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社会课教学中实施素质教学探索》在人教社组织的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担任了《高中地理导学与训练》高一版上册副主编和下册主编;指导十余所学校实行了趣味教学法、“试谈法”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疑激趣法等创新教学法。

2001年7月,他又被调到隆尧一中,担任副校长,主管教学工作,在他和新一届一中学校领导班子的努力下,2002年学生在联考的九所学校当中招生质量最差的情况下,2005年高考文科语文平均分居邢台全市第六位,文综居第七位,在全市应届二本排位上升上10个位次,在全市高考分析中有三项工作受到表彰。

2003年报名参加了天津师范大学举办的“教学论研究生”班,两年中,认真学习各门功课,考试成绩优异。期间,他积极参加各种培训班、学习班,丰富业务知识、开阔视野,提高教学质量。

2003年他参加了全国学生德育研究,研究了“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问题;2005年4月他主持研究了全国教育学会立项的学校管理机制研究的子课题《教师职业道德管理的内容和方法》。根据当前高中地理教学现状,他主编了河北教育出版社在全省公开发行的《中学地理导学与训练》。

作为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他相继在学校推行了推门听课制度,强化了公开课和学生作业制度,鼓励优秀教师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座……

他身为校长,一直担任毕业班历史课,并亲自辅导青年历史教师;他平易近人,作风民主,联系群众,在师生中有很高威望。他廉洁奉公,淡泊名利,不向上级索取荣誉,不与教工争夺荣誉,在创业立功中,在年终评模中,在他的带动下,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年年主动放弃权利,把指标让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的教师。在他任校长期间,教师们的教学条件与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而他自己的办公条件却一直非常艰苦。每年假期在一些旅游胜地举办的学科教研活动,他总是派遣各科教师参加,而他自己却从未参加过这类活动。学校第一期家属院建成后,他让老教师全部入住,而他本人却改造了三间旧教室作为自己的家属院。他认真贯彻教育方针,从严治校,从严治教,并根据当时一中的校情,确定办校方略,把隆尧一中办成了一所文理全面发展而尤以文科教学见长为特色的高级中学。文科生在高考上线人数中的比例逐年上升,其中个别年份,文科生上线人数甚至超过了理科生上线人数。在他的任期内一中的教学质量名列邢台地区前茅,临城、柏乡等临县兄弟学校都曾到一中观摩学习,生源遍及周边各县以及邢台市、石家庄市等地,当时的一中是“文革”后最为兴盛的黄金时期。

他从一中调到县师范和教师进修学校后,努力争取地、县领导的支持,改善办学条件,针对县师的教学现状,加强学校管理,建全规章制度,整顿学生纪律,提高教学质量,使县师范学校进入当时全地区7所县师学校的先进行列。在教师进修工作方面,认真贯彻有关师教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举办各种形式的在职培训,使全县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的学历基本达标。在初中教师三沟通培训中,他亲自讲授《中国近代史》、《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等专业课程。县教师进修学校在他主持工作期间,曾先后被评为省、市先进单位。在私立成龙学校任校长期间,他以质量求生存,向管理要质量,使学校被评为邢台市民办示范学校。

张中民同志勤奋好学,酷爱读书,博览古籍,广搜史料,关心学术动态,乐于钻研问题。九十年代,曾被聘承担《中国战典》(解放军出版社出版)明代战争的部分撰稿任务,所写条目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审稿人的好评。被聘为《隆尧县志》的编委会特邀顾问,对《县志》初稿各志的历史部分进行了认真的审阅,指出了其中的错误,提供了史料根据,提出了修改意见,大部分被采纳,保证了《县志》的质量。他所写的《柴荣籍贯考》被收入《县志》,还为《县志》写了古代人物柴荣的传记和当代人物李培浩的传记。他还应县政协之邀,为《隆尧县文史参考资料》撰写本县地方史志文稿多篇。

四、齐荣景

齐荣景,男,1949年生,中共党员,1966年8月参加工作,1978年10月前任民办教师,1978年-1981年入张家口师专学习,1982年8月-2001年在隆尧七中工作,1984年5月始任校长,1884年9月-1987年7月在河北大学中文系本科函授班学习,获学士学位。1992年9月-1994年7月参加北京大学研究生院西方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函授学习并结业,2001年2月获中学高级教师技术职务。2001年7月任隆尧一中校长至今。是邢台市12届人大代表,隆尧县12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作协会员。

齐荣景于1984年5月开始担任隆尧七中校长,1996年至1997年,用一年的时间,自筹资金500万元,建成了占地33300平方米的公办民助的滏阳中学。学校规划6轨18个教学班,按一级要求配备实验等教学设备。1998年以来,滏阳中学一直是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第一,2000年三月被评为市级教学管理先进学校。2001年5月被河北省教育厅授予“创新先进学校”,2002年1月被邢台市教育委员会授予“邢台市创新教育实验学校”。2000年5月25日河北经济作了《创新--齐荣景的执著追求》的长篇报道。 2001年7月,由全县干部大会从全县推选隆尧一中校长,齐荣景以最高票当选。到一中后,他首先对领导班子进行了改组,开始推行全员聘任制,落实岗位目标责任制和工作考评奖惩制。他始终把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主要任务,积极落实“三个四”方针,即四个转变,四项基本要求,四个培养目标。为落实教师培养目标,一中和天津师大联合,在学校为教师开办了研究生班,实施了教师业务考试制度、教师考评制度、教师聘任制度,使教师管理和师资队伍培训走上了科学发展和规范管理的轨道。一中的教育教学成绩迅速提高,升学率连年上升,学校在全市排名连年前移。特别是2005年,一中在全市40所高中排名比上年前进了10个位次。

2002年,隆尧一中田径代表队获邢台市春季田径运动会重点中学组总分第一名,学校获市体育工作先进单位,被评为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齐荣景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他创办了《一中校报》(一周一期)、《春华》文学杂志(一季一期)和《一中教研》(一季一期),组织了各科的兴趣小组,各种艺术、体育协会共18个。

为积极推进教科研兴校,大兴研究之风,建立起学校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机制,他提出了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校长定位为“学校思想的领导者,教师工作的指导者和学生成长的呵护者”。在他的领导下,教师大兴研究之风,开展了校本课程研究8项,市级教科研课题5项,部级课题2项。几年来教师发表论文60多篇。

他还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和政治修养,带头搞教育科学研究,发展个人特长。几年来,他撰写了《中庸之道与中国民族性格》、《文化乌托邦》等论文,在《中国文化书院学报》上发表了《只留神话精神》的文化论文, 2003年9月主持研究市级教科研课题《封闭管理学校高中生心理教育模式试验研究》,承担着部级子课题《中学生心理健康和创新能力关系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他爱好文学创作,是省作家协会会员、省诗词协会会员,著有诗集《追太阳的孩子》、《东坡竹》。

从1981年开始,撰写了数十篇教育教学论文,其中《古典诗词中的杨和柳》(《国风》1981年第一期),《课堂教学六做到》(《邢台教学研究》1982年第二期),《组织教学不可忽视》(《邢台教学研究》1984年第一期),《抑水畦子长好菜》《邢台教学研究》(1984年第四期),;《只留神话精神》(《中国文化书院学报》1994年第十五期),《要说公理,不要说“婆理”》(《中国教育报》1998年1月25日)。《十年高考病句大盘点》(《语文月刊》2001年12月)等,在当时有较大的影响。他的2篇治学经验论文被1995年《全国中小学校长治学名言大典》收录,论文《美是学习兴趣的营养素》被1997年《中国基础教育论文大典》收录被多家报刊转载。论文《谈市场经济对教育发展的负面影响》被2005年河北省教育厅编的《学校管理理念和策略》收录,2005年7月,论文《不背九九乘法表会怎样》获中国中小学奖励基金会二等奖,2001年5月在县进修学校校长培训班作“如何当好一个中小学校长”讲座,受到好评。

五、颉现晨

颉现晨,男,1967年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1988年8月参加工作,到隆尧一中任教,1990年7月调动到隆尧县教委教研室工作,2001年7月到隆尧一中任副校长至今。

1988年,他从邢台师专地理系毕业,被分配到隆尧一中担任高三年级地理课,他把教书育人作成了发自内心的、主动的、与生命息息相关的一种追求,树立起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所从事的工作中去。

1990年7月他调动到县教委教研室。他积极研究地理教学,根据对教育的不断探讨,相继撰写了《地理教学中的趣味教学法》在全国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社会课教学中实施素质教学探索》在人教社组织的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担任了《高中地理导学与训练》高一版上册副主编和下册主编;指导十余所学校实行了趣味教学法、“试谈法”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疑激趣法等创新教学法。

2001年7月,他又被调到隆尧一中,担任副校长,主管教学工作,在他和新一届一中学校领导班子的努力下,2002年学生在联考的九所学校当中招生质量最差的情况下,2005年高考文科语文平均分居邢台全市第六位,文综居第七位,在全市应届二本排位上升上10个位次,在全市高考分析中有三项工作受到表彰。

2003年报名参加了天津师范大学举办的“教学论研究生”班,两年中,认真学习各门功课,考试成绩优异。期间,他积极参加各种培训班、学习班,丰富业务知识、开阔视野,提高教学质量。

2003年他参加了全国学生德育研究,研究了“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问题;2005年4月他主持研究了全国教育学会立项的学校管理机制研究的子课题《教师职业道德管理的内容和方法》。根据当前高中地理教学现状,他主编了河北教育出版社在全省公开发行的《中学地理导学与训练》。

作为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他相继在学校推行了推门听课制度,强化了公开课和学生作业制度,鼓励优秀教师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座……

隆尧一中又重新步入辉煌,在外上学的尧乡学子相继回归隆尧一中。2004年有200余人从县外高中返回,2005年又有300多人返回,在2005年招生工作中,全县500分以上的99名学生中,到校报到者69人,优生报到率是1997年以来最好的一年,新生报到总数达1200多人,远远超额完成招生计划。他本人在1997年被评为邢台市优秀教研员;1998年被评为邢台市优秀教师;1999年被评为邢台市先进教研工作者;2005年被评为邢台市首届优秀科研型校长。

四、齐荣景

齐荣景,男,1949年生,中共党员,1966年8月参加工作,1978年10月前任民办教师,1978年-1981年入张家口师专学习,1982年8月-2001年在隆尧七中工作,1984年5月始任校长,1884年9月-1987年7月在河北大学中文系本科函授班学习,获学士学位。1992年9月-1994年7月参加北京大学研究生院西方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函授学习并结业,2001年2月获中学高级教师技术职务。2001年7月任隆尧一中校长至今。是邢台市12届人大代表,隆尧县12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作协会员。

齐荣景于1984年5月开始担任隆尧七中校长,1996年至1997年,用一年的时间,自筹资金500万元,建成了占地33300平方米的公办民助的滏阳中学。学校规划6轨18个教学班,按一级要求配备实验等教学设备。1998年以来,滏阳中学一直是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第一,2000年三月被评为市级教学管理先进学校。2001年5月被河北省教育厅授予“创新先进学校”,2002年1月被邢台市教育委员会授予“邢台市创新教育实验学校”。2000年5月25日河北经济作了《创新--齐荣景的执著追求》的长篇报道。 2001年7月,由全县干部大会从全县推选隆尧一中校长,齐荣景以最高票当选。到一中后,他首先对领导班子进行了改组,开始推行全员聘任制,落实岗位目标责任制和工作考评奖惩制。他始终把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主要任务,积极落实“三个四”方针,即四个转变,四项基本要求,四个培养目标。为落实教师培养目标,一中和天津师大联合,在学校为教师开办了研究生班,实施了教师业务考试制度、教师考评制度、教师聘任制度,使教师管理和师资队伍培训走上了科学发展和规范管理的轨道。一中的教育教学成绩迅速提高,升学率连年上升,学校在全市排名连年前移。特别是2005年,一中在全市40所高中排名比上年前进了10个位次。

2002年,隆尧一中田径代表队获邢台市春季田径运动会重点中学组总分第一名,学校获市体育工作先进单位,被评为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齐荣景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他创办了《一中校报》(一周一期)、《春华》文学杂志(一季一期)和《一中教研》(一季一期),组织了各科的兴趣小组,各种艺术、体育协会共18个。

为积极推进教科研兴校,大兴研究之风,建立起学校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机制,他提出了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校长定位为“学校思想的领导者,教师工作的指导者和学生成长的呵护者”。在他的领导下,教师大兴研究之风,开展了校本课程研究8项,市级教科研课题5项,部级课题2项。几年来教师发表论文60多篇。

他还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和政治修养,带头搞教育科学研究,发展个人特长。几年来,他撰写了《中庸之道与中国民族性格》、《文化乌托邦》等论文,在《中国文化书院学报》上发表了《只留神话精神》的文化论文, 2003年9月主持研究市级教科研课题《封闭管理学校高中生心理教育模式试验研究》,承担着部级子课题《中学生心理健康和创新能力关系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他爱好文学创作,是省作家协会会员、省诗词协会会员,著有诗集《追太阳的孩子》、《东坡竹》。

从1981年开始,撰写了数十篇教育教学论文,其中《古典诗词中的杨和柳》(《国风》1981年第一期),《课堂教学六做到》(《邢台教学研究》1982年第二期),《组织教学不可忽视》(《邢台教学研究》1984年第一期),《抑水畦子长好菜》《邢台教学研究》(1984年第四期),;《只留神话精神》(《中国文化书院学报》1994年第十五期),《要说公理,不要说“婆理”》(《中国教育报》1998年1月25日)。《十年高考病句大盘点》(《语文月刊》2001年12月)等,在当时有较大的影响。他的2篇治学经验论文被1995年《全国中小学校长治学名言大典》收录,论文《美是学习兴趣的营养素》被1997年《中国基础教育论文大典》收录被多家报刊转载。论文《谈市场经济对教育发展的负面影响》被2005年河北省教育厅编的《学校管理理念和策略》收录,2005年7月,论文《不背九九乘法表会怎样》获中国中小学奖励基金会二等奖,2001年5月在县进修学校校长培训班作“如何当好一个中小学校长”讲座,受到好评。

五、颉现晨

颉现晨,男,1967年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1988年8月参加工作,到隆尧一中任教,1990年7月调动到隆尧县教委教研室工作,2001年7月到隆尧一中任副校长至今。

1988年,他从邢台师专地理系毕业,被分配到隆尧一中担任高三年级地理课,他把教书育人作成了发自内心的、主动的、与生命息息相关的一种追求,树立起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所从事的工作中去。

1990年7月他调动到县教委教研室。他积极研究地理教学,根据对教育的不断探讨,相继撰写了《地理教学中的趣味教学法》在全国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社会课教学中实施素质教学探索》在人教社组织的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担任了《高中地理导学与训练》高一版上册副主编和下册主编;指导十余所学校实行了趣味教学法、“试谈法”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疑激趣法等创新教学法。

2001年7月,他又被调到隆尧一中,担任副校长,主管教学工作,在他和新一届一中学校领导班子的努力下,2002年学生在联考的九所学校当中招生质量最差的情况下,2005年高考文科语文平均分居邢台全市第六位,文综居第七位,在全市应届二本排位上升上10个位次,在全市高考分析中有三项工作受到表彰。

2003年报名参加了天津师范大学举办的“教学论研究生”班,两年中,认真学习各门功课,考试成绩优异。期间,他积极参加各种培训班、学习班,丰富业务知识、开阔视野,提高教学质量。

2003年他参加了全国学生德育研究,研究了“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问题;2005年4月他主持研究了全国教育学会立项的学校管理机制研究的子课题《教师职业道德管理的内容和方法》。根据当前高中地理教学现状,他主编了河北教育出版社在全省公开发行的《中学地理导学与训练》。

作为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他相继在学校推行了推门听课制度,强化了公开课和学生作业制度,鼓励优秀教师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座……

隆尧一中又重新步入辉煌,在外上学的尧乡学子相继回归隆尧一中。2004年有200余人从县外高中返回,2005年又有300多人返回,在2005年招生工作中,全县500分以上的99名学生中,到校报到者69人,优生报到率是1997年以来最好的一年,新生报到总数达1200多人,远远超额完成招生计划。他本人在1997年被评为邢台市优秀教研员;1998年被评为邢台市优秀教师;1999年被评为邢台市先进教研工作者;2005年被评为邢台市首届优秀科研型校长。

齐荣景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他创办了《一中校报》(一周一期)、《春华》文学杂志(一季一期)和《一中教研》(一季一期),组织了各科的兴趣小组,各种艺术、体育协会共18个。

为积极推进教科研兴校,大兴研究之风,建立起学校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机制,他提出了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校长定位为“学校思想的领导者,教师工作的指导者和学生成长的呵护者”。在他的领导下,教师大兴研究之风,开展了校本课程研究8项,市级教科研课题5项,部级课题2项。几年来教师发表论文60多篇。

他还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和政治修养,带头搞教育科学研究,发展个人特长。几年来,他撰写了《中庸之道与中国民族性格》、《文化乌托邦》等论文,在《中国文化书院学报》上发表了《只留神话精神》的文化论文, 2003年9月主持研究市级教科研课题《封闭管理学校高中生心理教育模式试验研究》,承担着部级子课题《中学生心理健康和创新能力关系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他爱好文学创作,是省作家协会会员、省诗词协会会员,著有诗集《追太阳的孩子》、《东坡竹》。

从1981年开始,撰写了数十篇教育教学论文,其中《古典诗词中的杨和柳》(《国风》1981年第一期),《课堂教学六做到》(《邢台教学研究》1982年第二期),《组织教学不可忽视》(《邢台教学研究》1984年第一期),《抑水畦子长好菜》《邢台教学研究》(1984年第四期),;《只留神话精神》(《中国文化书院学报》1994年第十五期),《要说公理,不要说“婆理”》(《中国教育报》1998年1月25日)。《十年高考病句大盘点》(《语文月刊》2001年12月)等,在当时有较大的影响。他的2篇治学经验论文被1995年《全国中小学校长治学名言大典》收录,论文《美是学习兴趣的营养素》被1997年《中国基础教育论文大典》收录被多家报刊转载。论文《谈市场经济对教育发展的负面影响》被2005年河北省教育厅编的《学校管理理念和策略》收录,2005年7月,论文《不背九九乘法表会怎样》获中国中小学奖励基金会二等奖,2001年5月在县进修学校校长培训班作“如何当好一个中小学校长”讲座,受到好评。

五、颉现晨

颉现晨,男,1967年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1988年8月参加工作,到隆尧一中任教,1990年7月调动到隆尧县教委教研室工作,2001年7月到隆尧一中任副校长至今。

1988年,他从邢台师专地理系毕业,被分配到隆尧一中担任高三年级地理课,他把教书育人作成了发自内心的、主动的、与生命息息相关的一种追求,树立起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所从事的工作中去。

1990年7月他调动到县教委教研室。他积极研究地理教学,根据对教育的不断探讨,相继撰写了《地理教学中的趣味教学法》在全国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社会课教学中实施素质教学探索》在人教社组织的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担任了《高中地理导学与训练》高一版上册副主编和下册主编;指导十余所学校实行了趣味教学法、“试谈法”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疑激趣法等创新教学法。

2001年7月,他又被调到隆尧一中,担任副校长,主管教学工作,在他和新一届一中学校领导班子的努力下,2002年学生在联考的九所学校当中招生质量最差的情况下,2005年高考文科语文平均分居邢台全市第六位,文综居第七位,在全市应届二本排位上升上10个位次,在全市高考分析中有三项工作受到表彰。

2003年报名参加了天津师范大学举办的“教学论研究生”班,两年中,认真学习各门功课,考试成绩优异。期间,他积极参加各种培训班、学习班,丰富业务知识、开阔视野,提高教学质量。

2003年他参加了全国学生德育研究,研究了“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问题;2005年4月他主持研究了全国教育学会立项的学校管理机制研究的子课题《教师职业道德管理的内容和方法》。根据当前高中地理教学现状,他主编了河北教育出版社在全省公开发行的《中学地理导学与训练》。

作为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他相继在学校推行了推门听课制度,强化了公开课和学生作业制度,鼓励优秀教师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座……

隆尧一中又重新步入辉煌,在外上学的尧乡学子相继回归隆尧一中。2004年有200余人从县外高中返回,2005年又有300多人返回,在2005年招生工作中,全县500分以上的99名学生中,到校报到者69人,优生报到率是1997年以来最好的一年,新生报到总数达1200多人,远远超额完成招生计划。他本人在1997年被评为邢台市优秀教研员;1998年被评为邢台市优秀教师;1999年被评为邢台市先进教研工作者;2005年被评为邢台市首届优秀科研型校长。

五、颉现晨

颉现晨,男,1967年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1988年8月参加工作,到隆尧一中任教,1990年7月调动到隆尧县教委教研室工作,2001年7月到隆尧一中任副校长至今。

1988年,他从邢台师专地理系毕业,被分配到隆尧一中担任高三年级地理课,他把教书育人作成了发自内心的、主动的、与生命息息相关的一种追求,树立起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所从事的工作中去。

1990年7月他调动到县教委教研室。他积极研究地理教学,根据对教育的不断探讨,相继撰写了《地理教学中的趣味教学法》在全国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社会课教学中实施素质教学探索》在人教社组织的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担任了《高中地理导学与训练》高一版上册副主编和下册主编;指导十余所学校实行了趣味教学法、“试谈法”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疑激趣法等创新教学法。

2001年7月,他又被调到隆尧一中,担任副校长,主管教学工作,在他和新一届一中学校领导班子的努力下,2002年学生在联考的九所学校当中招生质量最差的情况下,2005年高考文科语文平均分居邢台全市第六位,文综居第七位,在全市应届二本排位上升上10个位次,在全市高考分析中有三项工作受到表彰。

2003年报名参加了天津师范大学举办的“教学论研究生”班,两年中,认真学习各门功课,考试成绩优异。期间,他积极参加各种培训班、学习班,丰富业务知识、开阔视野,提高教学质量。

2003年他参加了全国学生德育研究,研究了“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问题;2005年4月他主持研究了全国教育学会立项的学校管理机制研究的子课题《教师职业道德管理的内容和方法》。根据当前高中地理教学现状,他主编了河北教育出版社在全省公开发行的《中学地理导学与训练》。

作为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他相继在学校推行了推门听课制度,强化了公开课和学生作业制度,鼓励优秀教师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座……

隆尧一中又重新步入辉煌,在外上学的尧乡学子相继回归隆尧一中。2004年有200余人从县外高中返回,2005年又有300多人返回,在2005年招生工作中,全县500分以上的99名学生中,到校报到者69人,优生报到率是1997年以来最好的一年,新生报到总数达1200多人,远远超额完成招生计划。他本人在1997年被评为邢台市优秀教研员;1998年被评为邢台市优秀教师;1999年被评为邢台市先进教研工作者;2005年被评为邢台市首届优秀科研型校长。

隆尧一中又重新步入辉煌,在外上学的尧乡学子相继回归隆尧一中。2004年有200余人从县外高中返回,2005年又有300多人返回,在2005年招生工作中,全县500分以上的99名学生中,到校报到者69人,优生报到率是1997年以来最好的一年,新生报到总数达1200多人,远远超额完成招生计划。他本人在1997年被评为邢台市优秀教研员;1998年被评为邢台市优秀教师;1999年被评为邢台市先进教研工作者;2005年被评为邢台市首届优秀科研型校长。

《四明鸿儒王阳明》讲稿张实龙(2012年3月26日下午校图书馆报告厅)诸位,下午好!我的讲题是《四明鸿儒王阳明》。於院长对我说:“张老师,你来讲王阳明吧!”长者之令不敢辞,于是我欣然接受。我知道於院长在我们这个“地方文化进校园”的系列讲座中,特地安排一讲来讲王阳明,是有良苦用心的。王阳明对于我们太重要了。王阳明对宁波文化有重大影响。前两讲陈书记讲宁波的历史变革,戴老师讲宁波帮的发展变化,都讲到阳明心学的影响。可以说,不懂得王阳明,就不能真正明白宁波文化。阳明心学还具有全国影响。王阳明曾在贵州龙场悟道,曾在江西传道。他的学生曾将他的学说带到北京、徽州等全国各地。可以说,王阳明是近五百年来,中国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王阳明思想还影响到国外。清朝初期,宁波人朱舜水将阳明心学带到日本,直接催生出日本明治维新。阳明心学对朝鲜半岛也发生着巨大影响。现代社会仍有不少人对王阳明表示相当的尊重。蒋介石在日本
猜你喜欢